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695部分

奸雄天下-第695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明帝国看来,这次革命的产物……欧罗巴民国注定不会存在太久。因为周边的强国,神圣天道国、英格兰王国、意大利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西班牙王国,甚至还有大明帝国,都不会希望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欧罗巴民国存在。
  而且欧罗巴民国内部也军阀林立,新生的革命政权既没有足够的财力,也没有强大的武力,想要维持国家的统一简直难如登天。
  而当欧罗巴民国崩溃之后,大明帝国就能对其分而治之,扶植起法兰西、德意志、尼德兰、匈牙利、奥地利和波希米亚等小而强大的欧洲民族国家。再依靠它们堵死神圣天道国的西进之路。这样神圣天道国的发展方向就只有南下去和马木鲁克苏丹国争夺地中海东岸和北非了……这当然是大明帝国希望看到的局面。
  朱用浈缓缓的回过头来,双目当中,已经看不到一点神采了,他似乎在看着郎和窒裨焦怂诳醋旁洞Φ氖裁吹胤剑骸啊薜降鬃龃砹耸裁矗康降鬃龃砹耸裁矗侩拮郧渍岳矗奘蔽蘅滩幌胍指创笄逦羧罩ⅲ么虻恼屉奕θゴ颍靡械母母镫奘裁炊济挥欣隆?墒钦庑┡啡宋裁椿挂茨兀克俏裁淳筒豢细抟桓龌幔秒尥瓿上苷母锬兀空馐俏裁茨兀俊�
  一连串的问题,其实答案朱用浈早就已经知道了。就是大清国所采取的以寡临众的治国之策,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世界和战争模式。所以大清国的三亿多欧人并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而是威胁国家稳定的巨大隐患。大清国必须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防范欧人。
  而在两三百年前,大清周遭的欧人国家都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君主或教会的财产,和大清国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大清可以凭借财力上的优势,对它们实行压制。但是当大清周围的欧人国家,包括神圣天道国,甚至还有立足北非的马木鲁克苏丹国,都在不同程度上转变成民族国家或准民族国家(以宗教划分族群)的时候,大清帝国却迟迟无法完成转型。这样的国家,自然也就没有长期生存的可能了。
  这个道理,叶卡捷琳娜太后早就反反复复和他说过。而且还告诉他,大清朝没救了……完全失去旗人区的时候,大清国就已经成了具没有生机的僵尸。救是救不活的,只能想办法拖拖时间了。
  郎和比灰裁靼渍庑┑览恚墒侨此挡怀隹冢詈笾皇且簧ぬ荆遄胖煊娩ス笆忠焕瘢骸盎噬希故亲甙桑獯笄宄拿∷贾溃牟涣说摹袢罩眩羌赴倌昵熬妥⒍说摹K裕噬夏挥斜匾言鹑味祭吭谧约荷砩稀舻们嗌皆冢慌旅徊裆瞻。 �
  朱用浈苦笑几声:“青山?大清朝哪里还有青山?不过朕也不会留在巴黎殉了大清江山……朕也不去大明当什么亲王,朕就留在香港,朕知道大清国留下的摊子有多烂,朕倒要看看那些乱党有什么办法维持住他们的欧罗巴民国!朕一定会活到欧罗巴民国覆灭的那一天!”


第895章 革命家乌里扬诺夫
  “发生在天道541年(耶诞1806年)的革命,对整个欧洲,对整个世界而言,显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首先,这场革命推翻了神洲殖民者对欧罗巴大部分地区的五百多年的殖民统治,解放了超过三亿欧人——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成就,也是神洲殖民者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挫败,是欧罗巴人民的伟大胜利。
  其次,541年革命胜利之后,以拿破仑·波拿巴为领袖的欧罗巴革命党人采取了正确且激进的土地革命路线!上台执政的革命党人先是对欧罗巴旗人和拥护大清帝国的反动官僚阶级进行最彻底的清算,欧罗巴民国境内属于他们的财产——主要是土地——被全部没收。
  根据革命党人披露的资料,没收土地的数量多达两亿多亩!在将大量的土地集中到革命政府手中之后,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革命政府就在我们大同党国际的帮助下展开以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土地改革。超过8000万无地少地的欧罗巴农民在这场改革中得到了土地,成为了自耕农,同时也是革命政府的拥护者。土地革命的完成,不仅让欧罗巴民国的革命政权迅速得到稳定,而且还扫清了欧罗巴民国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最后,也使得这场欧罗巴革命具有了大同主义革命的性质。
  拿破仑·波拿巴虽然不是一名大同党人,但是他却是我们大同党国际的同路人。欧罗巴民国的成功,也是我们大同党革命先驱努力奋斗的结果。
  第三,革命胜利之后,特别是逐步走上了大同主义道路的欧罗巴民国,很快就成为了世界革命的中心。欧罗巴革命的火种,很快被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封建、反动、落后的国家,并且引起了之后的一系列革命。
  而在这一系列革命之中,最成功,最具进步意义,对神洲殖民世界体系打击最为沉重的,无疑就是发生在天道598年(耶诞1853年)的西非白奴大起义……”
  ——以上内容,摘自神圣天道国大革命家,费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的《大同主义革命史》。
  现在历史车轮已经滚到了天道635年(耶诞1900年),神圣天道国大革命家费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目前还是一个“温和”的大同党人,还没有走上武装起义颠覆神圣天道国的路线。他现在还是忽秃伦堡大学国际政治系的一名助教。当然,他同时还是神圣天道国的天道大同党的一名领袖人物。
  天道大同党是大同国际(大同国际是各国各种大同党的联合会)的成员,目前还是主张用比较和平的手段把神圣天道国改变成为天道大同共和国,同时实行土地革命,实现土地公社所有制——神圣天道国的土地制度非常特殊,是农民公社集体承包制。也就是说,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名义上是国有)将大片土地租赁给农民公社而不是单个农户。
  在乌里扬诺夫和他的同志们看来,这就是一种不成熟的“集体所有制”。如果能将处于农民公社和国家之间的剥削者——贵族——拿掉,转变为国家——公社两级体制。那么神圣天道国的农村就算“长入”了大同主义社会。有了农村的大同主义,再考虑到神圣天道国一直都拥有大量的国营工商业企业,这个国家就有可能在全世界率先步入大同主义社会……
  当然,这个过程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的!毕竟神圣天道国的反动政权还非常强大,天道教神圣派在这个国家的根基也实在太深……看看乌里扬诺夫现在的打扮就知道了,他在表面上也是一位天道教神圣派的信徒,而且还是相当虔诚的那一种。
  身穿着天道教的道袍,半秃的大脑袋上梳了个发髻的乌里扬诺夫弹了弹手中美国(就是古巴)雪茄的烟灰,凝神看着自己刚刚写完的书稿,似乎看见了几十年前爆发在西非大地上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白奴大起义。似乎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白人奴隶和工人(白人自由工人)在西非大同党领袖罗伯特·李和杰斐逊·戴维斯等人的领导下,涌到了金刚市的街头,高唱着《大同歌》向黑人奴隶主盘踞的大本营所罗门宫前进的景象。似乎还听见了黑人军队的步枪、机关枪打响的声音和白人奴隶、工人用生命发出的最后怒吼:不自由,毋宁死!
  金刚市抗议事件虽然被西非王国的黑人军队镇压,但是随之发生的西非白奴大起义还是彻底推翻了黑人奴隶主的统治——由于长达几百年“繁殖白人”、“贩卖白人”和“剥削白人”的政策,到了天道六世纪,西非这个理论上属于“黑非洲”的国家的人口结构,却变成了白人奴隶(工人)占多数,土著黑人(黑人整黑人有时候更残酷)近乎灭绝,外来黑犹太贵族农场主占少数。
  不过西非王国王室的血统却是以神洲人种为主,他们是陈德兴的养子(陈德芳的儿子)陈博的后代。因为是华夏王室团体中的一员,因此西非的所罗门·陈王朝,一直以来都和其他华夏国家的王室和贵族通婚。等到他们被推翻的时候,血统中的黑人基因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另外,西非王国这里的工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大明资本家发展起来的。主要都是一些和农产品、矿产品深加工有关的行业。因为来自大明的资本家不会管理奴隶,所以自由工人阶级也出现在了西非王国的工商业中心金刚市。
  而随着大明资本家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起到达西非的当然还有大同主义思想了……这种几百年前由一群失意的华夏儒生所提出的主张,在经过了长期演变和探索之后,已经演变出了很多流派,主张也五花八门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实现人类的平等或相对平等,经济上的或政治权利上的平等!而西非王国因为存在奴隶制,因此成为公认的最不平等的地方。所以白人奴隶起义,在当时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支持。
  不过在乌里扬诺夫看来,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他吸了几口美国雪茄,定了定神,继续将自己的文章写下去。
  “……西非革命虽然有大同主义的成分,也打着大同的旗帜,但实际上却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革命,深层次的原因是西非的资产阶级,包括外来的大明资产阶级认为奴隶制度严重妨碍了他们的生意……奴隶制并不是一种高效率的剥削制度,在西非更是如此。
  在白奴起义之前。数万家由黑人贵族(都是黑武士的后代)控制的种植园拥有超过4000万相当勤劳的白奴。而以大明国籍的资本家为首的华夏资本控制的上万家工业企业所拥有的工人仅仅只有二百余万。黑人贵族对白奴的垄断,严重妨碍了华夏资本在西非取得廉价劳动力的要求。同时,4000万被黑人贵族奴役的白奴也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他们的劳动成果被黑人贵族无偿占有,变成了躺在华夏诸国银行里面吃利息的死钱。而在西非白奴大起义之后的短短20年间,西非共和国的工人阶级数量就增加了五倍,达到了1000万。原本被黑人贵族占有的数万家大型种植园,几乎全部变成了各家华夏资本所控制的农业公司的财产。原本的白人奴隶,要么沦为城市贫民,挣扎在饿死的边缘,要么变成农业公司的工人,除了拥有名义上的自由,和原仿佛也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我可以很肯定的断定,西非奴隶大起义的成果完全被华夏资本家们所窃取了。所以西非奴隶大起义实际上就是一场由华夏资本所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我甚至可以认为,西非白人在革命胜利之后的处境,并没有多少改变。
  这场革命,对世界大同主义者而言,既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同时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世界革命的高峰可能很快要到来的时候,牢记这个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当乌里扬诺夫停下手中的笔时,天色已经放亮了。街上传来了汽车隆隆驶过的声音。他推开窗户,让一夜的烟雾和咖啡味道散发出去,同时又一次打量着清晨的忽秃伦堡。
  现在已经是天道635年,西历是1900年。不过这个时空的科技发展因为陈德兴的出现被加快了一些。看看忽秃伦堡街头林立的高大建筑和飞驰的各种牌子的小汽车,还有不时从空中掠过的喷气式飞机,就知道现在的科学发展水平,大约相当于另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