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287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287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田地宅院。现钱的确不多……”

    徐清心里感叹道,这虽然是世族的缺点,但也是他们的优势啊。这就是底蕴,平时别看没什么动作,但一到临危时刻,便能像海绵一般,把自己的底蕴全部吐出来。徐清家里的产业很多,且大多数都是赚钱的,又没有进一步扩张的想法,故而现钱多得很。

    说起来,徐清在洛南的时候,还有过一个遍地开花的计划,不过洛南的人,一直没问徐清要什么钱啊。其实徐清不知道,马尼德和杨文等人,早就开始了在大唐各个地方买下了属于徐清的东西,在洛南的杨信,也趁着种土豆之余的时间,开始布局暗河的外门弟子。只不过,由于洛南那边的财力也还是雄厚,故而没有问徐清要什么流动资金。

    徐清发愣完毕,这才对长孙冲道:“原来是这样啊,呵呵,本官只是喜欢把钱堆在手里,故而一下拿得出这么多吧。”

    长孙冲赔笑几句,便告辞了。徐清拿着地契,撇撇嘴,这个道歉还真的没有诚意,二千亩地打发我了?没门!徐清在李渊哪里知道了真相之后,也没有把俘虏的那些个死士放走,而是继续审问,问他们是什么军的。

    最后查出,这些人果然是秦王手下的神策军,隶属于长孙无忌锻炼了很久的一支特殊队伍。神策军分为三部,一部为秦王的本部兵马,还有两部都在名义上属于朝廷,但分别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拿着。

    李渊当时承诺,只要查出了是哪个军的,就任由徐清挑选七千人,把手下的人扩充到了一万人。但徐清左想右想,都觉得不好,毕竟别人家的兵,自己拿着使起来费劲。于是李渊允许徐清招募三千新兵,另外还要抽选四千。徐清也知道,李渊此举,实在是为了在秦王回朝之前将他手下的势力,削了又削,减了又减。

    本来,徐清看着长孙无忌如果能好一点道歉,徐清想着就选一些普通的士兵吧,让他自己送过来就行。但现在嘛,就得我自己好好去挑选一番了,非得四千人个个是精兵不可。

    拿着地契,徐清找到了黄诗梅,让她拟定一个名单,给身边跟着的人每个人上次一百亩到二百亩地,并赐一些钱建宅子,拱卫在善田庄四周。长孙冲说的这个拱卫的办法还真是不错,徐清不仅可以以奖励人,还能让暗河可以分布驻扎在四周的房子里面。

    黄诗梅和众女商量人选去了,这时,牛吃草却拉着徐清到了一边。

    “主公,这里有沧州送来的书信,似乎有急事。”

    徐清心里一惊,表面上他卸任沧州刺史,那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好像和沧州没了半点关系,但实际上,徐清却是将沧州看做了囊中之物。一堆的学生在那边做事,保证人亡政不息,还有沧州商会,那也算得上是徐清家里的产业。

    因为,沧州商会的最大股东,就是徐清和黄诗梅的娘家,主要操纵的是黄家,幕后大佬是徐清。另外,沧州的信仰支柱不是佛,也不是道,家家供桌上的除了自家祖宗,只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徐大人。可以说,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徐清对沧州都有十分的掌控。

    为了避免别人说三道四,徐清一般不和沧州那边来往,除非有了急事。

    打开信来,迅速浏览一遍,徐清的眉头皱了起来。只见信山写的是蝗灾的严重,就是沧州和邢州力主除虫,可还是抵不过一波又一波的蝗虫来袭,损失十分地大。那些地方世族,乘机抬高粮价,逼迫百姓卖出田地。

    秦时,赵璐都在这封信上署名,说冀南道总管是个没主见的人。既不肯得罪世族,也不肯得罪沧州商会,这一来便两边都僵持着。赵璐、秦时为了百姓考虑,压着沧州的粮价,控制着邢州的商路,但依旧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足。

    百姓苦矣,赵璐、秦时忍不下,写信问徐清要不要让世族们进入商会,换取他们降低粮价。

    徐清脸沉了下来,这夏粮还需要五月末才能有收成,现在才三月末,还有两个月时间,这几十万百姓该吃什么呢?如果让世族进入沧州商会的话,那徐清在沧州盘了几年的棋,就要在这一刻崩塌了。

    哼,什么世家,好啊,这是你们自找不痛快。

    徐清思考一下,写信给了沧州。首先,徐清将在关中治理蝗灾的一些经验,告诉了赵璐、秦时,好让他们保证自己两个州的夏粮能顺利保收。其次,他跟秦时和赵璐说,可以让世族进来,因为沧州商会本来就是沧州世族和商人结合的产物,现在添加进来新的血液,也是一个壮大的机会。

    但是,进来的世族不能是五姓七家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是他们的亲戚。只能是比较落魄的小世族,家里粮食多,但钱却没有的小地主。这些人加进来也有条件,那就是必须自己组建一个商队,五辆车以上,入会一月之内创造多少多少业绩,也要遵守更加严格的商会规则。等到试用期过后,才能正常的参与月度分红,季度分利。

    沧州商会想要做大,只凭借自己的人是远远不够的,要经常吸收新的血液。于是徐清盯上了想要崛起,又没有本事,而且是十分广大的小世族,小地主家里。他们比一般的百姓要有钱,但是又不会像大世族一般难以控制。加入商会,他们早知道其中利害,必定愿意。便会卖出家中堆积如山却没什么用的粮食,用来组建商队,顺便充做最开始的商品。

    每一个小地主兜里的粮食相对于整个冀南来说不多,但冀南的所有小地主加起来,那粮食就有些可怖了。

2/27 5:05:23|51267022

第二百二十九章 挖他们根


    第二百二十九章  挖他们根

    先秦的制度,叫做分封制,也叫“封建”制,这个封建是指的封土建国。由天子开始,土地和劳动力层层划分,拥有土地越多的人,实力越强大。可到了春秋战国,只有少量土地或者说根本没有土地,但却有本事的士却崛起了。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其他“士”联合在一起,控制大夫,控制诸侯,从而控制天下。所以诞生了“士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族”累年累代便成了“世家”。

    百年世家,尝尝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最牛的一句话,便是我“门生故吏满天下”,最厉害的拼爹,是我家“四世三公”,世族霸占了整个天下的官位爵位,几乎堵住了所有寒门的晋升之路。除非你文采灿烁古今,投文到世族家里,受到青睐,不然也只能在青楼卖文,路边卖画。再之外,就除非遇到改朝换代,杀敌立功。

    而到了后世,又出现了一类人,这类人或做买卖,或做胥吏,或为幕僚,赚了不少钱。但奈何祖上没有人当过官,只能买田卖地,传手艺过活。这种家族,常常不能长久,但此起彼伏,在整个社会上成上涨趋势。这种小地主和大世族,其实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往往有钱也受过不错的教育,但连一个县令都没办法当。

    徐清写信给沧州,让他们发动小地主的力量,反包围大世族,便是利用了这一点矛盾。河北的大世族,看中了沧州商会的厚重利润,小地主们同样看中了。在平时,小地主除了收地里的租子之外,再没有其他收入。而地里的租子,又都只有一些粮食,只能靠着时不时到的商队,卖点粮食才能有钱。但是世族就不一般了。什么是世族,那是家里有当官的啊,有当官的,便有了门路,有了背景,便能在城里开布行酒楼,茶馆客栈,便能行商。

    对此,小地主们其实是眼馋得很的。如今,徐清让一声令下,小地主岂能不纷纷卖掉自家霉的发烂无人理的粮食,组成商队加入商会?加入商会,只要等一季粮食的成熟,那就可以参加正常的分红,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啊,是我们馋了很久却得不到的响当当的通宝!再者说,只要卖掉粮食,又不用把土地卖掉,一万个不行,还能有条退路。对,可以让儿子留在家里,好好读书,看着这份家业,老头子我,把粮食买了,走商去也。

    徐清估计,沧州的粮食,加上这些小地主的粮食,至少可以撑到夏粮收割。

    当然了,为了防止有财力的世族,将这些小地主的粮食统统吃下,而百姓一粒粮食也买不到。徐清还让赵璐,用较为高的价格收购,也不用太高,用夏粮收了之后的价格就好。收了之后,再少量卖出,或者拿出徐清以前的老办法,以工代赈!

    大修沧州城!

    也有还要让商会多派镖头保护各个想要加入的商队,赵璐和秦时也要装聋作哑,把这些“流民”全部登记造册。他们的粮食,既能作为本钱,因为有销售的要求,他们还能将其作为商品。在这么一个四处缺粮的情况之下,也会卖得更顺利一些。

    徐清思考好了,黄诗梅此时也已经列好了那一份名单,徐清接过来一看,除了牛吃草和王山,和几个暗河的人,徐清还稍稍的知晓,至于剩下的,徐清便一个都不认得了。黄诗梅笑着指着跟徐清说,这个是善田庄的管家,那个是酒厂的总管、富礼楼的掌柜,还有这个这个,去年给我们家赚了多少多少钱,就是出身不好,落不了民户,只能寄居在我们家里。

    看着名单上的徐家大功臣,徐清脸红了红,立马改话题,拿出自己写下的信。黄诗梅看着那字,笑了笑,但耐着性子看下去的时候,黄诗梅的脸色却认真起来,倚靠在徐清的肩膀上,一字一句看着徐清出的主意。

    粉面含春。

    徐清看得有些痴了,摇摇头,一个吻便盖在了黄诗梅的唇。黄诗梅一时慌乱,手中的几张信纸,落在了地上。半晌之后,黄诗梅才从徐清的怀里“挣”脱,锤了一下徐清道:“大胆,竟敢对本小姐无礼!”

    说着,她拾起地上的信纸对徐清道:“徐大哥,这些主意出得啊,你是想挖了河北世族的根?”

    徐清笑了笑道:“这是他们要来挖咱们的根,我岂能放过他们?”

    黄诗梅担心的道:“可,可是,徐大哥,这河北的世族过于多了,那些小地主,大多数也和他们沾亲带故的,你这法子,会得罪很多人啊……”

    徐清心道,这可不行,这个办法的力量来源于团结大多数,针对小部分人,如果要拒绝太多人,那的确得不偿失。这可如何是好,这时候,黄诗梅想了想道:“不过嘛,就算那些小地主沾亲带故,但是大富大贵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应当也不甘心永远寄人篱下吧。此事成败,还在五五之间,徐大哥,你做决定吧。”

    徐清看了一下远方,狠下心来道:“就这么办,降低对世家亲戚的限制,只要不是直系的,在地区上名声不错的,就可以纳入。另一个,和世家作对的人,也都统统加入。从长安调一些钱,再让洛南的杨文安排一些钱,最好是要搅乱整个冀南的世族。”

    黄诗梅按照徐清的意思写下数封书信,安排暗河地人送了出去。搁下笔,黄诗梅躺在徐清身上,徐清温柔地帮她揉揉手握,黄诗梅笑着道:“徐大哥,咱们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了。唉,这些日子,你都很少陪我们了,过几天,又要去玄武门。”

    徐清也是叹了一口气道:“我也没办法啊,这些事情,都关系到万千百姓,又不是我徐清非得去争个什么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