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212部分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212部分

小说: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了!北门虽有令明在守,但其有伤在身,加之高顺勇烈难挡,非是一般猛将,此人不仅擅长练兵,亦精于攻城陷阵,时下抽离大半兵马,恐怕北城已是不保!”

“主公无需过虑,那高顺不过尔尔,末将离开前,他的大军尚在北门三百步外,缓缓而进,且阵势极乱,一看此人便是不通攻城韬略的虚妄之辈!”

那北门校尉带着几分鄙夷之色,向马腾回道,马腾一听,脸色不但没有丝毫放松,更是焦虑急躁起来!

“愚昧!这定是高顺在示弱,你速速领军回救,若是北门破了,你项上人头难保!”马腾指着那北门校尉张口便骂。

那校尉一听,顿时心里急了起来,连忙喝令兵士,往北门的方向火速赶去!

只是刚刚出发不久,便是遇到了撤军而回的庞德,两人合兵一处,又是赶回东城。

庞德见着马腾,先是一番告罪,随后谏言马腾领军撤出长安城,马腾闻得北门已失,西门将破,知形势已极,当即不再犹豫,呼令东门守军速速撤望西门。

正在厮杀的吕布,见凉州军后方一阵人头涌动,然后一队队的凉州兵往西门方向赶去,肃然的神色顿时一松,口中喃喃道:“高顺,不愧是古之良将!”

数个时辰后,在长安城郡衙大堂,诸将虽是身形疲惫,但脸上却洋溢着大胜后的喜悦。

端坐首位的吕布见高顺欲言又止,当即言道:“伯义可是有话要说?”

高顺闻言,当即出列拱手施礼而道:“主公,末将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军师一番?”

此言一落,吕布、贾诩颇为默契地相视一笑,随后便见贾诩似乎早有所料地言道:“高将军所问,可是我军连番大胜后,本可围困马氏父子于长安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却选择了强攻?今日破城之后,本可派兵趁势掩杀,直入凉州,却未有追击?”

“军师神机妙算,此正乃末将所问之事!”高顺闻言心神一震,当即敬服无比地应道。

贾诩细目微眯,捋须肃然而道:“我军跋涉而来,三日前,粮草便只足十日之用,若不急下长安城,我等便只能撤军回潼关!”

“早前,我暗布细作于右扶风,方才我军攻城正烈时,我闻细作快马来报,五十里外,出现凉州援兵,因而未有派军去追,诸位歇息片刻,便各引部属加强守御,以防马腾来个回马枪!”

众人闻言,皆应声称诺,同时对贾诩把控战局之能,深感佩服!

第二百六十四章曹操除隐忧(一)

关中风云暂时告落,再观中原之地。

却说,曹操与吕布密谋换地后,一面大张旗鼓征调大军与吕军于边境交战’,一面暗中吩咐曹仁、夏侯渊二将精选兵马,大加操练,以备南征。

而曹操为了混淆视听,更是亲抵邺城坐镇,一日曹操正于邺城郡衙歇息,忽然接到荀攸于许昌发来的加急快报,曹操览毕,勃然大怒,当即招来郭嘉商议。

郭嘉至,曹操将荀攸书信交予郭嘉,郭嘉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观毕,陷入沉思,沉默不语。

少顷,曹操按耐不住,那吞天般的细目刹地瞪得斗大,厉声暴喝道:“这群无用老贼,竟敢趁势作乱,此次我等若非与吕布做戏一番,只怕这苦心打下的基业定会被这些老贼折腾一空,哼!此番青州已下,我这便班师回朝,教其生不如死!”

曹操暴发雷霆,他试问对汉献帝已是仁至义尽,皇帝该有的尊威,曹操尽数给予,但汉献帝在暗中,却屡屡谋划推翻他的政权。

在曹操看来,若非有他这位汉相坐镇汉朝,这所谓的大汉天下,早已颠覆于各地诸侯之中,曹操四处征战,为朝廷诛灭乱臣逆党,重夺汉土,其势之盛,早可废帝登上天子之位。

曹操虽被天下人指责为世间枭雄,但曹操骨子里对汉室朝廷还是存有一丝忠义,若是汉献帝有能耐稳定天下局势,曹操说不定会还其社稷大器。

但事实是,汉献帝孱弱无能。其臣子皆是道貌岸然之徒,若是让汉献帝把持社稷大器。曹操耗费半辈子的心血,不出三年间。必然毁于一旦!

说来,随着曹操声势日渐浩大,汉献帝对曹操忌惮至极,终日唯恐曹操会对其痛下死手,强夺皇位。

而曹操随着其势愈渐庞大,麾下谋臣多有劝其废帝登位,曹操刚开始皆严厉喝斥,久而久之,见汉献帝毫无大志。并无统领天下之能,想天下百姓受乱世之苦,终日于战火荼毒,苟延残喘,渐渐地亦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汉献帝发觉曹操渐有改变,亦不愿坐以待毙,暗地里与朝中某些官僚联合,但朝廷上下,无论大小官吏。其府中皆有曹操眼线,汉献帝暗中之举,又岂能瞒过曹操,曹操虽怒。但却仍不愿对此深究,一味纵容。

眼下,曹操万万未有想到。他一直以来对汉献帝的纵容,竟会在此时反种出了恶果。曹操忍无可忍,即日下定主意。速回许昌,彻底剪除这腹中毒瘤!

郭嘉察言观色,见曹操心意已定,当即献策如此如此,曹操闻言,嘴角翘起一丝阴笑,当即依照郭嘉计策,各做安排。

其后数日,曹军除了青州战场,其余战场尽皆败退,先前夺取的吕军辖地,骤失一空,而曹操‘大发雷霆’,欲大举反攻,却‘遭庞统埋伏’,‘身重数箭’生死不知。

郭嘉‘心忧如焚’,一面急发战报于许昌,一面收拢兵马,固守要地,择日撤军回许昌。

此处的动静,当然瞒不过各处的探子,其中有一路探子探得消息后,星夜望许昌而去,远比郭嘉发往许昌的战报,要早上数日。

郭嘉将诸事安排妥当后,便是撤军回许昌,入得许昌地界,郭嘉故叫全军将士尽穿素衣,哭丧而归。

汉献帝闻得曹操归来,当即急引朝中百官出城相迎,时值寒冬,天寒地冻,汉献帝与朝廷百官等了许久,仍不见曹操大军身影。

四周官僚冻得颤抖不止,暗暗叫苦,汉献帝更是寒意透骨,却是反而面不改色,苦苦在等,众官劝汉献帝回宫等候。

霎时间,无数暗投曹氏的官僚,暗暗望了过来,汉献帝大怒呵斥,忿然骂道:“放肆!丞相乃国之重臣,为大汉天下,不惜生死,征战前线,朕身为天子,不能与曹爱卿同甘共苦,浴血奋杀,已是大憾,今不过些许寒冻,朕岂能忌惮如虎,若曹爱卿得知,岂不寒了其心!”

汉献帝喝毕,无人再敢来劝,那些曹氏官僚听得,暗中冷笑不止。

少时,哀号传来,哭泣声震天裂地,一部皆穿白色衰衣的曹军整齐列阵而来,当这朝廷百官听得这哀号,皆面色剧变,数日前,郭嘉来报说,曹操中伏,身受重伤,纷纷心想,难不成曹操已亡!

汉献帝心里狂喜,想到这奸贼终于伏诛,喜得泪水不禁直涌而落,这时夏侯渊暴瞪虎目,望向汉献帝。

汉献帝吓得心惊胆跳,忽然面色一变,失声哀嚎起来:“上天不公呐!不知是哪位壮士为国壮烈牺牲?!”

国丈董承在旁,向左右喝道:“速探!”

左右听得,骑快马而去,紧接着一阵恐怖的死寂压来,许昌城外,鸦雀无声,不知过了多久,许褚脸色冰寒,亲率一部精骑来报。

“丞相功德无量,数日前天降神光,一仙飘然而至,万鸟齐飞,龙凤齐鸣,挚请丞相尊灵,以归天位,丞相受以天命,恐逆之祸国,故受而登天!”

许褚乃曹操心腹大将,此时他亲自赶来报丧,顿时朝中百官,包括汉献帝皆信以为真。

百官纷纷变色,虽内心反应不一,但却是齐齐嘶声痛苦,特别是汉献帝,更是哭倒在地,痛不欲生,众官劝说不止,只听汉献帝怒瞪苍穹,大骂而道。

“苍天无道啊!时下人间祸乱,国不将国,朕幸得曹爱卿所辅,平定九州乱势,眼见天下即将一统,为何却强夺朕国之柱石!!此实乃国之不幸,天下百姓之不幸也!!

汉献帝哭得撕心裂肺,甚是悲烈,在人潮之内的荀彧,却是脸色连变,满目尽是凄凉之意,悲叹不止。

荀彧所悲,并非曹操之死,而是这些入局之人,荀彧心知曹操根本未死,他此举之意,是要揪出朝廷中所有对他怀有二心之臣,也就是说,这个大汉朝廷将会面临一番残酷无情的血洗!

汉献帝哭声不停,一众朝廷官僚亦是惨哭不止,曹氏诸臣却在暗中观察着各人的表情,分其真假。

其后数日,整座许昌城内,皆沉寂在悲痛的哀声之中,曹操一死,社稷动荡,汉献帝欲趁势重夺皇权,一面令人安排曹操丧事,一面又秘密与人商议夺权之事。

在许昌皇宫,某处密室之内,汉献帝与伏皇后分坐于高堂,两侧分立两列官僚,这些人分别是皇后之父,国丈伏完、国丈董承、左议郎赵彦、右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工部侍郎王子服等七人。

汉献帝双目赤红,起身悲泣而道:“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李催、郭汜之乱,尽丧皇权,如同丧家之犬!”

“常人未受之苦,朕与皇后尽受之,后得曹操相救,本以为其乃忠臣之后,为治世之忠臣,不意其野心滔天,以朕为傀儡,挟令诸侯,擅弄社稷大器!”

“朕每见之,背若芒刺,坐立难安,眼看先祖基业,将毁于朕之手中,实为痛心疾首,痛不欲生,今幸苍天有眼,终诛那奸贼!”

“怎奈曹氏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其爪牙拢得重权,奸贼虽死,但朕尚未能得以重夺社稷大器,实在愧对汉室之列祖列宗!”

汉献帝说到痛处,不觉泪如泉涌,身旁伏皇后亦随声而泣,花容惨淡,悲声而道:“满朝公卿,俱食汉禄,今奸贼虽死,竟亦无一人能救国难乎?!”

言未毕,众人皆跪伏于地,凝声而道:“陛下,皇后勿忧,我等愿效死力,以解国难!”

汉献帝闻言,当即掩泪急问道:“不知诸位爱卿可有除贼良策?”

国丈伏完沉思一阵,遂发言而道:“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曹孟德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但如陛下所言,满朝之中,多为曹贼爪牙!”

“曹氏势力权倾朝野,若非国戚忠士,谁肯赴义尽忠剿灭其势?若要除之,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吴子兰、种揖两位明公,拥兵三千,车骑将军国丈董承,手中握有五千兵马,如此合八千兵力,速行而举,大事可济也!”

伏完话音一落,王子服、赵彦等人纷纷附和,汉献帝双眼骤暴精光,颔首而道:“此言大妙!不过,若欲举事还需详细谋划一番,不知国丈可有腹稿?”

伏完又是沉思一阵,随后说道:“老夫已年近六旬,陛下不若明日于皇宫设宴,相庆老夫六十大寿,即时老夫会宴请曹氏一众重臣饮宴,董国丈可托病不来,暗下将兵,那些曹氏爪牙,不知我等举事,定然无备!”

“到时吴子兰与种揖于城东、城南各取其部在城内校场放火,曹兵必然大乱,董国丈领兵于皇宫之侧,但见火起,立即引兵入宫,诛杀逆贼,如此大事可济也!”

众人听计大喜,眼中精光迸射,仿若曹氏爪牙已尽皆伏诛,朝廷复振,汉室得兴。

计策已定,献帝嘱咐众人小心行事,众人散去,各做准备。

第二百六十五章曹操除隐忧(二)

第二日中午时分,曹氏一干重臣皆收到了伏完的宴请,其后众人皆聚于丞相府大厅,只见夏侯惇虎目眯起,冷然笑道。

“哼!丞相‘丧事’未了,那刘协竟敢替伏完那老匹夫大摆寿宴!我看这些人,定是活得不耐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