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186部分

争-第186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隔了几天,南京城里的众位大小官员们无不齐聚一堂,南京六部再加留守的官员上百人,这人数虽然只是京城六部里的数分之一,毕竟南京不比京城,那是大明的都城,南京,也就是一个陪都而已。

大伙来着就一个目的,找个主心骨的,这回不分什么勋贵还是学子都一股脑的跑上了门,韩赞周是阉宦又怎么样,至少南京城里能拿得上主意的人,除了一个韩赞周,别的谁都没有,所以这才又所有人指望着韩赞周能出来做主,那就是给陛下上奏,收回成命,罪己诏这等事,千万不能做。

韩赞周当日把消息假作告知张拱薇,实则就是要张拱薇联系南京城里的百官一起,这一来是大了声势,二来,这事也不得不做。

所以等着众人一起写了奏章,都是由韩赞周签字印章,送给御史们润笔一番,百多分奏章一起快马加鞭的往京城里送。

不过不出意外的是,他们确实是送迟了,因为早在两天前的五月初十,崇祯就下了罪己诏,也是大明第二位下罪己诏的皇帝。

第一位是明武宗正德,这是大明最‘荒唐’的皇帝,没有之一,荒唐要打个引号,因为这位皇帝仅仅是好玩,好热闹,喜好的都是新奇,而不是荒淫无道,所以那罪己诏也只多是敷衍臣子了事。

而崇祯的罪己诏不同,是实打实的罪己诏。

全文如下:

“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一二无知,渐至胁从遂众。

数年来亡辜被僇,不知其几。朕痛心恻念,寝令靡宁。目今在豫者已困饥深山,在陕者零星窜伏。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虽指示生路,犹恐各官举行未善,若辈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诱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日后奸棍诈害,或虑目下生业销亡。

种种深情,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各抚按大书榜示,从俗开导。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在各省分起护归,各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

道府有司,即以难民收复多寡安插得所为殿最,违者指参重治。其或才力出众,愿向督理军前奏用者,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国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诏布遐迩,咸使闻知。“

意思就是,我崇祯有罪,百姓无罪,但罪最大的不是我崇祯,而是那些贪赃枉法的文武百官和一年胜过一年的大灾,那是国之不幸,至于反贼越来越多,正在剿灭,不想再反的欢迎反正,总之就是这些繁琐的话,但这就是一位帝王的罪己诏。

没人喜欢认错,即使错了的死不承认的都大有人在,更别提皇帝之尊,天下之主,能够坦言认错纵然是威严尽失,但也让人不得不佩服。

于是以韩赞周、张拱薇等勋贵臣子为首的南京六部文武百官给朝廷上了奏章,就等着崇祯的回复,至于庐州府送来的捷报,入了韩赞周的眼,然后就给放在了一边,这事要摆在往常,能杀败几百名流寇,俘获上千人,这也是场大胜,虽然也只是些残兵败将而已,但摆在此时,谁也顾不上这等事。

直到到了六月中旬,众人才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崇祯的回信,不过这封回信却让所有人看了都掩面而去,概是因为这份回信一样是罪己诏,显然,这就是大白于天下的那封。

没拦得住,韩赞周叹了口气,这上天注定的事,还怎么拦?只是这本就有了心理准备,毕竟是陛下打定的主意,就是到时候满南京的六部文武的上奏到了,也休想拦住。

与这封罪己诏一块到南京城的,还有一份新鲜出炉的邸报。

这份邸报里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鞑子又入关了!不同的是,这次入关的鞑子打的不再是往年大金国的名头,而是‘大清’,一天二日里的第二个日!用的也不再是朝廷的年份,虽然以前也没用过,不顾这次而是‘大清’自己的年份,崇德元年。

五月底,已登基为‘宽温仁圣皇帝’的皇太极下令新上任的多罗武英郡王,也就是之前的阿济格领军十万攻明。

这十万里,水分一半,五万里还有三万多人的女真汉军和蒙古人,剩下的一万多才是女真八旗,可就这么点人,接连攻破了喜峰口、独石口、大明的巡关御史王肇坤战死,明军只得退守昌平,以图自保。

不过,这些和南京城里的六部百官没多大关系,离得太远了,虽然一样是大明,可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与其担心那个,还不如担心反贼会不会去而复返,毕竟按着往年来看,鞑子一入关,反贼就得复起,到时候若是再来个反贼大军直指江南,卢督抚整个大明也就只有一个而已。

怎么办?于是在看了这份邸报之后,包括韩赞周在内的南京兵部的尚书、侍郎、给事中们开始想办法,如果反贼复起了,这说不定就要从新以年前的路线打回来。

给原先的各路总兵知会让其严加防范是少不了的,但那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作用太小。

这时候才有人想起庐州府前阵子送来的那份报捷的战报,相比之前的时间,这封报捷的文书已经送来了一个多月,而南京兵部却是别提赏格,就是一句好话都没送过去,本来就打算拖上一阵子把这支京城当麻烦甩掉的东江镇客军遣返回去,那时候自然不会在意,现在众人才发现,有了一万多的兵卒守在庐州府虽然不太顶用,但这毕竟这是个保障!

第二百单七章 出发(七) 和太监的第一次相见

有人想起来了,自然就是好事,韩赞周、张拱薇等其他南京城里有品级的大员们开始打算起将这支驻在庐州府的客军调的离南京近点,毕竟这是客军,没有固定驻地的,庐州府只是暂驻,而且又被划归了南京兵部调派,想怎么用都行。

话是这么说,但这毕竟这已经不是大明初年了,大明的总兵们,现在还有几个肯乖乖听话的?压根没有!所以既要马儿跑,草是一定要喂的,还不能喂的差了,好在比起京城里崇祯的窘迫,一众南京城里的知道点分寸,反正现下反贼还没打过来,就当是防患于未然了。

于是隔了几日,南京兵部的赏格还是下来了,虽然有点姗姗来迟的过了,但这分量相比起来不轻,南京城里的诸位臣工拿出了两万两银子的赏格,这也就杀了几百个反贼而已,而且,反贼这东西,都是人多才威胁大,散落各处就不是反贼了,而是流寇,杀了几百个流寇,抓了上千人,比起前阵子卢象升战阵之上斩获的几千颗脑袋不值一提,这赏格按理也不会有两万两之多。

要说方成尽心清剿流贼,一来是闲着也是闲着,拿着那些流寇就当练兵了,二来毕竟听从南京兵部的调遣,好歹也是名义上的上级,能把关系弄好点就弄好的,割上几百颗的头颅又不费事,让庐州府帮着请功后一无所获,也未放在心上,这要是别人总兵,恐怕早就心生罅隙了,可对于方成来说本来就只是顺手而已。

现如今眼看还能换来白花花的银子,还真是一举两得的事。

这次送来银子的还是之前接待方成的那几名兵部的小吏,随行的还有一名直属于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的随从,这次被派来也算是拉拢一下目前南京兵部不多能指挥得动的军队,这个随从一样是阉人,从品级上来说,他还够不上太监这个称呼,太监那至少得是高品的,韩赞周自然是,莱芜矿监那等位高权重,也最多只能算半个,要不剩下的通通都只是阉宦而已。

小太监神情恭敬,无一丝飞扬跋扈的模样,低眉顺眼,这倒让一直对明朝的太监印象深刻的方成奇怪了。

明朝的太监,在历史上就是嚣张跋扈的代名词,这是后世谁都知道的事,要说整个中华上下几千年里最出名的宦官朝代,汉朝算一个,唐朝算一个,最后一个就是明朝,所以在方成的印象里太监自然要昂着头挺着胸用下巴看人,至少莱芜矿监丁旭就蛮符合方成的形象,这个丁旭就是一典型的明朝太监,但他毕竟没见过真人,要说起来,这个随着兵部小吏而来的小宦官反而是方成见过的第一个太监这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残次品。

实际上,方成的印象也没错,不过他弄错了对象,大明一朝确实有很多权倾朝野的太监,比如刚死了没几年的魏忠贤,之前的汪直,刘瑾以及八虎等人,都是大太监,也都一样飞扬跋扈,暴戾乖张,没一个好人,也没几个干过什么好事,但惟独从崇祯登基起的大明崇祯朝,包括大太监,小太监,大宦官,小宦官都比以前好多了。

比如王承恩,再比如王承恩之后曹化淳,这两个太监,一个是陪着崇祯自杀的,后一个则是急流勇退,刚弄了几年的权就自己告老还乡,在任期间也没做过什么坏事,虽然之后挨泼了不少脏水。

而韩赞周则是早在崇祯元年就当了南京守备太监,这位置他已经做了八九年,这真要是个只靠着皇上的宠幸和近臣的身份,怎么可能能坐稳这么久的高官?毕竟,南京是大明的陪都,在之前就是大明都城,虽然这都要追述到两百年前了,可那也是谁都无法反驳的啊。

韩赞周要是个刘瑾、魏忠贤那样的人,别的不说,崇祯第一个就给杀了了事,毕竟,这天下是皇上的,弄权的太监除非是碰到不太喜欢管理天下的天子,谁都不会喜欢。

“咱家乃守备太监韩大人的随侍韩凤,这次前来只是听从韩大人的令见见世面,还请总兵大人容忍则个。”

被唤作韩凤的小宦官自称是韩赞周的随侍,这太监身边自然也是太监,所以韩赞周才会用小太监当随侍。

韩凤举止得体,虽然言行之间扭捏,让人一看就知道此人非常人,乃是宦官,不过却难得让人不起恶感。

至于称韩赞周为韩大人,这也没叫做,韩赞周不止是大太监,还是南京守备太监,大明陪都里最有权力的,自然称得起大人,这个称呼可不是光给文人的。

双方寒暄了几句,又有一边的兵部来人在旁好话不断,自然是宾主皆欢。

兵部的来人上次可是收了‘巨额贿赂’的,那三百两银子即使是在南京城这等繁华之地,区区末品的小吏也休想一年之内赚得到,阎王好惹,小鬼难缠,那也要看是什么等级的小鬼了,末品的小吏,特别是直属于南京六部的小吏,连小鬼的一根毛都比不上,概是因为南京六部的事本就不多,相比起大明京城里的六部,南京这座陪都里的六部或多或少只能算个摆设,底下的小吏自然就更不如人了。

这次兵部多派了几个人,倒有不少上次听闻这名小吏的所言,抢着跟上官要来的名额,到时候三百两弄不到手,你几十两总得给吧,这一来而去,可就是好几个月的收入。

要是方成知道自己一时的所为被这些小吏们当成了冤大头,会不会当场笑出声来,不过这也说明了,大明缺钱啊,最上面的缺钱,最下面也缺,惟独中间的那层富的流油,可这层却吸的都是下面的民脂民膏,‘人多力量大啊’。

韩凤此来其实没别的事,就一件,打探这个东江镇总兵方成以及其麾下所属的一万两千大军,京城里给的名册就是此次东江镇总兵方带来了一万两千人,但这只是名册上。

自认为久居高位,又是江南这等连战争都没打过几次,除了些闹事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