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659部分

奸雄天下-第659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国公?”陈德兴皱皱眉,看着坐在旁边一个绣墩上的陈淮清。他知道,天竺英王国的国公和大明的国公不是一回事儿。
  大明国公的待遇和特权都有限,除了固定的几千贯的年金,就是一万亩的田庄,而且还不是免税的。如果英王国的国公也是这样,陈德芳就不会那么大意见了。
  “庆之,”陈淮清唤着儿子的字号,笑吟吟地解释道,“英国的国公和大明的国公不一样,是要镇守一方的。”
  大明的国公乃至亲王都没有镇守一方的责任——大明搞的是地方自治,地方自由士爵、士绅去投票选议会,是用不着朝廷派王公来镇守的。所以大明的国公亲王,无论封号上冠的地名是哪里,府邸都建在两京。
  不过英王国的情况不同,这里的国公实际上是半个大公。之所以是“半个”而不是一个,固然和陈德芳的坚决反对分不开。同时也和陈淮清的那些庶子都年纪幼小有关。这陈淮清是在陈德兴发达之后才开始广纳妾室,多生庶子的。因此这些庶子都比陈德兴小二十来岁,和陈德兴的儿子们差不多。
  一堆小屁孩,自然不可能去治理封国。就像陈德兴不会让他的儿子去北明洲就国一样,陈淮清的庶子们现在也只是挂名的公爷。
  陈淮清顿了顿,笑着继续解释道:“吉大公开府吉大,是有镇守地方之责,还有相辅之臣,公府之下还辖有三营卫兵。公府官属除长吏及护卫指挥之外,都由公府自行选用。吉大之民有敢违犯吉大公者,由公府区处,地方官员及御史不得举问。”
  “那吉大地方还有王庭派出的官员吗?”陈德兴追问。
  “有啊!”陈淮清笑道,“吉大知府,吉大所属各县的县令,还是知府、知县的一些属官,都是王庭派出的。等过上一阵子,王庭还打算开科举,考儒家和佛家的道理,凡是贵种之家的男子都可以去应举。”
  这天竺大英国所采取的政策和南番诸国又有不同,南唐东宋等国是“国人制”,以国人御野人,实际上就是不断排挤野人的生存空间!
  但是在英王国,想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每年8000万贯呢!都是天竺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陈淮清、陈德芳怎么舍得把他们消灭掉?都消灭了谁来伺候那些特等婆罗门大老爷?
  这天竺的劳动人民,其实还是很会做事情的,和南番那边不大爱劳动的土著野人是不一样的!
  除了劳动人民,天竺这里还有不少可以为华夏征服者服务的上等人——都是皮肤较白,长得比较顺眼,脑子也很灵活务实的雅利安人后裔。他们其实也是早年的征服者,安逸的日子过久了就忘记怎么打仗,不过却很乐意和后来的征服者合作一起剥削奴役天竺这里的贱民……而且天竺的贱民自己也认为自己贱,只能好好劳动,服务贵人。
  所以征服天竺的华夏贵人们,现在都很乐意和天竺这里的白皮贵人融合。没有谁想要在天竺来一场种族灭绝什么的。
  “那吉大公将来也要和王庭派出的地方官共治吉大吗?”陈德兴不依不饶,继续追问。
  陈淮清微微皱眉,他当然知道陈德兴的问话是什么意思——陈德兴并不支持分割陈淮清的国土给一堆庶子当封国。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儿子了,要是陈淮清再活个十年二十年,儿子的数量能不能过百不一定,过五十是没有悬念的。那么多的儿子,要是一个弄个封国,孟加拉和恒河北岸就被切割成了五十份以上。那么细碎,还有什么力量去抵挡陈德芳削藩?
  看到亲爹不说话,陈德兴笑了笑,将手中的赏单递给了弟弟陈德闻,挥挥手让他告退。然后又笑着对陈淮清道:“伯父,不如就让公府和官府共治地方吧。互相之间也好有个牵制,你说好不好啊?”


第860章 好一个养猪场
  就在陈德兴抵达河边府的当晚,在河边府城内行宫的花厅里面,一席家宴,正是父子尽欢的时候儿。
  吃饭的只有父子二人!陈淮清和陈德兴,英太子陈德芳还在德里坐镇,并没有前来河边府。至于陈淮清的一堆庶子,都是小孩子,自然没有资格参与这对父子间的谈话了。
  所以现在坐在桌子边上吃饭的,就是陈淮清和陈德兴。父子两人,都是成了精的狐狸,正相对着假笑。拿起酒杯子一副豪爽干杯的样子,只是杯中之物却没有减少多少。
  在花厅里面伺候的人儿,现在更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杨婆儿。既没有歌舞助兴,也没有成群的仆役往来穿梭。实在没有多少帝王家宴的气氛,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了。
  不过席上人,却一点也不在乎这个冷清的场面。陈德兴一杯酒喝了半盏茶的功夫儿。再拖不过去,才放下杯子。笑吟吟的看着陈淮清,慢悠悠的从怀里取出一个羊皮匣子,“大人,孩儿万里而来,也没有给您带来什么好东西,这是一点心意,请您笑纳。”
  陈淮清也放下杯子,看着陈德兴笑成一团春风的脸。也没客气就接过匣子,打开一看。是一个黄色的卷轴,卷轴表面还绣着日月标记。显然是一份圣旨。
  陈淮清立即取出圣旨一看,愣了愣,过了好一阵子,才郑重其事起身,朝着陈德兴躬身一礼:“臣英国王陈淮清代臣子德施谢恩了。”
  陈德兴一招手,让陈淮清坐下,微笑道:“谢什么恩啊,一个名号而已,又不值什么,孩儿我不过是写道圣旨罢了。”
  原来这是一份册封的圣旨,封陈淮清的儿子,就是那个出家当了和尚的陈德施为大宝天圣法王,总领天竺佛教。
  扶植起一个大宝天圣法王作为普天下佛教的领袖,是陈淮清一贯的政策。一开始他是想自己当这个法王,将来再传位给陈德施。可是却因为陈德芳和陈德兴的反对,只能且退一步,让儿子陈德施出家,预备等他长大些,再正式扶植他当法王。可是却被陈德兴抢了先。直接一道圣旨,封了个大宝天圣法王给个七岁的小和尚……
  这事儿,当然是有其深意的。因为大宝天圣法王至少是天竺佛教的首领,这个位置由大明皇帝陈德兴来封……真的合适吗?而且陈德兴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俗君主,他是天道教的教主,降世的明王!
  由天道教明王来封佛教的大法王,这不是将天道教置于佛教之上了吗?而这个由大明皇帝下圣旨册封大宝天圣法王的事情,会不会变成惯例?将来的法王,会不会都是陈德兴的子孙封出来的?
  这些事情,心思缜密的陈淮清如何想不到?但他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反对的意思。只是收好圣旨,不动声色的坐回了自己的椅子,然后又笑吟吟地看着陈德兴。
  看到陈淮清的目光投过来,陈德兴又笑道:“大人这几年南征西讨,真是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大功告成了……开国数千里,都是繁华富裕之地。这样的功绩,比起秦汉之际的任嚣、赵佗也有过而无不及了。如今正该保养性命,在寿数上也超过那位南越武王才好。”
  赵佗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个老寿星。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他在位六十多年,在汉武帝建元四年才去世,享年有一百零三岁!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
  不过陈淮清真要活到一百多岁,陈德兴的亲大哥陈德芳可要哭死了。历史上,赵佗的儿子都已经去世,王位由他的孙子赵胡即位。
  陈淮清听了儿子的话,自然是开怀大笑:“百岁寿数为父是不敢想的,能再活二十年,看到儿子们都长大成人,能够治理自己的封地就心满意足了。”
  让儿子治理封地……这话可是意味深长!陈德兴轻轻转动酒杯,不过依然是满面春风:“朕的好几十个兄弟,人人都会有封地?”
  陈德兴自己的计划,只打算给十六个儿子一人一个封国,如果有再多的儿子,还可以在南部非洲再封一两个王。其余就只能留在大明做个没有封地的亲王了。
  而且,大明也不搞“永世皇族”。根据《陈礼》,没有封爵的皇族男子,只能保持一代(就是自己一代)的皇族身份,然后就是老百姓了。
  “自然是人人都有封地了!”陈淮清轻轻转动着酒杯,“大英自有国情在此,和大明是不一样的,同北明洲十六国和南番列国都不一样。天竺是古国,历史仿佛比我华夏还有悠久。文化鼎盛,百业繁荣,各地的情况都很复杂,这人心也很繁杂。而且,天竺历来就没有一统过。就算如英国这样的大国,在天竺历史上也很少出现,维持的时间也不长久……因而,要在天竺治理一个大国,其实是很不易的。”
  中国自秦朝开始,统一是主流,分裂就意味着乱世,是不受天下人欢迎的。而天竺这里,分裂是主流,统一基本没有出现过。所以地方上的离心倾向是很严重的!
  而且,陈淮清治理天竺的办法不是移风易俗而是入乡随俗。并没有拿天竺的传统文化开刀……天竺的传统文化奴性太重,简直就是为外来征服者量身定做的。所以历史上征服印度的外来户,不论是来自中亚还是西欧,都毫无例外的保留了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哪怕是强调平等的天方教,在印度也照样实行种姓制度。
  而陈淮清就算要灭绝了天竺文化,实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东西可以取代。这中华传统的儒皮法骨,可是讲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要是灌输给了天竺的首陀罗和达特利,那不是在鼓励他们造反革命吗?
  陈淮清在深入了解了婆罗门教文化之后,都有点佩服达玛波罗的雅利安人祖宗了,怎么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了呢?
  不过,保留天竺的传统文化并不等于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是要对天竺的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和改造。
  和明洲十六国和南番诸国采取的做大国人并且逐步压缩野人的政策不同,陈淮清的国策是民族融合——让汉族征服者和天竺上等的雅利安人后裔融合,共同奴役中下层贱民。
  而要融合,自然就要有一个互相接触和改造的过程。不仅是汉人征服者要放弃自己坚持了一千多年的平等(当然是相对的)观念,去当个作威作福的特等婆罗门老爷。天竺的贵人阶级也要接受汉人的儒学和考试做官的理念——当然不是考卷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只有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种姓的男子才能去参加儒学、佛学和武学科举,吠舍种姓的男子可以参加杂科科举。等级再低的贱民就不能参加科举了……
  陈德兴只是看着陈淮清,沉吟着并不说话。
  陈淮清又道:“……所以治天竺的地方不能单用流官,单用流官不足以教化地方。而国人政治也不能用于天竺,天竺人口太多,单是老夫的英国就有三千万之数!若要以国人治理,则需要三百万众,咱们现在可没有那么多国人啊。因此治天竺就只能威恩并施,易俗和随俗并用。这些镇守恒河北岸和孟加拉各处的公府,也是用来传播儒学,教化天竺之婆罗门、刹帝利之种的。同时,公府还要负责监视各地佛寺,佛教将是天竺的国教,佛门自然就不再是清净地了。必须要严加控制!”
  佛门清净地的概念大约只有中国才有,在别的地方,佛教都和政治牵扯很深,自然就没有什么清净的可能了。天竺这里也是一样,佛教是国教,同时还要和儒学融合一体,走释儒一家的路子。而且,佛寺还将是推广汉字汉语的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