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215部分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215部分

小说: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血腥气味。

那两个将校快步冲到王子服身侧,凶狠地一把将王子服钳制,王子服剧烈挣扎,口中怒骂曹操不止,直至被拖出殿外数百步外,仍能听到他那撕心裂肺地怒骂声。

王子服的怒骂声渐渐远去,殿内鸦雀无声,一片诡异的死寂,朝中百官,皆把目光集中在曹操身上。

少顷,曹操缓缓地睁开细目,视线移向汉献帝的身上,君臣两人目光接触,但从两人身上散发的气势来看,似乎曹操才是真正的君王!

“天下乱势未平,社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谓欲御外敌,必先安于内,若社稷不稳,割据在中原四周的诸侯,便会有机可乘,危及朝廷,酿成弥天大祸!”

“臣为了早日一统天下,常年出征在外,少有伴随于圣上左右,还望圣上亲贤臣,远小人,稳定社稷,分辨忠奸,此实为天下百姓之幸也!”

从曹操毫无感情的目光中,汉献帝只觉浑身冰凉,刚才那道强硬之气早已泄去,只见汉献帝的身躯不断颤抖,只道定会谨记。

曹操遂即又向朝中百官做了一番安抚,一众官僚皆悚然听命,曹操虽是汉相,却尽显帝王之威。

至此,朝中尚且忠于汉室的寥寥数人,皆被曹操设计谋杀,曹操威福日甚,权倾朝野,汉献帝甘愿为之傀儡,汉室皇权尽失。

某日,在丞相府内,曹氏文武聚于一堂,曹操坐于首位,不怒而威,如同不可触犯的帝王一般。

荀攸踏步而出,进谏而道:“今丞相威名日盛,朝中百官无不倾服,丞相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荀攸此言一出,荀彧脸色剧变,连忙进谏道:“万万不可,丞相乃汉朝之臣,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方可威镇天下,况且当今圣上虽是孱弱,但并无犯过,丞相岂能强而据之,不宜如此,否则必遭天下人唾弃!”

荀彧乃曹操麾下重臣,曹操一直将其视为心腹,此时荀彧竟说出了这一番话,顿时四周曹氏文武皆是脸色大变。

荀攸见族叔反驳其言,顿时脸色一变,荀攸并非不喜族叔提出不同见解,而是担心族叔犯了曹操忌讳,当即连连急打眼色于荀彧,荀彧却置若不闻。

至于曹操,闻言之后,神色不见丝毫变化,一言不发,就在此时,长史程昱趁势进言道:“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纵使是周公、吕望,亦莫可及也!”

“想丞相栉风沐雨,征战四方,二十余年,扫荡反贼无数,为天下百姓除害,汉室天下方可复存至今,丞相功德如海,岂可与诸臣同列乎?况且前日许昌造反之事,若无圣上暗中许可,伏完等人岂敢放肆!”

“当今圣上,能力庸俗,不分忠奸,若继续让其坐领天子大位,久之必祸害百姓,今丞相得以民心,势鼎天下,得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合于天意,合于民心!”

程昱话音一落,郭嘉、司马懿、曹仁、夏侯渊等文武齐声附和,荀彧连连色变,惶急又谏道:“丞相虽功德无量,但汉室朝廷已历四百载,时今虽是落寞,但却非是一时半刻可强夺占之,丞相若要登天子之位,时机尚未成熟,若是轻举妄动,失了大义,定遭各地诸侯群起而攻!”

程昱听言,正欲出言反驳,就在此时,曹操脸色终于稍稍有变,他那双如能吞天般的细目微微眯起,冷然而问道:“依文若之见,又该如何?”

曹操身上透着几分诡异,仿佛忽然间变了个人似的,令荀彧心惊不已,荀彧一时间竟无言以对,荀攸连忙出列而道。

“丞相息怒!荀文若素来对丞相忠心耿耿,一片赤诚,绝无异心,他话中之意,乃是担忧丞相根基未稳,时下吕布、孙权、刘备其势尚大,称帝之事关乎天下苍生,当要谨慎为之,万不可操之过急!”

荀攸说罢,连又急向荀彧暗打眼色,荀彧眼中露出几分莫名的痛苦之色,违心而道。

“公达之言,正是我意,丞相但可先合受为魏王,待平定江南、西、北二疆,一统天下,即时丞相功德盖天,民心皆服,再是称帝,方可建造盛世基业!”

第二百六十八章曹操称王

程昱听荀彧如此说,当即又是言辞犀利反驳道:“文若此言差矣,丞相一生功绩无数,中原百姓皆受丞相福泽,丞相此时称帝,谁敢不倾心服之?!”

此言一落,一股怒气顿从荀彧心中涌起,荀彧当场手指程昱,厉声大喝道:“丞相功绩再大,亦为人臣,为国除害,造福百姓,乃是其职份所在!”

“今得以势鼎天下,民心所向,皆因丞相得以社稷大器在手,丞相兵指所向,皆乃朝廷之命,为大统之义,讨伐之人,即为乱国之贼,丞相用兵有道,韬略超凡,以义伐之不义,故而方能百战百胜!”

“但是,若丞相强登天子之位,天下诸侯皆会不服号令,群起而攻之,即时天下人心惶惶,生灵涂炭,纵使丞相扫荡所有反对之势,那时天下经历多年战火的肆虐,历时之久,死者之多,可谓前所未有,只怕未有百年休养,难再现盛世之象!”

“程仲德,你鼠目寸光,不识大局,只知谄媚攀附,为求一已私利,名权爵位,置天下苍生之安危而不顾,你这等奸佞小人,迟早不得好死!”

程昱被荀彧骂得狗血淋头,羞愧难止,就在此时,平日与荀彧交情极深的郭嘉,却忽然走出谏言道:“文若息怒,仲德所言亦非无理,更何况文若岂不闻功高盖主,必遭杀身之祸!”

“从前日那场叛乱来看,足可见圣上并无容丞相之心,丞相欲征讨天下。若不能先稳后局,每战必会多有顾忌。即时战事便会一再延长,死伤之人亦将是数不胜数!”

“郭奉孝!你!!”荀彧仿佛未有想到郭嘉亦会出言反驳。气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郭嘉谦卑施礼,话锋一转又道:“我等为人臣者,道明理义,说明利害,是为本职,至于如何抉择,还是全凭丞相之意!”

郭嘉话音一落,众人的目光立刻集聚在曹操身上,荀彧双目赤红。眼中更带有几分哀求之色,死死地盯着曹操。

曹操面无表情,沉默不言,少顷,曹操忽然笑起,起身朗声言道:“哈哈哈。。。想我曹阿瞒,生性愚陋,放纵不羁,始举孝廉。入朝仕官,后值天下大乱,十常侍乱国拢权,黄巾贼子。肆虐天下,除之不久,又逢董卓入朝。”

“董卓势大。我单身献刀,刺杀不成。险些丧命,后发檄文。聚天下义师,进而讨之,破董卓于洛阳,逼走长安!”

“不料,那时各地诸侯皆有私心,唯恐伤其势力,纷纷退离,我独领大任,奋勇而追,因势单力薄,中董贼埋伏,损兵折将,再一次险些丧命!”

“其后董卓不仁,色心蔽目,被其义子吕奉先所杀,其势终灭,天下遂得几分安息,我于兖州起势,转战青州,下徐州之地,平定中原乱贼,建造基业。”

“李郭作乱,我不忍天子受苦,再破李催、郭汜,救下当今天子,其后再铲除袁本初这头当世巨雄,得天下半壁江山,势鼎天下!”

“想我今身为一国之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天下人,皆说我是乱世之枭雄,可谁又知,若国家无我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天下人见我权重,妄加非议,疑我有异心,欲夺汉室江山,此实为大谬也,若我果真委捐兵众,交付圣上之手,惶恐一解兵权,天下即乱!”

“我败则国家倾危,社稷崩溃,各地战火连连,久不休止,百姓受苦,死伤无数,生灵涂炭,势推称王,实则无奈也!”

曹操直言坦荡,毫不作伪,所说言辞仿佛是发自肺腑,毫无虚假,席下荀彧脸色连变,低头叹气不已。

荀彧心中亦是明白,一切皆如曹操所说,若汉室朝廷未有曹操一力支撑,只怕天下此时各地诸侯纷纷称王称帝,汉室王朝不可避免将成为一个被诸侯视于无物的空壳。

而曹操此时称王,一可大涨其麾下群臣、猛将雄师之士气,二可威慑诸侯,稳定朝纲,继以征伐天下之大业!

不过,荀彧虽深明此理,但心中却有一层如同天堑般的隔膜,难以迈过。

而程昱闻言,却是连忙附声又道:“丞相高义,我等敬服,今丞相愿为魏王,实乃天下苍生之幸也,当加九锡以彰功德,为日后称帝,先展威望!”

九锡者,乃是皇帝赐给有卓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其中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

车马,其德可行者,赐以八马金车。

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

朱户,指红漆大门,得民望者赐之。

纳陛,登殿时特凿的阶梯,使登升者不露身,显其尊贵身份,能进善者赐以之。

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等兵器,能退恶者赐之。

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征不义者赐之。

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秬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孝道备者赐之。

九种特殊赐物,自高祖起,除篡汉之王莽,无人九锡加身,纵使是开国元老张良、萧何、韩信等人,亦只得其中四、五。

曹操若尽得九锡,足可彰显其功绩之大,甚至远超张良、萧何、韩信等人,不过,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曹操篡逆之心已坚。

程昱率先提议,众人听言皆是拜服于地,恳请曹操位加九锡,曹操见得,叹息一声,随后言道:“可也!”

这边曹操紧锣密鼓的张罗称王之事,而曹操‘为庞统所败’,狼狈撤军,甚至曹军回许昌的途中,还传出曹操毙命的消息,让各方诸侯惊疑不已。

不过,各方诸侯还未来得及庆幸,不久又传来曹操诈死,设局血洗朝廷内忠于汉室的官员,其中有国丈伏完、骠骑大将军董承、左议郎赵彦、右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工部侍郎王子服等七人,就连一国之后伏氏亦被当众逼死。

曹操诡异地死而复生,且用极为高明的手段铲除异己,让各地诸侯惊骇非常,且对曹操更为忌惮。

这边曹操心腹为曹操称王而奔走串联,尚书崔琰闻曹操欲称王,暗下怒骂曹操,有与崔琰不和者,暗里告知曹操。

曹操听言,只是叹言一声,交予程昱处理,程昱素来冷酷无情,当即教兵士,将崔琰收监下狱。

话说这崔琰长得虎目虬髯,却是深明大义之人,忠于汉主之士,先前见伏完等人事败,想大事未了,不敢轻身赴义。

近日听闻曹操欲称王,酒后失言,故而惹祸上身,崔琰在狱中大骂曹操乃欺君奸贼,不得好死,程昱见崔琰如此不知好歹,遂令狱卒杖杀崔琰于狱中。

崔琰一死,朝中再无人敢对曹操称王之事,轻发言论,数日之后,群臣表奏汉献帝,称颂丞相曹操功德,言及曹操古今圣贤莫及,宜进爵为王,表彰其盖天功绩。

如同傀儡一般的汉献帝,哪敢反抗,即令人草诏,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假意上三辞,不肯受之,群臣力谏。

汉献帝下诏三报不许,曹操方才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八马,用天子车服銮仪,于许昌盖魏王宫。

而汉献帝自从失了伏后,加之曹操称王,连日不食,骨瘦如柴,曹操闻之,入殿面圣秉道:“圣上不必多虑,臣无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