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10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10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徐清按刘三的要求准备了几样简陋的器具,把围在马厩里的猪捉了一个出来,交给刘三,刘三接过猪,思考了一下,便朝着那些可怜的小肉球开始下刀子了。

    马厩一声声嚎叫冲向云霄,那头驴焦虑的乱转,后院三女跑过来然后有羞羞的跑开了。徐清抓住其中小月,让她去通知一下庄子里的几户人,晚上都来吃饭,小孩老人都要来,还要自己带一个碗,小月点点头一阵小跑去了。

    说实话,小月小如两个人的模样着实不差,只是徐清从后世那些千篇一律但是质量也还颇行的时代过来,就觉得小月小如不咋地了。两个人还各有千秋,小如圆脸,婴儿肥,小月瘦些,清爽。而且小月像个小管家,小如就只能是个地道的小婢女了。


第十七章 小聚一下


    第十七章   小聚一下

    深秋,天黑的比较早,日暮西垂,徐清的门前,两头死猪被倒挂在树上,猪肉红白相见,引得徐庄几十口人伸长脖子在看,小孩子们撒欢了跑,原因是徐清在县城给他们带了一堆零嘴儿。

    杀猪的是郑老伯,幸好有他会杀猪,不然今天的宴会还真不好开始。刘三也在郑老伯旁边忙活儿,十分利索,他知道这几口猪是老爷买过来给所有人吃的,当然他也包括在其中了。他阉了猪,徐清说要是七天没死,就算他大功一件,允他几钱银子一个月,以后给他买个儿子,让他也有香火传承,刘三感动得差点没晕过去。

    而徐清领着三女架起锅,烧开了水,只等肉下锅了。

    两口猪,尽肉才堪堪九十斤,古代人特别能吃,四十几口人,徐清打算煮那么三十斤,然后把什么内脏一起放下去,然后把骨头内脏什么的分了,每个人拿回去一斤多点,刚好够用。至于肠子什么的,徐清见郑老伯丢了,他也没拦着,大肠啥的有人十分喜欢那个味道,有的人则吃了想吐,徐清是后者,不幸的,干爆肥肠一菜恐怕要晚上几百年出现了。

    煮肉很简单,半斤一块的大肉,肥的瘦的一锅煮,放了几个萝卜,再放了盐,大火滚煮,半个小时肉熟来吃。徐清宣布一人一碗,不够再来。

    一时间全场安静下来,没有一点说话的声音,全都是碗筷的碰撞和食物的吞咽声音,那几个当家汉子还好,猛吃几口过了瘾,又和徐清说起话来。其他女人孩子只顾着吃,他们一年都是吃糠咽菜,连猪油都没吃过几次,这样一顿大餐下来,徐清但是担心他们吃坏肚子。

    徐清看大家吃的欢快,也把酒拿出来,和几个当家男人喝了几口,宴会进入了*,又给老人敬了酒,惹得这些人不胜感激。徐清偏头一看,家里几个人倒是吃得文雅些,除了刘三那个货。

    “刘三,来,吃酒……”

    “这……”刘三满腮帮子肉,迟疑了一下,吞了吞口水还是接过碗美滋滋喝起来,不一会儿脸上就有了红色。

    酒也好,肉也好,徐清都只是象征性的吃了一下,唐朝的吃货还真没什么能让徐清失态的。他暗暗想到,不管怎样,一定将吃货建设作为将来发展的第一要务!

    举办这次宴会,主要是想和庄子里的人认识认识,免得出现过一些乌龙事件,也为了将来搞发展奠定一些人脉基础。

    吃了晚饭,又分了猪肉,徐清每户还发了两只小猪,千叮万嘱不能喂shi,有交代几句喂养注意事项。大家也看在这顿大餐的面子下,认真的听完徐清的话,领了猪,还有肉,欢欢喜喜回去了。

    最后剩下自己家里五个人收拾东西,大家吃得很干净,没有残杂,不过徐清想洗个澡的时候,居然没有水。后来小月说,庄子里的水都要从很远的一口老泉挑过来,还说徐清屋后面那片山后面是盐碱地,山那边寸草不生,这边也好不了多少,除了吃的水,没了一点点多的,更不要说洗澡了。

    她们更是听庄子里的人说,夏天接着雨水才洗澡,冬天化了雪水也会洗澡,徐清徐琪了是极度郁闷,让小月小如自责不已。

    没水?第二天徐清决定打井。

    “小孩儿,你过来……”徐清在田里面,抓住一个在撒欢儿的倒霉孩子。

    “一个人疯跑,不怕撞见狼啊……”

    “老……老爷……”孩子扭扭捏捏过来。

    “我问你,庄子里的大人都去哪里了?怎么一个大人没有……”原来是徐清想打井去没找到人手,他自己一定是肯定打不了的。

    “老爷,妈妈去帮别人纺织了,爸爸和其他人去王地主家里做功,一天一斗粟米呢,老人去那边的山里砍柴……”

    秋冬之时没什么很多活儿,农村里的人也不得闲,他们要赶着赚些外快,然后再种上夏粮,地里的夏粮才种下没多久,过几天就应该冒出头儿了,按照惯例,这都算庄户们的。

    “那你这样,明天你告诉爸爸,让他别去那里了,我有个工作给他。”

    “那不行,不做工家里挨饿呢!”小孩一本正经回到。

    “我不是说了有个工作给他做么,多叫几个人,十文钱一天,管饭……”

    “十文?”小孩儿掰着小手指算了起来,感情只听见钱了。

    “小孩儿,你叫什么?”徐清也挺喜欢小孩儿的,虽说眼前的小孩跟哥泥猴似的。

    “我爸叫张渠!”小孩答非所问,一溜烟儿跑了,徐清只得苦笑。

    这天他带着徐琪到处转了转,他们房子后面有座山,不大,才一条山脊,拱起来不过十一二丈,山这边树挺多,树底下的叶子被村里人扒的干干净净,走到山另外一边,求越来越少,尽目望去,变成了杂草不生,看来就是传说的盐碱地了。

    下了山,又围着农田转悠,他发现庄子里的田全靠自己汲取土里的水分,一但天公作恶,就是全家饿肚子,靠天吃饭莫过于此。徐清想:“这特么的是我地,我以后吃饭的家伙什儿,打井,一定要打井……”

    又看了一眼庄户们的房子,那天他来的时候只是远远的看了一下,很破,七幢茅草屋,类似半圆形围着,家家门口堆着劈得整齐的柴火,现在每户家里后面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猪圈。

    一些男娃在捉虫玩泥巴,徐琪躲在徐清身后,怯生生打看,后来她看见女孩子们在用藤条制簸箕,才稍微有些兴趣,和她们一起学起来。

    徐清则把众男孩叫过来,讲了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于是今天晚上每户的当家汉子被缠着问:

    “爹,你冬天有没有捡到过蛇?”

    “以后路上碰到冻死的蛇,千万莫捡起来放口袋里…”

    晚上,七个壮汉搓着手来到徐清家门口,看来是才做工回来。徐清在前院里摆了一桌,把他们接进来,提了一坛酒,打算好好地说说庄子里的建设问题。

    作者的话:今天发的慢一些,编辑大大看中我的书,忙着去弄签约了。第一次到17k写书,怕是要扑街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求收藏,求评论点击。


第十八章 打井


    第十八章    打井

    徐大地主于晚上七点整会见了徐庄各佃户代表,并与之亲切交谈,一晚上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共识:

    那就是加强合作共赢,增强基础建设,提高徐庄生活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在徐大地主的旗下,为徐庄明天的辉煌灿烂而共同奋斗。记者徐琪在现场发来的报道。

    郑老伯家里:

    “他娘,明天别去织布了……”郑老伯一脸玩味的和他老婆郑刘氏说。

    “啥,看徐老爷减租了,懒啦?”郑刘氏说道。

    “哪能呢,徐老爷明天叫我们做事呢……”郑老伯解释道。

    “什么?做事?!哼,我就知道,又是减租又是发肉的,准没好心……”郑刘氏不知所以一脸愤恨。

    “看你说的,人家给工钱哩,一天两顿,十文钱!莫乱说话……”郑老伯继续解释,不在说半句话。

    “啥,你个死老头,咋不早说呢,害得我冤枉人家。”郑刘氏脸红一笑。

    “嘿嘿嘿……”

    “别笑,你去做事,我也不能在家偷懒呢……孩子大了,不存些钱,谁肯嫁过来?”郑刘氏一脸担忧。

    “不是,徐老爷给你安排了工作,一天五文钱,就是给大伙儿做做饭……”徐老伯邀功似的说道。

    “还要请人做饭?啥活儿啊,这么多人……”郑刘氏还是不肯相信。

    “修井,还要挖塘……一个月下不来呢……”

    “徐老爷,徐老爷,啧啧啧,好人啊……”

    “你刚才还说人家……”

    “闭嘴!”

    黑黝黝的庄子里,不同庄户房子也不约而同传来类似的对话。

    徐庄七户人家,十四丁,加上刘三,分成三组分别在徐清家旁边,佃户房子旁边,另外一个远离这两处地方的农田旁边,分别挖一口方井。

    一组五个人,两个人挖,一个拉土,两个人去挑水过来,把挖出来的泥巴和起来,放一些稻草踩匀,码在外面晒干,做成大块的土砖,五个人轮流来。

    另外有庄子里的几个孩子也在忙活,女孩忙着用柳条织一种边筐子,男孩子就负责拿来筐子,往里面装满石头,都是一文钱两个。

    村里的人个个儿喜气洋洋,郑老伯的老婆更是骄傲,她在织房干一个月也就一天三文钱,现在一天五文钱!做起饭来,格外有劲儿。

    徐清则将钱袋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月下来,工资加吃饭没有五六两银子下不来啊。啧啧啧,心疼……

    现在徐清挖的是方井,按后世的长度单位,就是一个长25米,宽15米的一个长方形大坑,至于深度该不知道,徐清想挖出水来为止。挖成以后,用一框框的石头将井里面的土压紧。然后再用土砖在井口周围砌一道围墙,拿木板盖上,只留一个洞,方便大家打水。

    这样的井,如果顺利的话可以,你个就可以供近百人的日用。而庄子里三个,就可以在干旱的时候还可以救一救庄稼。

    徐清还想在庄子低洼的地方,挖个池塘,里面种上莲花,放几尾鱼,周围都整治成水田,将来可以一季稻一季麦轮种。反正周围的地都是徐清的,也没个精确的界碑,想怎么弄怎么弄。

    地主的美好生活就要来临,想一想就舒服啊,银子带来的肉痛也小了不少……

    徐大老爷,现在他无奈的接受了老爷二字,无论他怎么强调,老爷和少爷的不同,庄子里的还是喊他老爷。只有自己家里的,才会喊少爷。

    徐大老爷现在正在一号钻井工地视察工作,昨天一天,才挖了一米多一点,所幸的是兆头不错,一米多的地下,很是湿润了。

    接着徐大老爷连续视察了多个工地,亲切慰问了奋斗在第一线的工作者们,还顺便体验了一下,结果被赶了出来,咳咳,不对,应该是为了不影响同志们的工作情绪,马上结束了视察。

    “赵管家,这些天,盐碱地那几个人怎么不过来了?难道他们口粮赚够啦……”胡富瞅着家里那些没处理好秋粮,一堆堆没劈的柴,还有一堆杂事说道。

    “老爷,盐碱地那庄子现在叫徐庄了,不知怎么那边来了一个富人,那里的地算他的了。”

    “嗯?哪里来的人?”胡富皱皱眉头。

    “不知道,兴许是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