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6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万大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汗王,退吧……”
说话的是一个忙哥帖木耳的兄弟,是他的怯薛军千户,脸色苍白地看着眼前一切。六万大军崩溃的场面太过于惨烈,让他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抖了。
忙哥帖木耳恍若不觉,只是喃喃自语:“还是败了,还是败了……夜战,近战,兵还比人家多一倍,结果还是不行!真神啊,长生天啊,你们难道都已经抛弃蒙古人了吗?我忙哥帖木耳打不过大明的西军,忽必烈、那海和阿八哈又能好的了多少?难道伟大的成吉思汗开创的荣耀,就要毁在我们这一代蒙古人手中了?”
明军的火箭这个时候已经拖着火焰和浓烟,呼啸着向忙哥帖木耳所在的山头飞来,落在了距离他的羊毛大纛不足百步的地方,炸翻了几个怯薛歹。
更多的人拥到了忙哥帖木耳身边:“汗王,当心!现在没有办法了,还是退吧!”
忙哥帖木耳还没有回答,就听见前方抵挡明军怯薛军战线上爆发出一阵更大的喧嚣声音。忙哥帖木耳抬头望去,就看见明军的又一轮攻势已经上来了。这次不是长枪兵,而是盾牌手掩护下的火枪兵!
原来明军的长枪兵攻了几波,都被这些怯薛军拼死挡住,朱四九干脆就派了火枪兵上来开火轰击了。火枪刚刚放平,怯薛军就已经扛不住了——这不是排队枪毙,而是排队挨枪毙啊!
蓬蓬篷……
枪声响起,站在前排的怯薛军纷纷扑倒,后面的人却已经崩溃,大团大团的溃军就好像山洪倾泻一般的退了下来,朝忙哥帖木耳这边直奔过来。
完了!全完了!
忙哥帖木耳脸如死灰,呆呆的站在清晨的凉风之中,张大了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任凭自己的怯薛亲卫一拥而上,架着他就往后飞奔。早就有人把他的战马牵来,又有人把他往马背上一放,然后拼命抽打几下马屁股,战马吃痛,飞也似的向东奔去。
……
明军的日月旗帜已经在忙哥帖木耳原来呆的山坡上树了起来,象征黄金家族汗王的羊毛大纛踪影全无。在这个时代,战场上的指挥调度,主要就是依靠鼓号旗帜。作为三军主帅的将旗,更是全军将士的灵魂,现在将旗已经没有了踪影,战场上的几万蒙古战士哪里还有什么斗志士气。
而且,就算有人想战,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了。因为没有了将旗的同时,其他传递军令的旗号金鼓,也都一并失去。这也就意味着战场上的几万蒙古大军,失去了指挥,全都变成了没头苍蝇!
“胜了!胜了!大帅,咱们打胜了!”
朱四九的本阵,此刻已经被一片欢呼之声所淹没了。西军和蒙古人打了那么多年,虽然战无不胜,但大多都是斩获几十几百的小胜。忙哥帖木耳油滑得很,不是被逼到绝路上,根本不可能拿老本出来硬拼。
所以胜仗打了不少,斩杀俘获的蒙古战士,却比不了刚刚过去的这个晚上。
现在战场之上,尸横遍野,大都是战死的蒙古健儿。活着的蒙古军将,也都在仓惶逃窜,被明军的追兵驱赶。
此战之后,忙哥帖木耳的汗国,实际上已经灭亡。问题只是朱四九打算什么时候拔掉忽毡城罢了!
郭侃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到了朱四九的身边,老将军骑在马上,大笑着对朱四九道:“四九,大捷,大捷啊!若是乘胜追击,没准可以一举攻入谷地!”
朱四九哈哈大笑:“忙哥帖木耳已经完了,区区一个盆地,还不是想什么时候拿下就什么时候拿下?”
他突然收住了笑声:“只不过现在咱们要对付的不仅是一个忙哥帖木耳,还有一个阿八哈!为了把阿八哈勾出来,这忙哥帖木耳就暂时不能死了。也罢,就让他多活几日吧!”
郭侃压低声音又道:“四九,这费尔干纳盆地想好给谁了吗?”
今夜一战,忙哥帖木耳的精锐已经去了大半,再打通天关已经不大费劲儿了。朱四九指谁去打,这片肥得流油的地盘就是谁的了——当然,前提是陈德兴能够同意朱四九的分配方案。
“3000人!”朱四九伸出三根手指,“吾也不多要,只要3000战士,中尉以下的衔,汉人,没有封过爵的就行。严忠济和刘整谁肯拿出来,费尔干纳盆地就给谁!”
郭侃嘿嘿一笑:“到了不花剌再索3000人?四九啊,等到了波斯,老夫再助你3000人,再加上你的门客、童军,便有一万多人了。”
朱四九点点头,“人是国本,无人何以立国?有了这一万多人,再从大明招募些移民,我就能在波斯立国了。”
郭侃脸色却有些凝重:“只有了这一万多人,也未必能够把国立起来……”
朱四九明白自己这位老丈人的意思,摆摆手道:“无妨,圣人所虑,忽必烈也。吾可替圣人取忽必烈之首级!如今高鸟未尽,狡兔逍遥,敌国昌盛……圣人又怎会不把吾这鹰犬走狗喂饱?”
郭侃想了想,点点头道:“说的也是,昔日韩信也是灭了项羽后才坏事的。圣人的器量,总不会比不上汉高帝吧?”
……
陈德兴的器量是不是超过刘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他现在面临的麻烦事儿,却一点都不比想当初的汉高帝少。
就在朱四九带兵在西域大显神威的时候。陈德兴却被另外一件让他烦心的事情给纠缠住了——他的生母从天竺赶来了!
陈德兴的生母陈许氏就是个典型的13世纪中国贤妻良母,一直以来就是陈淮清的贤内助。和过继出去的亲生儿子陈德兴的关系谈不上冷淡,但也不算热络。母子俩这些年见面的次数也不算太多,见面之后也就是说些家常话,从来不论国事。
可这一次陈许氏万里来访,提起的事情却是家事国事纠缠在了一起。
原来,天竺大英国的那对活宝父子的矛盾愈演愈烈了。老头子陈淮清要大封庶子——其实陈德芳并不反对老爹封庶弟,但是陈淮清拿出的分封方案却让他吐血。整个孟加拉加上恒河以北一共被分成20份,要给陈德芳的20个弟弟当封国!
这不是在切陈德芳的肉吗?现在天竺大英国的地盘中,最肥的就是孟加拉和恒河平原,现在几乎都封出去了,只留下点边角料给陈德芳。然后还要陈德芳自己去打地盘……虽然陈德芳认为自己很会打仗,打下点地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不能这样欺负人啊!
另外,陈淮清还搞出了一个什么大宝天圣法王的传承,说什么天降佛子,要来当普天下佛教的首领。而这个天降的佛子就是陈淮清和达玛波罗的儿子陈德施。
陈德芳听说这事儿后当时就炸了毛——家里出一个神仙(陈德兴)还不够?怎么又来了一个!?这个陈德施日后要是和陈德兴一样,陈德芳将来还怎么当大英国王?
如果没有这个天降佛子,陈德芳也就忍了。二十国就二十国吧,大不了老头子死后想办法削藩!可是现在整出一个佛子……这是给二十国立了个领袖啊!以后二十国还不一起捧这个佛子?到时候天竺大英国听谁的?
父子两人关系越闹越僵,陈许氏没有办法,只好万里迢迢回到大明,请陈德兴想办法调解了。
北京,大明宫德寿殿(太后郭芙儿的宫殿)内,陈许氏蹙着眉毛,将陈淮清和陈德芳父子的矛盾娓娓道来,说上几句还不住唉声叹气。
“……如今咱们陈家可算是家大业大了,可是家业大了,事情也多,仿佛还不如原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呢。”
“嫂嫂,你这是哪里话来。如今陈家都有了天下,还有什么事情不好办的?再说德芳那孩子素来是孝子……”郭芙儿就坐在陈许氏身边,轻声劝说,还冲着陈德兴直打眼色。
陈德兴却仿佛神游天外,只是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分封天下,搞华夏世界,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好的。华夏民族想要占据世界,自然就要负担起领导世界前进的责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有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环境。如果搞成历史上的明清两朝,把各种思想都想办法禁锢起来,让整个历史凝固起来,只怕有一千年都不会前进半步。
当然,明清两这样的体制,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也适应不了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只能关起门来享受两三百年的国祚。
纵观华夏历史,这样的大环境,只有春秋战国才有。而影响华夏两千多年的各种思想和制度,大多是在春秋战国这个百家争鸣的大时代中产生的。
而陈德兴搞出来的华夏世界,正是以西周为模板的。西周之后,不就是春秋战国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淮清和陈德芳父子的矛盾不算什么事儿。把天竺大英国拆散一点也不算什么事儿……乱一点才方便百家争鸣嘛!
如果大明本土要尽可能维持统一和安宁的话,那么必然要在思想上进行一定的禁锢。这样,帝国本土就不大可能成为思想和创新的发源地。不过,只要帝国本土不自我封闭,她就能从海外华夏那里吸收到继续进步所需的养分。
因此,华夏的海外封国细碎一点也无妨,混乱一些也没有什么,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并且能保证华夏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就行了。
既然封了那么多国,就不能再把那里当成郡县看待了……
第843章 五月花
大明宫后花园,夏花烂漫,水流涓涓。
陈德兴拉着身怀六甲的妻子李翠仙的手,在山石小径当中穿行,跟着两人的就只有一个杨婆儿。他们是从皇太后郭芙儿的德寿殿出来,准备回皇后的西秀宫。
他们刚刚和陈许氏见过面,现在正是满腹心思的时候,因此走了一路也没有说话。
陈淮清和陈德芳父子的身份特殊,不能当他们寻常藩王对待。而且,陈德兴还知道自己那位生父的小算盘一直很精明,他和自己那位亲大哥的矛盾或许是有意为之的……
天竺大英国已经很大了!占了孟加拉和恒河平原,那里可是眼下天竺最富的地盘。现在全都归了大英!还不知足,连德里苏丹国的首都德里都占下来了。
就是眼下这样的形势,就已经有了一统天竺的趋势。要是再扩张下去,将来的天竺没准就是个大印度国了!
这事儿,陈德兴可不能不考虑。而且,陈德兴也知道自己的亲大哥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虽然打仗的手艺有点潮,但是政治手腕并不差。看看他在海峡殖民地总督任上的作为就知道了……陈德兴的那一帮便宜弟弟年纪又小,将来可不是他这只老狐狸的对手,保管就被他整治得服服帖帖。
所以对天竺大英国的事情,一定要仔细考虑清楚了,决不能冒冒失失去支持陈德芳打天下。
不知行了多久,陈德兴身边的大肚婆李翠仙突然拉了他一把。陈德兴抬头一看,原来已经到了西秀宫外。
现在已经快到晚饭时候了,陈德兴一般会在自己的乾清宫内和妻妾儿女和太后郭芙儿等人一起用晚膳。吃完以后,再在后妃中间挑一个侍寝。而李翠仙将要生产,吃的都是特别准备的小灶,因此不和众人一起用膳。夫妻二人,应该在此分别。
陈德兴看了眼西秀宫的门廊,笑了笑道:“今天就在这里用膳吧。婆儿,去叫人准备一下。”
杨婆儿应了一声,她知道陈德兴一定是想和李翠仙商量天竺的事情,但还是问了一声:“圣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