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87部分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87部分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控制住这三地,也就算基本完成对海南全岛的制压了。
  庞雨又一次被赶鸭子上架的任命为作战参谋,好在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这方面,最终拿出来的进攻方案还是得到了大家认可。到今天所有作战准备都已经完成,北纬率领的一个侦查小组已经先期出发,前往预定位置潜伏,大部队今晚养精蓄锐,就等着明天一早出动了。
  老解已经跑了,不知道钻哪个角落去和茱莉过二人世界。中秋节是团圆节,团队中有家有口的,又或者是确立了恋爱关系的,这时候都成双成对共婵娟去了。就连黄晓东这个二十不到的半大孩子,都带了他那名叫亓乐乐的小女朋友划个橡皮小艇去海上看月亮。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选择余地又小,当初船上的单身女孩子们大都找了另一半,只有少数几个眼界特别高的,还维持着高傲的矜持。
  此刻,李道长启含同志正哭丧着脸返回到光棍群中——他又从王娇娇那里收获到了一张好人卡,上次被拒绝让他沉寂了许久,但在熬过了最痛苦的阶段之后,他又抖擞精神,重振旗鼓,继续发起进攻。
  按理说烈女也怕缠郎,象李启含这样不屈不挠的勇气应该是能得到好结果的。不过那位东航之花显然是见过大世面的,意志力非常坚定,李启含很早以前就精心计划的中秋献花求爱行动并未取得战果,王娇娇很客气委婉,但却非常坚决的再次拒了他。
  “没事,没事,还有机会。大家的活动范围就这么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迟早能成!”
  陈涛等一帮相熟的弟兄如此劝慰道,而小李同学这次的情绪恢复也比上次快得多。
  “没错,这回她说的委婉多了,对我的态度也比从前好了不少……我只要加油努力,一定能成功。”
  ……
  只可惜这样努力上进有目标有追求的男子汉只是少数,相比之下更多男生依旧显得傻乎乎没心没肺,一群光棍三五成群空闲下来就打牌下棋,要不就聚在一起闲聊瞎扯,未来无所谓,只要日子过得痛快就好。
  至于女人?阿门,将来肯定会有的……传说中的扬州瘦马,苏杭碧玉,更有那鼎鼎大名的金陵脂粉,既然身处在这个时代,一切都不是幻想——这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
  当然也有讲究实际的,比方吴南海最近就过得比较滋润,脸上总是油光满面,整个人比登陆时的瘦竹杆要胖了一大圈。他的衣服总是比别人整洁不少,哪儿有破损之处也很快就会被缝补好,补丁阵脚细密,一看就知道不是那些笨手粗脚的现代女所能做到,当然更不可能是大老爷们儿自己的手笔。
  “居家过日子么,还是要找实际的……”
  吴南海有一回聚餐时喝醉了露点口风,不过没能说下去,因为同样喝醉了的张宇突然跳出来大骂他禽兽,说自己白担了棒棒糖怪叔叔的名声……等等。后来还是被同属于农业组的张茂花大姐站出来一人泼了一头冷水,骂了一通什么家丑不可外扬之类,把两人都给拖走了。
  农业组长期独立于主基地之外,看来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走过一堆一堆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的光棍团体,偶尔还会打扰到一两对情侣的窃窃私语……庞雨发现自己要找一块清静点的地方好好想些事情还挺困难。
  一直走到接近海滩边上,才终于不大听得见人声了。只是当庞雨走出树林时,才发现这里依然有人——李明远教授和他的夫人宋阿姨两人,正在非常郑重的向一块石头上插着的三根香鞠躬。
  庞雨本不想打搅他们,不过两位老人都已经看见了他,便也只好有点尴尬走过去。
  “您这是在祭奠谁么?今天是某人的忌日?”
  李明远教授并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很肃穆的坚持将三鞠躬做完,然后才回过头来:
  “是在祭奠,不过……这个人现在还没有死。”
  “……?”
  庞雨不解,李教授却仰起头,眺望着北方天际:
  “是在明天,明崇祯三年八月,中秋节的第二天,北京城中,他将会被绑赴刑场,受磔刑处死。然而还没到刑场,他就被周围民众‘分而食之’,只剩下一颗头颅传首九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崇祯一生所犯下最大的错误。”
  庞雨默然,他已经知道李教授在说谁了,那位留下“忠魂依旧守辽东”诗句的文人,却曾经是满洲女真最大的劲敌,以至于在他们自己审定的《明史》中也不得承认:“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我以前也非常尊敬他的,不过近年来看到一些争论……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
  庞雨犹豫道,他不太熟悉这段历史,也就不敢妄下判断,而李教授显然也不想争论这个,只是充满悲凉的摇着头:
  “无论对他的评价如何,他都不应该是这个结局。无论他死在谁的手里,都不应该死在被他拼死保卫的北京城百姓手里!那些人只是在发泄,他们没能力去找真正的敌人报复,却把怒气发泄到自己的保护者身上……唉。”
  李明远教授的语调中隐隐有一种悲愤,旁边宋阿姨轻拍其背以示安抚,过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平静下来。
  “作为一个三百年后的老北京,提前在此致歉吧……”
  李教授喃喃说道,再次低下头去鞠躬。而庞雨所能做的,也只是跟着鞠躬敬礼,以为祭奠。


第一百零九章 在船上
  蓝天,白云,金沙滩……
  这景象依然是这么美。
  恍然间,仿佛又找回到初临此地时的感觉,在这个没有污染的时代,果然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只不过当庞雨伸直了腿,脚面触碰到旁边那门油光闪闪的青铜炮时,心境也不得不回到现实。他现在正躺在琼海号的后甲板上,就在草席旁边,固定着一门1857年式12磅青铜滑膛炮——当然,是仿制品。
  此次作战,虽然所有情报都说目标已经很空虚,但军事组依然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先前在编制作战计划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兵力不足。
  他们现在的兵力状况处在一个“进攻不足,守成有余”的局面中,一个连一百多人,加上炮兵辅助,守卫临高已经毫无问题,但要用来进攻府城,就无可避免碰到了“派兵少则不敷使用,派兵多则老窝空虚”的尴尬。
  军队数量不足,只好用高机动力来弥补。最终,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走海路攻击,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斗进程,避免主基地长期处于兵力空虚状态下。
  新近加工出的油料足够让琼海号再做一次短途往返航行,王海阳与解席将带领第二,第三步兵排作为进攻主力,马千山与林深河率领的两个炮组也全部出战,再加上早就出动的北纬侦察大队,可以说是精锐尽出,相信就算琼州府那边有什么抵抗,也将被轻易粉碎。
  只是在打下州府,并且稳定住局面之后,二排和炮兵队都将返回临高,这边只放一个步兵排防守。庞雨也将留下主持局面——“谁主张,谁实施”,他出的主意,总不好让别人冒险,只能由自己来执行。当然,三排长解席作为进攻计划的倡议者,也理所当然要陪绑。
  炮兵大队这次随同进攻,并不完全是出于军事目的,他们依然只有两个炮组,船上却有三门炮,装备堪称豪华。
  只不过那两门氧气瓶迫击炮这次不是主力了,尽管那两门炮连同炮弹都被搬上了船。但炮组这次的任务,主要还是测试这门新近铸造的12磅青铜炮。依然是采用十九世纪中期的技术,构造简单,实用性强,威力也不差,可以发射开花或实心炮弹,攻城野战都很适宜。
  本来很早以前林深河就想铸造这种火炮了,他说自己当年在美国的时候亲手铸造过实物,有经验。但因为钢铁组那边弄出来的铁水质量始终不能达到要求,这个宏大计划一直未能实施。
  直到这次缴获了若干西洋大炮,深衙内才终于得偿夙愿——用缴获的青铜炮作为材料,黄建成带人试铸出了这样一门南北战争时期常用的山地榴弹炮,徐工程师帮忙搞出了炮弹,机械组帮忙配了炮架轮盘等附属件,在试射中表现还不错,但真正威力如何,还需要经过实战考验。
  “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可以把所有老式青铜炮统统改铸,足够建立一个炮兵连了。”
  林深河憧憬着那一天的到来,虽然眼前才只有一门孤零零的青铜小炮,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昂头挺立,手臂一挥之下背后无数炮口轰然作响,大地上四处爆发烈焰的壮观景象……
  这才叫战争啊!即使拥有了这个年代最为先进的步枪,但深衙内始终坚信,火炮依然是真正的战争之神。
  相比起林深河的激动,第一炮手马千山要沉稳许多,此时他正在对照着一份记录表检验炮弹配属情况。
  “一号高爆弹,二号实心弹,三号燃烧弹……咦?庞雨,记录表上有四号弹,可我怎么没看到?”
  庞雨走过去看看纪录表,笑了:
  “这份纪录表编制的超前了,四号弹目前只是一个初步概念,还没造出实物呢。”
  马千山蹙起眉毛:
  “那是什么弹种,做什么用的?”
  ——火炮固然重要,打出去的炮弹才是最终决定杀伤力大小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徐惠工程师起到了极大作用。根据不同用途,他为这门12磅炮配置了多种炮弹。除去一般用来杀伤集群敌人的高爆开花弹外,还准备了一些圆球形或者是圆柱锥形的实心金属弹,用来破坏城墙或城门,以及在坚硬地面上形成跳弹,打击队列纵深较大的敌方集群。
  此外还有在上次海战中被证明效果极好的燃烧弹,也终于弄出了火炮发射版本,专门用来对付木船,或者焚烧敌人营地。
  除了这三种主要用途外,武器组确实还构想过四号炮弹,不过这种炮弹并不是徐惠设计,而是出自李靖诚,吴昆等人的打算……庞雨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跟老马透透风。
  “四号弹最初的构造设想,是在空心瓷罐里装入液态氯,然后丢到敌人阵地上去摔破……”
  “原来是化学弹啊,有必要么,我们的火力足够猛了。”
  马千山很有些不以为然,庞雨也耸耸肩:
  “大家都觉得没必要,所以化学组只提出了一个初步构想,在制造,储存,发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徐工又拒绝做此方面研究,目前对这个弹种的研究是完全停滞……不过以后弄些催泪弹倒是可以考虑。”
  老马点点头:
  “嗯,知道了……你忙吧,我继续。”
  庞雨笑笑,转头走上前甲板,这时候甲板上到处都是人。很多本地新兵还是头一回被允许登上这艘大铁船,一个个兴奋无比的靠在栏杆边上大呼小叫。这些海边居民不是没坐过船,不过在海上居然可以这么平稳的航行,他们显然还是第一次体验。
  老滑头等一批最早投靠他们,先前已经上过船的“老队员”们就对新丁的表现非常鄙视,他们大都非常镇定的盘坐在舱内草席上,也不去看外面海上风光,仍在忙着练习拆装保养自己的枪械。
  “拆卸简便,便于保养和维修”也是琼海I型步枪的设计特点之一,利用平刺刀和刀鞘上配属的那些个小玩意儿,大部分配件都能快速拆卸或安装,以便于保养或者更换。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