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逆转1906 >

第248部分

大逆转1906-第248部分

小说: 大逆转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两年一方面是继续进行火箭的完善和优化工作;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在进行卫星和太空飞船的研发和地面测试。除了把它们扔进真空室之外;还要泡水;先是扔进水池里;后来还扔进青海湖中测试盐分腐蚀问题。
  因此一直到了今天;才真正开始发射人造卫星。
  此时;火箭发射场的周围几十公里外已经进行了戒严;几百个技术人员在中央控制大楼里忙活着。
  “饶工;飞廉五号准备得怎么样了?”总指挥向火箭组的负责人问道。
  “报告总指挥;我们刚才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测;一切正常;没有问题;可以按照计划发射。”这个叫饶家任的年轻人一脸激动的答道。
  饶家任今年二十八岁;是个商人的儿子;天生对火箭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是星科集团组织的第一批留学生;19uu年留学德国柏林;在研究了文总的《唯物中国》后;就预感到东方雄狮即将崛起。后报纸连连从东方传来喜讯;他并没有像其它同学马上回国感受祖国的强大。而是继续在柏林一边进修;一边自己研究火箭推动技术。在192年是;他有一次在实验火箭时出了意外;他的火箭没有按照预定轨道飞行;偏离了几公里外在一户农庄落地爆炸;伤了几个人(第一枚导弹?)。幸好这个时代中德关系良好;如果不是他有中国公民的身份早就被抓起来吃牢饭了。
  文德嗣知道后就马上让有关部门调查;结果非常令人惊讶;没想到本位面还有这样的火箭天才;这家伙居然在没有后世技术资料的情况下;自己搞出来了射程超过2公里的火箭。于是就马上招他回国。后来在后世的技术支持下;他的专业知识开始暴涨;专业才能开始爆发。在今年2月;成功研制出了本世界的首枚地对地弹道导弹;性能和相近;比原时空提前二十多年。
  此次文德嗣特别任命他担任卫星计划的火箭项目负责人。
  总指挥点点头;又向卫星组的负责人问道:“太白一号准备得怎么样了?”
  卫星组回答:“报告总指挥;太白一号一切正常;没有问题;可以按照计划发射。”
  “监控系统一切正常……”
  “雷达系统一切正常……”
  “遥控系统一切正常……”
  随后各个项目组都开始报告各自的情况。
  当最后一个项目组报告完毕后;总指挥看了看手表;就对着话筒说道:“好;各项目组就位;按照原定计划;准备发射”
  这次发射的火箭名为飞廉2型;为全重达l10吨的三节式液体火箭;可以将66公斤的酬载推到20公里高的低地球轨道上。
  “10;b…;2i发射”
  凌晨6∶6正;随着倒数结束;高耸的火箭底部喷出了大量的火焰和烟雾;液氧和液氢燃料产生的强大推力;让火箭腾空而起。
  “火箭发动机工作正常”
  “追踪系统工作正常”
  “雷达系统工作正常”
  火箭的第一节、第二节先后脱离。6∶14时;第三节火箭熄火;打开卫星保护罩;卫星进入预设轨道;开始照预定程序展开太阳能板;捕捉三个预设恒星开始校正自己的位置;并向地面传送讯号。
  “卫星定位顺利完成”
  “信号连接成功”
  这时;指挥中心的扩音器传来一阵悠扬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这是从卫星上传来的信号。
  “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指挥中心顿时一片欢呼;人人神色兴奋;互相热烈拥护。
  汉京;国务院。
  国务院总理张立铮昨晚就没回家去;今天上午五点就起来了;吃了早餐后就一直守着面前的这个红色的专线保密电话。
  6∶3;“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
  张立铮马上拿起电话:“喂;我是张立铮……”
  “报告总理;此次卫星发射计划;顺利完成了现在我们已经和太白一号卫星成功建立信号链接……”电话里传来总指挥激动的声音。
  张立铮愣了几秒;才一脸兴奋的说道:“好好好请向参加此次计划的同志们转达我的祝贺我立即为你们向文总请功”
  放下专线电话后;他马上打开掌上电脑;联系上了文德嗣。
  此时;文德嗣也没睡觉;今天他也是五点不到就起床了;一直在等消息。
  “文总;卫星发射顺利完成”
  文德嗣接到张立铮的通报后;长长的松了口气:“太好了给参加此次计划的单位和突出个人记功;授勋”
  这首颗卫星名为太白一号;重量1570公斤;这是一颗低轨道军事侦查卫星;在18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卫星上面有相当多的侦查仪器。诸如通讯天线、雷达、高倍率照相机、高倍率电视摄影机等;几乎想得到侦查仪器的都塞进去了。
  这颗卫星将在轨道上运转三年;虽然可以直接向地面发射加密后的视频和图像信号;但受技术限制;信号不是很稳定;清晰度不太令人满意。所以它还要用返回舱向地面投放底片胶卷;几次绕行拍完一个胶卷的底片后;就可以将其送返地面。而启明一号上共装了八卷胶卷;因此有八卷返回舱。但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照相机和摄影机的性能并不是非常顶尖的;重量与口径都不大。
  几天以后;卫星计划的主要负责人都来到了汉京;向文总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
  文德嗣先向他们表示了祝贺;然后向担任总指挥的三十三分院汪院长问道:“汪院长;太白二号准备什么时候发射?”
  太白二号其实是候补卫星;和太白一号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为了这次发射;东风基地准备了两枚火箭与两颗卫星;若是太白一号发射失败;那么随后就会发射太白二号补位;总之必须保证发射成功。
  汪院长满脸笑容地回答:“文总;我们认为;既然太白一号发射成功;那么太白二号就不用那么急了。我们打算多收集一些太白一号的运行资料;然后在下个月后发射太白二号。这次要让它走不同的运行轨道试试。”
  “嗯;你们是专家;具体的事情就由你们负责了。”文德嗣严肃的说道:“不过;下一批卫星就不是军用卫星了。我们的航天工程不只是单纯的军事用途。它的成本太高;必须要能产生利益才能长远。我以前和你们说过;科学家必须和企业合作;协助企业获得利益;同时自己获得研究资金支持。这样既是造福人类;也能使得科学研究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航天工程最大的利益就是发射各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卫星;例如通讯卫星、导航卫星;提供气象预报服务的气象卫星;还有就是可以进行遥测的侦查与照相卫星等。”
  接着他转向饶家任说道:“饶主任;这次你们火箭组功劳很大。在火箭方面还请你们继续努力;要尽量设法降低成本;这样才有机会大量发射。”
  “是;文总;保证完成任务……”饶家任看到偶像和自己亲切的交谈;激动得手脚无措;只会一个劲儿的点头。
  “文总;我们的导弹也可以用了”他连忙献宝似的汇报道。
  文德嗣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的导弹我也了解了;现在还是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吧?军用武器要简便易用;便于维护。在这方面液体火箭发动机就不如固体发动机;所以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励;研制出固体发动机的导弹。而且现在的导弹还不是很成熟;成本也比较高;这一点也很重要。”
  饶家任连忙答应道:“是;文总;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其实现在文德嗣对于这种初级的原始导弹兴趣不大;这种和性能和2差不多的玩意儿;实在没什么价值;他更感兴趣的是卫星。
  说起来;其实原时空中的纳粹德国原本是可以把卫星射入太空的;他们的主力火箭最大射高可以达到2-90公里;而最高末端速度达到6公里/秒。而一枚2多少钱呢?量产初期是10万帝国马克;后期降到6万帝国马克;分别约是4万与2万美元而已;而这东西德国造了超过五千枚。
  当然2的末端速度离第一宇宙速度还有6倍的差距;但只要把2放大三到五倍;完全可以把卫星打到轨道上去。原时空的美国水星计画的火箭不过2吨重;就可以打小型卫星到轨道上去了。只是纳粹德国要的是马上可以使用的武器;对卫星这种东西完全不了解;所以就没去点这个科技树。但来自后世的文德嗣可是很清楚人造卫星在军事、科技以及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257章 欧洲的坦克会战(上)

  e:晚了点;不好意思
  文德嗣这么急着放卫星上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政机关对于世界情报的需求。正因为他们来自后世;所以越发了解人造卫星带来的好处;没有卫星真是做什么都不习惯。没卫星;再好的情报也出不来啊。
  尤其是欧洲正打得火热;中国非常关心那边的局势;但如果没有侦查卫星的话;就不能掌握实时情报。虽然文总手里还有无人勘探飞行器;而且它们也有很多后世的先进探查仪器。但是这些东西的本职工作毕竟是用来进行地质勘察的;仅仅是用来当侦查工具就太浪费了。而且它们的速度也比较慢;要是需要探测较远地区的情况;这些东西赶赴现场的时间就比较久;当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是没有补充的;要是玩坏了就没得用了。
  现在虽然有了预警飞艇;能起到一部分侦查的作用;但飞艇这种东西本身就有很多先天限制;也不能完全依靠。所以文总急需侦查卫星这种大杀器;现在中国发射的太白一号;绕地球一圈只需七十分钟;随便要侦查哪个地方;最多只需七十分钟就能赶到现场。其次;它的探测范围很广;一次侦查几十万平方公里对它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而且;以目前其他国家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察觉它的探查。这几个优势是任何一种侦查设备都不能替代的。
  当然卫星也是它的限制;比如受气象影响较大;不能分辨太小的目标;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提升加以解决。除了侦查之外;卫星在通讯、导航、气象、科研等领域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说句实话;现在虽然把太白一号侦查卫星送上了天;但其性能并不能让文德嗣满意;它的分辨率只能达到三点五米(原时空美国在2l世纪初的间谍卫星就具有厘米级分辨率;号称可以看清地面报纸上的标题)。这种水平的分辨率甚至还不如2l世纪初期民用卫星(原时空的“数字地球公司”在209年发射的“世界眼2”卫星;其成像精度据称达到046米)。
  而且还有就是寿命问题。由于目前的电子信号传送技术不足;传送图像信号的分辨率较低;所以太白一号主要是采用胶片的工作形式;这种间谍卫星一旦胶卷用完基本上就废了;虽然它有八个返回舱;但也用不了多久。所以它的使用寿命尽管是三年;但如果一旦进行高强度的侦查任务;恐怕用不了两个月就没用了。
  不过它尽管性能不理想;但在这个时期还是相当高大上的黑科技了。原时空美国在1959年发射的第一颗间谍卫星“发现者l号”;其分辨率才十五米。比起这个“发现者l号”;太白一号的三点五米分辨率已经相当先进了;文总觉得不满意;那只是因为他的眼界太高了。在那个年代;哪怕是最差的民用卫星分辨率也能达到厘米级。
  太白一号是颗实验性的间谍卫星;在它成功发射之后;技术人员一边开始收集它的运行数据;并对原本备用的太白二号又进行了一些优化。
  欧洲战场是现在的全球大热点;太白一号的运行轨道自然就定在欧洲;它以7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