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414部分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414部分

小说: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能助蜀王克成帝业,诸公皆功不可没,但若诸公贪生怕死,国破家亡,我等皆为罪人,如何抉择,但凭诸公之愿!”

诸葛亮话音一落,张飞猛瞪环目,战意昂然,慨然而出,扯着雷公般的嗓子吼道:“我自随蜀王举事,历经千辛万难,幸苍天有眼,终得建立蜀国,前番晋贼伐我蜀汉,蜀汉群雄奋勇抵之,多少英豪壮烈殒命,皆为国事也,如今良机既现,我等自愿为国效死,纵是粉身碎骨,有何惧哉?”

张飞铮铮浩音,回荡大堂,一众蜀将闻言,无不精神大震,皆有滔滔死志。

赵云虎目一瞪,忿然而出,厉声喝道:“吕贼狼子野心,割据北疆,与奸臣曹操狼狈为奸,逼迫当今圣上,强登晋王之位,引北晋群贼,意图夺汉室基业,人人得以诛之!”

“蜀王乃汉室帝胄,引我等拼死抗贼,国难当前,虽死亦无憾也,何况此下我等能助蜀王破以贼势,匡扶汉室,我等自当效以死力,死而后已!”

关羽、马超、张任一死,五虎上将已去其三,张飞、赵云两人如今已是蜀国庭柱,两人一番豪言壮语,铮铮有力,掷地有声。

众将听得无不热血沸腾,纷纷慨然出席,报之死志,诸葛亮一一细听。

诸将说罢,诸葛亮猛地起身,奋力招起鹅毛扇,厉声喝道:“好!既然诸公皆有破釜沉舟之志,昔年项籍尚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成就西楚霸王之名,如今我等兵精将强,三将军、子龙将军皆有项籍之勇,岂不能一战功成耶?”

诸葛亮竭斯底里地纵声高喝,诸将各个听得眼眸巨瞪,无不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上战场厮杀。

诸葛亮激愤已毕,神色收敛,凝神聚息而道:“诸公虽有死志,但行兵打战不可全赖血气之勇,当以谋而辅之,亮虽不才,但亦有为国效死之心!”

“诸公奋勇杀敌,亮手无搏鸡之力,但却有运筹帷幄之谋,勇谋兼备,自可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长安乃北晋陪都,我军若能将其攻克,截断北晋疆土,北晋势必大乱,即时我军只需把守长安、东川,不出半年,曹魏必然会趁虚而入,以倾国之兵攻打北晋!”

“如此一来,北晋疆土必被我蜀汉还有曹魏分割,待时我等歇息数年,奋发图强,势必可与曹魏、东吴,一争天下!”

诸葛亮先将其蓝图说予,众将听闻,皆露出狂喜之色,张飞急言喝道:“丞相有何吩咐,某愿往之!”

诸葛亮早有计议,不慌不忙,与张飞谓道:“三将军稍安勿躁。如今我等需兵行险着。如此一来。不若一不做二不休,来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我欲分军两部,一部引军袭击陈仓,望雍州进发,转杀入长安,却又另遣一部兵马走斜谷,出祁山,杀向长安!”

“此中进往陈仓之军实为掩护。出祁山之军方为奇兵,进往陈仓之军,需引大部兵马,与雍州兵马对峙,不必急攻,而出祁山之兵则在两军对峙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长安,若能奇兵奏效,大事可济也!”

诸葛亮话毕,赵云神色一凝。速速问道:“如若这般,丞相欲如何调配?”

就在赵云话音刚落。忽有兵士来报,蒯越、尹籍二人在殿外求见,原来诸葛亮未雨绸缪,恐紧要时刻,帐下无谋士可用,遂教人早前通报,召来蒯越、尹籍二人。

须臾,两人已至,不过,他们的神色略显萎靡,但亦有浓浓喜色,两人喜的自然是诸葛亮攻克南郑,至于为何神色萎靡,诸葛亮已然知也。

诸葛亮向两人默默投去一个眼色,两人会意,连忙强打精神,纷纷作礼而拜。

诸葛亮哈哈而笑,连忙扶起二人,笑言道:“异度、机伯到此,亮可无虑也!”

于是诸葛亮教张飞为三军统将,蒯越为军师,尹籍为副军师,关兴为副将,引二万五千大军,一同杀往陈仓。

诸葛亮则与赵云、邓芝一同,引精兵五千,取斜谷小道,出祁山,奇袭长安。

诸葛亮调配已定,忽然神色一凝,教军士取来剑印,交与蒯越道:“见此剑印,如见蜀王亲临!时下乃危急存亡之秋,异度执此剑印,容不得丝毫错犯,若有人不听将令,异度不必留情,凭此剑印,无论身份、军职,可尽斩之!”

蒯越一听,又是惶恐又是感动,连忙双手而接,诸葛亮微微颔首,遂望向张飞,猝然做出一个令众人无比惊异的举动。

只见诸葛亮神情郑重,向张飞拱手作揖一拜,张飞神色大变,连忙扶住诸葛亮。

诸葛亮轻轻招手,柔声而道:“汉室能否匡扶,蜀汉能否强盛,全在此举,还望三将军收敛脾性,切莫任意妄为,倘若此举功成,北晋势必灭矣!”

“如此一来,二将军大仇得报,兼之又能使得我蜀汉置之死地而后生,势力更胜以往,但愿三将军事事听从异度、机伯两人所言,此实乃我蜀汉之幸也!”

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张飞闻言,脸上戾气顿消大半,跪伏于地,凝声叩首而道:“某定当遵从丞相教诲!”

“好!好!好!如若三将军能听异度、机伯所言,凭你不亚于项籍之勇,区区陈仓小城,何足挂齿!”

“你等切要谨记,但且静观其变,若十日之内,未见彼军兵撤去,定然是奇兵未能奏效,你等当随机应变,速速奋起进攻,攻破陈仓,杀入长安!”

诸葛亮连声道好,又与张飞、蒯越、尹籍三人细细吩咐,三人得令,自当谨记在心。

诸葛亮吩咐已毕,便教诸人散去,唯独留下蒯越、尹籍,须臾,殿内只剩下三人。

诸葛亮长叹一声,向蒯越、尹籍问道:“大王可是已知二将军逝世之事?”

蒯越一听,想起刘备那苍白凄惨的样子,脸上不觉露出几分痛楚之色,颔首而应。

诸葛亮见状,又是叹了一声,闭起双眸,低声又问道:“大王尊体安好乎?”

蒯越与尹籍对视一眼,不知该如何开口,诸葛亮见之,当即眉头一皱,似要发怒,蒯越、尹籍见状,再也不敢隐瞒,当即将前事一一告之。

ps:晚安!

第五百一十五章反攻开始

却说刘备闻得关羽身死,摇摇欲坠,仰头痛哭道:“孤与云长、翼德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已亡,孤纵得之天下,又有何用,又有何用啊?”

刘备喝毕,眼泪溢红,忽然哇的一声,吐血斗余,众文武见状,无不痛心疾首。

蒯越连忙跪伏而道:“大王节哀,自古死生有命,二将军一生为主效命,忠义无双,如今虽死,但其志尚在,大王且宜保养尊体,徐图报仇!”

“蒯公所言极是,二将军在生乃人杰,死亦为鬼雄,二将军在天之灵,必然保佑我蜀汉,还望大王莫要痛哀,当赴其遗志,铲除天下群贼,一统江山,匡扶汉室,成昔日桃园誓约,以慰二将军在天之灵!”

尹籍急忙劝之,不过刘备神色萎靡,好似三魂七魄早已散去,哪里听得进去,此下刘备身上如有揪心之痛,群臣又怎能得知?

刘备脑海中,不断回想起昔日兄弟三人结义光景,想到思念处,悲恨又起,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

众官救醒,刘备悲痛欲绝,思念亡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群臣、妃子皆劝不住,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实乃教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此下的刘备哪里像个叱咤风云的枭雄。他一生险难无数,受尽轻辱,不知多少次几乎死于非命,但他却往往能以超人的意志渡过患劫。

如今的他,却不过是个痛丧骨肉兄弟的老者,无尽的悲凉、不甘,几乎将他吞噬,关羽之死。对刘备打击实在太大,亦或者他将会就此一蹶不振。

某夜,刘备于内室休息,忽然一阵诡异的凉风拂来,灯复而明,浑然间,刘备似乎听得耳畔有人在呼唤兄长,那声音是如此的熟悉。

刘备不知不觉中便已是泪流如泉,猛地偷眼望去,榻侧所立之人。竟是关羽。

“二弟,二弟。兄长在此,此次相见,你我万万不可分离!”

霎时间,刘备好似回光返照一般,猛地翻身下榻,冲向关羽,欲要伸手去执关羽的手臂。

这时,又是一阵凉风袭来,关羽猝然消失,须臾又显现在丈余之处,声音缥缈空虚,在刘备耳边响道:“人鬼悬殊,天隔一方,弟早已逝去,归于尘土,兄长又何必执念于此?”

“二弟何出此言,莫非怨我忘了昔日誓言耶?”刘备双眼赤红,满脸凄楚,竭斯底里地厉声喝道。

关羽长叹一声,猝然间,刘备好似一头匍匐而动的猎豹般,猛地向一根红柱撞去,口中喝道:“二弟休恐寂寞,兄长这就来陪你!”

刘备竟忽起死志,撞向红柱,此下除了关羽鬼灵,左右无人,倘若无人阻止,刘备定将撞个头破脑裂。

就在这时,忽起狂风,那狂风之劲,竟把刘备整个人吹翻倒下,不过说也奇异,那阵狂风宛如托着刘备的身体一般,刘备徐徐倒下,并无感到丝毫痛楚。

这时,在刘备耳畔又是响道:“兄长竟仍记得昔日誓言,如今天下群贼仍在,汉室社稷落于贼子之手,兄长尚未一统江山,铲除群贼,为天下黎民平定乱世,岂可轻生?”

“弟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虽死犹荣,兄长乃蜀国之主,汉室帝胄,肩负匡扶汉室之重任,身有兄弟之誓言,群贼未平,江山未复,天下黎民如于水深火热之中,深受战祸之苦!”

“一日大业未成,兄长尚需努力创业,焉能为弟之死,因私忘公,这岂不寒了我蜀国臣子之心耶?”

关羽一言如同当头棒喝,猛地打在刘备的心头之上,刘备浑然醒悟,再欲发言时,迎面一阵狂风,关羽身影消散,室内器具倒翻,灯倒火灭。

“二弟!!!”

刘备猝然惊醒,却发觉适才之事,不过黄柯一梦,不过那梦甚是真实,就如身临其境,关羽临走那一席铮铮喝言,仍在刘备耳中回荡。

刘备惊醒,半卧于榻上,迟滞地望着适才关羽所站的那处,口中喃喃而道:“二弟好走,孤定然竭尽所能,诛除群贼,一统江山,为你复仇!”

比及次日黎明,刘备忽召侍从造饭,进膳毕,刘备传旨川中大小兵将,尽皆挂孝,不日关羽灵柩到城,刘备遂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南门外。

同时,刘备令大小官员送殡,亲自拜祭,封为其弟关羽为楚王,一众蜀汉文武,嚎哭动天,一连三日祭奠,关羽灵柩下葬,刘备差官守墓。

旬日后,刘备召集一众文武于殿下,强打精神,消瘦的面色尽是威凛,一双枭目烁烁发亮,凝声与众臣谓道。

“孤与北晋,势不同日月,如今楚王虽逝,但天下大业未成,社稷大器尚被贼子把弄,孤乃汉室帝胄,兼与楚王、翼德两位兄弟立有誓言,不敢有忘,当竭力创业,平定江山,匡扶汉室,以践前盟!”

刘备此言一落,殿下众臣无不大喜,纷纷跪下,齐声喝道:“臣等愿效以死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诸位英豪人杰助孤,孤岂忧大业不成耶?”刘备重重颔首,一双枭目炯炯有神,那瘦肉的躯体,竟涌出一股庞大骇然的气势。

至此,刘备日夜不休,处理军务大事,内政之事皆交由蒋琬、向朗、尹籍等臣子处理,刘备奋发图强,蜀臣无不尽心尽力,西川诸郡得以迅速平稳。

蒯越、尹籍看在眼中。却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刘备能放下私怨。以国事为先,忧的是刘备毕竟年近六旬,如此操劳,极耗元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