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20部分

奸雄天下-第320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相济的外表。其中伯颜原是旭烈兀的属下,不久之前才被旭烈兀派了恭贺忽必烈就任大汗和大元皇帝。结果被忽必烈留在了身边——忽必烈本人没有去过西方,却不知怎么的就对西方事情有了兴趣,经常向伯颜提问,交谈之中,忽必烈发现了伯颜的才干,也就愈发重用他了。而刘孝元则是因为“看着陈德兴成长”,对陈德兴的各种政策和明军的新式武器都非常了解,所以也被忽必烈带在身边,随时询问。
  听到忽必烈的命令,刘孝元皱了下眉头不说话。伯颜却开口道:“大汗,没有那么快吧?这里离开平还有近500里呢,陈德兴怎么可能深入至此?而且他来这里做什么?打河套草原?”
  忽必烈哈哈大笑,“伯颜还真是足智多谋,什么都瞒不过你。”
  被忽必烈没来由夸了一下,伯颜却是脸色微红,因为他根本没有看出忽必烈要做什么。而他身边的刘孝元却微微冷笑了一下,随即就在马上拱手:“大汗,须得遣人联络燕京,弄清楚陈德兴和东道四王的位置。”
  忽必烈瞅了一眼刘孝元,点点头道:“是得让人走一趟,莫如就你去燕京吧!”
  ……
  滦平路,滦河以西,沿着南北向的滦河两边,多有堡垒城寨。随着陈德兴崛起于辽东,紧挨着辽西的滦平路也紧张了起来,堡垒城寨纷纷拔地而起。原本散聚的汉家农人都被集中到一个个堡寨当中,且耕且战。不久之前,还有从辽西迁来的汉人,也都被安排在了滦平路,于是又修建了更多的堡寨。原本人口不密的滦平一时变得繁盛起来。
  不过这时,一座大型城寨,却是浓烟滚滚,上千北明军将士,已经从大炮轰开的缺口冲进了城寨,到处大砍大杀。很快就将盘踞在这里的一支蒙古色目军逐出了堡寨。早就等候在外面的八旗黑旗兵马队呼啸着蜂拥而上,又是砍杀又是捕捉,不一时就尽灭了这股色目。
  一名穿黑衣的八旗军将和一名穿着黄色战袄的明军军将,飞也似的驰上一个小丘,朝着中军大旗下的陈德兴行礼回禀:“大王,这次一共得了85个首级,俱是色目。另外还捉了213人,都手脚俱全,没有重伤的。”
  陈德兴扫了眼跟前的二将,其中一人是正黑旗左协协领杨阿喜——他现在已经是堂堂汉士了!封了士爵,还拥有三个三百亩的田庄和二十二个农奴。
  另一人则是新近投降陈德兴严忠嗣,他是带着2000人投降的,不过却没有得到什么优厚待遇——陈德兴虽然一天到晚嚷嚷周礼,嚷嚷封建。但是他的封建和周礼都是有规矩有秩序的,都是围绕功劳来的。
  严忠嗣是被迫无奈才投降的,陈德兴给他一个大功也不算亏待。不过在封了士爵赐了田庄之后,却毫不客气的剥夺了他的兵权,把他的2000人打散编入各部。同时又给他一个步军营长的差遣,还让他所在的营冲在了第一线,连着拔出了几个滦平路境内抵抗北明的堡寨。
  陈德兴听了汇报,只是手一摆:“打得不错,严忠嗣,你还有些本领,等打完这一仗便去军校念两年书,将来可是前途似锦。”
  他挥挥手,让两人退下,论功报功的事情,自有严忠嗣和杨阿喜上级的主官和大义教官合议。陈德兴这个明王是不直接插手的。
  “大王,咱们这样一路攻城拔寨,是不是太慢了?”陪同在陈德兴身边的张世杰这时低声建议道,“不如绕开坚城,速攻燕京,只要取下燕京,蒙古东道四王便只能西去大同了。”


第446章 吃饭是大问题
  现在平滦城还没有打下来,守城的是郭侃。他指挥的蒙古水军现在变成了陆军。另外,郭侃还兼任了一个平滦路总管,被丢在平滦当炮灰——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郭侃并不被蒙古人信任,他的义父史天泽投靠的东唐。要不是他手中还有三千余一路跟随他从西域回来的汉军,忽必烈没准就让人拿他问罪了。
  不过不拿他问罪,也不等于能让他入燕京……谁知道这家伙会不会来个里应外合?末哥和兀良合台可不敢冒这个险。实际上,严忠济被安排在榆关也是同样的原因,他的妻子是曲阜孔家的闺女,曲阜孔家已经投了大唐,他自然不被蒙古人信任。另外,严忠济的父亲严实就是有名墙头草,先仕金,后投宋,再转蒙古,妥妥的三姓家奴。末哥和兀良合台会相信严家,那才是瞎了眼睛了。
  对于以元曲闻名后世的严忠济,陈德兴其实并不大当回事儿,看看严忠嗣的待遇就知道了。但是对于郭侃这位郭靖郭大侠的原型,陈德兴却是非常重视的。
  倒不是害怕被人用降龙十巴掌拍死,而是因为郭侃跟着旭烈兀在西域大食征战的经历——此人据说是身经百战,和大食人、马木卢克和十字军都有过交往。
  这样的人物,对于以后经略西域还是非常有用的。而且,郭侃的兵的确能打,在江华岛上陈德兴就领教过的。虽然又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士爵兵的战斗力也非昔日能比,但是想要不费点功夫拿下郭侃还是不容易的。
  所以,张世杰才会提议暂时放着郭侃不打,先去取了燕京。
  “燕京城有多少人?咱们又有多少粮草?”陈德兴思索着问。
  “燕京原有十几万人,”副军师张熙载道,“现在咱们大兵压过来,燕京的人口还有可能增加,开平城内的几万人也有可能入燕京。至于我们的粮草,随军携带了五十万八千石,这是包括马料的,人马合计三十三万余口。目前已经耗去了两成半,余下的军粮马料尚能支撑20日。”
  张熙载的回答非常仔细,他之所以可以坐稳副军师一职,就是因为这份仔细。军中的大小细务,战场的地形气候道路情况。他几乎无所不知,好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相比之下,军师张世杰就有些粗疏,只管大略,不问小节。
  “那么燕京城中,又有多少粮草?”陈德兴又问。
  这回张熙载没有回答,因为他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报告。但是张世杰却已经听出了端倪。
  “大王,您担心……燕云之战旷日持久?”张世杰皱眉思索一下,“您担心忽必烈的主力会来燕云?”
  “张熙载,你觉得呢?”陈德兴问张熙载道。
  “有可能……最新的消息,忽必烈仍旧没有出关去会李唐。”张熙载想了想,又道,“他来燕云的可能不低于50%。”
  李唐那边的消息也不时送来,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忽必烈并没有出关去和李璮会战。这是非常反常的,现在陈德兴和蒙古东道四王会战,暂时腾不出手去帮李璮。这可就是忽必烈击败李璮的最佳时机。可是忽必烈似乎正在白白放过这样的机会!
  陈德兴一笑:“他要来了燕云,就是一桌酒席来了两桌人了!”
  “蒙古东道四王至少有10万精兵,忽必烈起码也会带10万人来,燕云原有元兵不下6万……三下合流就是26万呐!”张世杰咂咂嘴,眉头拧了起来。
  陈德兴摇摇头,道:“还须加上东道四王的部众六十余万,燕京城的官民起码二十几万。忽必烈若入燕京,就有一百多万张嘴要养。而我们要入燕京,也有三四十万人要养活!这燕京是好,可惜就是太费粮食了!”
  由于北明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少,分给士爵和八旗的田庄只能广种粗耕,最后的收成自然也是薄的。所以粮食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幸好还有高丽这么一个大后方可以提供补给,还可以通过海贸从南宋和日本购入粮食。
  可问题是燕云之战一旦不能速决,打个一年半载,前线几十万军民的吃饭问题还是个大麻烦。而且战争只要拖到明年春天,辽东的春耕面积起码减少五成,明秋的粮食供应就会大大吃紧。
  到时候如果战争还在继续,陈德兴恐怕就得和那位总是粮尽退兵的诸葛孔明一样,挥泪撤离燕云了。
  所以粮草供应问题,一直被北明军参谋司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次选择秋季兴兵就是为了不影响秋收,对于在战区“掠获”的汉人、色目或蒙古人,北明参谋司和政务司,也制定了完备的安置屯田计划。以便将这些劳动力尽快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
  现在可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那会儿,中国的人口足够多,可以用流寇战术四处劫掠筹集军粮裹挟士卒。现在北地的情形类于汉末三国,人口太少,强盗太多……
  看着大群大群的汉人百姓扶老携幼,带着包裹,拄着木杖,被驱赶出了堡寨。陈德兴仍在中军旗号下一张胡床上大马金刀的坐下了。拈着颌下浓密的须髯眯着眼睛自是思量。
  打仗这事儿,从来就不是两军约个地方摆开来干一架那么简单的。
  耗兵粮,打后勤。一直都是兵家常用的手段,老于军阵的忽必烈肯定不会想不到。
  死守在燕京城内挨炮轰的仗,忽必烈是打不出来的,那是南宋的作风。如果自己是忽必烈,也不会那么傻。明明知道北明军有破坏城墙的大炮还去守城。而且,蒙古人的优势不在守城而在野战,二十万骑云集在大平原上,便是北明的士爵兵和八旗兵,也不可能一鼓而破之。
  如果北明大军再开进燕京城,将阖城百姓的吃饭问题背在身上,那蒙古人靠打击自己的后勤线也能取胜了!
  所以这燕京城,很有可能是个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坑!
  ……
  “大王?”
  一声轻柔动问,将陈德兴从满腹的盘算之中拖了出来。再转头间,已经做人妇的小妖女李翠仙的盈盈俏丽正笑眯眯的对着陈德兴。
  “仙儿,有什么好事么?”
  李翠仙浅浅一笑,将一封书信递了过来。陈德兴低头一看,信上的抬头是“大唐皇帝李”,李璮的信。
  “老泰山他……”
  “爹爹他已经看破了忽必烈的图谋,正挥军北上太原。”李翠仙笑道,“另外,爹爹还让妾身的三哥督军出屯济南。”
  陈德兴想了想,问:“北上太原?太原现在……”
  “还在唐军之手。”
  原蒙古太原总管李毅奴哥和达鲁花赤戴曲薛起兵相应李璮,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和河中节度使。李翠仙所说的唐军就是指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的军队。
  “如此唐军当可取河东大部,”陈德兴思索着道,“河东表里山河,有高屋建瓴之势。济南又系坚城,且背靠益都,足以可旷日持久。吾兵又据塘沽、平滦,控扼燕山东麓,也是可以持久的……”
  李翠仙笑道:“如今的燕云战局好似一盘大棋,边角已经被唐明两家据有,只剩中间还是空白的,就等蒙古人往里面钻了!大王,此战之后,天下可就是唐明两分了……这大明的都城,不如就迁到燕京来吧。”
  陈德兴不置可否,只是站了起来,扬了下手,因为李翠仙到来而闪在一旁的张世杰和张熙载二人又凑了上来。
  陈德兴道:“走了,去平滦城下,且去看看郭侃那个花岗岩脑袋有没有想通吧。”
  ……
  当当当……
  平滦城内,郭侃的衙署之内发出了清脆的敲打声音。郭侃正拿着把榔头,用力敲打着一副板甲。这副板甲是今天上午北明军的使者郭守敬亲自送进来的。
  “仲和,别白费力气了,6厘(大约2毫米)厚的钢板怎么可能砸的碎?这玩意儿是烧红以后用水力锤锻打成的,绝对刀枪不入,随你用什么宝刀宝剑招呼都一样,哪怕把你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