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708部分

倾宋-第708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北伐传来确定的消息之前,明军自星星峡出击是得不偿失。因为那意味着明军很有可能面对很难攻克的西域诸城。毕竟西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大片土地,巍峨的雪山、荒凉的大漠,使得在西域之中行军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要说作战了。

    这也是为什么星星峡一战拖了这么久的原因。

    现在星星峡一战已经结束,海都部近乎全军覆没,大明也就重新面对之前的那个问题,如果此时明军不进行追击的话,很有可能让海都在西域重新恢复元气,明军以后再想要向西域进攻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而且这几个月的辛苦等待也有可能就此付之东流。

    所以在看到王进和高达的时候,梁炎午就猜测到了他们的来意。

    王进话音未落,梁炎午已经开口说道:“现在星星峡一战结束,大明在河西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所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打通从河西前往西域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经在我们面前,我大明儿郎没有退缩的道理。”

    一边说着,梁炎午一边伸手向舆图上一指:“古往今来,向西域进攻,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在北面,一条是在南面,而汉唐时候的丝绸之路,也是走这两条路,北路走疏勒,唐朝时候设立的北庭都护府便是为了守护丝绸之路的北路,而南路便是走和田,也是大名鼎鼎的安西都护府所保护的道路,相比于北路,南路远离草原,靠近吐蕃一带,而且更加好走,所以当初唐军自玉门关和阳关而出,率先肃清南路,建立安西都护府,接着又成立北庭都护府,而在后来唐朝收缩兵力、势力衰微,先丢掉的也是北庭都护府。”

    顿了一下,梁炎午沉声说道:“所以某的意见是先打通南路,在向北路拓展,咱们在南路有吐蕃作为后盾,同时和田也是八剌的察合台汗国都城,现在也应该是海都躲避的地方,想要真的在西域站稳脚跟,必须要把海都驱赶出去!”

    “和田”王进喃喃说了一声,冲着梁炎午颔首示意,“不谋而合!”

    而高达脸上更是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笑容,作为一个从前朝时期就一直是军中栋梁的老将,高达可以说经历了南宋最后风雨飘扬的时代,也经历了那个文官对于打仗的事情一窍不通,但是却能在武将之上颐气指使的时代,所以就算是大明的文武之间实际上已经平等,高达对于文官也没有多少好印象,一般都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并没有与之结交的意思。

    毕竟在他看来,这些文官离战争还是远一些为好,因为很多文官在战争面前表现出来的软弱以及他们纸上谈兵的水平,还是应该远离战争,以免在关键时候畏缩不前,拖后腿。

    但是今天梁炎午毫不犹豫下决定,而且给出自己清晰的分析思路,确实让高达吃了一惊,并且意识到自己现在应该重新审视大明的文官,至少应该重新审视梁炎午这个人了。

    都说叶应武用人为一绝,今日得见高达方才无比确信。梁炎午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安抚,哪怕是几年之前他还只是临安落魄小吏。

    “某没有异议。”高达沉声说道,“事不宜迟,此战并不激烈,将士们稍事休整之后便可出发,否则本来就对于西域地势不熟悉,进军必然难以和海都部相比,再拖延时间的话,恐怕就给了海都恢复元气的机会。”

    梁炎午和王进都是颔首,三个人的目光同时落在舆图上。

    那些小部落的生死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大明现在着眼的,不再是它们。

    而是整个西域!

 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别四月终得还

    当北方的风中已经带着凉意,甚至戈壁滩上的大风寒人脊骨的时候,大江之畔的南京城还处于盛夏的尾巴之中,炎热的夏天还在这一片土地上徘徊,天空中悬挂的太阳似乎随时都能够把土地上的生命烤焦。

    一条大江作为天然的分界线,大江南北不同天。

    叶应武从洛阳轻车简从出发的时候,身上还披着披风,等到过了淮水,披风就没有了,而再过了这大江,只剩下贴身衣衫还在,不过饶是如此,一路奔波过来,浑身都是灰尘泥土,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使得脸上有一条条鲜明的纵横痕迹,看上去颇为狼狈。

    除非是见过叶应武,恐怕任何人和这一群几乎要融入征尘中的人们照面,都不会认出其中有一个恰恰是这天下之主。甚至就连那些河西高头大马,经过一路狂奔,都纷纷疲惫不堪的低头,更让这一支队伍显得其貌不扬。这一条南北官道因为有大运河的缘故,实际上走动的商旅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到了淮南,河网密布,官道上更是鲜有人迹,所以叶应武他们这一路飞驰过来,倒是没有遇到过什么麻烦。

    燕子矶码头上,一道道人影已经顶着日头等候多时。这燕子矶码头因为规模比较小,在平时也就是游人和江上渔叟来往,今日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反倒是把那些悠游的文人骚客们吓了一跳,不过当看到紧跟着而来排开阵列的禁卫军以及江面上来往巡弋的水师战船时候,他们都很识趣的在这一带消失踪影。

    自打大明皇帝陛下带着神卫军和禁卫军北上,京师中留守的禁卫军人手便多有不足,平日里遮护京城尚且勉强,更不要说在城外演练了,所以百姓们已经有很久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禁卫军出动了,甚至还有水师船只配合。只要是有点儿心眼的人都清楚,这必然是有什么大人物回来或者有什么大事发生了,所以本着不能被好奇心害死的心态,这燕子矶附近的渔夫也远远躲开。

    整个燕子矶头,就只剩下森然列队的禁卫军将士和站在码头上的那几道人影。

    一艘快船就在此时跃出水天之间,冲破荡漾的江水和江面上升腾的薄薄雾气。早就严阵以待的两艘水师蒙冲快船急忙迎上去,不过在和那快船交错之后,蒙冲战船并没有实施驱逐,而是以落后半个船位的方式护卫在左右,一面赤色龙旗升上战船船桅。

    燕子矶头上,所有人都轻轻松了一口气。这一次叶应武归来,一切都是低调行事,所以并不鸣炮,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水师和禁卫军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所以到底能不能做到低调行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臣等恭迎陛下!”以文天祥为首,苏刘义、谢枋得、邓光荐等留守京师的文武大臣同时躬身行礼,他们虽然都是身穿便袍而来,但是往这里一站,自有一种上位者的威严。

    而这么多上位者同时躬身行礼,更是将整个燕子矶头弥漫的气势推到了极致。那艘快船缓缓靠在码头上,站在船头的年轻男子看上去有些狼狈,不过脸上依旧挂着笑容:“诸位卿家平身!”

    文天祥等人抬起头来,脸色却是微微一变,因为站在船头的这个年轻男子,征尘满身不说,甚至只穿着一件贴身衣衫,一手提着马鞭,一手拿着汗衫,看上去和着急赶路的行人没有什么区别。

    难怪这一路上没有任何风险,因为就算是蒙古鞑子的密探有再好的眼力,恐怕都认不出来这满身征尘的男子是大明的皇帝。

    甚至就连大明自家臣子都得怔一下,更何况别人。

    “陛下!”文天祥着急上前一步,看向叶应武,“还请陛下速速沐浴更衣,陛下如此······”

    叶应武随手将马鞭和汗衫扔给后面的小阳子,迎上文天祥。几个月不见,相比于分别时候,文天祥更加瘦削了,而原本那一股因为有些发福而快要消失了的刚劲精神,似乎又重新回到文天祥身上。再看看文天祥满是血丝的眼睛和浓重的黑眼圈,叶应武便很明白文天祥这几个月都是怎么过的。

    而文天祥身边的苏刘义、谢枋得等人,也和文天祥并无二样。

    当叶应武和张世杰在前线带着大明将士浴血厮杀的时候,这些坐镇南京城的官员们又何尝休息过?毕竟前线消耗的大量钱粮、器械和兵员,都需要由朝廷居中协调,叶应武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打出手,这背后可是这些留守官员夜以继日的努力。

    “诸位卿家,辛苦了。”叶应武一把握住文天祥的手,郑重的说道。

    在这一刹那,燕子矶头陷入了沉默。

    转瞬之间,所有人的眼角都有晶莹的泪水闪动。

    辛苦了,辛苦了,大家像是陀螺般团团转四个月,终于取得了北伐的胜利,而这背后的血汗,只有自己能够懂得。

    但是没有人后悔,这是他们的梦想,是整个华夏民族三百年的梦想!

    辛苦了,三个字,重若千钧!

    “臣,幸不负所托!”文天祥的声音已经有些哽咽。

    堂堂七尺男儿,在这一刻也终于按捺不住眼中的泪水,泪珠翻滚着落下,落在文天祥微微颤抖的手上,也落在叶应武刚劲有力的手上。

    “朕回来了,”叶应武的声音不大,但是却震撼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整个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了他的声音,“诸位卿家,朕回来了,咱们的北伐,大获全胜!”

    泪水在这一刻夺眶而出,这么多用肩膀支撑起大明天地的好男儿,在这一刻尽情的嚎啕大哭。四个月的担惊受怕,四个月的食不下咽,四个月的难以安寝,四个月为了前线血战的团团转,一切的疲劳,一切的辛苦,在这哭声中仿佛都化为乌有。

    他们迎来了胜利,属于他们的胜利,也是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胜利,一场已经迟到三百年、期待了三百年、梦想了三百年、险些就化为乌有的胜利!这一刻,无论是那些刚毅果敢的将领,还是沉着冷静的文臣,此时都是一模一样的泪流满面。

    在这一刻,从叶应武口中说出的胜利,彻底让他们疯狂,让他们流泪。

    文天祥霍然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陛下,臣已经准备好了辂车,车上准备好了沐浴的热水,请陛下先沐浴更衣,然后入城。朝中诸多事宜臣都已经挑选其中重要的,送至御书房,陛下回宫之后便可以阅览。”

    “宋瑞卿家,你这是想要累死朕啊!”叶应武笑着说道,身后小阳子已经将叶应武的战马牵了过来,叶应武一手牵过来马缰,冲着文天祥摇了摇头,“也用不着这么麻烦了,朕现在就先回宫!”

    趁着叶应武和文天祥他们说话的这一段空隙,小阳子他们已经将战马从船上拉出来,经过这一会儿休息,这些疲惫不堪的战马已经回过气来,到底是河西高头大马,在体力上要远远胜过其余很多品种的马。

    不等文天祥等人回答——叶应武也很清楚他们会怎么回应——他便翻身上马,飞快的向着南京城方向而去。而小阳子等亲卫都飞快的跟上去,战马嘶鸣,转瞬之间就化为天地之间的几点黑影。

    “陛下!”谢枋得等人都有些惊讶的喊道,甚至有些人脸上还流露出疑惑和不满的神情,显然叶应武这样直接将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扔到这燕子矶头,甚至就连禁卫军都扔在这里,自己回宫,确实让官员们有些愤怒,不只是因为叶应武将他们随意的扔在了这里,更因为叶应武在这南京城外衣冠不整的带着几名亲卫狂奔,实在是危险而且有损大明朝廷的形象。

    而站在最前面的文天祥和苏刘义,对视一眼,脸上都带着笑容。

    “两位相公,陛下这么做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