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129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129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你啊,哈哈哈哈……”断红尘一阵大笑,众人不解其义,纷纷侧目,只见断红尘笑够了对那老头说到:

    “你在信上写‘臣本只求玉石俱损以尽忠,然恩祖母尚在’ ,你祖母不成老妖精了?哈哈哈哈……”

    断红尘说罢,又大笑起来。可王廷之中只有他一个人笑,也只有他一个人笑得出来。断红尘有声有色的继续念信:

    “臣少时为孤儿,多疾病,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茕茕孑立,唯形影相吊也。

    祖母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至于成立。

    而祖母现在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不敢废离。祖母年纪已大,臣只想在祖母面前尽孝之后尽忠尔……”

    断红尘喝问道:“你的忠,尽到哪里去了?!”

    “老臣……”

    “呸,你也配自称老臣!谁的臣还不知道呢!”

    “草民,小人……”陈旺哭嚎道:“是小人老糊涂了,求王上饶命啊,臣定能……”

    “住嘴!”断红尘喝断他的哀求,朝王廷上一招手:“来人!将这老贼推出去,把他皮剥了,抄家灭族,祖坟也要挖了他的,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你……啊……啊……啊!”陈胜听到了断红尘如此狠言,不由得气血上涌,陈旺,卒。

    不过,武士们可不管你是死是活,走上来了把尸体拖出去,照样扒皮!

    这时,王廷内众人不只是瑟瑟发抖了,翻翻白眼晕过去的还算好的,屎尿齐流的比比皆是!

    弄醒了那些吓晕过去的,又是一阵求饶求放过的声音伴着磕头声传来。断红尘纹丝不动,面色更冷!

    又拈起一张信念了起来:

    “……得知圣朝神兵至此,救我臣民于水火,喜极泣也。猥以微贱,臣当携壶浆以侍,非陨首所能上报。”

    念完,断红尘问:“这是谁写的?”

    一片寂静,无人敢回答,因为刚才那一封信里没有署名!谁会冲上去顶了这个?反正大家写的都差不多!

    断红尘淡淡地道:“那好,也不用查了,全推出去扒皮,其余按刚才那老贼一样!”

    这时,王廷内又热闹起来,全杀,不如举报立功吧!死道友不死贫道,阿弥陀佛!

    “我举报,是他!”

    “日月你妈!王上,我知道那封信……”

    “王上,怎么可能是我,您是知道我刘家的……”

    “王上,他们都在说谎,写封信的人是谁,只有我知道!”

    “哦?”

    这时,大家听见那一句“只有我知道”,齐齐静了下来,又齐齐地看着那说话的人道:“就是你!”

    只有你知道,那还不就是你写的喽?阿弥陀佛么么哒,道友好胆量,道友好担当,在此先行谢过,若是逃出生天,必带只整羊,不,整鸡,不,整蛋去祭奠你!

    无名氏,卒。

    一个个接着一个个的人被推出去血溅三尺,最早剥下的人皮已经送到了王廷上供大家“观看”。

    人血似乎止步不住断红尘杀人,只见他拿起一张张信念道:

    “伏惟圣朝以仁厚治国,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臣现居伪朝,历职郎署,本图苟活,不矜名节。今圣朝以神兵至,至只求大王宽恕其罪。

    愿王上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杀!杀!杀!”断红尘越念,心中怒火更甚,在王廷上咆哮,像要把人都吃了一般。

    王的怒火,伏尸百万,血流漂橹。断红尘还算仁慈的了,杀,只杀家主一人,其余人员只是罚做奴隶。三族之外,连追究都没有追究。

    连杀十人,众人终于明白哀求是换不回命的,于是有人站起来,对断红尘道:“王上,臣有一言……”

    “谁的臣?”

    “呃,渤海的臣!”那人拱手道:“昔日曹操官渡之战,败了袁绍之后,缴获大批信件。曹操不看一封,全部烧毁,从而得了人心,横行天下。王上当向前人学习啊……”

    “得人心?曹操得了人心?哈哈哈哈……”断红尘大笑:“那些被曹操饶恕了的人后来是怎么做的?帮司马氏篡位!此事不论,可你们,比得上曹操手下半分?一群蛀虫!”

    “你,如此不仁,必将遭天谴!”

    “哼!那也不是你们能看见的了……”断红尘也不念了,直接照图索骥,有署名的先杀了个遍,然后又将众人分开,把没署名让他们自己的弄出来。最后剩下五六人,断红尘找不到他们的信,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先关起来吧!

    那些豪右私兵想要作乱,也被断红尘用手段收服。整治好了后方,断红尘正式开拔向北。

    断红尘带兵悄悄北上,五天,和大贺氏一起发动突袭。大贺氏将奚族主力吸引开来,断红尘趁虚而入,占领了奚族人后方大本营。

    奚族人是奴隶制部落国家,族中有许多汉人,靺鞨人等奴隶。断红尘一到就把所有奴隶解放了,让他们拿起兵器战斗,一下子兵力增长到了万人。

    等奚族发现后方以失,分兵来救时,却被断红尘的弩兵打了个头破血流。

    大贺氏趁机南下,继续攻打奚族。奚族力战,也让大贺氏吃了小亏。只不过战到最后,奚族人依旧是失败的。一些联合部落望风投降,一部分奚族人投降求生,一部分逃亡突厥地,一部分成为了游荡在草原上的马贼。

    无论哪样,奚族这个名字,都将不过在世界上出现了。

    部落战争,胜利者会将战败者的族名并入自己的族名里头。大贺氏里头又有不同,这个并名的光荣任务落到了耶律白这一部手里。

    丹部,改名奚丹部,在大贺氏里头,“奚”读作“契”——契丹族,似乎就这样诞生了。徐清得知了这个小消息之后,不由得大发感慨,历史的车轮,还真是倔强啊。本以为借此机会改变契丹的,没想到竟然会让契丹族提前诞生了,没想到啊……

    排排坐,分果果。战后,断红尘和耶律白分红,按照徐清约定了的协议。两人分“赃”之时,互相远远地打量了许久,却终究没说一句话,分战利品的时候,也都让手下去管。也许,这就是两个强者的交流吧?

    上万头牛羊,还有七八千解放的奴隶,数千人奚族奴隶,数千匹马分给了断红尘。

    光点清楚这些东西人口的数,就花了三天,累死了一匹草原马。

    当然,还有双方都准备了一件“小礼物”给徐清。这个小礼物,绝对比得上一个草原小首领的全部家财。不过,从解放了的俘虏里看到了大量汉人,渤海人,甚至纯种靺鞨人。

    在奚族人的使者来渤海议和之时,竟然只字不提对这一部分人。断红尘心中明了,晓得了这奚族狼子野心,根本没想过要和渤海交和。只想渡过这次危机,然后再秋后算渤海的帐。

    如此,断红尘最后一丝内疚也都消失了。渤海国,三年之内,算是北境无忧了。

    南边,高句丽!

    “唉……”断红尘叹了一口气,他真的想策马鸭绿江南,将高句丽人打下来?可如今的渤海也需要消化,也需要休息……断红尘深知治国安民的重要性,穷兵黩武只会徒劳无功。

    “只要高句丽人不来,我便不去吧!你若犯我,定叫你有来无回!”

    鸭绿江边,古渡口,徐清的驻军已经在此接受了几批奚族俘虏,而且那些奚族俘虏都已经变成了建设边界的强劲动力。

    大战结束了,城堡我建设得差不多了,徐清再也不好意思让那三千草原汉子扛木头,铲沙子,让那三千草原马拉石头了。

    放他们离开,徐清手里还剩下一千人。守一守俘虏,补一补城堡,够用,反正对面也不过一千人。

    徐清建造的城堡有一些西欧风,高高的尖尖的的。不过现在的西欧人都还在“摸爬滚打”呢,这种建筑风格也自然只能算“渤海风”了。

    城堡外面,有徐清招收的许多流民,良田千亩已经开垦出来了。流淌鲜血的鸭绿江终于有机会滋润这农田,养活一干性命。不久,这里的人口会越来越多,渐渐的,家家会有牲口,家家会有织布机,商人们会带着别的地方的特产来逛一逛,再然后,又建造一圈城墙,就有了专门的商业区,工业区。

    这边界,就固若金汤了。

2017/10/30 8:20:57|44344252

第八十二章 挑拨离间


    第八十二章   挑拨离间

    高句丽国内,掌握了兵权的高琮悄悄回了平原城,发动了一系列政治变动,真真实实将军政大权稳固地掌握在了手里。由于高句丽王室在国内声望高的原因,被架空或者“处理”的那些将领大多数都没有力气反抗。

    上次大战失败的责任,被已经死了的高禅高封二兄弟承担了。理由是,他们两个内斗,影响了战斗。只有温厚的高琮同志维护大局,奈何人微言轻。不过正因为这样,三王子高琮才得以通过了“大天神”高的人考验,将国家重任交付给了高琮。

    高琮本来想摒弃这个天神身份的,可他转眼一看,却发现举国上下都已经沉浸在了天神之国的美梦中,几乎所有百姓,都对此深信不疑。而他高句丽王室的声望,也全都是因为这个天神传说。

    根深蒂固。高琮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摇大树的蚍蜉。

    除了上次出征了的三万人,国内还有五万大军,三万人防守在南边的新罗百济,绝对不能动。还有两万人守各处关隘和王城,想要动用或者再出兵渤海的话也不容易。

    除此之外,高琮手里还有一支久经忽视的部队——水军。有多忽视呢?当初高元发兵渤海时,压根都没想起自己手里还有这么一支军队。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丽,人死得最多的就是水军。因此,高句丽人早就将缴获的那些庞然战船当作“废物”,想着只有出逃的时候才用吧。

    以前三兄弟都在的时候,大哥高禅手里有一支万人队,他高琮手里就是一个水军。当然,二哥高封手里有的是一队女兵护卫……

    所以说这一支水军算得上是高琮的亲兵了,其实,这一支水军,也是高琮的大后手。他还没丝毫机会上位的时候原本想,如果在夺王位的斗争中万一站错了位。

    别的人忽视水军,高琮可不,他早看到了水军这一把刀刃的锋利。

    进可攻,退可守。

    上岸可结阵而战,下海可以远遁,可游击,可谓一个顶俩。因此,高琮在水军上面花了大把精力和金钱。要是没有这一支水军,高琮是丝毫不敢再战的,可腰里别了一杆这样的枪,打不打猫在高琮脑中就成了两难了。

    “报~”一名插着红色令牌的骑士冲了进来,有红色令牌的可以骑马不下,直接入宫。

    高琮抬起了沉思中的头,瞄了一眼,对来人道:“什么事?”

    “王上,大喜啊,大贺氏人走了!”一个近臣拿来信报,看了一眼,十分欣喜地道。

    高琮听了“王上”二字十分受用,他父亲高元老头子虽然还在,可实权已经被他掌握了。“王上”二字,他已经想听到想了很久了。高琮激动地站了起来:“你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