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微听说了一点,但不详细——到底咋回事?”
解席没在意他的异样,只是满脸八卦之色,面带暧昧道:
“章鱼这家伙的性格,当初倒没看出来……原以为他只是喜欢嘴花花,胆子不大的。没想到……嘿嘿,这小子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神神秘秘的言词,加上满脸暧昧表情,终于成功激起了吴南海的好奇心,后者放下自己的小心思,完全把注意转移到解席的话题上:
“他干了些啥,这么轰动,都传到我们山东这边来了?”
解席嘿嘿一笑,细细把原委说了出来……
事情其实不复杂——琼海军欲在台湾立足,以他们一贯的政策,都是尽量与当地居民打好关系。强龙不压地头蛇么,大家共同合作,开发宝岛资源。张宇作为农业组在那里的负责人,自然和当地人打交道比较多,他虽然不像吴南海这样是专业的科班出身,但胜在平时兴趣爱好广泛,对于从种植到养殖,各方面的基础技术都能说上一点。在待人处事上,如果没发现他淫荡本质的话,倒也算得上是个风趣开朗好青年,在向来闭塞的台湾土著中间倒也挺受欢迎。
这段时期在跟琼海军合作的一家当地土民集团名为“麻豆社”,是早年大陆移民和当地少数民族兼有的一家部落联合体。台湾岛上这些部落民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当落后,甚至仍然保留了一些母系氏族的传统——在这家“麻豆社”里很多事情都是女人作主,尤其是关于种植栽培方面,跟张宇接洽学习技术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女人——部族的男人负责打猎,不管这块。
于是这学着学着……就学到床上去了。当地还不习惯用床,都是用芦苇扎制的窝棚,男女之间彼此看顺眼了就往窝棚里一钻,也不用谈婚论嫁什么,总之就是很简单很随意那种,有点类似后世云南,泸沽湖旅游区那种原生态的生活模式。
“这不是挺好吗?大不了再来个舒中模式好了。”
吴南海有些不解,团队中除了少数几对夫妻共同穿越,大部分都是单身来到这个时代。那些正儿八经和本地人结婚了的同志当然都能得到大集体的祝福和支持——具体体现在给予配偶的地位上。但不结婚其实也没什么。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只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强迫人家,在外头结个露水鸳鸯什么也很正常——包括他自己亦是如此。只不过大集体不承认同居关系,不会给另一方正式地位和待遇,所有事情自己负责而已。
想当年去泸沽湖旅游一度成为小资男女的时髦选择,当地原始的“走婚”习俗也在其中很起了一把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知道多少怀着绮念的宅男腐女们背起双肩包,抱着希望能发生点什么的想法坐上了去昆明的旅游车……吴南海记得甚至就连这些关于泸沽湖的传说还正是当初张宇和他提起的,那小子说起这些时还一脸的向往之色。
如今他可算得偿所愿了……不过这好像还达不到要用无线电报传播八卦的地步吧?看到吴南海那疑惑不解的神情,解席又奸笑一声:
“找情人当然不算啥,但章鱼的问题是:他没控制好数量……”
——人家部族里对这种事情不太在意,你情我愿就行。但不管怎么说一家部族里面年轻漂亮,能引起现代人性趣的女性肯定不会太多,而且必定是部族里众多年轻男子关注的对象。可张宇吃相太难看,一次性勾搭的太多,终于惹了众怒……
“你猜章鱼在被大群愤怒的土著小伙儿从窝棚里拖出来时,他正和多少姑娘在一起?”
老解暧昧的笑容让吴南海觉得那肯定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他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很过份的答案:
“四个……五个?再多他人吃得消吗?”
解席先是伸出一巴掌,之后将头三根手指并拢:
“七个,他同时和七个姑娘在一起……”
饶是吴南海预先已有心理准备,也着实被惊到了:
“……七个!?他想学习韦爵爷?”
“所以才说他是禽兽么……也亏那小小窝棚里能挤得下!”
吴南海瞠目结舌,无意中一回头,正看见自家那两位令他头痛不已的女性远远等在后面——解席说自己人的笑话总不能让外人听去,事先就她们支开了。再想起章鱼这家伙当初到处传播关于自己的谣言,没准儿就是因为有他那些胡话在前头,有了因头,才会引出自己今天的烦恼来……吴南海顿时恶向胆边生,重重一点头:
“没错!就是个禽兽!”
……
两人又聊了几句,解席这才想起今天自己出来的目标——他当然不至于无聊到专门跑出来到处传播八卦消息。
“哦,对了,我刚才本来想去移民村那边看看的,老吴你要没事的话,一起过去?”
吴南海心里烦恼,正想多找点正事排解排解,当即便答应下来。两人一起前往附近新建立起来的几处移民村落做个视察。
对于那些投奔过来,到了开春以后也没打算再回乡的农户,琼海军这边仍按海南那边的习惯编制成了若干农庄。居住区同样集中起来安置,自然形成了新的移民村落。只是这边的木材资源不象海南那么丰富,最近一段时间更是要优先提供给基地建设使用,所以集体农庄里暂时只能以地窝子作为主要居住方式,好在这里雨水稀少,也不太容易涝起来。
原以为这边农庄搞起来和海南本岛没啥两样,在把地窝子挖好,人员食宿安排好之后,解席茱莉吴南海等人就打算按海南岛上的模式,去向钢铁组采购了大批铁器农具,准备分发下去了。
然而还没等运送铁器的商船抵达山东,他们就遭遇了事先预想不到的问题——移民村里的农户开始出现逃跑现象。人数倒也不是很多,但每个村子里都稀稀拉拉出现那么三户五户的,多的甚至达到十几户。不但本人走,走的时候还把发给他们的铺盖,口粮,甚至为夏粮播种准备的粮食种子都给拿跑了——幸亏铁器还没发,否则肯定也被卷走。
这让解席吴南海等人都颇为烦恼——每个村子的安置人数原都是考虑分配土地,活动范围等因素,按最优配置算好的。人这么一跑,他们的计划安排就都被打乱了。对于剩下那些人的心理也会有很大影响。带人去抓吧,抓回来的一个个都可怜兮兮,往地上一跪就拼命磕头。问他们为啥要逃走?原因却也是多种多样:有些说是家里还有妻儿老母要奉养;有些说是脱不开家族亲戚;还有些本就是地方无赖子,折腾光了家业,听说这边有粮食发,原就想来混些粮米就跑的。
但更多人问起来,却还是放不下老窝里那一家一当,说老家再怎么破烂好歹也有一间破茅屋,半边柴火墙,总比这边的一座地洞子要强些——下场暴雨里面就灌水,实在吃不消。
这话却也让解席等人无言可对——山东不比海南,有近乎于无穷无尽的木材资源可供他们使用。而且这里的气候条件,也不允许他们采用南方那种只需要有遮风避雨功能的简化版竹楼。在吃了一冬天苦头之后,土建组为他们自己人建造的生活用房大都是配备了地热暖气系统的。对安置农民当然不可能这么厚待,但也不能让人冬天挨冻啊。
庞雨等人原打算待基地的主要规划和建设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再来详细考虑移民村问题,在此之前先用地窝子凑合一下,反正当前天气是在逐渐转暖中,只要在来年冬季之前把问题解决掉就行。可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农民并不是NPC,他们不做安排人家就老老实实一直待在这里不动,人家可是长了腿的,会跑呢。
仔细想想,吴南海这段时间着急上火,未尝不是因为移民村出了问题,这才引发了他的重重心事。
第五百三十三章 好大一根胡萝卜(上)
“这里毕竟跟海南岛上不一样啊。”
庞雨解席吴南海等人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虽说都是在山东这边收拢起来的难民,可那些被运到海南或者台湾的农户已经完全是别家弃产,处在完全的陌生环境中,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任何依靠,自然只能完全听从琼海军的指令,不会有什么其它想法——周围都是大海和密林,想跑也跑不掉啊。
但这些仍处在大陆上的农户则不同,即使被迫离开家园,他们对这片土地还是很熟悉的。人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胆子当然就会大些,想法和去处也更多——这年头都是大家族,谁家没个三亲六友的,既然还在大陆之上,这有个缓急之时,投亲靠友的地方也多些。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在大陆上,农民的选择并不止琼海军一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虽然琼海军的厚待让大部分人都感恩戴德,可终究有那么一些好吃懒做的,看看这边捞不到什么好处了,住的地方也不咋样,每天更是要不停干活……趁早跑了吧,反正自家有两条腿,爱去哪儿去哪儿,大不了回头再到处要饭去。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流民从来不少。在封建王朝稳定的时候,少数流民尚不足以影响大局,可是当国家衰弱,秩序崩坏,这些人就将不断的冲击,毁坏掉国家的基础。眼前这个大明帝国,正是毁在了这样的流民手中。当然,在后世的宣传中,这被称为是农民起义。
不管流民也好,起义也罢,反正,作为本地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解席和吴南海等人对这种局面都颇感头痛,如果农庄里的人口都不能固定下来,他们的很多措施就毫无意义。
在内部的讨论会上,大伙儿群策群力,想出许多应对之法,从大明朝原本就有的“路引”制度,一直到后世通行的户口,身份证等规则都被提出。有人甚至主张学习宋朝好榜样:在农户脸上刺字,让他们即使逃出去以后也很容易能被辨认出来,抓起来也方便!
“刺配,路引,户口,介绍信……以前总觉得这玩意儿纯粹是限制人权的,现在咋感觉不一样了呢——没这些措施还真不行!”
解席曾一度捂着脑袋叹息道,但旁边茱莉则立即指出:从前你是被统治阶级,所以看不惯这类措施,而你现在可是统治阶级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当然感觉不一样。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只是屁股虽然换了个位置,在座这些人毕竟还是抱有一定的人文观念,那些太过于强势,甚至给农户造成人身伤害的管理方式终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况且效果也不一定好——他们能吸引农户过来投奔的最大优势就是这里的政策比大明朝要宽松灵活,如果搞出比明帝国还要严苛的政策,人家逃跑的肯定更多。
到后来还是庞雨和陈俊提出了解决办法——归根结底,这事儿是土建组规划不够仔细引起的,所以还是由土建组出面解决。今天正是其中一部分内容完成的日子,解席专程出来,就是想看看土建组那法子的效果如何……
两人一路溜达着来到附近一处村落,这里曾经是农户逃跑现象的重灾区,最初安排的百多户人家一夜之间逃走了十多户,超过百分之十,严重影响了吴南海的垦植计划。虽然重新给增补了人手,但浮动的人心却不是那么容易安抚住的——也因此,土建组将其作为首先施行解决措施的试点区域。
当解席和吴南海两人来到农庄时,看见这里已经围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