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794部分

倾宋-第794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惠娘此时似乎也明白了什么,饶有兴致的看向走过来的绮琴:“琴儿姊姊,夫君选择马相公,倒还真是一步妙棋。”

    绮琴含笑不语,而惠娘自顾自的轻轻拍打着自己的手掌心:“若是选择李叹相公的话,肯定会遭到世家的反对,所以夫君干脆直接把李相公推出去当一个挡箭牌,毕竟世家如此大力攻讦李相公的话,对于下一个人选就没有办法继续用上全力了,更或者夫君很有可能用别的方法直接将马相公推上来,让世家无话可说。”

    “夫君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个妾身就算是再聪明也捉摸不透,毕竟我可不是他,也没有他聪明。”绮琴不慌不忙的说道。

    惠娘嘿嘿一笑:“否则当年在临安,夫君也不可能翻过琴儿姊姊这一座大山,牢牢抓住琴儿姊姊的心呢。”

    “你这丫头,怎么和絮娘一般口无遮拦!”绮琴秀眉一横,面带责备神色。但是和她亲近的都知道,以绮琴平淡的性子,当然不可能真的发火,“你倒是再接着说,为什么夫君会选择马相公?若是说得出来便饶了你。”

    惠娘顿时张口结舌,手指有些纠结的缠在一起:“这个······”

    看着惠娘飘忽不定的求救目光,在场的众女都不由得扑哧一笑,而惠娘也顾不上别的,向左挪了一步,伸手扯了扯赵云舒的袖子:“舒儿姊姊,你可要救救我。”

    赵云舒摇了摇头,看着惠娘可怜兮兮的样子,心中一软,微笑着说道:“其实惠娘你向远处看一些就能看的明白了。马相公的登场有些突兀,但是却是夫君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要知道马廷鸾相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算的上三朝元老,又是马廷佑相公的兄长,无论是才能c为人还是和夫君的熟稔,都是别人无可替代的,就算是世家再怎么找,也不可能找到和马相公能够比肩的人。”

    而绮琴也是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赵云舒的解释:“世家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当初以陈宜中陈相公为首的‘六君子’,他们无论是才学还是声望都当得起大任,但是在马相公这等当初和江万里老丞相他们同进退的上一代中枢大臣面前,可就有些黯然失色了。”

    陆婉言和絮娘对视一眼,都已经明白过来。

    实际上她们一开始都没有想明白叶应武用马廷鸾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在场的这么多人,实际上只有绮琴是最初跟着叶应武从临安离开的,叶应武和上一代江万里等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只有绮琴体会的最深,尤其是一直被叶应武雪藏的马廷鸾,可以说是叶应武早早为今天做好的准备——叶应武的阵营之中虽然人才辈出c能人不少,但是总得有一个人能够在需要用人的时候顶出来,而且这个人还要有充足的能力和足以服众的资历,很显然相比于叶应武的救火队员——李叹,马廷鸾就是这个叶应武的撒手锏。

    现在马廷鸾登场,也等于敲响了世家的丧钟。

    “马相公······”陆婉言忍不住喃喃重复一遍,感慨一句,“夫君这是要借助白鹭洲书院,将整个世家彻底取代掉啊。”

    如果说马廷鸾和叶应武的关系,确实有些尴尬,因为他算不上叶应武的长辈——毕竟年纪的差距摆在这里,而且他的堂弟马廷佑和叶应武平辈论交,但是马廷鸾当初却又是在朝堂上和江万里他们并肩奋战的,虽然没有称兄道弟,但是无疑朝野都将马廷鸾看作上一代的大臣。

    不过正是因为有马廷佑这一层关系在这里,马廷鸾对于叶应武不可能有什么背叛之举,毕竟马廷佑掌握的是大明的锦衣卫,这是叶应武的心腹力量,此中蕴含的信任不言而喻,而马廷鸾也因此早就被打上了叶应武心腹的印记,他要是做出什么对不起叶应武的事情,恐怕朝野的骂声就能将他彻底淹没。

    而叶应武和马廷佑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白鹭洲书院同窗的关系,此时此刻陆婉言她们终于能够找到叶应武这个团体之间的联系了,这联系看上去很薄弱,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将所有人绑在了这战车上。

    那就是书院同窗和学院创办者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文天祥c邓光荐而或者是马廷佑c章诚等人,都是白鹭洲书院出来的,而叶应武正是依靠他们组建了自己整个团体的核心。继续向外拓展,通过金陵护理学院c临安医学院以及正在筹备建设的金陵工学院,叶应武又将李叹(其夫人黄道婆为护理学院山长)c廖莹中(其本身为临安医学院副山长)c郭守敬(其本身为金陵工学院山长,而工部官员多数都在其中有职务)等团结在了自己这个团体的周围,从而逐渐形成现在的庞然大物。

    整个水榭中一时无人说话,只有轻轻的风声。

    随着绮琴c赵云舒和惠娘等人你一句我一句抽丝剥茧的分析,叶应武有意或者无意之间缔造的这个阶级已经展露出来其本质。

    这是一个拥有不同出身c来自不同背景,但是有着c或者即将有着同样第二出身的人所构成的阶层,这一代人将会紧紧团结在叶应武的身边,而下一代都是从各处学院之中走出的官员,又将因为同样的学院或者书院出身而紧紧抱团,到时候就算是没有叶应武,他们也会团结在皇室周围。

    叶应武改变不了这些人的第一出身,也并没有想着向这方面尝试——因为这实在是天方夜谭,所以他很干脆的选择给予这些人一个同样的第二出身,这样他们就有了同一高度,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原来“士农工商”等等阶级划分方式能够划分出来的新的阶级。

    这个糅合了各阶级人才在一起的新的阶级,能够代表各阶级的利益诉求,也能够引领大明均衡的向前发展。

    而无疑,面对这样一个新的阶级,世家毫无抵抗能力。

    “今天的大朝会,世家要倒霉了。”惠娘长舒一口气,忍不住感慨道。

    绮琴秀眉一挑,笑着说道:“世家倒霉,实际上和我们又有多少关系呢?只要夫君能够安安稳稳的回来,不再因为此事忧愁,不就足够了么。”

    陆婉言却并没有笑,郑重的点了点头。

    ————————————————

    当朝堂上“附议”之声接二连三响起的时候,昝万寿就已经明白,这一战世家一败涂地,甚至可以说是丢盔弃甲c溃不成军。双方相互之间交手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当他们还执着于在一个点上向叶应武发动进攻c甚至幻想着逼迫叶应武让步的时候,叶应武却并没有想着如何才能更进一步,而是直接釜底抽薪,一把攥住了世家的根基所在,或者换句话说,叶应武根本没有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直接将整个世家圈定为他的战果。

    这和叶应武之前主持北伐的时候采取的战术有所相似,在北伐几次大战中,叶应武为前方各路主力战军划定的规则并不是必须要攻克哪一座可能决定战略方向和下一步战术实施的城,而是尽最大可能将整个区域中的蒙古军队全部击溃,事实证明,没有了蒙古军队这样赖以支撑的根基,蒙古人很快就彻底溃败。

    而现在叶应武也并没有在一个官职的得失上和世家来往纠缠,而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改革朝廷选举提拔人才的方式——这等于彻底将世家推入了深渊。毕竟之前世家所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其所培养出的人才要比出身寒门的士子更为优秀,或者说至少在平均水平上更高一些。

    :。:

《倾宋》第九卷汉唐业 第六百七十章 学院派系的崛起

    虽然自隋唐以来施行的科举考试制度给予了天下士子同样的机会,但是不得不说,拥有更多资源的世家显然更容易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比如唐代赫赫有名的闻喜裴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朝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九品中正制这种完全依靠世家来输送人才的选拔人才政策,但是实际上多少对于世家的人还是有依赖的,不说别的,都昌江氏能够一门出“三古十二斋”总共两代十五名朝廷命官,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前朝权臣贾似道,也是出身望族贾氏,祖孙三代都是朝廷大员,由此可见,世家即使是到了南宋末年依然有着极高的存在和对朝廷输送人才的作用。

    而相应的,朝廷的大权实际上也有相当一部分落在了世家的手中。

    现在叶应武通过建立学院以培养各行各业人才来执掌天下大权和制定针对不同行业政策的举动,可以说是进一步给予了寒门苦读之人c甚至是三教九流之中的奇人异士一个出头的机会。

    当然这也能够极大地帮助大明向着多元化发展,否则叶应武并不知道在自己百年之后,大明会不会有如历史上那样目空一切,将先进的科技看作奇巧淫技,甚至走向闭关锁国c自取堕落的极端。

    所以叶应武必须要从根源上对这一切进行改革。

    或许文天祥他们并不知道叶应武是怎么想到这样变革的,但是他们在看到叶应武这样的规划时候,就已经明白过来陛下的用意,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大明不能再走前宋的老路子了,既然科举制度没有办法真正的遏制世家所拥有的优势,那么就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大明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改革,至少相比于什么都不做,叶应武是在进行尝试。

    天下这么大,道路这么多,总得有人去试一试,既然现在叶应武已经做好了前去闯一闯新道路的打算,那么文天祥他们自然并不介意陪同,毕竟从兴国军到现在,他们当初跟着叶应武走这么一条道路的时候,又有谁曾料到过会一步步如此境地?

    这一条筚路蓝缕开辟出来的道路,沾满了一名名明军将士的鲜血,也洒满了文天祥他们的血汗,既然叶应武打算继续向前,那么何妨陪着他一起走下去?

    毕竟从兴国军到南京再到幽燕,这么长的路,都走过来了。

    叶应武目光炯炯,看着下面的文武大臣,而文天祥他们也郑重看着叶应武,目光之中带着坚定。

    一如多年之前鄱阳湖上。

    文天祥等人之后,各地行省和州府派来的代表官员也都纷纷站出来,最后只剩下了昝万寿和张全等之前站出来反对李叹的寥寥数人。

    张全有些诧异的环顾四周,虽然他并不清楚世家在地方州府上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他也知道,之前大明向北推进的速度很快,在运输上主要依靠的是各地商贾的车马船队,而在快速组建地方州府管理机构上实际很大程度依赖的是当地的世家,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在最后一次做好准备北伐幽燕之前,甚至派遣了部分禁卫军陪同御史台官员到地方巡查。

    其实有一定原因便是担心这些仓促提拔上来的官员因为良莠不齐而搞出什么事端。

    可以说世家之所以一直让叶应武有所忌惮,甚至还有威胁叶应武的实力,就在于他们在地方上掌握了大权,从而才能在中央实际上以叶应武的亲信官员占据多数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

    就算是当地州府主政的知府和通判之中只有一个出身世家,那么此次前来参加大朝会的地方官员之中至少也应该有一半,哪怕是三分之一的地方官员站在世家这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