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135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135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不夸张的说,常平仓和应急仓就是一州一县的稳定器,这个制度运行的好,百姓便经得起灾荒,生活便比较安定。若是运行不好,则时有破产之民,灾荒时更会出现大面积饥馑,导致饿殍遍地、流民失所……

    作为刺史,徐清本该每一季查一次这两座大仓的,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徐清一直没有去看过。当然,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徐清太懒了……

    在之前清理世家的时候,徐清得了大批粮食。为了防止州官和本地世族串通,徐清将那大批粮食都放在了军仓里。小部分放到了黄诗梅家和常平仓里。到现在,那些粮食有的贱卖了,有的军用了,已经用得七七八八,所剩不多。这也是徐清急着买粮的原因之一,加之不想用自己手里的粮应对灾民,故而用此计划吸引大批粮商来此。

    粮商来齐了,要找个地方好存粮,于是徐清想到了常平仓和应急仓。为什么不用军仓呢?因为徐清懒呀!之前用军仓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样做有个十分大的弊端,那就是收粮出粮所有账目,一个个的只能徐清亲自合算,不然就要交给小月。如今徐清不想算也心疼小月,所以就只好交给州官们去做了……

    说查便查,徐清速点了二十名巡街,有叫了二十名干事汇到一处,赶往位于沧州城东的常平仓。

    盏茶功夫来到仓库所在的常平巷。徐清一到,司库刘腾已经候在了大门口。仓大使,书办,民壮都在一旁。

    刘腾四十多岁,肥头大耳,一副**相,不过也正常。官场有句话,叫‘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这里用的是谐音,意思是从实惠论,当官的不如管仓库的,管仓库的不如管粮库的。可见粮仓司库油水却无比丰厚。

    执礼相见,徐清手下的书办道明来意,便到里头就坐。

    对于徐清亲自赶来,刘腾显然感到比较意外,拿起一大盘钥匙,带着徐清穿过数道防水防火的院墙,来到挂着‘甲字号’的仓库外。刘腾将库门打开,便见一个个砖石垒出的粮槽里,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杜子腾伸手抓起一把米道“粮食储藏必须保持通风干燥,这粮库地下还有火龙,搁上十天半个月,就得烧一次。”

    徐清看了点点头,问道:“库房里有多少粮食?”

    刘腾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多,二千五百石粮,等秋粮入库,今年还要处理掉五百多石。”

    “要处理这么多?”

    “大人不知,沧州离海近,容易潮变,所以处理得多。不过我敢说句这样的大话,就沿海这些州县,废粮三成以下的,一个巴掌能数过来……”

    “哦?那了不得了……”徐清转身问:“要处理的粮食都是些什么粮?”

    “陈粮,霉粮,老鼠拉过屎尿的,大人可以过来看一下……”

    刘腾引着徐清来了一个库房,还没开门,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传来。刘腾却很习惯,无所谓的打开门。进去,拿了一把米出来,扔地上一踩,直接成了粉末。

    徐清吓了一跳:“这人吃了会死的啊!”

    刘腾道:“这里养了猪,凡是猪不吃的,都要处理掉。”

    徐清微微一笑,道:“大体情况我也了解了,那么,我们开始盘库吧?”

    “盘……盘库?”刘腾肥厚的嘴唇一哆嗦。难道不是走过场么?

    “有什么问题?”

    徐清淡淡扫他一眼,目光虽不凌厉,却让刘腾浑身肥肉一颤,忙摇头道:

    “能有什么问题……”说着看看天色道:“不过都这时候了,肯定盘不完了,不如明天一早再来……”

    “盘多少算多少吧,灾民不日将至,本官要清楚沧州的底子。”徐清拍下手,一众干事、巡街进来。刘腾张了张嘴巴,没说话,掏出帕子擦汗道:

    “让他们干吧,大人屋里喝茶去?”

    “你只管自己去喝。”徐清身材笔挺,微微摇头道:“我不渴。”

    常平仓仓戌字库内。一只只写着又黑又大的‘官’字的一石大斛,搁在一个个粮槽边。每个粮槽边,立着一个白衫干事,手里拿着毛笔和账簿,徐清带来的巡街用大木锨将粮食铲到斛里。不一会儿,仓里便灰尘腾腾,呛得人睁不开眼。

    徐清坐在外头听见里头此起彼伏的咳嗽,挪揄道:“粮食里不少灰啊。”

    “没办法,陈粮就是这样,习惯就好了。”刘腾腾尴尬的笑笑道。

    “但愿吧。”徐清眯着眼,这时候,一个浑身灰土的人形物体从库房里走出来,一边咳嗽一边骂道:“太缺德了,往米里头掺沙土也就罢了,还掺石灰!”

    看身形、听声音,应该是韩子棒无疑,这次查库房,他作为副官陪徐清来的。

    “那是为了防潮防虫的。”刘腾忙解释道:“快拿菜油来。”

    一个老吏很快端了盆菜油过来,那人把脸洗出来,果然是韩子棒,朝徐清呲牙道:“大人,能不能对上数两说……您还是先看看这些粮食吧。”

    韩子棒说着将个大瓢端到徐清面前。这一库的粮食都是不带壳的籼米,按说就算是陈米,也该是一水儿的淡黄色,但徐清见这瓢里杂七杂八的成分……多的实在过分。

    “筛一下!”徐清面无表情的看一眼刘腾,见他的脸有些发白。有巡街马上拿来筛子,将一斗米细细筛了一遍,当簸箕里只剩下大米时,地下的大粗布上,已经落满了稻壳、枯草、土、还有白灰块……再把米一量,已经不到六升了。

    徐清抓一把深黄色的大米,嗅到了浓重的霉味,他冷冷看一眼杜子腾道:

    “这米也太陈了吧?”

    “呵呵……”刘腾哆嗦着肥厚的腮帮子,不停擦汗道:“这么多个库,近万石粮食,难免有疏漏。”“是啊。”

    徐清点点头道:“倒要看看是疏漏,还是存心的!”他转头对韩子棒道:“告诉弟兄们,先不盘数量了,只抽查粮食本身的状况。”

    “好嘞。”韩子棒闻言大喜,众干事巡街得知后,也是一片欢呼,终于可以解脱了……

    刘腾一身肥肉瘫软下去,祈求道:“刺史大人饶命啊……”

    一斛斛“粮食”抬了出来,徐清看得眼里冒火,幸好他没指望靠这些粮食赈济灾民,可要是换了别人呢?那三四万灾民岂有活路?他指着刘腾道:“饶命,你还想要饶命,好好好,饶命也无不可……”

    “去,拿这些米煮顿晚饭给刘腾吃!”

    于是,刘腾就被徐清留下来吃饭了。这饭哪里咽得下?于是刘腾就没回家了,家里女眷不敢见客,于是就有了之前银子到门口还不要的一幕……

    ————

    咪咕的朋友们,你们好!

2017/11/5 6:37:36|44632191

第八十九章 常平仓满


    第八十九章   常平仓满

    夏贤弟辗转反侧好容易捱到天蒙蒙亮,他便爬起来胡乱洗把脸,吃点东西,直奔衙门里而去。他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谁知到了门口,竟看见几个同行已经先到了。

    “早啊,诸位。”吴老哥见了,赶紧挤出一丝笑迎道:“这大早晨,还挺冷的呢。”今天吴老哥还有一个小任务,

    “早啊您老。”夏贤弟也勉强笑道:“也不知啥时候开门,赶紧进去暖和暖和。”

    “叫开就是了。”吴老哥道:“又不是来买粮食的,还受他的规矩?”

    “叫了,没人应。”众人苦笑道:“你说这是咋回事儿,成了咱们求着他们买粮食了!”平日里他们在家卖粮,都是客户等在门外餐风饮露,现在客户成了官府,站外面的却成了他们,一时反应不过来。

    “是啊!”有人不忿道:“向来是买粮的求卖粮的,咋成了咱们求他们了?”

    “嘿嘿。”吴老哥是徐清的卧底,此时不思考留住粮商,反而笑道:“谁让咱贪图高价呢?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何苦来哉呢?”

    说着说着,吴老哥负气道:“他要是再推三阻四,索性不卖了,回家过重阳去!”

    “就是!”众人纷纷附和道,心里却冷笑道,老狐狸!你自己就舍得走?舍得走就怪了,盼着别人走是真的!

    吴老哥看着这个情况笑了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欲夺之,必先与之。反过来也一样,欲留之,需先驱之。吴老哥是商场前辈,岂能不知?

    众人口不对心的等在衙门,来的粮商越来越多,到了卯时还不见铺板卸下来,众粮商愤怒的道:“再不开门,就要砸门了!”

    “吱呀~”衙门来了,出来一个人,正是韩子棒,他问道:“谁说要砸衙门的啊?”

    “哎呀呀,小人们哪里敢砸门,说也不敢说啊,那是风声,风声~”众人忙道。

    “这样啊……”韩子棒清清嗓子:“我是刺史大人任命的收粮大使,这次收粮事宜都交给我韩子棒来负责。”

    “老爷在上,请受小人一拜!”众粮商一听韩子棒是收粮大使,无不恭敬有加,说了一堆奉承谄媚的话。韩子棒听得满意了,便对在场粮商道:“诸位赶了个大早,等了如此久,想必乏了,进来喝口热水吧?”

    “不敢不敢……”粮商此时彻底放心了,各个在韩子棒面前献媚以求先收他的粮。

    “诸位请,”

    “老爷先请……”

    到了衙门里头,韩子棒领着大家进了一处偏房,端上来一杯热水,还真是热水,除了热水再无他物。不过粮商们不在乎这个,礼貌性的端起来喝了一口,夸这水不错,道了谢,都是沉吟一下:

    “韩老爷,嘿嘿,不知这次收粮的价钱几何啊?”

    “唔,先和大家辟一则谣言吧!”韩子棒抚须道。

    “谣言?!”众粮商暗道不好。

    “是了,今日坊间流传官府高价收粮一言,不知大家是否听说了?”

    “这难道是谣言?不对啊,确实是收粮没错啊,老爷刚才不是……”

    “没错,收粮是没错,但是并非高价。”

    “并非高价,此话怎讲?”

    “几天前,刺史大人接到山东文移,要接收四万灾民,于是立即调集州中粮草,发现不足,打算购买和募捐。刺史大人还写信给各州州县请求他们免了到沧州贩粮粮商的过关税。”

    “但是,官府从未说过要高价收粮一事!”

    “什么?!”粮商们差点没气死过去:“原来,是这样……”

    终于有人问了:“那我们带来的这些粮食怎么办?”

    “大家不用担心,虽然是谣言,但刺史大人得知了大家不辞辛苦来沧州贩粮,故而同意我多征收一些。”

    粮商们又活过来血色:“当真?”

    “只是价格嘛,不会太高,大家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就拉回去吧,沧州照样不收大家的税,大家也没有什么亏损。”

    粮商们心里暗骂,说得轻巧,不收税就没亏损?人吃马嚼,挑夫,雇车,哪一个不是钱?多一天就多一天的耗损,粮商们恨不得现在就把粮食卖出去呢。

    “到底什么价,老爷快说吧?”

    “咳咳,四文一斗……”韩子棒道。

    “四文!?你怎么不去……老爷啊,四文也太少了……”粮商们打算破口大骂时想起了这是官府,衙门,在这里骂官,不是茅房里打灯笼——找屎(死)吗?

    平日里散粜粮价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