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逆转1906 >

第336部分

大逆转1906-第336部分

小说: 大逆转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会议也就决定了印尼土著今后的命运,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肯定都会在劳改中渡过一生。不过按照原时空后世的某些砖家叫兽的理论,“这无非是民族融合过程中的阵痛而已,很难说是悲,很很难说是喜。”
  而且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比起国际上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文总的政策已经非常仁慈了,只是让他们劳改,可没想要他们的小命。只要他们努力向中国靠拢,积极汉化,就会被接纳为自己人,可要是在欧美白人那边,无论他们怎么搞,永远都是下等人。人家那边的传统可是用血统判定是不是自己人,可不像中国传统那样,在血统之外,还多了一条文化判定。
  ………………………………………………………………
  这次对荷属东印度的军事行动,被文总取了个高大上的代号,叫做“无限正义”。
  在荷兰远东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垃圾时间了。中国*军队的行动完全可以用泰山压卵、势如破竹来形容。
  虽然本位面的荷兰政府在东印度部署了更多的陆军,派遣了更多的移民,但他们的本土也那么大,人口就那么多。作为一个只有660万人口的国家,就算极限动员又能搞出多少军队?而且还要把这些军队投送到万里之外的远东,这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即使在中国的压力之下,一心备战的荷兰在东印度地区部署的陆军也不过才五万多人。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事实上,在欧战爆发之前,整个荷兰王国的常备军也不过才六万多人,他们已经把80%的军队送到远东来了,可见这并非是他们不重视,而是实在做不到更多了。
  这五万多现代陆军如果只是为了压制当地土著,或者是监视华人,也差不多够用了。但中国一旦翻脸,开始大举进攻的时候,这点儿人就完全不够看了。而且他们还因为前面的镇压行动,把这些军队分散到了多个地方。再加上东印度的地形是一大堆岛屿,这些分散了的部队即使想要集结力量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办到,所以他们在中国*军队空地协同的攻势面前,根本没有什么抵挡之力。
  荷兰人在各个地方的抵抗就好像经历沧桑的破草房一样脆弱,轻轻一推就倒了。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荷兰人的抵抗仅仅限于军队和大城市,很多大城市外的荷兰人聚居点,尤其是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那里的荷兰移民们非但没有抵抗,反而是以一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态度来欢迎解放军。
  在1909年荷兰和中国签了那个城下之盟后,华人在当地的势力就飞快的膨胀,看着当地的耕地、种植园和各种产业不断落入华人的手中,荷兰政府终于受不了啦,于是就在前些年出台了鼓励移民的政策,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荷兰国民去东印度发展,用以遏制日渐膨胀的华人势力。
  有了这个政策之后,荷兰本土过来的移民数量大增,直到欧战爆发后,这股移民潮才算开始降温,在印尼土人暴动前,该地的荷兰移民数量大约达到了35万的样子,这还不算那些殖民地官员、军队,以及临时到东印度办事或短期工作的人员。荷兰人主要是让这些本国移民和华人抢地盘,自然就要到处圈地,建立农场、种植园和养殖场什么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比较分散了,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住在几个大城市里,其余的移民大都住在城外,很多荷兰人聚居区都是以庄园的形式存在。
  土著暴动发生后,很多城外的荷兰人都来不及撤到城里,或者是他们并没有引起重视,认为根本不需要跑。荷兰人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这么多年来极少发生土著袭击荷兰人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当地土著早被我们打服了,那些土著猴子哪敢来惹咱们高贵的荷兰人,他们就算要闹事,目标也是华人。而且他们还认为自己都是有武器的,就算有少数不开眼的土著猴子敢来惹事,直接轰杀便是。
  在这种隔岸观火的心态下,很多城外的荷兰人还是继续呆在自家庄园里。如果在以前,印尼猴子们确实不敢来招惹这些冷艳高贵的白皮,历次暴动也都是针对华人,但是这次土著暴动的规模却超过了荷兰人的预料,更重要的是性质似乎变味了。
  对于印尼猴子们而言,以前他们不敢对荷兰人动脑筋,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喜欢荷兰人,只不过是他们欺软怕硬而已。荷兰人掌握了现代武器,又有军队,缺乏现代武器的土著们自然不敢去找荷兰人的麻烦。而华人不一样,荷兰人千方百计的限制华人持有武器,更加不准他们建立武装组织,印尼猴子们就算比正常人类笨点儿,也清楚那边更好打,自然是柿子找软的捏了。
  荷兰人的想法也不能说错,此次土著暴动的目标刚开始的时候也确实是华人。
  现在的印尼猴子们也已经鸟枪换炮了,他们从某些渠道得到了很多现代武器,虽然绝大多数都是二手的淘汰产品,但其战斗力也比以前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强大了很多。他们在某些人的挑唆下,组织成了几个大规模的匪帮,准备向华人下手。在暴动之前,他们也是满怀希望,准备凭借手里的“先进”武器给华人狠狠的来一下,只要干掉那些脆弱的防卫力量,就可以尽情的烧杀抢掠了。
  因为多年积累的仇恨,土著猴子和华人平时是没什么来玩的,而那些新成立的华人聚居区更是禁止他们进入,连接近都不允许,所以他们并不清楚华人势力这几年的变化。荷兰人虽然知道,但他们也没兴趣去给这些猴子搞科普。当然他们更没有那个脸皮,毕竟华人势力的膨胀是因为那个该死的条约,而那个条约是他们觉得最丢脸的事情,怎么会跟那些土著提起?
  虽然土著里面也有些聪明人看出不对,也有少数土著知道华人的变化,但他们势单力薄,又怎么能说服那些利令智昏的同类?更何况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里面煽风点火,这些聪明人和知情人不说话还好,一旦有劝说大伙消停的行为,就立马会遭到莫名其妙的倒霉事,比如出意外挂了什么的。因此大多数土著对于他们此次暴动,都是非常乐观的。
  直到暴动之后,猴子们才很郁闷的发现,尽管他们的攻击力大幅度强化了,但在攻击华人聚居区时却并没有卵用。因为华人那边的武力更加强大,他们不但有更加先进的武器,还有了一支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的武装力量,更有着变态的要塞型据点。
  印尼猴子们毫无悬念的在华人聚居区碰了个大钉子,他们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又在某些人的挑唆下,就把目标对准了似乎更好欺负的荷兰人。
  没错,以前的荷兰人是不好惹的,但现在情况似乎倒过来了。以前的华人因为缺乏武器和组织的,非常好欺负,但现在却突然变成了武装到牙齿的怪物,比以前荷兰人还不好惹。而荷兰人却因为分散到各地,防御力量大减,猴子们的智商再低也明白荷兰人的庄园要比华人的要塞据点好打多了。
  然后荷兰人就倒霉了,好多防卫薄弱的庄园和聚居区相继被土著们攻破,然后各种惨剧开始上演。只有一些防卫较好,人数较多,附近没有大股暴徒的聚居区才坚持了下来。但即使这样,这些荷兰人也吓尿了。而荷兰人的军队数量有限,又要优先保卫大城市,就算去救援也要先顾那些个权贵豪门,至于普通的荷兰平民,那就等吧。
  于是这些荷兰人就像被困在孤岛上的海难者,极度的无助,但又不敢出去。他们可是被那些疯狂的印尼猴子吓坏了。要是落到那些家伙手里,后果简直不堪想象。
  他们当然也不喜欢中国人,但现在也是没办法了。在这些荷兰人看来,中国人最多就要这里的土地,可那些印尼猴子不但要地盘,还要财产,更是要命啊。而且中国人怎么说也是文明人,哪怕向他们投降了也能保住性命,总比被印尼猴子们抓住强多了。
  因此这些荷兰人看到开过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个热情劲儿就跟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把好多官兵都搞得一愣一愣的。


第351章 王师!王师!这是路!(上)

  共和2758年(西元1917年)11月26日,苏门答腊岛,楠榜港。
  楠榜港又名“班达楠榜”或者“丹戎加兰”,位于苏门答腊岛南端,西临印度洋,东滨爪哇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在11月24日的下午,解放军的军靴踏上了这个城市。
  在这个时代,这里还没怎么开发,这个港口城市的规模也不大,整个城市也不到3000人,荷兰人在这里只有一个连的驻军。当解放军登陆时,长白号重巡洋舰只是用210毫米主炮朝着岸上开了几炮,荷兰人就挂起白旗投降了。
  原来的楠榜港市政府大楼现在就成了第121师2团的指挥部。原来的市政大厅此时已经变成了指挥中心,里面摆满了电台、电话和各种通讯设备,以及军用计算机等高端设备,院子里和楼顶上都架起了各种各样的天线。
  这时,这里面一片繁忙,团部的参谋和通讯士官们正在处理各方汇聚来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回应。
  “105毫米榴弹才5个基数,这根本不够,至少要15个基数。否则我们无法进行下一步行动……”
  “港口吗?赶快卸货,对,就是1006船队,赶快。你们动作要快点,今天下午3点1102船队要到,尽快把码头腾出来。什么?港口设备不够?知道了,我们会派一个连来帮忙……”
  “工程兵连人手不够,请征调当地市民协助。不管是华人还是荷兰人,都先征调起来,现在是军管!”
  “我是团部,三营请讲……明白,往楠榜聚居区的道路已经清理完毕。祝贺你们,我会立即向首长汇报……”
  “新管委的民政官员什么时候到?我们这里忙死了……对,叫他们快一点……”
  “武警,我们需要武警……什么,暂时抽不出武警,只有鬣狗和兀鹫……那好吧,鬣狗也行,兀鹫也行,赶快派过来……”
  整个大厅里,电报的滴滴声和电台电话的通话声,以及争论的声音响成一片,热闹堪比集贸市场。
  在市政大厅中间的摆着一个本地的大比例沙盘,几个新分来的年轻参谋正围着这个刚刚运来的沙盘忙碌,他们一边对比手中的最新情报,一边在沙盘上插上各种标志和各色小旗。
  团长洪石楼上校这会儿也站在沙盘旁边,一边对照手里的情报,一边耐心的指点这些今年才结束连队实行到团部工作的菜鸟。其实洪石楼上校今年才31岁,也比这些新嫩大不了多少。但是他的资历很老,在军队尤其是陆军里面也是相当有名气的。
  洪石楼字岱贞,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出身于佃农家庭。幼时上过当地地主家的私塾,还参加了县试、府试,但要参加院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俺大清取消科举,于是洪同学就斯巴达了。随后他先后进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学习。
  1906年10月,星科集团面向全社会招生,于是洪同学就考进了星科安保学校(西南军事大学的前身),算得上是文总的第一批本时空土著嫡系军官。他在实习期间就参加过了四川、云贵、两广等多次战役,表现极为出色。并且在两广战役中立下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奇功,他在连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