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153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153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和杨成则没那么关心徐清的身体,倒是对那土疙瘩有了兴趣,各自猜测道:

    “这土疙瘩,莫非能做军用?”

    “不,我觉得这土疙瘩根本没有毒,大哥想起来一顿好吃的,哈哈哈……”**业大笑。

    徐清笑骂一句就知道吃,定了定神色和众人进了房内,这才和大家透露一点点细节。

    “此物,可让天下再没有饿死之人。”

    徐清的话,就没有错过,这是深深烙在众人心里的一个映像。只不过,让所有吃饱这个“大宏愿”实在太过庞大了,众人还是有些不信。

    于是,徐清又将土豆这种作物的优势和众人说道说道。众人听时,只知道脑海里嗡嗡作响,到最后,众人只是说:“若真如此,那……”

    “徐大哥,你真的是菩萨下凡?”众女满眼星星问到。

    “菩萨?”徐清赶忙摇头,菩萨下凡当和尚,他可不想做和尚,于是装模作样道:“我乃九天至圣至明无上神王地主爷下凡,你们都是仙子,嘿嘿……”

    众女闻声脸颊一红,**业和杨成识趣退了下去。众女又问到:“那你说一下我们都是什么仙子啊?”

    “唔……”徐清掐指一算到:“雪儿是广寒仙子,诗梅乃是青霞仙子,小月是玉露仙子。”

    “那我呢?那我呢?”徐琪眨巴眨巴问,刚才的眼泪还没干呢。

    “你是哮天犬!”

    “徐清,你想死!”

    鸡飞狗跳……开始于徐清一声哀嚎,结束于徐文一声啼哭。徐琪和徐清约定好了,咬到徐文哭了就要停下,好在父子连心。

    不久,潮水来了,根据水手长的经验,这一次潮应该是比较大的,要想摆脱搁浅,大概就看这一下了。

    等着等着,半夜的时候,船摇动起来,这应该是要浮起来,而又浮不起来的感觉。水手长下令划水,希望借此机会冲出去。

    可是,涨潮之时,水浪冲上岸来,徐清每一次都感觉船已经浮起来了,可每次又被海水推了回来。不前不后,只是白白的让船撞了几下。

    几次失败之后,水手长上来了,说这一次还不行,潮已经不涨了。也不能再尝试了,撞坏了船底就麻烦大了。

    “那明天的潮稳不稳,一定能出去吗?”徐清叹一口气问道。

    水手长回到:“能,看那水线,肯定比今天还要高二尺多,船肯定能上去。”

    “好吧,正好我还有一点事没办妥。”徐清没怪水手长办事不力,又道:“那几个中毒的人怎么样了?没死吧?”

    “大人,他们屙了半天,有些虚脱,死不了。”

    “找个还能说话的过来,我有事要问他……”

    徐清所言询问之事,自然是这土豆的来历了。土豆是靠块茎繁殖,如果手里的块茎越多,那繁殖的速度就越快,搞得好,一两年功夫,就能彻底普及开来。

    而且徐清四体不太勤,五谷不太分,种块仙人掌也能干死的人,一个不留神,那就错过了这万年大功。

    还是多弄一些种块的好。

    当然,徐清不一定回去就把土豆的事情透露给李渊老头子,如果在这个时候给出去,那就是肉包子打狗。要如贾诩所言,投靠势单力薄的曹操,不要投靠势广力大的袁绍,得让李渊老头子感激涕零!

    徐清还有一个幻想,既然这土豆能从南美洲无端端跑到这无名小岛来,那说不定还有其他东西呢!

    玉米?辣椒?红薯?这里每一种东西都是徐清求之不得的啊,特别是辣椒,来唐几年,最不习惯的就是没有辣味。要是谁能让徐清吃上一锅麻辣香锅,徐清愿意送他万两白银!

    这一座无名小岛,在徐清的眼里变得愈加可爱起来。土豆的发现让徐清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和状态,虽然是半夜,徐清仍然没有一点睡意。

2017/11/26 9:28:41|46268885

第十章 上岸钱塘


    第十章   上岸钱塘

    其实不止是徐清一个人睡不着,一船的人也还没睡毕竟刚刚忙活了好久却没能开的动船。船上又有那么多疑似瘟疫,半死不活的人,都害怕被传染。

    不久,一个中毒了的人被带过来,面色铁青,看来是拉肚子拉的。

    徐清拿一枚土豆,语气中不掩激动的问到:“这种东西,你们是怎么找到的?”

    “我我我,大人赎罪……”那人语气微弱地道:“我等,都是在岛上看见的。”

    “废话,在哪里,是这头,还是那头,怎么发现的?”徐清缓缓问,语气平和下来,免得他紧张。

    “小人,在岛那边找到的……”那人道:“当时,大人放我们自己去耍,我等几人走到一处草地,却见一群长脖子鸟在那里啄食……”

    “队里一个好吃鬼说,鸟儿能吃的,人也能吃,于是带我们吃了一些。我们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挖了好些带回来了。”那人支支吾吾地道:“鸟,鸟。也打了几只回来,也吃了。”

    “托大人的福,我们一开始不敢吃太多,才,才没死。”

    哦,原来是看见鸟在吃,徐清一思考,这岛上的鸟能够在土里挖出来土豆啄食,应该是早就以此为食了。如此说,岛上还有很多土豆?

    不过,鸟吃了为什么不中毒?徐清不知道,也不想探究,挥挥手让那人回去休息。又传令众人,早早歇了,明日还要上岛一次。

    摊煎饼似的睡了一晚,第二天乘趁潮期未至,忙带人上岸寻找土豆。

    没想到,这么快又到了岛上,还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土豆。

    找到徐清先前立下的棍子,在把那些吃过土豆的人叫了出来,他们虽然中了毒,但毒不是很深,拉了一晚上,又吃了一顿好的,差不多就恢复过来了。

    带着徐清找到了那个采土豆的地方,一看,土地已经被翻烂了,还有一些散落在地上的苗,果然是土豆。

    土豆的根扎得深,块茎也能埋在地下,他们用手一挖,可能还挖不尽。

    当即,徐清让手下拿出手镐掘土,慢慢的刨削,不要让一枚土豆被挖坏了。

    现在的每一枚土豆,都是将来的万千人命!

    果然,这周围几十株土豆苗没有被挖干净,一路盘下去,有掘出五六枚拳头大的,三四只巴掌大的。

    徐清又让众人拿了土豆苗,四散开来去找相似的植物。能再找到哪怕一株,都是功德无量。何况土豆都是丛生的,不会一株苗独秀。

    徐清自己,则围着这一小块草地,不,应该是一小块灌木丛展开了寻觅。

    这一块地方圆七八丈,乃是一处洼地。像这种洼地,在岛的这一边有很多很多,前文已述。而这一块又有所不同,它从内到外,有一条小沟,曲折地通向海岸边。

    难道是土豆随洋流漂到这里,又被海浪送到了岸上?

    不可能啊,徐清回忆了一下高中地理书上的全球洋流分布图,奈何只记得一个球,不记得那些个洋流啊。

    不管那些,就算现在放一枚土豆在海里, 它也该沉下去,要是它不沉,那海面里这处洼地也存在一二米的高度差,怎么上来?

    不久,众人悻悻而回,一个个低着头道,没找到,四周都翻遍了,鸟窝都掏了,就是没找到。

    唉,天降奇物已经不简单了,居然还贪多,徐清自嘲一笑,带人离开。

    几个月后,无名小岛突发地震,整个岛屿摇晃着沉到了地底下,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以至于徐清后来找以他名字命名的岛屿时,抓破头皮也没找到。

    岛屿沉没的同时,一只奇怪的椰子飘在了海上,不久,椰子停靠在了海边,又不久,椰子里面生出来一缕青苗,正是土豆苗。

    只不过,这一缕青苗被一只呆头呆脑的臭鸟,一嘴叼走,椰子里的东西,永不见天日。

    这些事徐清自然不知道了。

    离岛后的徐清,刚好遇到了涨大潮,一船人齐心协力,终于摆脱了搁浅的境遇,重新朝大海驶去。徐清一手抱着徐文一手抱着荀雪儿,感叹人生的微妙,大道的玄通。

    在船上,徐清把那些知道特性的人,如黄诗梅,**业等人叫到一起,展开了秘密守护委员会,制订了土豆秘密守护法的规章制度,并要求众人严密遵守。

    对船上其他人,徐清只说土豆是害人的东西,有毒,他要拿去对付敌国,以提升我大*队的实力,报效李渊老头子的知遇之恩。

    另一方面,徐清腾空了许多水缸,用在岛上运来的沙土淤泥好好的把土豆给培着。虽然土豆抗寒,但也不过是南方,如果到了北方,也就是个焉呆货。

    还有一些没发芽的,徐清小心翼翼用干燥的盒子装着,等过了冬,可以做育种。

    船,往西南一直走,一天半功夫,终于得见熟悉的海岸。南北一望无际,岸上人烟渺渺,海边沙地上的百姓在种植萝卜。

    二话不说,停船,放人下去,补充好了淡水之后,迅速和岸上随行的暗河成员取得联系。

    出发之时约定好了,每三天要和岸上的人见一次面,把船上的情况通一下气。可从海市蜃楼,再到鲨鱼围船,再到搁浅徐公岛,已经十多天没能和岸上有过联系了。

    岸上,恐怕已经急得要下海搜寻了吧?

    后来徐清才知道,岸上的人可不是急得要下海,而是急得已经拿海岸边的盗匪出气,一连出手灭了好几个不成型的海边的贼窝。那些个贼窝,连一艘破船也没有,竟然被怀疑伤害到了徐清,可谓冤死。

    找到了人之后,岸上几百人送了一口气,杨信亲自从南边赶来,一定要登上船看看徐清才放心。临走之时,还千恳万求的让徐清不要走海路,就此上岸。可最终没能够打动徐清,倒是徐清给了他一个任务——把三枚土豆送往洛南。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能放在两个篮子里,狡兔三窟,灵蛇八洞。

    徐清继续乘船游览,沿岸走下,再没遇见海市蜃楼,在没有海雾迷路,在没有鲨鱼随船,平静无波。走了三四天,从西边冲出来一条海流,花了好大力气才摆脱这一股海流的影响。徐清知道,这里就是长江入海口。

    其实,过了长江入海口才是东海,之前的徐清以为他在东海,其实仍然在黄海。徐清的地理,其实学得挺烂的。

    再烂,徐清也知道过了还有一条大江,这一条江虽然不如长江大,但论及其文化地位,也不示弱于长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就是坐落在钱塘江岸。钱塘江大潮,就是名扬千里的壮景。

    其实,其岸边的余杭。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其生活环境,令文人们向往,其经济地位也不容小觑。

    隋代的杭州就有“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地位,到了唐代后期,其一州八个县的生产总值占整个大唐的百分之四,有“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兴旺景象。当时的制文有曰:“江南列郡,余杭为大”,简直就是除了长安之外,最为繁荣的地方。这种繁荣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了千年后的明朝,朱元璋那家伙喜欢大封儿子,但是他特别提出,苏杭一地不允许分封给诸王,因为太富了,国家的财政依靠苏杭的赋税。

    还有一个关键,正所谓“京杭大运河”,杭州,可是帝国大动脉的南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