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19部分

奸雄天下-第319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D壳傲羰卦诰┱赘氖巧挛鞔笸蚧Ш幽贤跄└纾鼐松倭康拿晒啪猓褪锹び涌吹耐艏揖痛由轿骺吹囊杀ν亢壕�
  忽必烈放弃京兆府逃走了?
  包括李璮本人在内,大唐的一干文武重臣,是没有人敢想这种好事的。那可是忽必烈啊!怎么可能会那么轻易就认输?而且忽必烈麾下还有10万蒙古精锐,论起战力犹在李璮的五万府兵之上。便是合上各路依附李璮的北地汉侯和南宋藩镇的兵马,胜负也在五五之间……
  之前忽必烈只带500人就敢去搏阿里不哥的命,如今他有10万大军又如何甘心弃了中原?
  既然忽必烈不会退走,那么他和他的10万大军又躲去哪儿了?这可是10万一人三骑,可以日行数百里然后立即投入战斗的蒙古精锐啊!而且北明方面还送了消息,说大宋已经给蒙元提供了一大批火药武器!
  李璮的身子突然抖了一下,然后便沉声吩咐道:“宣史天泽、王文统、田师都、李雄觐见。”
  ……
  李璮的戎车宽大,史天泽、王文统、田师都和李雄上车后,全都在李璮对面坐着。戎车则继续前进,并不耽误行程。
  “有什么消息?”
  看到几人坐定,李璮开口便问。李璮善于用间,在临安、燕京和京兆府都安排了细作,在明都同样有情报网。
  “宋国朝廷又派了几个大臣回乡去办团练,还给江万里升了爵,以表彰其在江西办团练的功劳。另外,临安最近还兴起一个礼社,宣扬复礼。要在南朝复周礼,行封建,行王与士大夫共天下……”
  回答问题的是王文统,他现在是李璮的中书令,也就是大唐丞相,权力是极大的,军务政务特务一把抓。凡是真正了解李家内情的人都知道,李璮其实是个主意不大的人,他的大部分政策都是出自王文统和灭绝师太杨妙真的。
  “都是些什么啊?”李璮摇摇头打断道,“宋国的事情由他去,还是说京兆府吧。”
  “京兆府?”王文统两手一摊,“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连潼关、武关都没有整修布防。”
  “还没有布防?”李璮一愣,“忽必烈什么意思?要把朕的大军引入关中去?”
  他看了眼史天泽。现在大唐旗下最能打的将领就是这位河南道行军大总管了。
  “不好说,没准是个空城计。”史天泽摇摇头,捋着胡子反问,“皇上,若是忽必烈让人打开潼关大门,也不放一兵一卒,皇上您敢带兵入关吗?”
  “不敢。”李璮答的干脆。
  “那陈明王敢不敢呢?”史天泽又问。
  李璮叹了口气:“他啊……他要领兵到了崤山,忽必烈早就在潼关布重兵了!”
  史天泽一笑,道:“皇上所言极是。如今大唐所遇到的困难,不是忽必烈去了哪里,而是唐军终不如元军能战!”
  这是大实话。现在唐宋元明四国中,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当然是明,其次却是元,再次是唐,最弱肯定是宋。所以大唐要复中原,最大的困难不是找不到忽必烈,而是打不过忽必烈。
  “但是元兵却被明军牵制。”王文统插话道。
  “对,”史天泽点点头,笑道,“相公说的对。唐元明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其实还是元,虽然元兵不如明军强,但胜在人多势众。元兵是多而强,明军是少而精,大唐的兵马比北明多,却不如蒙元强。如果让大唐或北明单独去和大元开战,恐怕都是没有胜算的。”
  “所以忽必烈的麻烦就是要同时对付朕和陈德兴?”
  “皇上英明,”史天泽捋着胡子,思索了一会儿,又道,“忽必烈的上策,必然是先击败北明或大唐中的一国。”
  “所以他就敞开潼关、武关,想要引诱朕的大军入关中去?”
  史天泽微微皱眉,这个李璮只要不涉及军事,脑子其实很清楚。可是一到打仗的时候,就免不了犯糊涂了。忽必烈只要脑子不残,就不大可能做这样的部署——打垮李璮,又暂时没有办法收复山东之地,还让陈德兴取了燕云。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用屁股想就都明白了。陈德兴会毫不费劲儿收了李璮在山东的势力!到时候忽必烈还不哭死?
  “皇上,这事儿可不好说……没准忽必烈敞开关中门户就是在故弄玄虚,而将主力潜出长城,先去对付北明了。”
  “先对付北明?”李璮眉头皱皱,“忽必烈有几分赢面?”
  “赢面还是有的,”史天泽道,“且不论燕云大万户府下的几万汉军,便是忽必烈的10万蒙古军加上蒙古东道四王的10万大军,就够陈明王受的了。”
  二十万蒙古大军!蒙古帝国崛起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这样强大的蒙古军团呢!
  李璮的容色凝重,“若是陈德兴兵败……这20万蒙古人可就要……”
  “就冲咱们来了!”李雄低声嘀咕道。
  李璮的大将田师都也道:“皇上,那咱们不能去关中啊!”
  李璮看了看史天泽。史天泽拈着胡子道:“可以屯兵孟津,再造浮桥通南北,作北伐河东之势,而后遣使山西,招抚三晋豪杰。同时静观燕云之战。”
  “那关中……”
  史天泽道:“若忽必烈大军伏于关中,吾大唐军便是去了也难胜。若是忽必烈潜行至塞外攻打北明……吾大唐当伺机北上相助,共破蒙古于幽燕之地!若战事久拖难决,吾大唐正好趁机收揽人心,尽收北地豪杰为己用。”
  李璮又看看王文统,王文统皱着眉头,正在苦苦思索,“皇上,微臣也同意史总管的建议,只是出屯孟津是不是离燕云太远了些?莫如北上太原同李毅奴哥和戴曲薛二将合兵吧。”
  史天泽问:“那洛阳谁来守?万一忽必烈伏兵关中怎么办?”
  王文统道:“可以留太子守洛阳。”
  李璮的太子李彦简不是王文统的女儿所生,同王文统自然不是一伙儿的。王文统留他守洛阳其实是不想让他多立功劳。
  他接着又道:“还可以让赵王在益都召集兵马,出屯济南,做随时北上之势。”
  “这……”李璮眉头深皱,他可不想自己的大唐也出个秦王李世民。“太子还是要随征的。雄儿,不如你带左武卫留守洛阳吧!”


第445章 忽必烈在这儿呢
  河套大草原,望不到边的人马,正沿着黄河不疾不徐的向东而行。
  此时此地,北风正劲,虽然现在还是秋季,然而河套大草原上却已经是一片肃杀的荒凉景象,周遭除了枯草就是荒山,没有一丝一毫的绿意。
  黄河两岸,星星点点的到处都是蒙古包聚成的部落,大部分牛羊已经被宰杀腌渍起来,作为冬季的储备粮。只有少部分的牛羊被当成了“种子”保留了下来,也不再放养,而是圈在了木栏里面,用储备的牧草喂养。在蒙古包周遭活动的,多是穿着艳丽衣服的女子或是还没有长成的少年。往年青年男子骑着骏马互相打闹比试,在马背上弯弓射雕的景象,却再不见。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牧人,骑在马上在部落周遭游动,还不住翘首东望,仿佛在担心着什么。
  塞外辽东,已经有英雄出世,正在做西征入寇之势。或许已经挥军攻入漠南草原了!
  作为漠南蒙古草原的一部分,河套大草原现在是蒙古中央兀鲁斯的冬季草场之一。也是中央兀鲁斯所属的10万蒙古大军的屯驻之地。忽必烈还没有愚蠢到让他的蒙古勇士统统住进城里,学着汉人一样生活。哪怕他自己装成了汉人,住进了京兆府的皇宫,还煞有介事地组织科举考试。
  但是他却没有忘记自己和大蒙古国的根都在草原上面!所以除了少数的高级官员和亲卫军将,忽必烈并没有把更多的蒙古人带进中原。也从来没有打算让整个蒙古民族汉化。
  因为他很清楚,汉化了的蒙古人是守不住草原的,到时候又会有新的力量崛起于塞外蛮荒之地,就像女真、蒙古一样。到时候,就是大蒙古国的末日了。
  可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就在他小心翼翼地防备之下,新一代的塞外雄主还是出现了,而且更让他想象不到的是,这个雄主居然还是汉人!
  对于北明的迅速崛起,忽必烈从来都没有掉以轻心过。之所以没有将主力运用于辽东,其实是过度重视的体现——他害怕自己被拥有强大火器和精锐轻骑兵的北明击败,从而失去继续统治大蒙古的实力和声望。
  或者说,之前他压根就没有打败陈德兴的信心!
  不过现在,这位在历史上灭亡了汉家江山,开创了大元帝国的雄主,却看到了战胜陈德兴,将崛起中的北明生生打垮的良机。
  现在率领着这大队望不到边的蒙古骑兵东进的,正是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本人。但是忽必烈却没有让人打出象征大汗的九斿白纛,也没有象征皇帝的黄龙旗,更没有从人口繁密的汉地通过。而是从人口稀疏,只是蒙古人聚居的草原悄悄东进。
  甚至连在各地督军的大万户和京兆府的大部分蒙汉官员都不知道,他们的大汗和皇帝,现在居然裹着一领半旧不新的披风,骑着骏马在收起了鱼鳞铁甲,只穿了白色羊皮袍子的怯薛军的护卫下,策马东行,脸色无比阴沉,眉头紧紧拧着,仿佛正在心中反复推算着将要开始的大战之中,唐宋明三国可能采取的战略方针。
  忽必烈虽然长得粗糙,但是思虑却极周密。所采取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之前从燕京转移到京兆府是如此,现在又将战略重心放回燕云地区,同样也是反复斟酌的结果。
  在他看来,整个大蒙古国的兴亡就在自己手里的10万大军还有蒙古东道的10万大军手里。要是这20万大军被陈德兴打光,大蒙古国就完了。不仅北方汉地保不住,就连蒙古本部和西道的四个兀鲁斯都难保!
  因为他觉得,陈德兴是个不大正规的中原帝王,目光不是盯着中原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和蒙古人差不多,全世界没有他不想征服的土地!还异想天开的派人去大海对面找什么新大陆!
  而且,陈德兴还祭出了恢复周礼的怪招儿,要搞什么周式封建,要搞什么夏君夷民……忽必烈一开始不知道是啥意思,让刘秉忠和姚枢解释了半天,原来就是把汉人的诸侯和皇子外带一些贵族还有一些平民,一块儿封到蛮夷的地盘上去!这招儿不是和成吉思汗分封一样吗?
  什么周式封建,什么复周礼,什么夏君夷民,分明就是抄袭大蒙古的制度。这都是什么路子啊!自己挺好一个蒙古大汗要装汉化,他一个汉人的王却在学蒙古人的老办法……
  若是让他得了志,大蒙古国就必须握有一支强兵,这样才能周旋对抗,实在不行还能逃之夭夭!
  一路行来,一路思来想去,到了最后忽必烈终于有了点头绪。这才精神一振,举着马鞭遥指前方:“前面就是云内州了,这一路走得甚是辛苦,今夜许勇士们饮酒!明日开始要加倍打起精神来,陈贼的大军可能就在数百里开外了。他们可不是宋国的步卒,他们也是有无数战马驮马可用的!”
  忽必烈身边两人,左为伯颜右为刘孝元。两人一样的戎装打扮,也都一样骑在马上,年纪也差不多,就连相貌都相差不多,都是略显文气,刚柔相济的外表。其中伯颜原是旭烈兀的属下,不久之前才被旭烈兀派了恭贺忽必烈就任大汗和大元皇帝。结果被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