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764部分

倾宋-第764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儿姊姊,你说这一次婉娘姊姊又有了,可是我这里怎么还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跟着夫君北上,也不是没有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王清惠清脆的声音虽然低,但是因为周围没有人有朱弦带着婢女在外面站着,除了叶应武谁敢不打招唿就进来所以叶应武还是能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轻笑一声。

    “好啦,该有的时候总归是会有的,”赵云舒轻声说道,不过她自己的话里也带着一丝愁绪,显然赵家并不擅生育的血脉和失去的第一胎,让她自己也是压力山大,只是在惠娘面前作为一个姊姊还是得劝她,“你还年轻,和夫君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又不长,肯定会怀上的。”

    惠娘有些泄气的叹了一口气:“但愿吧。”

    “所以你拽着我过来就是想问这件事么?”赵云舒有些诧异,这种话题为什么非得跑到清心阁这种地方来说。

    “这只是其一,”惠娘笑了一声,转身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书,“主要是想要让姊姊看个好东西,你看这本书,或许对咱们有所帮助呢。”

    “呀,这是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种”赵云舒声音中的平静也彻底被打破了,“你这个小妮子,跑到清心阁来不干好事,怎么总是找这种书来看?”

    门后的叶应武已经听的差不离,摇了摇头走入这第二进藏书之处,轻轻咳嗽一声:“你们两个丫头,躲在这里偷看什么呢?”

    “夫君!”赵云舒眼疾手快将那书合上,这种羞人的事情当然不能被叶应武抓住。只不过惠娘也手忙脚乱的跟着上来想要将书塞入书架中,却不料两人慌张中撞在一起,书也跟着脱手,正正好好落在叶应武脚下,书页摊开,上面天雷勾动地火的图画让叶应武不用看文字也知道这是什么书。

    惠娘这个丫头还真找来了《春(和谐)宫图》

    叶应武翻了翻白眼,赵云舒和王清惠讪讪一笑,转身就想熘之大吉,却被叶应武一手一个拽住,直接拖到了清心阁一边的桌子旁。伸手将那本书拍在桌子上,叶应武难得正色的叹息一声:“惠娘你说你,现在也不好好看书,也不写诗了,怎么一天到晚的都在想着这些?”

    双手交织在一起,惠娘羞愧的低着头,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叶应武。

    而叶应武恨铁不成钢的指着那书,痛心疾首:“你们两个在这里看这种书有什么意义,嗯?难道是怀疑自家夫君的技术水平太差?这简直是对某的质疑和不信任!”

    惠娘和赵云舒下意识对视一眼,两个女孩怒不可遏的扑了上去。

    “这可是你们两个自己投怀送抱的,就算这里是清心阁,某也忍不住了。”叶应武露出一抹坏笑,当先搂住王清惠的腰肢。

    一股幽香伴着飘舞的衣衫飘过来,让叶应武下意识的深深吸了一口,双手已经不知不觉得顺着惠娘纤细的腰肢滑下去,这个丫头的外衣早就不知道扔到那里去了,所以叶应武的手直接穿过了褙子,按住诃子,已经能够感受到那肌肤的柔滑和惠娘的微微颤抖。

    “某解开了?”叶应武一时间将之前和苏刘义他们闹出的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手轻车熟路的落在惠娘诃子的纽扣上,不过今天叶应武并没有如往常那样,而是不慌不忙的看向王清惠。

    原本因为害羞而紧闭的眼眸张开,惠娘娇嗔道:“你还不快点儿!”

    叶应武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而旁边装作看窗外风景的赵云舒终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然后慌张的离开,她就算是脸皮再厚,也不想在清心阁这等读书之地看着这一对儿狗男女天雷勾动地火。

    等到赵云舒离开,惠娘最后一丝矜持也终于抛到了九霄云外。

    “夫君。”女孩喃喃搂住叶应武的脖子,轻轻吻在他的脸颊上,仿佛要把这些天的相思全都倾注在这吻痕中。

    惠娘坐在叶应武怀中,俏脸上还带着红晕,头上的金钗和玉簪不知道什么时候都被抽走了,一头秀发直接披散在肩头,将雪白的肌肤半遮半掩。就在这个时候,脚步声打破了这只剩下喘息声的宁静。

    惠娘这才回过神来,轻唿一声,慌张的拽过来衣衫披在身上,然后又去找腰带。叶应武眉毛一挑,伸手在她小脑瓜上拍了一下:“你个丫头是不是晕头转向了?”

    一开始还没有明白,不过当惠娘看到叶应武手中拿着的诃子,侨联刷的一下通红,只能重新穿戴。刚才直接被叶应武在这清心阁中就地正法,惠娘多少都有些羞愧,不过她也没有想要责怪叶应武的意思,毕竟这一次怎么着似乎都算自己纵容他。

    赵云舒给叶应武端上来一杯茶,拽过一个凳子坐下,自家夫君的脸色有些不对她也是看在眼里的,不由得轻声问道:“夫君,是不是前线的战事不太顺利,为何夫君愁眉苦脸的?”

    叶应武轻轻捋着惠娘的秀发:“某今天险些做了一个错事,看到马老将军关于突袭伊尔汗国的计策,如果不是刘师勇和苏刘义两位大臣坚持己见,恐怕某一怒之下就将这计划给否决掉了。”

    “夫君心中对此有所担忧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明在北方用兵,以骑兵深入草原,本来就已经是奇兵,”赵云舒点了点头,明白叶应武的意思,“现在如果再从南洋以奇兵突出的话,一旦双线皆败,那么就很难有回旋的余地了。否则夫君也不会反对。”

    叶应武一怔:“你怎么这么肯定,如果不是因为南北线的原因,某就一定不会反对。”

    “因为夫君本来就是以奇兵致胜,”赵云舒眨了眨眼,“夫君从兴州这一路走过来,有哪一战不是以奇兵为主,正兵为辅?而恰恰相反,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以大队骑兵正面冲击强行推进的战术,面对夫君这种正面依靠火器推进或者防守,而以大军主力包抄后路的战法,当然很不适应。这一次马老将军的战术,多少有些受到夫君的影响吧?”

    “舒儿最近可是越来越聪明了,”叶应武伸手点了点赵云舒的额头,“你倒是看的清楚。”

    赵云舒轻笑一声:“否则夫君也不会反对了,因为夫君也觉得马老将军采取这样的战术,和之前大明赖以致胜的战术没有太大的区别,而面对的还是蒙古人,伊尔汗国很有可能从之前的战例之中吸取教训,导致这一次失败。正是因为夫君觉得失败的可能更大一些,才会反对这个计划。”

    叶应武靠在椅子上,点了点头:“是啊,本来大明在南洋就不占据优势,如果南洋战败了,某就不得不从北方抽调军队南下,从而导致北线也要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已经销声匿迹的那些世家,要说他们现在没有一点儿企图,某是不相信的,他们也在等待机会,而一旦大明在前线战败,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但是夫君别无选择。”赵云舒微微一笑,“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战术,恐怕就会导致南洋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泥淖,大明就会彻底陷入其中。”

    兵家最忌讳的就是添油战术,如果不直接逼退伊尔汗国退兵的话,那么大明就只能不断抽调兵力南下,从而将一批批的将士送入死地,再让一批一批的人顶上去,这俨然已经是添油战术了。而且这样的添油战术不一定能够挡得住伊尔汗国的进攻。

    “是啊,如果不是苏刘义和刘师勇坚持,恐怕某到现在还以为这样的战术合情合理呢。”叶应武叹息一声,有些无奈,“舒儿,惠娘,某现在有一种感觉,自从北伐归来,某做什么事都有些束手束脚,有的时候反倒是没有下面这些臣子看的通透了。”

    赵云舒沉默片刻,正色说道:“夫君何出此言?实际上夫君有如此之变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夫君是大明皇帝,心中所顾忌的是整个大明天下,而不只是一处之战事州之百姓。对于苏相公或者刘相公来说,他们考虑这一场战事,完全可以只从军队统帅的角度上去考虑,但是夫君就不一样了,夫君必须要考虑的,还有这一场大战中后方的稳定以及无论战胜还是战败,对于国内朝野的影响。”

    惠娘也站起来,一边整理衣襟,一边沉声说道:“夫君,并不是所有专权独断的君主都是好君主,因为这样往往都会顾此失彼。当年汉高祖之所以能有天下,不在于其有多少统率军队征战的本事,甚至他率军打仗基本上都没有取胜过,而在于他统御属下的能力,有张良萧何为文官,韩信英布等为武将,这天下何愁不是汉家天下?所以夫君身为大明皇帝,能够做到兼顾天下,这天下就依旧是夫君的。”

    叶应武端起来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却并没有多说。

    赵云舒走过去轻轻替他捏着肩膀,缓缓开口:“夫君,妾身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但说无妨,你们两个都是某的女诸葛,有些事情某看不透,而文宋瑞苏任忠这些人有说不出口,所以只能让你们来说。”叶应武笑着说道,“说对了说错了,某都会好好奖励你们两个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 上

    叶应武将“奖励”这两个字咬得特别重,赵云舒轻轻哼了一声,下手也不由得重了几分,让叶应武轻吸一口lā不过她还是说道:“古往今来,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坐的稳这个天下,向远处说,隋炀帝杨广,替他爹一统天下,不过这泱泱大隋也是断送在他的手中;往近处说,忽必烈可不就是做好的例子么。夫君是不折不扣的马上皇帝,但是现在北伐成功,中原故土已经尽数收复,所以夫君现在需要做的,是学习怎么坐稳这天下。”

    叶应武点了点头,现在大明在南北线同时开战,而朝野中又是暗流涌动,自己屁股下这龙椅可坐的一点儿都不安稳。

    “夫君年轻,所以没有必要去耍弄什么帝王心术,只要夫君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一份赤诚,妾身相信夫君能够坐得稳。”赵云舒沉声说道。

    叶应武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

    他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感觉束手束脚,远远没有当初在兴州在镇江府时候的快意,归根结底就是坐天下的问题。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现在的叶应武不是当初的叶使君,也不是当初的明王殿下了,而是大明的皇帝,是这比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明王朝更加广阔土地的主人,他想要坐稳这天下,就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次南洋之战战术的决策上,叶应武因为考虑到朝野中那些世家的存在,所以反倒是没有苏刘义他们单纯从战术角度出发看的清楚。

    他们可以只考虑军事,而叶应武还要顾及方方面面。

    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现在越来越不敢冒险了。

    实际上他有这种心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御驾亲征,在沁水岸边和忽必烈决一胜负,实际上叶应武就没有使用自己最擅长的出奇制胜,而是以正兵,布下堂堂之阵和忽必烈决战。

    在战后分析,虽然其余将领们都没有人说,但是叶应武自己很清楚,沁水这一战打得并不好,在绞杀蒙古上岸军队的过程中,明军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甚至在局部战场上不得不以步卒迎战骑兵,如果不是杨宝和边居谊这两员大将率领亲卫顶上去,恐怕整个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