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48部分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48部分

小说: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解救他们,就是上天对他们最好的眷顾。

徐盛带来的五千人马是从张绣二万四千大军中层层挑选出来的,他们战斗力极其强悍,加上有徐盛这个悍勇无比的主将冲杀在前,他们士气更盛,纷纷嗷嗷大叫着杀向曹军。

一场大战,不到最后关头,谁也无法预料胜利的天平会倾向何方?因为战场形势多变,往往一个小小的变数就能将整个战局扭转。

此时战场的形势就是如此,之前还在势如破竹杀的匪军们一败涂地的曹军,现在面临双面夹击,顿时出现溃败之势。

徐盛在杀了几个曹军悍卒后,觉得不是很过瘾,于是将注意力瞄准那些曹军小校们。

曹军小校们之前在战场上见识过徐盛的武勇,见徐盛杀来,他们纷纷逃开。

目标扑了个空,徐盛心中十分不爽,见此时曹军还在偏将的带领下顽抗,徐盛顿时想到兵法中的擒贼先擒王,不过略微有些差异的是,徐盛想把那偏将直接砍了。

心中有了想法后,徐盛直接向曹军偏将杀去,前方的小兵们见一杀神冲向自己所在的方位,顿时自动让开一条小道。

徐盛见自己威势如此,心中豪气干云,也就没有继续虐杀那些曹军小兵,而是径直冲向曹军偏将。

之前躲避徐盛的曹军小校们见主将有危险,一时间也顾不得自身的安危,纷纷聚拢过来阻挡徐盛。

徐盛正为没有一招之敌而恼怒,见这些小校们聚拢在一起,顿时来了兴趣,徐盛也是艺高人胆大,他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已经深入曹军阵营的中心。

而那些曹军小校们见徐盛如此托大,心下也起了不惜一切代价灭杀徐盛的想法。

正式的交锋开始,徐盛大开大合的打法让曹军小校们叫苦不已,徐盛每一刀的力量奇大,一般的小校根本挡不住他的一刀之威。

曹军小校们见力拼不过,于是招来一群小兵对徐盛展开围杀,而他们则在外围时不时的偷袭一下,他们的战法很明确,就是用人海战术,用车轮战将徐盛耗死。

一开始徐盛大杀四方,心中畅快不已,但慢慢的他发现围在身边的小兵越来越多,而那些曹军小校们根本就不与他直接交锋,只是躲在暗处不断的偷袭他。

徐盛虽然有时莽撞,但他并不笨,相反他的脑子非常灵活,猜到这些曹军小校的意图后,徐盛开始改变战法,不再四向出击,而是只朝曹军偏将所在的位置杀去。

势如破竹之下,徐盛很快就接近了曹军偏将,曹军偏将一边吩咐亲卫将他扶走,一边招呼亲卫挡住徐盛。

曹军偏将的亲卫都是百里挑一的悍卒,在他们悍不畏死的围堵之下,徐盛行进缓慢,眼见曹军偏将就要逃开,徐盛一发狠,直接将手中的大刀掷出。

“噗”的一声,曹军偏将耳边响起兵器入肉的声音,然后带着满脸不甘倒了下去,而徐盛也没有讨到好,扔掉兵器之后,他的后背立马中了一刀。

曹军主将既死,在徐盛大军齐呼:“投降免死”后,曹军纷纷跪地缴械。

大战结束,劫后重生的吴显却心情复杂,因为他现在不得不做出抉择。

第六十章终离天荡峡

话说,曹军主将被杀,在徐盛大军齐呼:“投降免死”的诱惑下,剩下的曹军纷纷跪地投降。

徐盛一边安排军士打扫战场,收编俘虏,一边径直走向广场中央,寻找寨主吴显。

吴显此时的状态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过他的心情并不好,甚至有些糟糕。

其一是因为多年的老兄弟背叛,导致黑虎寨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其二是吴显恼怒徐盛等人在黑虎寨快要支撑不住时才出手,这使得许多弟兄枉死;其三是他现在欠了张绣军一个天大的人情,他心中苦恼,不知该如何回报这一恩情。

见徐盛走来,吴显不再像之前那样摆谱,而是豪爽的对徐盛的援助表示感谢,并委婉的提出:张绣军若有所求,他必将努力办到。

徐盛见吴显依旧没有主动投靠之意,心下有些不满,只是和他寒暄几句便告辞离去。

徐盛的不待见让吴显心中倍感苦涩,他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只是他心中存在对官军的执念,让他一时无法说服自己加入官军。

直到徐盛带领兵马离去,他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大蠢事,如今黑虎寨已经与曹军撕破脸皮,再也没有缓和的可能,黑虎寨不主动投靠张绣大军,面临的将会是曹军无休止的报复。

想到劫后重生的众家兄弟,吴显知道自己这回真的错了,他不该为一己之私而断了兄弟们的生路。

心思转变后,吴显做出决定,九曲天荡峡的所有悍匪愿意继续跟着他的,可以跟随他一起去投靠张绣大军,不愿意离开的,他也会留下许多银钱和粮食。

经过一番询问,吴显了解到整个九曲天荡峡的悍匪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愿意继续跟随他左右,这些人如今还有大约一万两千人,而愿意留下来的则大部分是老弱病残。

离开居住了十多年的山寨,吴显心中有些不舍,想到即将投入官军队伍,他感到非常别扭,甚至心里有些伤感。

这边徐盛带着得胜之军赶回大营,远远的他便看到张绣,鲁肃,贾诩等人在营门前等候,见徐盛走近,张绣立马迎了上去,然后在徐盛的胸口轻轻捶了一下,笑道:“好小子,能隐忍,善于把握时机,厉害,厉害,老哥服你!”

接着,鲁肃和贾诩也来向徐盛表示祝贺,甚至连之前总看他不爽的胡车儿也对他点头称赞。

此次反伏击,张绣大军伤亡不到千人,但却俘虏了近四千曹军,也就是说这一战之后,乐进所领的曹军数量再次大幅度缩水,即使他想向之前那样依靠地势建立大寨防守,也挡不住张绣大军的出峡之势。

当贾诩等人问及吴显是否愿意带着悍匪投靠时,徐盛满脸不悦的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张绣大军愿意接纳这些臭名昭著的悍匪已经是抬高他们了,谁知他们竟如此不识好歹。

对于未能成功招降悍匪,张绣,鲁肃,贾诩等人也只能对此表示遗憾,不过这也仅是遗憾而已,因为曹军元气大伤,已经没有能力再将他们挡在峡谷里面。

众人在大营内稍稍庆祝了一下,然后开始向天荡峡外行军,俗话说:“夜长梦多”,众人在大胜后还是表现的比较清醒。

大军依旧在缓缓向前行进,途中他们又看到了一座高大宏伟的寨楼,当众人都以为又要大战一番时,斥侯回报说:前面的营寨中并没有发现曹军的踪迹,初步判断之下,斥侯认为这是曹军不久前舍弃的一座营寨。

贾诩眼光毒辣,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先让张绣将大军停在营寨外面,等探查清楚情况后,再通过不迟。

古人在撤军时很有讲究,有时为了给敌人下套,他会在营地中留下许多军械和粮草,同时在大营四周埋上火油,如果敌人因贪图小利而匆匆进入大营,那结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从近段时间的对阵来看,贾诩觉得乐进是个难得的将才,虽然昨夜曹军遭逢大败,但一战之力还是有的,基于对乐进能力的肯定,他觉得大军在进入营寨前要小心谨慎一些。

众人对贾诩的看法深表认同,于是便由徐盛带着一小队人马进入大营。

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徐盛发现这座大营确实是曹军不久前才舍弃的,不过曹军似乎走的比较从容,整个大营空空如也,既没有军械,粮草,也没有火攻用的火油。

既然大营是安全的,于是张绣便准备指挥大军进入大营。

就在这时,后方一骑飞马来报:“启禀将军,断后斥侯发现后方有超过万人的悍匪大军正向我军极速奔来,敌我不明!”

众人对视一眼,一时间想不通这是怎么一回事,毕竟之前徐盛离开前,吴显等人并没有投靠的意向。

为了以防万一,张绣指挥大军进入营寨,然后开始严密戒备。

原来,吴显将剩下的寨众安排好后,就带着一万多的匪军马不停蹄的追赶张绣大军。

追击近半天功夫,斥侯终于发现张绣大军就在前头,得到消息后吴显立马让大军加快速度,想一举赶上张绣等人。

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不过他忘了此时他和张绣军还不是盟友关系,他带着人马气势汹汹的追击张绣大军,必然引起张绣大军的防范。

等他来到营寨前时,他看到的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张绣军大寨,他让大军止住步伐,然后带着几个亲随想进入大营与张绣等人商谈投靠一事。

谁知他刚进入营寨的弓箭射击范围,寨墙上的弓箭手立马向他射出一片箭雨,突如其来的攻击让他神魂大冒,这是什么情况,吴显心下暗问自己。

由于他武艺不错,几个翻滚便出了弓箭手的射击范围,可跟随他的几个亲随却被射成了刺猬。

吴显手下的众人见大当家遇险,顿时勃然大怒,纷纷提刀向前准备拼杀,而寨墙上的军士见悍匪们摆出了攻城的态势,顿时更加戒备起来。

吴显见身后的队伍出现异动,连忙止住了众人,现在自己是来投效的,如果再与张绣军发生冲突,那他们可真的要完蛋了。

虽然如此,吴显回到本阵后还是心情极其郁闷,甚至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不过想想也是,任谁也受不了:自己屁颠屁颠的去投靠别人,换来的却是一顿利箭招待。

发泄一通后,吴显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同时他也开始思考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想到自己之前没有派出信使先行告知,而是匆匆行军追赶,想到大军刚至时张绣军大营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吴显顿时明白过来。

想通这点后,吴显立即让文书写了一封归降信,然后再次来到阵前,用弓箭将信射入营寨当中。

军士将信递给张绣,张绣一看,先是一喜,随后又陷入疑惑当中,吴显来降固然可喜,可他想不通吴显为何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张绣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于是将鲁肃,贾诩,徐盛等人招来一起商讨信中所言的真假。

贾诩看后,没有直接说出他的判断,而是对这件事情提出了三点分析:“其一,昨日一战,天荡峡的悍匪已经和曹军势不两立。其二,吴显对张绣军的态度明显要好于曹军。其三,吴显作为一寨之主,在做决定之前他不仅要考虑个人感受,同时也要顾及寨众生死存亡的大事。”

众人一听,心中立即有了判断:“吴显如今已走投无路,为了给手下众人寻一条活路,他放下了心中的执念,来投靠我军。”

之后,贾诩休书一封,让徐盛射向吴显阵前。

吴显接过回信一看,原来真是自己之前忽略的细节引发的误会,如今张绣已经同意收纳自己等人。

吴显带人进入大营,双方一阵寒暄过后,张绣提出继续行军,毕竟曹军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多待一刻就多一份危险。

也许吴显是想给张绣等人一个好印象,他提出由他带着黑虎寨的兄弟在前开路。

张绣等人想到吴显和他的寨众对九曲天荡峡十分熟捻,于是便答应下来。

有了吴显和他的寨众加入,如今整个行军队伍已经超过三万人,虽然整体实力略微有些下降,但这些生力军的到来,还是为他们完成东进战略提高了可能性。

离出口还有近三十里,如果按张绣军之前的行进速度,今日怕是走不出九曲天荡峡了。

但吴显等人熟悉地形,在前头带路的速度是平日行军时的两倍,加上中途没有再碰到曹军依托山势建立的大寨,张绣大军在午夜十二点之前终于走出了九曲天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