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9部分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9部分

小说: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虽在衣带诏上签上大名,但其生性谨慎,为防备曹操谋害,便日日躲于后园种菜,谢绝来访,暗施韬光养晦之计。

关羽、张飞见得,误以为大哥丧失斗志,当即一同来谏道:“大哥,你此刻胸中可还有大汉天下?为何要习此小人之事?”

刘备见两位兄弟误会,心中大惊,关、张既是其兄弟,亦是其麾下之超级打手,若无两人相助,刘备何谈建功立业,当即解释道:“事情非二位贤弟所想,此乃韬光养晦之计尔!!!”

关羽,张飞闻言,当即羞愧不已,心中对刘备更为敬重。

一日,关羽、张飞外出未归,而刘备正于后院浇菜,恰逢许褚奉曹操之命来请其前往曹府赴宴,刘备虽有心拒绝,但又担心曹操猜忌,当即答应下来。

来到曹府,曹操远见刘备,当即笑着起身说道:“于府中可成大事耶?!!”

刘备闻言,心下大惊,以为曹操识破其韬光养晦之计,正琢磨如何辩解时,曹操却执其手,一同至后园,然后话题一转道:“玄德习苗圃之术,不易也!”

刘备心中咯噔,不知曹操为何今日总是试探于他,当即稳住心神,淡然回应道:“乃是闲来消遣尔!”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见园中青梅已熟,当即述其计谋得意之作“望梅止渴”,刘备闻得,大赞曹操多急智。

曹操朗声大笑,随后邀刘备于小亭煮酒细谈,小亭内,青梅一盘,熟酒一樽,两人相对而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天空阴云密布,似有大雨将至,从人见天空中乌云滚滚,好似巨龙翻腾,遂告于曹操,曹操闻得,又邀刘备于栏前观看。

注视良久,曹操猝然问道:“使君可知龙之变化?”

刘备答道:“未知也!”

曹操闻言,淡然一笑,然后娓娓而道:“龙之变化,乃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于无形,升腾于宇宙之间,隐匿于波涛之中。”

“时下已至深春,龙乘时变化,就如人得志之时纵横天下,龙乃神物,可比天下英雄,玄德你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定知当世英雄,可否一一指出?”

刘备听言,当即答道:“丞相见解精妙,备深感佩服!只是备乃肉眼凡胎,如何能识得天下英雄?”

见刘备如此回答,曹操眉头微微一皱,刘备看得眼切,心知自己隐忍过度,当即试言道:“淮南袁公路,兵多粮足,可为英雄?”

曹操闻言,大笑道:“袁术乃冢中枯骨,我早晚必擒之!”

刘备当下又道:“河北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兼有青、并、幽三州,麾下能者极多,可为英雄?”

曹操笑言道:“袁绍色历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闻言又道:“有一人名列八俊,威震九州,刘表刘景升可为英雄?”

曹操笑容更甚,答道:“刘表徒有虚名,非英雄也!”

刘备又道:“有一人血气方刚,为江东之首,孙策孙伯符可为英雄?”

曹操抚掌大笑道:“孙策借父威名,非英雄也!”

刘备又道:“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曹操眼露鄙夷之色,答道:“刘璋虽为皇族,但只堪守户之犬,何足为英雄?!!”

刘备接着道:“张绣、张鲁、韩遂、公孙度等人如何?”

曹操哈哈大笑道:“此等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

刘备略一沉思,一人突现于刘备脑海,刘备心中暗想‘不知此人可为英雄否?’。

见刘备未有接话,曹操又问道:“不知还有何人可入使君法眼?!!”

刘备闻言,连忙答道:“有一人,并州边军出身,武艺堪称天下第一,但性格反复无常,曾亲手斩杀两位义父,声名狼藉,虽屡遭败绩,却总是绝处逢生,吕布吕奉先可为英雄?”

曹操听得当下脸色一变,眼露耻辱之色,但很快又恢复过来,肃然答道:“吕布此人,手狠心黑,徐州之役前,此人刚愎自用,自恃武勇,乃是个无谋匹夫!!!”

说到此处,曹操略一停顿,深呼一口气,然后又道:“徐州之役中,此人一改常态,果敢勇毅,身先士卒,多谋善断,可为人杰!”

“徐州之役后,此人大败曹仁,侵夺南徐州,却骤然止步,未触我之底线,可见其人深谋远虑,非是一般!同一人,却性情如此多变,着实让人看不透!!”

刘备闻言,亦是陷入沉思,曹操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甚至刘备对吕布之恨,对刘备之重视,还要更胜曹操一筹!

说尽时下风云人物,刘备当即言道:“舍此之外,备实不知何人可为英雄?”

曹操闻言,再视一眼变幻之风云,然后朗声大笑道:“英雄者,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连忙赞道:“丞相此言甚善,不知谁能可为英雄?”

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再指自己,正色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略一停顿,曹操当即补充道:“吕布时下可为半个英雄,至于今后,一切难以料定!!!”

曹操虽说地从容,可听在刘备耳中,却是极其刺耳,刘备大惊,手中筷子,不觉遗落于地。

此时恰逢雷声大作,刘备当即从容俯身拾起筷子,然后释言道:“备何德何能可为英雄!君不见雷之一震之威,尚且令备心神不宁!!”

曹操见刘备神情镇定,不似有假,当即笑问道:“大丈夫亦惧雷呼?”

刘备答道:“圣人尚且畏惧迅雷、烈风,我一俗人,岂能不惧!”

只言片语,刘备便将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去,曹操亦不再心疑刘备。

刘备在那如坐针毡,可吕布却正与陈宫悠闲对弈,丝毫不知,时下曹操与刘备,正进行史上有名的煮酒论英雄桥段,更不知因其扇动蝴蝶小翅,已有幸成为曹操口中那半个英雄!

史上曹操识人之能着实厉害,眼下刘备正于人生低谷,颠沛流离,落魄无比!曹操却能一眼看出刘备之不凡,把其喻作当世仅有二英雄之一,可见其眼光锐利!

虽此言出时,多有试探刘备之意,但事后证明曹操之判断着实精准,曹操自身横扫中原,建立魏国,而刘备则纵横西南,建立蜀国,虽还有一孙氏吴国,但孙权乃是站于巨人肩膀,不能与曹操、刘备相提并论!

又是弈完一局,只听陈宫眉头深锁,略带抱怨地说道:“主公麾下武将人才济济,可文官却着实凋零,眼下只凭我一人之力,着实难以应对三郡军政诸要务!”

“前些时日,虽已于三郡发布招贤令,可应征者却只有寥寥数人,且最优佳者亦不过是县令之才,如此下去,情况堪忧啊!!!”

吕布闻言,当即望向陈宫,见其神色憔悴,方才意识到问题之严重,陈宫乃是其麾下谋主,若是其累到,则万事俱休,况且吕布亦不愿忠心耿耿的陈宫,若史上诸葛亮那般,被活活累死!

当即,吕布开始思索起来,眼下已是公元一九九年末,未出仕之才业已不多,而其集中之地,乃是荆州、益州和江东。

此三地皆离徐州甚远,最关键的是,吕布的声名不佳,在此重名之乱世,愿主动投于吕布麾下者,将出奇得少!

‘该如何应对呢?’吕布心中暗道。

第十一章佳人情深

吕布一面继续与陈宫对弈,一面脑念电转,不断思索应对之策。

作为三国穿越人士,吕布知晓哪些人才有哪种才能!知道他们身居何地!知道他们是否已经出仕!知道诸侯招募他们时采用的对策!

这种能力乃是吕布一家独有,别无分店,既然如此,吕布完全可以在那些尚未出仕的人才出仕前,将他们一一截胡。

想着,想着,吕布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为了不让陈宫起疑,吕布找了个借口,说其偶然得知一些在野人才,希望陈宫一一记下。

陈宫闻言,虽心中疑惑,但还是寻来笔墨,开始将吕布脑中那些未出仕人才的名字,籍贯,特长,简要评价全部记录下来。

陈宫作为一方谋主,知晓的消息其实也颇多,他见吕布所写的人才大多来自荆州、江东、益州三地,顿时大疑,因为他是知道这个主公,可是从未到过这三地,并且,其中一些人才,他甚至连名字都未曾听过。

不过听吕布说得信誓旦旦,陈宫便暂时认可了这份名单,并答应给名单上的人才,每人去一封亲笔求贤信。

得到陈宫的肯定答复,吕布心下大喜,不过很快,吕布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即这些历史牛人,一般都很有个性,简单的书信相招,他们定然不会来投靠于他,尤其是眼下吕布声名极差,又处境堪忧。

如此又该如何是好?或许待时机成熟,吕布亲自匿名寻贤,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弈棋结束,吕布来到军营检查特色兵种的组将情况,数日前,吕布感念陷阵营、并州狼骑军战力之强,遂想再组建一两支精锐。

说来三国历史上强军颇多,其中的佼佼者便有吕布的狼骑军,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马超的西凉铁骑,曹操的虎豹骑,董卓的飞熊军,鞠义的先登死士,张郃的大戟士,高顺的陷阵营,陈到的白毦军,夏侯渊的神行军,诸葛亮的飞当军,藤甲兵,甘宁的铃铛兵,张角的黄巾力士!

这些天下闻名的强军,人数并不多,普遍是八百人以上,万人以下,如高顺的陷阵营只有八百人,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为三千人,曹操的虎豹骑为一万人。

这些强军战力强悍的原因大致有四,其一是将领有特殊的练兵、统兵之才,其二是兵员万里挑一,其三是装备精良,其四是人数精干,机动灵活,常常作为奇兵使用!

在吕布看来,一方势力若想于乱世立足,若想于乱世闯出声名,仅靠军队数量是不行的,还需有几支令人闻风丧胆,天下莫敢与之争锋的精锐。

这些精锐既是敌人的噩梦,也是自家军队的偶像,甚至是精神支柱,只要这些精锐的编制在,只要这些精锐的精神在,即使整个势力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亦能东山再起。

组建精锐,便是给己军树立标杆,建立榜样,精锐往往不仅在物质待遇上,要优于其他军队,在精神荣誉上,亦要高于其他军队。

如此便予了新入伍军士、普通军士以奋斗方向,当人人皆欲以自身实力,跻身精锐中一员时,整个军队将朝气蓬勃,充满战斗力。

时下吕军已有并州狼骑军、陷阵营两支精锐,但数次大战下来,已经损失惨重,需较长时间休整,才能再度恢复战力!

因而,吕布想趁眼下无战事,将欲组建精锐的架子构建起来,而两支军锐的主将,吕布已经想好,他们便是张辽与臧霸。

张辽,并州军出身,弓马娴熟,武艺高强,通晓兵法,擅长指挥骑兵,吕布欲让其组建一支重甲骑兵。

重甲铁骑,要求马背上的骑士与战马皆覆上厚厚铁甲,刀枪不入,短距离冲阵,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重甲骑兵有秦王李世民的玄甲铁骑,据《资治通鉴》记载:“秦王李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瞿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畏之!”

这支玄甲军曾以千骑大破十倍于己的敌人,斩俘六千余人,虎牢关一战,李世民又以玄甲军为先锋,三千铁骑直捣敌营,打破窦建德十余万军队。

比较出名的重甲铁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