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284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284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离几步的太监,走到面前,就地跪下笔录起来。这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肚子墨水,不比外面的经学博士要少。而且,这太监还十分懂得揣摩圣意,皇上发圣旨,语气时轻时重,是亲是疏,皆是不同。

    但见一封圣旨一气呵成,徐清拿出来一个随身的印玺,在圣旨上盖了章。那太监便拿着去找宝玺监,抄写数份,加盖玉玺印。

    徐清又对李渊道:“方才那些东西,只是应急之策。但百姓民智难开,心存侥幸,离圣恩远而离谗言近。此次蝗灾过后,百姓必有损失,但他们依旧会将此损失怪在皇上身上。他们会说,若是让蝗虫吃饱了,说不定自己离开了,就不会损失这么多如何如何。”

    李渊皱皱眉头道:“徐爱卿,朕就知道你又有了办法,是也不是?”

    徐清唉了一声,心道摊上你这么个老板,我也是醉了。这就好比耐药性,李渊用多了徐清的脑子,自己的脑子便不转了。不过,徐清还是定了定心道:“皇上,若启民智,说教已经是晚了。但是,如果让百姓知蝗虫不过一小虫子,去其恐惧,便能化解此次危机。再大造架势,将责任架在那些地方世族身上,把他们险恶的阴谋揭露出来。”

    李渊咳了咳道:“去其恐惧?谁不知道蝗虫就是小虫子……”

    “你敢吃吗?”

    “什么?什么?”

    “皇上,你敢吃吗?”

    “吃,吃什么啊?”

    “吃蝗虫啊,”徐清就势在地上捉了一只小虫子道:“皇上,这虫子你敢吃吗?”

    李渊接过去,看了看,下不了口。他也不知徐清的什么意思,于是问道:“徐清,吃虫子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徐清笑着道:“我大唐百姓什么都怕,但一旦变成了可以吃的,那就什么都不足为惧了。今年蝗虫泛滥,若是皇上带头吃虫,百姓必定争相效仿,到了明天,这蝗虫说不定还将变成虎鞭熊掌那珍稀食材呢!”

    “你,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如果真的能这样,以后拜年再不会有蝗虫了,可……”李渊看着手中的虫子,苦着脸道:“这也太难入口了,朕下旨,让你带头吃一个?你是长安第一才子,年轻后生都听你的话啊……”


第二百二十三章 野餐蝗虫


    第二百二十三章  野餐蝗虫

    “不不不,皇上,这蝗虫啊,您非吃不可,臣可以跟你一起吃,没问题。”徐清笑着道:“这蝗虫,臣少时在外流浪时,也曾吃过,味道比鸡肉还要好,多汁鲜美。”

    李渊惊讶地看着徐清道:“你说的可当真?就说你手上这只,当怎么个吃法?”

    “唔,这一只不好架场,你让他们去田野里捉些蝗虫来吧。”徐清丢掉手上的虫对李渊道:“虽然长安周边还没有蝗灾,但蝗虫还是有的。”

    李渊迟疑一下,招来一骑将道:“去,给朕捉一百只蝗虫来吧?”

    那骑将正欲领命而去,徐清却拦住道:“慢,拿上这吊钱,你去外面雇百姓捉虫。价格要抬得高高的,一文钱一只蝗虫也没事。少了钱,你先垫付,回头本官 ,不,朝廷补加给你。”

    李渊疑惑道:“徐清,这虫子为何让百姓去捉,难道你害怕朕的飞骑捉不到虫吗?”

    徐清买了个关子,只是道:“皇上,你就看好了吧,这钱绝对花得值当。”

    长安野郊:

    一个个庄户人家,都坐在田垄上聊天,看眼色愁眉苦脸。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蝗灾的事情,还没到长安府,便已经让长安的庄户们十分害怕了。都在讨论,这蝗虫会不会飞到这里来啊,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该怎么过啊,云云。

    但见一个庄户踩瘪地上一只虫子,用力跺了跺道:“哼,这蝗虫就该踩死,来多少,我踩多少。”

    一个老汉忙拦住了他道:“年轻人啊,千万别说这话,这要是让蝗大仙听见了,指不定就招蝗虫来把咱们的庄稼全吃了呢。”

    庄户正要反驳,另外一个庄汉子指着远处道:“嘿嘿,你们看,哪里是不是长安城里的禁军,是骑兵哩,那马,真大,要是我有一匹,犁田就不借王地主的牛了。”

    那老汉却吓了一跳道:“别盯着看,那禁军可都是凶神恶煞的,发现你盯他看,说不定就要抽你鞭子呢。快快,我们走远点。”

    “唉,我说你怎么那么胆小怕事?”

    可在这时,那个骑兵去驱着马,往这几个庄户面前赶来。老汉拍了一下大腿,直呼倒霉,其他几个庄户,也都是害怕了起来。可他们又不敢走,腿软了一半,就算走,也走不了多远。只见这骑兵眨眼之间,便到了眼前。居高临下,看着众人道:“你们是这里做田的?”

    还是那老汉见多识广,出来道:“军爷,小人们便是这里做田的。不知军爷有什么吩咐啊?”

    那骑兵笑了一下,然后对众人道:“今天啊,给你们做一个本将也羡慕的差事。喏,你们去田里找蝗虫,只要找到了,我这里一文钱一只。”

    “嗡。”那老汉听了糊涂起来了,问道:“军爷,您说什么?”

    骑兵也是不开心了,板起脸道:“哼,你这老糊涂,本将说的话你听不见?去找蝗虫,要活的,一文钱一只。”

    “不不不,军爷,你要鸡啊,鸭啊,一文钱一只还好说,这蝗虫,呃,小老儿不敢……”

    平时,也的确有不少人出城在百姓家里购买东西,但一般是强买强卖,低价买,比如卖炭翁,就是说的这种事情。也难怪这老汉如此害怕了。那骑兵无语,又解释了几遍,这些庄汉才真的信了,四散开来便去找蝗虫了。

    一文钱一只,五只蝗虫能割一斤肉,能买一斗半的米,下的地,还种个屁的地,庄稼又不能自己跑喽。不一会儿,几百只蝗虫便捉到了眼前,还拿着篓子。骑兵甩出去三百余文钱,带着蝗虫回去了。

    那些庄汉捧着满手掌的铜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那些蝗虫不是一个个数了钱给的,但眼前这一捧的钱,却是他们打一个月的零工也赚不了的。半晌之后,这些人才满意的收好自己的钱,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先去草市买了一头小猪,扛在肩上,逢人便吹,今天得了朝廷的恩惠,一只蝗虫一文钱,又去铁匠铺订了一柄新的锄头。笑嘻嘻的回家,吹了一路,第二天便有了许多庄汉,暗暗地盯着田地里的蝗虫。

    而玄福门外,徐清早已经生了一堆火,拿来了调料。蝗虫一筐筐的送来了,李渊黑着脸,坐在地上看徐清捣鼓。徐清在树上折了一些树枝,削减之后放在火边,烤去一些树干的汁液。蝗虫吃的是草,消化道短,肚子里基本上就是没消化完的草,消化完了的早已经排出去了。故而也不用掐去什么了,将蝗虫一个个串了起来,刷上香油,便在火上烤了起来。

    火上的蝗虫滋滋响,撒盐撒椒,不一会儿便传来烤肉的香味。李渊闭着眼睛闻了一下,还微微的有些舌底生津,可睁眼一看,还是觉得有些恶心。看了看徐清,心道,这孩子幼年流浪,竟然b出了这本事。没想到啊,他幼时果腹的一个小虫子,今天竟然能解救朝廷。看来,还是要取寒门子弟,他们虽不会生琴棋书画,不会消遣,但点子多,人也老实。

    其实,这蝗虫还是徐清去旅游的时候吃的,当时也只是吃了一串,知道这个能吃而已。

    最后刷一遍油,第一串烤蝗虫便出来了。徐清知道李渊的心理阻碍比较大,便自己尝了一个。

    “吧唧吧唧,嘎嘣脆,鸡肉味……”徐清说了一句贝爷的名言。随后,他又吃了一个,这才交到李渊手上道:“皇上,味道还不错,你可以试一个。”

    “什么?”旁边的太监吓到了,忙问徐清道:“徐大人,你别开玩笑啊,这东西不是你自个儿吃,还要给皇上吃?”

    徐清和李渊谈话的时候,并没有太监听见,他们以为徐清嗜好吃这个蝗虫,故而一直没问。而现在,居然要给皇上吃,那可就不行了。

    李渊看了徐清吃了两个,心中那一份拒绝,其实去了很多。他拦开太监,接过蝗虫,正反两面打量起来了。看着烤得金灿灿、油淋淋的蝗虫,闻着烤蝗虫的嫌弃,此时李渊的心中只有“色香味俱全”五个字。好吧,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朕,豁出去了。

    正欲下口,那太监却抢了过去道:“皇上,让老奴为皇上试吃,呜呜……”那太监嘴一唆,便将一串的蝗虫吞入肚子。徐清大骂,这要放在后世,那就是“串霸”啊!


第二百二十四章 封侯拜相


    第二百二十四章  封侯拜相

    半晌之后,那太监感觉了一下自己,没出什么毛病,这才请罪道:“皇上,老奴罪该万死,是老奴冲动了。”

    李渊摆摆手示意无妨,问了一句:“味道怎样?”

    那太监吧唧吧唧嘴一下,摇摇头道:“方才吃得太快,老奴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现在看来,没有异味的。”

    李渊放下了心,对徐清道:“把剩下的烤一烤,朕也尝尝。”

    徐清便又烤了十几串,李渊开始吃的时候,还有些害怕,但吃着吃着,直呼这蝗虫比得上鲜虾,赛得过鸡肉,一串接着一串,不满徐清烤得太慢,自己烤着吃了起来。完了,还让人拿了好酒来,和徐清畅饮一番,半点没有为蝗灾焦头烂额的样子。

    吃饱了蝗虫,李渊醉醺醺地对徐清说:“你啊,小时候还吃得挺好嘛,嗝、”

    徐清想了想回到:“皇上,今日是因为有那么多调料,才能将蝗虫变得美味。但是,臣少年流浪的时候,吃的都是生的,连火都没有。”

    李渊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明日大朝,诏令天下杀蝗虫吃了,敢吃百姓的庄稼,就让百姓吃回去。还有,明日大朝就封你为宣平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让你去做。”

    徐清不由问道:“敢问陛下,还有什么事情?”

    “朕,让你巡视关中七县!”

    这句话,若是让别人来听,那就会当场眩晕过去。这关中之地,又称作京畿,按古礼,那就是皇帝的私人土地。关外的土地,才是天下百姓的。既然关中的土地,是皇帝的私产,故而按道理,那是要皇帝自己打理的。在平时,皇帝都会举行祭郊的礼,并且委任皇子或者其他国戚巡视。而今天,这巡视的任务,交到了徐清手里,那可真是天大的荣幸。

    京郊的祭郊已经过去了,这次巡视,实是为了平息蝗灾。因为徐清提出来的平蝗三策,徐清去巡视,自然也顺理成章了。徐清明日大朝封了侯爷,已经是有了假钺的大礼了,而这次,一旦巡视关中七县,乃是巡抚一般,代表的是皇家,那礼节就会成为“假黄钺”。也就是,准皇权。

    徐清自然不知李渊之所谓了。

    李渊解释道:“徐清啊,你反正在这里也没什么事情。能者多劳嘛,朕不会让你这么大个人才闲在这里的。”

    徐清苦笑,看了看天色也晚了,于是告退离开。

    第二天,徐清上朝。

    李渊选择了一开始,便痛斥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一顿痛斥,摆出自己的坚定立场,一副谁敢和我唱反调,我就给你放哀乐的架势,满朝文武也不敢反对。反正圣旨已经下了,就算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