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嶙霰氨上铝鞯氖虑椋俊�
……
八思巴大喇嘛没有再多嘴,只是微笑着告退。出来金帐,就看见刘秉忠和姚枢两位汉臣急急忙忙的走来。喇嘛冲他们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笑问道:“二位如此匆忙,是不是益都那边有了什么消息?”
“益都能有什么消息?”姚枢一脸不屑,“李璮既然能准备三十年,他也就不会争一时片刻了。”
益都李璮的反应自然是慢的。三十年的“种田”,已经让他养成了按部就班慢慢来的安稳性子。这性格实在不适合造反和在乱世争霸。
“是辽东的消息!”刘秉忠道,“辽东那边送来急报,塔察儿汗王和陈德兴都到了辽东,恐怕冬天来临前就要决战了。”
“哦。”喇嘛点点头,不置可否。他自然是希望蒙古打败陈德兴的,不过看忽必烈如此重视陈德兴,不惜和阿里不哥言和好集中力量对付此人,就知道塔察儿恐怕很难取胜了。
“贫僧听人说陈德兴会飞天遁地,是个神仙,可有此事?”喇嘛又问。相对于国家兴亡,喇嘛更关心的是宗教。陈德兴和明教联手闹出个天道教,摆明了是要和喇嘛教抢生意啊!这同行是冤家的道理,在宗教界也是通的。
“什么神仙……装神弄鬼,还搞了个邪教,分明就是自绝于天下!”姚枢摇摇头,满脸都是义愤。
说起来陈德兴真的是有点出格了!陈德兴自称明王降世,又立天道教,这摆明是要把儒教踹一边了。这样的做法不说自绝于天下,起码是自绝于全天下的读书人了。
喇嘛微微一笑,又行个佛礼:“贫僧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陈德兴必是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的事情,喇嘛也是拿手的,虽然不明白陈德兴的戏法是怎么变的。但是很肯定飞天什么的,一定是障眼法。
“贫僧还有事情,少陪了。”八思巴喇嘛和道士素来不对,但是却和儒生们没有什么过节。客气的打了招呼,便转身离开去办他自己的事情了。
“大汗,辽东的消息……”进了忽必烈的金帐,刘秉忠和姚枢立即将辽东诸路达鲁花赤总管府的急报,全都告诉了忽必烈。
“陈德兴……”忽必烈大马金刀的坐在案几后面,听着汇报,只是微微皱了下眉头,“无妨,等不勒川的事情了了,我们再想办法收拾陈德兴、李璮这两个贼子!”
刘秉忠和姚枢互相对望一眼,姚枢道:“大汗,阿里不哥那里有回信了?”
忽必烈点点头,道:“已经答应了,我不日就亲率500人去和他会盟,你们……就不要跟着了,省得碍事儿。”
碍事儿?这是什么意思?
两个谋臣都是一愣,随即又同时想到了什么,全都脸色微变。
刘秉忠低声道:“500人就有把握?”
“50就够了!”忽必烈淡淡地道。
“可是阿里不哥有5万大军啊。”姚枢有些担心。
忽必烈摇摇头:“那不是阿里不哥的大军,那是中央兀鲁斯的大军,效忠的是整个黄金家族,不是阿里不哥个人……他们是不会对我不利的。”
“大汗终是要小心些……”刘秉忠提醒了一句。这不过是例行公事,忽必烈虽然用他和姚枢当谋主,但绝不是言听计从。特别是在蒙古事务上,他们二人的发言权不大。
姚枢也道:“为防万一,大汗不如把燕京送来的小天雷都带去吧。”
忽必烈点点头:“这个已经有了安排。”他顿了一下,“从不剌川回金莲川总是冬天了,要回中原恐怕得明年夏天……到时候陈德兴该做稳了辽南和高丽了,李璮嘛,大概能拿下青徐冀兖之地。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对付?”
刘秉忠道:“大汗可以称帝,行汉法。”
忽必烈又看看姚枢,姚枢思索着道:“还可以开科举取士!”
第376章 宿命之敌(二)
“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
忽必烈的眉头拧成了一团,现如今大蒙古的分裂,一多半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汉法”。在黄金家族的大部分成员看来,忽必烈的行为处事太汉化了——他会说汉语,喜欢住在城里面,读过不少儒家的经典和汉人的兵法,身边还有一堆出谋划策的汉儒。
不过这一切还不是最让黄金家族大人物们反感的。实际上失了蒙古传统的黄金家族汗王并不止忽必烈一人。蒙古的文化底蕴太差,在成吉思汗之前连文字都没有。大汗传个旨都要先编成歌,让传旨的官员唱熟了,免得他们忘记。这样的文化底蕴,当然容易被在文化上领先的民族同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固守蒙古传统就是固守落后。黄金家族的人物又不呆傻,自然知道这些道理。
但是,汉人的法度和突厥人、天方教、喇嘛教、基督教的法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汉法对大一统有一种非常执着的追求!而大蒙古国政治体制的基础却是分封制。如果忽必烈成为大汗并且施行汉法,那就很有可能在将来施行“削藩”。虽然不见得能削了拥有辽阔地盘和无数臣民的西道宗王们的藩。但是忽必烈至少会谋求一个包括了蒙古本部、东道四王兀鲁斯和北方汉地再内的统一的“大汗帝国”。
同时,忽必烈还会根据汉人的法度,将这个“大汗帝国”变成自家的财产,而不是黄金家族的共同财产,未来的大汗将会由忽必烈的子孙世袭,而不是在黄金家族中公推。
这就等于剥夺了黄金家族其他成员在中央兀鲁斯中的“股份”!忽必烈因此被黄金家族的成员厌恶也就不奇怪了。人家本来的地位类似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是可以选皇帝(大汗)的,结果被忽必烈搞成了无权染指中央权力的藩王。如果不是实在够不着,估计这些藩王都要让忽必烈给圈养起来当宠物玩儿……
至于忽必烈本人念过多少儒家的书,身边有几个汉人儒生当参谋,都和黄金家族的其他成员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因此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
历史上,除了忽必烈自己“封”的旭烈兀之外(忽必烈为了取得旭烈兀的支持,将波斯和大食封给他当汗国了),几乎所有拥有兀鲁斯的蒙古汗王都反对过忽必烈。这家伙这么遭人恨,就是因为试图组建一个统一的,帝位世袭的“大汗帝国”,而严重侵犯了大部分蒙古宗王的利益!
而忽必烈会如此行事,除了“汉法”对于扩大和维护君王的权力非常有利之外。就是为了取得汉地中上层(通俗些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好最大限度压榨出北方汉地的力量,同时又能化解南方宋国中上层的抵抗意志……
所以说,汉法对忽必烈来说,就是一柄双刃之剑。如果没有汉法他就是第二个蒙哥,可以比较顺利当选大汗,但是无法建立起蒙元王朝,更不用说灭亡中国了。
而如今的忽必烈,处境远比历史上要艰难。原本大蒙古国和忽必烈统治的基础——武力,如今已经证明比不过新崛起的陈德兴。
而在大蒙古的武力显示出衰弱之后,忽必烈统治北方汉地的基础汉侯,也出现分化。实力位居汉侯之首的益都李璮已经公开打出了反旗!济南张荣、徐州李杲哥、邳州张邦直等人已经举兵响应。史天泽、董文蔚、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等人则态度暧昧。
虽然李璮的起兵后的反应如历史上一样迟钝,并没有以优势兵力扑击燕云。而是在浪费时间和各方汉侯势力交涉,拉拢他们一块儿造反。但是由于陈李同盟的存在,忽必烈根本无力扑灭李璮。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挖自己的墙角!
面对这样的局面,忽必烈如果不甘心坐以待毙,那么就只能铤而走险,采取更加激进冒险的措施。
忽必烈必须要赌命!去不剌川阿里不哥大营是赌!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同样是一场豪赌!
如果他的“汉化”没有取得北地汉人中上层的支持,却又让他失去了蒙古人的爱戴。那他和大蒙古国都会万劫不覆!
“可是吾常听人言:辽以释灭,金以儒亡!”
忽必烈沉默半晌,再开口说出的却是辽金两朝废亡的教训。这不是忽必烈总结的,而是金亡蒙兴之时,北方汉地社会上通行的认知。
女真的败亡,就是因为遵奉儒家而丧失了女真的蛮勇本性!
姚枢闻言,和身边的刘秉忠对视一眼。姚枢笑道:“若女真法度可行,熙宗、世宗、章宗又何苦行汉家制度?金虽以儒亡,但毕竟有大定盛世和明昌之治,此皆是汉法儒家的功劳。”
刘秉忠道:“现在若不行汉法,辽东女真入八旗,北地汉侯归李璮,大汗所有不过十余万蒙古壮士,真的能用他们克陈灭李么?”
忽必烈叹了口气:“原来金行汉法,尊儒家乃不得已也!”
同样的问题,忽必烈早在十几年前就问过,那时他只是将金以儒亡看成教训。现在却知道那是女真武力衰弱之后不得而向北地士大夫让步!
是女真武力衰弱在先,行汉法尊儒学在后!
而如今,由于陈德兴、李璮的崛起,蒙古的武力相对而言便衰弱了。没有了压倒性的武力,那么蒙古人再要想维持中原的统治,自然就要依靠士大夫了。
当然,行汉法、尊儒家未必能帮着忽必烈振兴局面。但是不这么搞,肯定是死路一条!
“若蒙古不从,如之奈何?”忽必烈思索着又问。
就他个人而言,只要能克陈灭李,一统天下,行什么法,尊什么教都无所谓!但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却未必肯卖汉法的帐。
姚枢回答道:“以蒙御儒,以儒御汉,蒙古为本,汉儒为辅。蒙古与士大夫共天下!”
忽必烈沉默半晌,最后点了点头:“此事容我再想想,等我解决了阿里不哥,便做决断!”
……
辽东,故盖州,建安废城。
现在已经是庄水之役后的第四天,整整四天,陈德兴的大军都在日夜不停地追击塔察尔儿的败兵。直到今天中午,陈德兴的中军开进建安废城,才下达了休整一日的命令。
现在虽然是白天,但是整个城池却犹如睡城,除了极少数人还睁着眼睛,大部分人都在呼呼大睡。
而身为三军统帅的陈德兴,此时却和赵复一块儿在巡城——他在来建安废城的路上,已经在一辆马车上小憩了一会儿,现在还能压住睡意,和赵复讨论战胜以后的治辽之策。
塔察儿已然惨败,光是在庄水之役中斩获的首级便超过一万五千!俘虏也多达八千,除了洪福源所部,蒙古俘虏也过了一千。这几日,陆续上报的斩首和俘虏又有两千之多!只是没有获得塔察儿和霍图的首级,刘孝元和郭守敬也踪影全无。
不过即便没有抓到塔察儿、霍图等人,是役也算是决定性的大捷了。
塔察儿的精锐损失惨重,今后顶多就是退居辽北草原和陈德兴对峙周旋,在战略上由攻转守。辽东半岛、高丽半岛甚至辽西走廊,都极有可能被陈德兴夺取。
陈德兴开国辽东的构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是开创一个国家比建立一支军队要复杂的多!一个国家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军事只是一面,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是几乎和军事一样重要的。而在一国鼎立之初,又是创建各项根本制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创立出来的制度,往往影响深远,有时候会持续数百年。
如果没有安排好,那就会变成遗害数百年的弊端,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