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214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214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大家快看,结冰凌了!”

    徐清站在二楼的廊道上眺望,只见二门三门内,婢女家丁都出来了。一声清脆的招呼声,也传进徐清的耳朵,顺声看过去,只见家丁婢女们也在看美景。小年之前,大家伙儿加紧干活儿,过了小年,储备的加工物让大伙儿只需要坐吃到开春了。

    有了闲情,才有逸致。

    “这哪里叫冰凌,这叫冰挂……”一个家丁走上前来,在婢女面前展现自己的博识。

    谁知婢女们却纷纷嫌弃道:“咦,冰挂这名字不好听……”

    “嘿,大家打冰凌吃吧?”那家丁见装博识吸引不了人,只得献殷勤了。只见他拿一竹竿,伸到屋檐旁边,在冰凌的根部轻轻一敲,冰凌应声而落。而拿家丁,身形灵活的一抓,冰凌就接到了手上。

    婢女们则纷纷凑了过去,其余家丁见此法奏效,也都去找竹竿打冰凌。一时间,家丁婢女那边的住房欢笑不断。家丁婢女能如此玩在一起的大户人家,恐怕也只有徐清一家了吧。

    徐清皱眉想起事情来。他在想,家里的下人如此之多了,又从沧州那边运回来了许多,如今这个房间是愈加不够了。不如选择一些下人,搬出县伯府,就在周围安家落户,分给他们田地,或者让他们去徐家的各项产业里任职,当个小管事。

    家里的下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封之时,宫里挑选送过来的。这一类,无论生死都掌握在了徐清手里,如同桌子椅子一般,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些人就是家奴。还一类,则是外人赠送的亦或是家里倪百老头招募的。这一类,大多是附近乡民,算是长工。

    一开始,不论长工还是家奴,都要求吃住在徐家,可这样一来,就占了太多房子。徐清招来倪百老头,让他找一下府里的长工,不是关键的职务都先遣散了。

    谁知倪百老头却被吓了一跳,跪着道:“老爷为何要裁减家丁,是他们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好,还是他们这几天懒了,都是老奴的错。”

    徐清唉了一声,扶他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放心,我不会乱裁人的,主要是府里房间不太充裕。”

    倪百老头明白了徐清裁员的用意,也放心下来了,他道:“家里长工有许多,但多力夫,除了木匠,其他都可以裁去。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二十余人。”

    徐清点头道:“可以,多配些遣散费,还有家里实在困难的,可以留一两个,在仓库任职的,也可留一两个好手。”

    徐清还吩咐了,不要说这是他的意思。有管家的好处,就是恶人不用自己做,管家如同人事科一样。

    倪百走后,徐清掰着手指道,去了长工之后,家里剩下的招募的人,就都签了卖身契,与宫里赏赐的一样了。家里有婢女五十三,家丁四十六,女多男少。有几个美貌的婢女,可以贴身作用,其余的,就可以配对与家丁。

    徐清家里最主要的用人之处,就是两个大仓,但是呢,两个大仓也只是秋收时才用人,其余时候,也只是烧火防潮罢了。这种季节性的工作,可以请短工解决。而远处的产业,则需要一个忠心之人作为眼线,若能有成家之两人,可以外派。

    改天让荀雪儿她们去婢女们那里打听打听,谁有了相好的,然后再考察一下男方秉性本事,年前来一场多人婚礼。

    说话间,荀雪儿几女齐齐来了,看模样,是把徐文哄得睡了。

    “哇,好多冰挂!”徐琪跑到众女前面,先抱住了徐清,只是她那个儿,只抱得住徐清的大腿。

    黄诗梅笑着走过来道:“徐琪,叫你徐清打冰挂给你吃。”

    徐琪昂着头,也是期望的看着徐清。

    徐清摇摇头道:“行,我去拿竹竿……”

    他心道,他那个年代,有冰棍吃了,也没个人吃冰凌。好在他之前看见那家丁打了,不然还真要丢个小脸。只见徐清拿了竹竿,也学着之前那家丁的,伸到根部,一敲,转身一接。

    “乒乒……”

    冰凌掉地上了。

    再敲,再掉,又敲,又掉,徐清喝了一句,我就不信了,结果还是掉地上了。

    一脸黑线的徐清,把半条回廊的冰凌圈敲了下来,恁是没有接到一个。徐清尴尬地笑了笑:“徐琪啊,你想吃冰凌,我把你举起来,你去啃好不好?”

    徐琪当然不愿意了,连忙摇头。此时,只见黄诗梅拿起一个小瓦砾,往上一扔,乒乒一声,冰柱应声而落。黄诗梅看都不看,顺手一接,冰凌到手。然后,给了徐清一个你看的表情。

    其余几女皆是笑了起来,徐清也笑一笑,然后撇撇嘴心道,厉害啊,厉害又怎样,还不是要被我日?心里想着明天就是轮到黄诗梅侍寝了,今天敢挑衅我,明天看我怎么让你求饶!

    黄诗梅给雪儿、秀秀、小月都打了冰凌,徐琪却最后一个拿,拿了也不吃,只怪太冷了。

    这时候,徐清却痴呆了,为何,只因四女齐齐的把冰柱捏在手里,深情的看着徐清,然后用舌头围绕着冰柱舔了一个圈,又上下舔了一个来回。

    这哪里是吃冰凌?这简直是要勾魂啊!

    其实四女并非故意如此,而是冰柱太冷,不好像在夏天吃冰棍儿一般。这才只是舔了几下,谁知到了徐清眼里,就成了那档子事。而且所谓深情的看着徐清,也只是徐清心里瞎想。

    黄诗梅似乎察觉到了徐清的异样,嘴角露出一抹邪笑,一把把冰棍吃了,直入深喉!

    徐清一哆嗦,忙扶着腰,啧啧啧,四个老婆还是无福同时消受,看一看就腰受不了。

    低下头来,只见徐琪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吃一吃这冷冰棍儿,张开嘴去舔。于是,徐清的腰更疼了,暗骂声一群小妖精。

1/27 12:17:17|49589729

第九十二章 商量包装


    第九十二章  商量包装

    倪百老头果然是做人事的好手,这才一会儿,他便回来了,并且说事情已经办妥,包括遣散费,住宿的地方都办完了。徐清则从五女的诱惑中刚抽出身来。倪百老头还说,那天叫的商洛纸厂负责人已经到了,候在门外

    徐清便吩咐倪百老头,把先前那个叫卓德敖的富商和商洛纸厂的人一起叫到二堂喝茶。

    徐清则自去二堂就坐,下人刚端来火盆,卓德敖与那个商洛纸厂的人便来了。

    “草民卓德敖拜见伯爷!”

    “草民蒋应清拜见伯爷!”

    徐清抬头一看道:“蒋应清,你可是商洛纸厂的厂主?”

    蒋应清叩首不起,回到:“小人便是,”

    徐清点点头道:“起来吧,来人,给他俩也看个椅子。”

    除了徐清家里,坐椅子的还是很少,卓德敖蒋应清二人刚坐下,只敢半个屁股挨着椅子,十分惶恐。如果说卓德敖的惶恐只是礼节性惶恐,那么蒋应清就是打心里害怕了。去年商洛纸厂不仅没给伯爷挣钱,还亏了五万文,现在喊来,除了秋后算账还是什么?他反正是冒着挨板子,甚至卷铺盖滚蛋的危险来的。伸脖子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

    徐清吧这一幕看在眼里,咳嗽一下对卓德敖问道:“德敖啊,这几日在县伯府吃住可还合适?”

    卓德敖心中一凛,怎么开口问我了,这是要拿我先开刀?还是说那天晚上和伯爷所说之事真有了麻烦。他想着,当真忐忑起来了,额头上沁出微微冷汗,站起来道:“伯爷,小人惶恐,在伯爷府里住的好,吃得好,什么都好……”

    徐清笑一笑道:“坐下坐下,”卓德敖弯腰一弯坐下,徐清又问:“你那天所说之事我已经有了办法,伪徐记糖货所模仿之事不过就是我们的‘徐记’二字,若是我们把这个徐记二字变成一百个字,试问伪着还能轻易模仿吗?”

    卓德敖拖着下巴一思考:“莫非伯爷是想在糖饼上印一百个徐记?”

    徐清摇摇头道:“必是不同的字,也是印在包装之上,有可能是一首小诗,有可能还要一副画。我想,仿作之人必是小本买卖,做个萝卜印章还行,这么多字,他必定模仿不来了。”

    卓德敖本是商人,比较容易看得漏洞,他道:“这包装纸用之即弃,若伪作这花钱回收,在用以作伪呢?若是按照伯爷所说的,这包装纸回收的成本,可比我们直接制作还便宜一些呢。”

    徐清闻言一愕,心道这卓德敖不愧是做生意的,不过徐清也想过类似的问题,故而他还是答道:“可以在包装之上印上生产日期,也多印一些,让人难以模仿。”话都说到生产日期了,徐清顿了顿,干脆把保质期也弄出来了:“还可以写上保质期,糖货就放生霉生菌,若人食之也可中毒。写上保质期,也能让买者及时吃完。”

    卓德敖一愣,想了想道:“伯,伯爷所说之保质期,难道是糖货腐烂之日期。”

    徐清点点头道:“可以这么理解,但不是腐烂之日期,而是保证口感与健康的最长时限,一般不过两个月吧。故此,我们的糖货厂想要继续办大 ,不能守着洛南这地方,要去洛阳、襄阳、长安、幽州都开办起来。”

    卓德敖理清了徐清的话,也是点头表示无疑问了,这个新包装防伪的办法可行。

    蒋应清此时却连后背都湿了,他心里嘀咕到,大老远要我从商洛赶过来挨骂,挨骂就算了,我认我忍,可现在又不搭理我是什么意思啊。

    就在他嘀咕之时,徐清忽然转向他问道:“蒋……蒋应清是吧,我问你,去年商洛纸厂的产量如何?”

    蒋应清一听这个,知道是问罪来了,忙把之前准备好了的一套搬出来,跪下道:“伯爷,小人死罪!去年商洛纸厂没能经营的好,全怪小人。小人任伯爷处置,只请伯爷不要迁怒于纸厂其他人,不要停办纸厂,商洛纸厂八十号造纸工等老爷手指缝里漏出粮食糊口呀。”

    一通话说完,徐清也还没反应过来,只见蒋应清就地磕头起来。徐清无语地笑了笑:“别磕了,起来起来,我不怪你亏钱,只问你产量如何。”说着,徐清看了一眼卓德敖,卓德敖会意,立即上去把蒋应清扶起来。

    蒋应清心里那个苦啊,他也听见了徐清的话,骂自己为什么要坦白之前的事?哪壶不开提哪壶嘛这不是?

    徐清问出话来,他想了想,怯怯地道:“伯爷,去年商洛纸厂,才造了八千刀纸,而且多事草纸,宣纸只有几十刀。这还是在红山镇学社买了许多的原因,不然,产量更少。”

    徐清疑惑问道:“既然效益如此不好,那厂里为何还有这么多人?”

    蒋应清垂头道:“没办法啊,这造纸的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又没其他手艺傍身,离开纸厂,就一口粗茶淡饭都没有。以前效益好的时候,人多,落了户,迁也迁不走。”

    若是唐朝有烟,此时的蒋应清必然要点一支吞云吐雾起来。

    徐清则也是长叹一声,心里道,原来的糖厂,一天出六次货,一次百斤,一斤一包,还有四个厂。现在弄了徐清提供的优化流程,效率大大提高,一天产量要有五千到七千包。如果做包装,包括损失,那一天就算平均七千。他看着蒋应清道:“商洛糖厂一天能做七千张这么大的纸吗?”

    说着,徐清比划了一个一包糖包装所用纸的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