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529部分

奸雄天下-第529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前提是使用弓箭的人不是海都汗或陈德兴这样的高手。
  “汗王,你我都是三岁开始练弓箭的,都有二三十年的功力。”陈德兴笑着摇头,将滑膛枪扔给了身边的宝音,又从她手中取过了另外一支装好了弹药的滑膛枪。“但是打枪,吾只练了不到二十余日,拢共就打了百余弹而已。”
  说话的时候,又有一只慌不择路的兔子飞奔过来,陈德兴忙举起滑膛枪,勾动扳机,砰的又是一声枪响,这只兔子不大走运,应声而倒了。
  这回轮到陈德兴得意大笑起来了,“汗王,如何?朕练枪二十余日,便能和练弓箭三十余年的你一比高下了!”
  海都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他也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几个军事家之一。如何不明白陈德兴话中的深意——弓马的时代将要结束了,一个自幼骑马射箭的蒙古勇士,上了战场未必能抵得上一个练了几个月滑膛枪的汉人农夫!
  他干笑两声,“这火绳枪虽好,价钱却不便宜,火药也昂贵的很,哪里比得上弓箭价廉?”
  陈德兴将火枪交给宝音,又接过另外一支装好了铅弹的滑膛枪,笑了笑道:“火枪可不贵,材料就是几斤熟铁,几斤木头,费的是人工……人工其实也不贵,一支火枪能用几工人工?一工人工又能花几个钱?这火枪若是做熟了,再大量生产的话,最多就是十几贯钱一支罢了。稍微好一点的弓就不止这个数了,除非你找根木头削个弓形凑合着用,那倒是便宜。”
  大量生产,大量贩卖……这个已经有了点工业化的意思!陈德兴早在扬州城当炮军都统制的时候,就引入了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这两个概念。后来在海东、明都开办的兵器工场里面依旧坚持这个思路。再后来兵器局改革,只保留了火药、钢铁和造炮这三个核心部门,其余各个作坊的工匠都放出去自己创业。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就将“标准化”和“流水线”的概念扩散出去了。
  因此这些年,在明都府崛起了不少使用“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生产的工场。孟德开办的孟记火枪行,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各种水力、畜力带动的简单机械也被大量采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以明军使用的各种武器的价格,这几年以来,也在不断下降。以钢甲为例,一副30斤重的步兵钢甲的售价,已经从一开始的1500贯跌倒了现在的250贯(明都府出厂价)左右!夹钢大横刀的价格,也从最早的数百贯,跌到了如今的几十贯。长枪的价格,更是下降到了十几贯。
  大量的兵器作坊,也在这轮价格下跌和需求扩张并存的产业浪潮中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作坊的规模扩张,成了工场;一部分作坊则倒闭关门,作坊主沦为了工场的雇工——无产阶级已经在明都府的工场中诞生了!
  不过,还有一些兵器因为生产工艺复杂,材料处理的时间又太久,是很难实现规模生产的。譬如马槊,譬如复合弓,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一支马槊动辄就是上千贯!而且还有价无市。一张良弓随随便便也能索价两三百贯,抵得上五六支天道二年式火绳枪的价钱!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策马而行,上了一个高坡,脚下就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军营。外围的壕沟和土木围墙(木包土)已经成型,已经可以看出这座军营的规模是何等庞大。一阵山风吹来,让额头冒出了不少细密汗珠的海都汗感到了一丝凉意。
  “宝音,取一支天道二年式给海都汗看看。”陈德兴这时突然一笑,让宝音从随从哪里取过一支天道二年式,交给了海都。
  好大一支火枪啊!海都抱着火枪,瞧了又瞧,脸上掩不住露出了喜欢。忽必烈仗着火铳犀利大败阿鲁忽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自然也想要得到火铳。但是蒙古草原上的工匠根本不会制造,就是会打造也没有用,因为蒙古草原上不出产铁料,也没有火药。
  陈德兴伸出一只巴掌,笑道:“这天道二年式是去年才造出来的火枪,比刚才朕使用的火绳枪大得多,射程也远,威力也大,七十步外可破钢甲。孟记枪行的索价只有50贯!海都兄可想买一些么?”
  “才50贯!?真的假的?”海都汗深吸口气,将信将疑。50贯对蒙古来说并不便宜,但是对平了江南,又有明洲金银收入,年入一亿两千多贯(其中属于中央的财入大约8000万贯)的大明帝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若吾要买5000支,可有吗?”海都汗思索一下,决定要试着买一些。
  “5000支,就是25万贯。”陈德兴笑着点点头,道,“不过大明出口兵器是要加关税的,一支火绳枪要收10贯税,5000支就是5万贯,一共就是30万贯。如果要在开平交货,还得加些运费。”
  火绳枪目前当然不能随便出口,这玩意和青铜大炮一样,都属于管制兵器。不过经过陆军部批准,还是可以出口的。而能够得到陆军部批准的,自然是大明的盟友或藩属国。
  陈德兴顿了一下,又道:“只要大明和大蒙古结了盟,别说是火绳枪,就是青铜大炮也是可以卖给海都兄的。”
  “结盟的条件是……”海都知道自己没有多少可以和陈德兴讨价还价的砝码,但是他还是有一些必须要坚持的底线。比如不能向大明称臣,当然也不能认陈德兴当爹。
  陈德兴道:“第一是划界,两国交界之南以大漠为分界,漠北是蒙古,漠南是大明,蒙古部落不得在漠南游牧。两国交界之东暂不划界,但是蒙古部落不得入靠近蒙可山、哈剌温山以西百里之地。
  第二是通商,规定互市地点,漠南、漠北各设一处互市。漠南就是开平,漠北由海都兄自选。另外,要签署《通商条约》,规定关税和各项通商事宜。
  第三是传教,天道教可以在蒙古境内自由传播,不受限制。
  第四是开设使馆,大明在和林和蒙古之互市地点设馆,蒙古在燕京和开平设馆。
  第五是汗王你必须成为蒙古大汗!”
  听到最后这个条件,海都愣了一下,“什么?要我称大汗?”
  “是的,你要做蒙古大汗!”


第715章 第二次机会
  当蒙古大汗。
  这当然是海都梦寐以求的,身为窝阔台大汗的嫡孙,窝阔台系宗王的首领,海都一直认为自己理所应当成为大汗。但是这事儿不能由他说的,依据成吉思汗定下的规矩,蒙古大汗要开库里台大会,由蒙古宗王们推选。海都控制了和林之后,就大撒英雄帖,邀请大蒙古国的宗王们到和林开会,可是应着寥寥。只有蒙古草原上的宗王给海都面子,答应前来开会。其他地方的宗王,根本没有人吱声。原本还有一个金帐汗别儿哥是支持他的,谁知道别儿哥却被长生天召唤去了,金帐汗国内部正乱着呢,谁当下一任金帐汗都不知道,哪儿还有功夫管海都?
  现在海都连库里台大会都开不起来,还这么当大汗?难道学忽必烈,自封一个蒙古大汗吗?一个自封的大汗可不是海都想要的。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不能得罪陈德兴,否则就不是当不当大汗,而是有没有命的问题了。他大声的有些刻意的笑着:“圣人,我海都现在已经是大蒙古的监国了,其实和大汗也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这个蒙古的大汗不是说当上就能当上的,得召集黄金家族的宗王开个库里台大会。这得要筹备上一阵子才行……”
  陈德兴看了海都一眼,低笑道:“汗王,现在蒙古的宗王不都支持你吗?你要当的是蒙古大汗,又不是西域、大食、波斯和罗斯的大汗,为什么要那些早就离开蒙古的宗王们的支持呢?现在蒙古草原上有多少个千户?四十个?还是五十个?朕手中还有两万多蒙古人俘虏,现在都在当奴隶在砍树修路……如果汗王有意当蒙古大汗,朕可以把这些蒙古人交给你。这样是不是可以多出二十个千户?有六七十个千户,还有5000支火绳枪,难道不够资格当蒙古大汗吗?”
  两万个蒙古俘虏!海都猛吸了口气。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这个蒙古监国直接控制的蒙古壮丁,都未必有两万人呢!有了这两万俘虏,他就立马多了两万大军!加上窝阔台系宗王的兵马和海都原本拥有的嫡系,四万铁骑也能凑出来,再加上5000支火绳枪……打忽必烈不一定能赢,但是自保却是有余了。只是陈德兴怎么会恁般好心,白白将两万蒙古战俘交给自己呢?莫非其中有什么阴谋?
  陈德兴笑盈盈地看着脸上阴晴不定的海都汗,淡淡一笑:“放心,朕对蒙古草原没有什么野心。对朕而言,天底下比蒙古好的去处太多太多了。明洲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可以开垦种地的好地方。开垦出来,三十亿亩良田都有……还有五辽省的土地,黑色土地啊,肥沃的都能流油了。蒙古,不过是荒凉的草场而已。
  而且,朕也不担心蒙古的威胁,因为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钢铁和火药的时代了,最多再过10年,明军步兵就会实现全火器了。火枪加上大炮……一个农民训练上几个月就能操纵火枪杀敌,草原上的勇士挨上一发铅弹就得去见长生天!火器时代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你们蒙古人玩得起的。你们蒙古人太少,禁不起火器战争的消耗!草原威胁汉地的时代过去了,一去不返了。其实朕现在真正担心的是你的堂兄忽必烈!因为他不是一个草原上的大汗,过去他是北方汉地的君王,现在他是西域三河之地、波斯和大食,还有罗斯的帝王。或许十年之内,忽必烈还会成为欧罗巴的皇帝!实际上,忽必烈已经不是什么蒙古大汗了,他已经完全失去蒙古传统了。他在三河之地都采取了些什么制度,汗王你不会一点都不知道吧?”
  海都知道陈德兴说的没有错。忽必烈在中原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一多半的蒙古传统——这也是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和术赤系宗王们看不上忽必烈的原因。而在忽必烈败走西域后,他非但没有回到蒙古传统上来,反而变本加厉地汉化!
  现在忽必烈在三河之地实行的是半明半宋的体制,士爵制加八旗制加喇嘛教和儒学科举。蒙古勇士大多成了士爵地主。汉军则组成军政合一的八旗,分驻各个大城。另外还在一帮信天方教的色目人中用科举取士的方法推广喇嘛教和儒学。
  所作所为,完全是汉法治国,连打仗的方式也越来越像明军了!
  陈德兴冷冷的扫了海都一眼,淡淡地道:“现在忽必烈多半已经打败了忙哥帖木耳,整个金帐汗国也会成为他的附庸。用不了多久,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就都会和忽必烈直辖的三河之土一样,被忽必烈用汉法改造了。汗王,你觉得他们那些人还能算是蒙古人吗?”他的语气突然像结了冰一样的寒冷,凌厉的眼神扫过海都之后让他觉得非常不舒服。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的时候,就听见陈德兴突然转变了语气,变得和蔼了许多,“汗王,不如你也打两枪吧,试试朕的滑膛枪,最多十年,这种武器就将替代弓箭了……”
  他冲着身后的宝音挥了下手,让她准备好一支滑膛枪交给海都汗,自己则策马朝山下奔去。海都还在那里反复揣摩着他的话。忽必烈失去了蒙古传统,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早晚也会被忽必烈用汉法改造……可是忽必烈为什么要这么执着的行汉法呢?真的是因为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