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当皇上 >

第109部分

回到三国当皇上-第109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当皇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此时,他也顾不得这些。看管狐对他这么说。他便也直白地对管狐说道:“既然先生如此说,那么我也不再废话了。徐将军后面,将会领兵进入其他几县。此时先生就该组织那些画工,把咱们那些宣传画,多画一些出来,张贴到邻近几个县的县境之内去。我要你们把咱们这里的情况,多多的向四境宣传。而且向四境宣传的人手,也要特别的组织起一批来。以后不只是我们这里。便是河内河西,还有弘农这些郡县,甚至是其他大州,你们都是要去。人手少了,可是不行。”

    管狐心中一惊,暗道将军想的真是够长远的。听了律香川的话,他道:“大人的吩咐,小人回去马上照办。”

    律香川点点头,不再说话。看他如此,管狐知道律香川暂时是没什么事要对他说的了。于是他跨上一步,对律香川说道:“大人吩咐的这些事,都可以说是深谋远虑,小人佩服。但是有一事,小人还是不明,望大人能够解惑。”

    律香川不知道他要说什么,遂问道:“什么事?”

    管狐说道:“就是刚才柳直将军说的事,其实柳直将军说得对呀,野牛岭那边,地势高洼,水源不畅。若是种麦,还是不错。种稻,差强人意。大人为何执意要在那里种植水稻呢?”

    这问题柳直想不通,他当然也想不通。要种稻,地方多的是,为什么非要在一个不适宜种水稻的地方去种水稻?

    他是怕律香川只是常年深居宫禁中的人物,不知道四季农时,五谷所生,所以不得不又来提醒他一下。

    要是律香川对农事这一块,并不太懂,胡乱指挥的话,浪费损耗可是实在太大。

    听管狐如此说,律香川微笑着说道:“管先生的意思,是以为我不懂农事么?”

    管狐忙道:“小人不敢。”

    律香川说道:“便是你敢也没关系。其实农耕之法,多种多样,难道这事,是有定数的吗?我曾经在有些古书上,看到有些地方。谷物一年三熟四熟。但我们这里,怕是只能一熟吧!这就可见,农时并不是天下一成不变的。今次,我就要在咱们这里,试验这种一年能种几季的稻谷。如果成功,则天下人民,永不受饥寒之苦。这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了。”

    “咳、咳……”


第一百六二章 谋划

    “咳、咳……”

    他这里说得起劲,旁边管狐却是被他的话语给呛到了。

    一年能生长三熟四熟的谷物,有吗?有这样记载的古书,他怎么没看到?

    律香川要在这里试验一年几熟的水稻,他是认真的吗?这种事情,让管狐是想不通。

    这样的事,以前提都没有人提,律香川一来,就要这么做。他这是胡搞,还是认真的?

    若是说他是胡搞,从前面他所做的事情来看,又不像啊!

    这么努力这么用心,就是为了最后胡来一下,没人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去胡搞吧!

    可是说他是认真的,管狐却又觉得,这事怎么听怎么不靠谱。从古至今,还没有人听说过水稻是能够双熟的,甚至三熟。律香川这想法,会不会太异想天开了?

    他是左思右想,不得要领。律香川看他如此,他便说道:“先生还有事么?若是没事,便去布置吧!”

    管狐这才惊醒,对律香川说道:“那小人就告退了。”

    说完他就出门自去了。一路走一路还有些犯迷糊。

    这么轻描淡写,律香川就把他将要做的这件事情,给这样糊弄过去了,不知道这时的人们,是否会相信他的话。

    其实律香川心里,现在是挺烦恼的。他的水稻,虽然是会高产,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麻烦。

    别人的水稻,一般亩产量只有几百斤。他的水稻,产量却是几千斤。

    这虽然让人惊异、恐怕,但恐怕,也会引人非议吧!说不定他的高产水稻种出之际,也就是他无穷麻烦,缠身之时。

    所以他得想好办法,把这事对人们心理的冲击,降到最低。

    现在他先说这是他的一个试验,而不说这是他用的未来的高科技。那么这时的人们,对这事,对他,大概就能够先理解一些吧!

    等到人们知道他有这么一个试验,那么他们当然就会想看他这个试验的结果。

    这个时候他可以先把他的试验结果说得夸张一点,然后很多人肯定是会不信。

    但这个时候人们信不信无所谓,他这是先给大家一个很高的预期。让他们先在心理上接受他的水稻,是能高产的这样一个事实。

    等到随后他的高产水稻出来了,人们看到产量竟然真的是有这么高,他们才不会太过惊讶。因为这事,在他们心里,已经萦绕了好久了。

    这样最后石头落地时,人们只会惊异于他真的能办成这事,而把整件事的怪异程度,自动地忽略过去。

    这是律香川想到的,能消除他这件事会在人们心中引发怪异念头的一个办法。

    要是他现在直接告诉人们,他是来自未来的人,用的是更远未来的科技,不知道这时候的人们,心里会怎么想。

    第一个反应,他们大概是觉得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吧。第二个反应,他们才会觉得他是一个妖人。至于第三个反应么,。。。。。。

    大家当然就要不约而同,对他群起而攻之了。妖邪之类,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被人们所容忍的。

    现在他先放出一点风声来,让人们对此期待一下。希望这事情坏的影响,能够被化解掉一些吧!

    把所有人都支派走了后,律香川进到后院,去看小竹她们。到了里面,就看到小竹小眉她们,正在和王金莲说话。

    这个王金莲,大约在家里也并不是娇生惯养之辈,到了这里,也没有显示出什么傲娇的模样。

    到了别人家里,明知道自己是来做下女的,而还能保持这么一种淡然的态度,这个王保,养女儿是怎么养的?有点特殊啊!

    不过,这种事情,他是不想管了,就是不知道林素儿,为什么非要把人家留下来。

    让别人给她做丫头,她就心里这么舒服吗?

    林素儿刚才自己闹了一个笑话,让她很是尴尬。这时候她已是恢复如常,出来和大家相见,看到她,王金莲还要叫她少夫人,被小竹赶紧是制止。

    大约她对林素儿和律香川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只是因为她那个胖子老爹让她那么叫,她便以为林素儿真的已经是律香川夫人。

    这个当然也不怪她。林素儿和律香川这样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好多人孩子都有一堆了,王金莲看不出来两个人还没在一起,也不奇怪。

    只是这事让一边的小眉,又是有点不开心。大家这么说林素儿和律香川,虽然都是开玩笑的。可是,现在是开玩笑,以后就会都成真了。

    而看他们两人现在的神情,双方都是默认了这件事。那么律香川只怕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到林素儿家里迎亲吧!

    就算她是律香川的第一个女人,她的地位,还是及不上林素儿。一想到这些,小眉的心里,就是有些惘然。

    律香川这时却忽然又记起了蔡文姬――是蔡昭姬的事情来。他现在要计划弄几个文工团出来,小五子那些人,当然是文工团的主力。

    但是文工团里只有男士兵,是不是还缺点什么。如果再有一些女性角色加入进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蔡昭姬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就是不知道蔡昭姬愿不愿意加入。

    而且这时人们也没有这么开放,会容许男女混合,一起组建文工团吧!

    或者,不必那么激进。这个可以男女分团的。不让男女混在一起,或者人们对此还可以容忍一点。

    男人其实做什么都没问题,女人就有诸多限制了。

    这些习惯习俗的看法,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来吧!

    晚上,林素儿又回了她自己那边,因为看律香川她想要什么,他便答应什么,林素儿很高兴,也就不再强留着王金莲做她的丫头了。

    这样,小眉小竹又让人把王金莲给送回了王保家去。让王保是大失所望。

    对林素儿这想什么就来什么的性子,律香川也是很无奈,只能是随她去。

    而律香川这次过年出去,十多天了才回来。小眉小竹两个人把王金莲送回家去后,竟然好像就不再来理他。这让律香川是大为光火。

    这是什么态度?谁是将军,谁是丫头?

    恼得律香川走到她们那边去,要小竹过去帮他做事情。小竹知道危险,拉着小眉不放。

    这下律香川更有理由了,直接让两个人都去了他那屋。

    年轻人,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也不怕身体被掏空。

    所以第二天,又是律香川起来给小眉小竹二人做早餐。这两个小丫头,倒真是有福气。

    只是,一晚上的,两人也被律香川折腾的够呛。将军是越来越像小老虎了。

    想起律香川对待她们的情景,两个人仍不觉得是要脸红心跳。

    将军真的不是人……额,不是一般人呀!……

    律香川要在野牛岭那一带种植水稻的消息,终于是在安邑城里各处,沸沸扬扬地传播开了。这事立即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按理,这事是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的,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农事决定,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让人议论的地方。

    但如果被有心人特别挑起,那就又不一样了。

    而且当然,这事也有一点很不对劲的地方。律香川种稻播秧的时间,比平常人们浸种下秧的时间,足足早了差不多有二十多天。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一时间是怀疑的人有之,否定的人有之,嘲讽的人有之。赞同的声音,有……,额,是没有一个。

    这事也确实不值得赞同,因为这事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值得人们肯定的地方。


第一百六三章 吹牛不上税

    相反,很多人是可以看出,这事律香川做得很不靠谱。

    在董承董国戚的眼里,这事显然不平常。很不平常。

    它显然是律香川这个人昏聩糊涂,盲目自大,不明事理的证据。

    “皇上,野牛岭一带,地势高洼,水源不便。于此种麦,正合时宜。于此种稻,莫名其妙。……

    “时才正月,天气枯寒,万物不兴,稻秧本脆弱之物,此时培育,非唯秧苗难茁,亦糜费谷物,虚耗人力,造成额外之损耗。……

    “律将军想为皇家做事,此心可解。但不顺天时,不应农事,违背事理,可就让人觉得他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独断专行了……

    “此数种通弊,齐聚于此一小事件之中,而律香川犹乐自为之,可为不谙农事,不体民艰,不恤民情。于此一事之中,律香川不能纳人言,喜一意孤行之弊,皆暴露无疑。皇家对此,不得不慎重。”

    在献帝面前,董承是侃侃而谈。他这一番话,把律香川说得是一无是处,性格孤犟,只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人言,办事只凭血气之勇。让献帝听了,也是不好拿话来反驳他。

    就事论事,律香川此事确实做的难以让人理解。他这次做事,连基本的常识都违背了。多少年来人们认为不能这么干的事。他偏要这么去干,这让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