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175部分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75部分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怖分子普林西普枪击毙命,奥匈以此为由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进而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爆了波及四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造成近2000万军民死亡的惨烈战争里,包括奥匈在内的4个大帝国轰然崩溃,英法传统列强的势力受到极大削弱;米地瓜在欧洲列强都精疲力竭的时候,悄然摘走了那顶几百年来一直戴在欧洲头上的璀璨宝珠。

1863年,斐迪南出生于奥地利帝国的格拉茨,其父是皇帝弗朗茨的三弟路德维希大公。由于弗朗茨皇帝的独子鲁道夫因精神病自杀,作为头号法定继承人的父亲路德维希又放弃了皇位的继承权,斐迪南得以很幸运的成为了这个欧洲第三大帝国的皇储。与维也纳宫廷中的那些满脑子都是中世纪贵贱森严的王侯权贵、以及军队里那些在骨子里饱含着民族思潮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战争贩子不同,斐迪南大公不仅是个思想开明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其行为远不是后世天朝教科书中那带有莫名妖魔化色彩的“帝国主义刽子手”。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除王室、外交和国防外,各民族都享有完全自治的“奥匈大联邦”。而在塞尔维亚问题上,斐迪南也倾向于和对手化干戈为玉帛。将其融入到奥匈之内。将现有的二元君主制变成“奥匈塞”式的三元君主国。

不过。斐迪南的这一政治立场也为他的人身安全埋下了危险之种。考虑到老皇帝弗朗茨年事已高,大公继承皇位只是一个迫切的时间问题;而一旦大公即位,他进步的思想将很有可能使得被奥匈吞并的波黑地区的民众、以及境内的数百万斯拉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奥匈帝国的开明专制,放弃独立的念头。这对于一向把波黑视作自己“当然领土”的塞尔维亚,和自诩为“斯拉夫人保护者”的俄国都是不能接受的!而对于维也纳的战争贩子们而言,奥匈与塞尔维亚、以及背后的俄国相安无事的话,同样也就丧失了进一步对外扩张的机会。就这样,斐迪南大公就成为了双方都切齿痛恨的行刺对象。

而在大公夫妇遇刺后。出于对身为和平主义者的大公的莫名私愤,和对大公夫人这个平民出身的“下贱女人”的蔑视,维也纳宫廷竟然拒绝了为二人举行国葬、并让列强介入调停可能爆发的战争的建议。结果,在没有一个主要国家的皇帝、国王、首相和外交到场参与的情况下,斐迪南大公夫妇草草入葬。整个欧洲和世界丧失了一次将战争化解或者限制在局部范围的机会。

对于这位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风云人物,清英自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就一直想目睹其真容,但却始终缘悭一面。时至今日,当他站在装潢华丽的美泉宫大厅里专程到访,终于见到了这位因死亡而名动世界的奥匈储君。

他年龄大概40出头,身材微胖。一张方正的国字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着身为绵延了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嫡系传人的华贵气韵。面对眼前这个中年老男人张开的双臂。清英心中暗暗叫苦,不过他也只能选择入乡随俗,以长年熏陶所拥有的贵族礼仪和斐迪南来了一个亲密的熊抱。

“很多年前,我就在维也纳宫廷的音乐舞会上听贵妇们提及过殿下的名字;今日一见,殿下果然如同她们所说的那样俊逸秀雅,风采绝俗。”斐迪南那两撇棕色的八字胡微微上翘,面容含笑,一股从容和善的温润气质自然涌出,使人感觉如沐春风,“即便是天赐圣徒、伟大的吾皇弗朗茨陛下,在55年前的大婚之际,也断然没有如殿下这般的倾世姿容。”

清英微笑道:“尊敬的大公殿下,您才是哈布斯堡皇朝真正的擎天巨柱。在中南欧巴尔干这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之中,殿下以真诚、开明、智慧和交流无数次化解了可能爆发的流血冲突,将奥匈大联邦的人民带向和平与繁荣。纵观整个欧洲,也无人能比得上大公殿下的功绩与恩德。”

“这几天来我游遍了维也纳,她的音乐气息和艺术内涵在整个欧洲都是最顶尖的存在,实在是令人称羡。德意志能与伟大的哈布斯堡结成钢铁盟友,真是我霍亨索伦家族几个世纪以来所作的最正确的决定。大公殿下,请允许我向维也纳的繁华富丽致以最深挚的倾慕,并衷心祝愿我们两国的友谊宛若蓝色的多瑙河水,清泠透亮,永远奔流。”清英展颜一笑,各种赞誉的马屁同样是不要钱一般朝着斐迪南接连拍去。开玩笑,自己前世可是在天朝生活了近20年的主,这些欧洲人的嘴皮子功夫还能比得上他么?

听到清英的话语,斐迪南脸上流露出一丝惊讶之色,随后而来的便是浓郁的笑容。他右臂斜伸,以一个无可挑剔的优雅姿态对清英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皇宫内侍恭敬的走上前来,将两杯芬芳醇厚的咖啡放在了二人的面前。斐迪南抿了一口杯中的香醇,一番客套也是脱口而出:“哈布斯堡始终将霍亨索伦视作最亲密的朋友,过去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未来也将是这样。愿德奥之间的友谊如同阿尔卑斯的山峰,雄伟高峻,永不变革。”

眼看着例行的外交辞令进行得差不多了之后,清英决定直接进入正题,道:“大公殿下,德奥两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同进共退;贵国发展得越强大,对于德意志而言也就越有利。目前,贵国已经拥有了一支雄视东欧的强大陆军,足以保障在巴尔干地区和东欧大地的合法利益;因此,贵国还需要一支实力不俗的海军舰队,从而在地中海内发出属于贵国的声音。”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而言,海军都绝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因为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国内重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能作为武力后盾来获得和平利用海洋的权利。过去这一拥有难以想象暴利的海洋贸易一直被英国人所垄断掌控,现在是该每一个生活在阳光下的民众都享受这份上帝给予我们的馈赠的时候了。大公殿下,不知你认为贵国海军的发展是持何种态度?”清英面色平静地看着眼前的斐迪南,胸有成竹地等待他的答复。

在历史上,斐迪南是奥匈国内少有的对海军持热衷态度的贵族高层,其兴趣不亚于德皇威廉;奥匈建造第一艘无畏舰联合力量号,他便是亲自负责该艘战舰建造工程的总监。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力量号仅用了不到30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竣工,其建造效率比起世界顶尖工业强国都丝毫不落下风。

斐迪南脸上那随意的笑容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严肃凝重的神情。他微微点了点头,眼中浮现出一丝向往之色,悠然说道:“奥地利海军拥有光荣的传统。特格霍夫将军曾在利萨海战中以弱胜强,大破意大利舰队;30年前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海战仍旧萦绕在每一个帝国海军官兵的脑海里,从未散去。虽然国内人民对于海洋并没有多少热情,匈牙利议会更是认为这个‘离他们很远的烧钱机器’根本没有他们什么事,海军的发展阻阻碍重重;但自从我继任皇储之位以来,一直都积极支持海军的发展,并尽我所能的为海军争取到更多的经费预算。因为我坚信,帝国的今天虽然在陆地,而帝国的未来终将在海洋。”

清英目光闪动,眼中便有点点的惊讶和敬佩之意悄然涌现了出来。斐迪南大公的卓识和魄力,已经到了一个让清英这个穿越者都不得不为之赞叹的地步。

后世人们在深度剖析德国海军的时候,总是会提及它在发展当中的先天不足。作为帝国的核心根基,容克贵族们是自普鲁士时代以来就在对法、奥、俄的战争中浴血拼杀的陆地生物,完全不知道海洋和金融为何物。除此之外,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较英法两国大为贫瘠狭小,其3倍于本土的殖民地面积,也限定了海军只有很小的一个客观需求的缺口。最后,德国海军的地理位置非常尴尬:英吉利海峡卡死了德国舰队向西的道路,英国海军只需在斯卡帕弗洛进行远程封锁,便足以将德国海军困死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当中。社会文化、贸易需求和地理环境的三重劣势,形成了压在德国海军发展的头上移之不去的沉重山峰。

而对于奥匈来说,其发展海军所面临的限制还要比德国大得多。

第232章奥匈无畏计划

奥匈地处中欧南部,四面皆与强邻接壤:北面是战力强悍的普鲁士,其在七年战争中和他们杀得流血漂橹;西方是列强之一的意大利,他们对奥匈占领的阿尔卑斯山麓土地一直耿耿于怀,意欲夺回。南边是火药桶一般的巴尔干诸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与奥匈之间都有着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而东边则更是令人心惊胆寒的俄国压路机,数百万悍不畏死的哥萨克足以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除此之外,法国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尽管他们不与奥匈接壤,然而当年拿破仑横扫欧陆、逼迫奥地利签订城下之盟的情形仍旧如同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柄达摩利斯之剑,由不得哈布斯堡皇朝的君主不为之警惕心惊。

在这一国际形势下,奥匈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绝对的陆权国家;而他们发展海军所必要的外在条件,也几乎是一个都不具备。

在贸易上,奥匈仰仗的是与欧洲陆地的联系,海洋贸易对于他们而言既无必要也无兴趣。在殖民地上,相比还算勉强搭上了瓜分海外殖民地末班车的德国,奥匈在海外连毛都没有一根,根本不需要什么战舰来执行海外巡航。而在地理位置上,奥匈海军的境况则更为悲催。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亚得里亚海这一面积仅为13万平方公里的狭小水域,要想出去则必须经过最窄处仅有67km的奥特朗托海峡,与他们有着不小历史恩怨的海峡守卫者意大利便是一道令人头疼的障碍;而即便是奥匈海军出了亚得里亚海这个澡盆,也只能在地中海这片内湖中活动。南方的苏伊士运河和西边的直布罗陀海峡这两个出口都处在英国的掌控之中。相比之下。德国海军的地理情况无疑比奥匈要好太多了。

但即便如此。斐迪南依旧对海军的发展抱着绝对的支持。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奥匈海军迎来了实力的快速增长:从1891年到1904年间,他们一共建造了12艘主力战舰,总吨位达到9。15万吨。考虑到其本身的陆权属性和二流工业国的高端工业产品价格高昂的因素,这已经算得上是颇为充裕的资金投入。正因如此,清英当年才会萌生出重铸奥匈海军的想法,将历史上那一大票因预算限制、而被迫造成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结合体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奥匈军舰加以改良。

“能够看到如此深远的层次,足见大公殿下的英明睿智。”清英照例又是一番礼节性的颂扬。不过话语中已经流露出了几分发自内心的赞誉之意,“英国之所以能够加冕成为日不落,法国之所以能够在普法战争之后迅速恢复元气,其靠的都是以舰队作为后盾支柱的海洋贸易和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取。因此,我德意志也通过了高速发展海军的国家战略,以求保证我们在海外贸易的合法利益。”

“或许大公殿下已经得知,英国在两个月前下水了一艘装备10门305毫米主炮的无畏号战列舰;而我德意志也在数周之后,为装备10门283毫米主炮的西里西亚号举办了下水典礼。根据我们和英国人所共同得出的结论,这种装备全重型火炮的巨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