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654部分

奸雄天下-第654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陈德兴说是去“西巡”,实际上和西征也差不多了。海军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的主力肯定要一路护送。陆军则会出动近卫步兵师(火枪兵师)和陆军模范师护驾,两个师都是两旅四团编制,还配属有炮、工、辎、骑各一团。人数多达三万六七千(两师合计)。编制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近代陆军了。而且装备也达到了划时代的地步,不仅步兵已经是全火器配置,连轻骑兵都装备了短枪管的滑膛枪。
  另外,陆虎率领的大军在几个月前已经出发,这会儿差不多该到信度河流域了——根据大明陆军参谋部的计划,陆大将军西行的第一站是信度河流域的宋王国,先帮助李庭芝打败还在顽抗的天方教军阀,然后再西征波斯。
  李翠仙点了点头,她其实也知道陈德兴此去有足够的安全保证。她斟酌了下,又问:“圣人想如何安排天竺之事?可否要在天竺再封几个藩国?”
  陈德兴南下的第一站天竺,目的当然是安排天竺的封国——并不是要去替陈淮清、陈德芳那对父子当和事佬。而是要好生安排天竺的未来。
  “国肯定要再封几个!”陈德兴思索着道,“这天竺本来就不打算给八国共有,现在又是英藩独大,不多封几个怎么行?这次俞兴、汪德臣和董文蔚都要跟着一起去的,他们三家也是时候安排一下了,就封在天竺好了。”
  这三个国肯定要安排在南天竺和锡兰岛——陈德兴并不大算直辖锡兰,但是会直接控制科伦坡港。这样就会压缩英国南下的空间。
  “另外,还要给天竺诸国定个‘推恩’的规矩。”陈德兴又道,“《陈礼》的规定是长子继承制,老头子的分封有点坏规矩啊。若是封有功之臣倒是合规矩,可朕的那些兄弟有什么功劳?封了二十个国,的确有些过了。”
  李翠仙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她知道天竺不适用《陈礼》,因为天竺不列入华夏诸国。但是陈德兴却要用《陈礼》来干涉天竺诸国的内部事务了。这是不是有点礼崩乐坏啊……
  “那么四九要怎么处置?”李翠仙试探着问。这事儿在大明朝廷里面几乎就是个禁忌,谁都不愿意多说。不过李翠仙现在却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四九是有功劳的!”陈德兴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事儿很不好办。“四九灭忙哥帖木耳,灭伊利汗国,开拓西域数万里之地,这份功劳,虽卫青、霍去病亦不及也……对于这样的大功臣,必须要依《礼》对待!”
  一部《陈礼》,既是陈德兴约束天下的手段,也是捆住他手脚的绳索。要是把《陈礼》丢一边,他完全可以下令西军中的特务刺杀掉朱四九。
  但是君王下令刺杀大臣就是礼崩乐坏!大臣有罪,自有司法途径制裁,怎么能由君王派刺客去杀害呢?而一部不能约束君王的《陈礼》,自然也不能保护君王了。


第855章 出发
  塘沽港北洋舰队大沽军港码头之外。
  此时正是一片戒备森严的场景,码头上到处都是身穿钢甲,手持长枪的士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港口的入口,也早就被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开过来的骑兵给封锁了。
  码头的泊位上,已经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帆船,足足有两三百艘之多。所有的船帆都没有升起,巨大的锚链都下在海水中,牵着帆船在风浪中上下起伏。
  在海河口内一处警备最为森严的码头上,停靠着两艘一模一样的“大洋洲”级战列舰,都在船尾飘扬着双龙戏日月的陈明皇朝旗。两条帆船并不是一边大,其中一艘个头略大些,正是大明圣人陈德兴的座舰“神洲”号战列舰。另一艘小些的帆船,则是北洋舰队旗舰“北明洲”号战列舰。
  这一次陈德兴西巡所乘之船,就是这两艘战列舰中的一艘,具体是哪艘,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连正在甲板上监督着水手刷甲板擦大炮的北洋舰队司令官曹安海军大将本人也不知道。
  曹安也是二十二兄弟之一,年纪只比朱四九、陈千一稍大些。不过却是个不大显山露水的人物,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勤勤恳恳的带兵。在明军海陆军分离之时,他就分在了海军,南洋舰队、北洋舰队、海军部、海军参谋部都干过,还当过一任海军军校校长。说他是海军元老也不为过,海上的功力自然非常扎实。所以他是很希望陈德兴可以上他的“北明洲”号战列舰的,虽然这条船不及“神洲”号那么豪华舒适,但是船上的军官水手都是极有经验的,人人都在太平洋上跑过几个乃是十几个来回!
  远远的一长溜的马车就在钢甲骑兵护卫下逶迤而来了,其中有五辆一模一样的镶金马车,都是一色的白马拖拽。曹安连忙招呼身边的参谋和副官,一块儿下船去迎侯。因为他知道,陈德兴就在其中一辆马车上面——这位大明圣人皇帝做久了,胆子却越来越小,现在出行都是一样的五辆马车,一正四副,皇帝到底坐在哪一辆上,就只有天知道了。
  “仙儿,朕这一次快则一年半,慢的话两年一准就回来。太后、琳儿、庆安、莲儿还有孩子们就劳你多费心照顾了。影娘,你也要多保重……”
  陈德兴乘坐的马车里面还有两个女人,正是刚刚生完孩子的李翠仙和即将要临盆的墨影娘。
  因为很快就要生产,墨影娘自然不跟着陈德兴一块儿西巡了,而且天道教也有一摊子事情要她处理——说句晦气话儿,万一陈德兴真的在路上遇到什么不测,有太后李翠仙和手握天道教的墨影娘联手,大明江山照样可以安如磐石!
  除了李翠仙和墨影娘,皇贵妃赵琳儿、皇妃王庆安(庆安宫主)和夏莲儿也会留在北京。赵琳儿和王庆安的身子骨都弱,禁不得万里风浪,夏莲儿则是因为怀孕而留在了北京。
  除了这五人,大谷爱也不会随行,她在天道七年末就返回日本,准备接替母亲大谷觉信担任天道教日本大教方主持了。在她返回日本之前,陈德兴还亲手将一件天道使的白袍披在了她的身上——这件事情在陈德兴看来没有什么,觉信是他的弟子,小爱又是他的女人,把日本交给她们,自然是让人放心的。
  由小爱接觉信的班仿佛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日本的天道教武士们看来,此举无疑确立了天道教日本大教方主持由大谷家族世袭的惯例!而且大谷爱在继承教方主持的同时,还会接过大谷一门家督之位。从而将教方主持和大谷家督合二为一……
  “圣人,您就放心吧,有妾身在,家里面的事情就放心好了。”李翠仙一边回话,一边还在给个大胖小子喂奶。
  这一次,她又给陈德兴添了个儿子!瞧她一副红光满面,还在亲自给孩子喂奶,就知道这次生产并没有给她的身体带来多少损害。
  而且李翠仙的奶水向来很足,一个宝宝根本吃不完,所以她还会给别的奶水少的妃嫔所生的婴儿哺乳,连赵琳儿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吃过她的奶……在陈德兴的后宫里,是没有哪位妃嫔会担心李翠仙害她们的孩子的。李翠仙早年也是个善于操弄阴谋的女人,自然也知道阴谋这个东西是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也能害己。在占据优势的时候,就尽可能不用。所以她如今在陈德兴后宫里面的行事,都是堂堂正正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器量,陈德兴才会放心大胆的出巡,把一堆孩子和几个侧室都交给李翠仙照看,不用担心让她害死几个。
  而李翠仙的权位,也因此变得更加牢靠。不仅在后宫可以说了算,就是朝堂的事情,她也能时常插一下手。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插手,依据《陈礼》,她是大明“配君”,可以在陈德兴无法理政的情况下监国摄政!
  “朝中的事情,有任宜江、孔玉和赵复,也不会有什么意外。”陈德兴继续交待,“近卫军总军将陆六也是朕的兄弟(二十二兄弟),还娶了杨家的女人,北京府尹李雄是你的义兄,都是可以信任的。”
  由于陈德兴要西巡,而且时间很可能长达两年,所以近卫军被一分为二,安排了两个总军将,跟随陈德兴的是陈千一,留在国内的是陆六。而这个陆六不仅是陈德兴的义弟,还娶了李翠仙的表妹(也杨婆儿的堂妹),完全是李翠仙可以驾驭的人物。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就保证了陈德兴有什么万一,李翠仙就可以顺利控制大局。
  马车这个时候,已经稳稳停了下来。陈德兴撩开窗帘,往外看了一眼。原来车队已经到了塘沽军港码头。
  “好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咱们就在这里别过吧!”陈德兴叹了口气,冲着两个心爱的女人挤出几分笑容,“好好保重吧,等着朕回来!”
  ……
  “大王,圣人现在应该已经离开塘沽了。”
  “子幼母壮,他怎么就能放得了心?”
  “大王说的是,万一要有什么意外,大明天下可就危险了。”
  “娘娘,您多虑了,皇后可不是武则天和吕雉这样的人物。”
  “呵呵,李翠仙是个萧太后!德兴真要有什么意外,这天下肯定还信陈,这点老夫倒不担心。只是这萧太后会不会当到七老八十就难说了……”
  天竺,华氏城,菩提宫内。陈淮清这个时候正捋着胡子在同自己的爱妃达玛波罗和文华殿大学士石秀文聊天。谈话的内容,当然和陈德兴的这次西巡有关。
  对于被陈德兴排除在大明核心决策层外,陈淮清是一直都有些不满的——在陈德兴看,他的这个亲爹太自私,而且太会打小算盘,儿子又生太多。让他辅政,难免要为自己的一堆小儿子们打算了。
  “可要真出了意外,老夫还得去捧李翠仙的场……”陈淮清说着话就打量了一眼达玛波罗的大肚皮。
  这个女人生孩子的能力仿佛要不比李翠仙差——她虽然不会打架,但是身体条件同样是一流的,她可是打小接受严格训练的空行母。而印密对空行母的训练其实就是瑜伽,二十年的瑜伽练下来,她的身体当然是很好的。
  除了这个特别会生养的达玛波罗,陈淮清还有一大堆侧室,儿子的数量眼看就要超过30个了!
  儿子一多,自然就要费心思安排了。地盘小了不够分,大了又怕大明朝廷干涉。说真的,陈淮清这两年真是够为难的。如果陈德兴真有个什么意外,他老人家还得去和儿媳妇搞好关系,以换取大明朝廷继续支持大英的扩张……
  “大王,圣人吉人天相,不可能出意外的。”达玛波罗看到场面尴尬——也不知道是谁突然提起这种扫兴的话题的——连忙将话题引开。“而且这次他还带来了大军,说不定可以帮上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就是陈德芳,这段时间,他都一直在指挥军队攻打南印度的婆罗门教联军,同时还要镇压德里附近时常发生的天方教徒起义。很有一些疲于奔命。
  在德里会战大获全胜之后,英宋苏吕等四国在天竺的扩张并没想象中那么顺利。四国都不同程度遇到了麻烦!
  天竺的西北、西南,基本上没有佛教的势力,西北的天方教徒力量很大,而西南则是婆罗门的天下。英宋苏吕四国的兵力虽强,但是一旦要分散开来去建立统治,就难免显得人手不足了。
  特别是天竺西北的天方教徒抵抗激烈,让李庭芝和史天泽都陷入了苦战。史天泽更是在天道七年夏天患病,至今没有痊愈的苗头,恐怕要客死异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