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674部分

倾宋-第674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眼大明,有和怯薛军交手经验的将领,也就只有张世杰以及镇海军的王虎臣和王大用这寥寥可数几个将领。而且当时镇海军和怯薛军实际上应该算打了一个平手,毕竟怯薛军人数并不多——忽必烈不会把怯薛军全都交给史天泽——而且伯颜的南征军进攻不利已经无力再战,所以怯薛军在那血与火的雨夜之中,应该算是主动撤退的,而且怯薛军的伤亡明显要比镇海军少,说镇海军胜了也只能算惨胜。

    见到忽必烈的大纛以及飘舞着象征蒙古最强军队的黑色镶金边旗帜,原本士气有些消沉的蒙古军队之中,顿时爆出一声声丝毫不比刚才明军的欢呼声低的呐喊。

    忽必烈到底是忽必烈,就算是现在蒙古在各个战场都没有办法占据上风,甚至还要被之前他们曾经轻易击败的南蛮子压着打,但是当忽必烈出现的时候,这些蒙古军队将士还是爆出了乎寻常的呼喊,将他们心中对于这位蒙古大汗、蒙古战神的推崇展现得淋漓尽致。

    蒙古将士们依旧坚信,忽必烈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随着蒙古人的欢呼声不断传来,这边张世杰和杨宝等人的脸色也是微微一沉,显然蒙古人的士气要乎自己的预算,这也意味着这一战必然没有这么好对付,本来明军在人数上就处于劣势,如果对手的士气一样高昂的话那胜算就更少了。

    而叶应武只是微微眯眼,看着对面,那一面象征忽必烈的大纛缓缓向前,而护卫的蒙古骑兵也在两侧分开,一名名骑兵越众而出,拱卫着忽必烈。一道模模糊糊隐约能够看到轮廓的人在骑兵的层层护卫下走出,紧接着蒙古人那边又爆出一声声欢呼。

    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自己终于迎来了宿命中的敌人,那个被称为蒙古战神的对手。下意识的举起手中的千里眼,叶应武打量着透过镜片看到的那个人,呼啸的风中,他的大氅随风摇摆,甚至能够看到上边羽毛的拂动,而大氅的主人是一个脸色有些白的男人,甲胄之下看不清楚容貌,但是在那一刹那叶应武能够很肯定这个人就是忽必烈。

    那个在历史上闪耀了数百年的王者,那个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开创了大元王朝的帝王。这一种其余人没有办法展现出来的上位者威严在这个身材并不魁梧的男子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周围的所有蒙古将士都微微低头想自己的王者和神表达尊敬。

    在一名名蒙古将领谦恭的拥簇下向这边看过来,隐约能够感觉到锋利的目光,当他的目光和叶应武的目光正对上的时候,只是微微点头,仿佛是认可自己的对手。

    两个人隔着沁水相望,脸上只有肃杀的神情。

 第五百六十三章 几时真有六军来 上

    明军骑兵缓缓散开,而对岸的蒙古骑兵也是一样后退。『

    叶应武亲临一线还好,毕竟距离蒙古人还有一条沁水,并且水师的两艘炮船也追随着叶应武护卫左右,以防突事件。但是忽必烈前出就有些冒险了,以忽必烈蒙古大汗的身份,明军很有可能采取非常措施,直接集中火炮和飞雷炮对准忽必烈所在的滩涂狂轰滥炸,或许在道义上以及士气上有些损失,但是一旦能够击杀忽必烈,对于大明来说绝对是好事。

    不过到最后叶应武也没有下令开火,张世杰和杨宝等人有些诧异,不过至始至终都没有主动向叶应武提起这种可能。火炮和飞雷炮都是在陛下的指导下明制造出来的,所以在对这几种新式火器的了解上,陛下实际上已经能够胜过在场的所有人。杨宝他们都能意识到可以开火争取击杀忽必烈这一点,叶应武自然更能意识到。

    只不过叶应武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来对于叶应武和大明来说,以后想要占领蒙古的土地,安抚蒙古民众,必须需要一场能够服众的胜利来证明大明征服者的身份,而没有什么比打败蒙古军神更有用的了;二来叶应武为了谨慎行事,并没有必要冒着丧失道义的风险向忽必烈进攻,毕竟这有可能引来蒙古鞑子的猛烈报复。

    叶应武需要的,是拖住忽必烈,然后在这一片山水之间,堂堂正正的击击败忽必烈。

    “陛下,蒙古鞑子已经动了。”张世杰沉声说道。

    一名名蒙古骑兵重新从队列中冲出来,占据附近的高处山坡,可以起到居高临下探查整个战场的作用,而大队的步卒已经6续在河滩外聚集,显然蒙古人还没有傻到以为明军没有炮击忽必烈的亲卫队,也不会炮击其余的蒙古步卒。

    汾水岸边的七八艘船只都被搜集过来,而能够看到蒙古人队列分开,还有二三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在人抬车拉之下向着河边而来。显然蒙古军队也早就已经料到了今日的局面,所以准备了大量的船只,另外几队骑兵直接沿着河岸向上游奔去,显然想要寻找上游水浅的地方直接渡河。

    只不过显然他们只是抱着一丝期望,毕竟现在是春江水暖的时候,就算是汾水算不上奔流的大江大河,也绝对不是小沟小渠,河心水深的地方就算是骑马也会没过头顶,否则明军水师战船不可能进入河道,而就算是在上游,水深的地方也能到骑马者的腰部,而且水流湍急,很容易就直接将人冲走。对于基本不会水的蒙古骑兵来说,这几乎就是地狱。

    不过就算是这样,明军之中还是立刻分出一队骑兵跟上去,以防万一。在这一场能够决定国运的大战中,双方都是一样的谨慎小心,因为一丝一毫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战败。

    “不用慌张。”叶应武一边用千里眼看着对面的情况,一边一挥手,“不过蒙古鞑子也是有备而来,这一下子就有三十余艘船只,如果咱们不小心应对的话还真的有可能让他们有机可乘。”

    “陛下,现在需要炮击么?”杨宝眉毛一挑,“蒙古鞑子第一批已经准备渡河了,看来蒙古鞑子也是明白幽燕那边战事急迫,所以有些迫不及待了,否则不可能初来乍到就开始动进攻。”

    叶应武闻言却是皱了皱眉:“蒙古鞑子主力从山西南下,所为的就是和朕麾下的军队决战,所以他们按理说不会考虑幽燕那边的战事顺利与否,因为只要他们全神贯注打赢了这一战,幽燕那边就算是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碍,大明照样会撤兵。而此时火急火燎的动进攻,反而容易导致更大的损失,完全是得不偿失之举,也不符合蒙古鞑子之前谨慎小心的进军。朕能够像明白这个道理,忽必烈不可能不明白。”

    张世杰和杨宝都点了点头,如果是要考虑到幽燕那边战事的话,忽必烈不可能在这之前缓慢进军甚至步步为营,险些让明军找不到蒙古鞑子主力,而现在又飞快的进攻,仿佛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着急去做。

    “蒙古鞑子军中必然除了问题,”叶应武放下千里眼沉声说道,“某虽然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但是可以肯定必然是某一个统帅出了事,无论是身体有恙也好,和忽必烈产生了矛盾也罢,导致蒙古大军现在看上去犹如铁桶,但是实际上军心不稳,所以忽必烈必须着急动进攻,从而确保能够在军队彻底崩溃之前战胜咱们。”

    “莫非是哪个将领想要背叛忽必烈和蒙古?”杨宝猜道。

    而周围的将领们脸上也都流露出喜悦的神色,显然这样的结果对于大明来说是最好的,意味着自家力量的加强以及胜算的增加。

    叶应武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摩挲着下巴沉思,而旁边的张世杰回答道:“这个不可能,因为忽必烈麾下掌军的是奥都赤和那木罕,都是已经成年封王的忽必烈儿子,对于忽必烈自然是忠心耿耿,至少不可能背叛蒙古出现投靠大明的可能。”

    顿了一下,张世杰看着周围将领失望的神情,不由得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而且以忽必烈的手腕以及多年征战的经验,只要不是这左右掌军元帅出了问题,不可能因为下面的将领而手忙脚乱,更不可能因此而改变其原有的作战谨慎的方式。”

    其余将领们闻言都是点了点头。而一直没有说话的叶应武此时沉声说道:“忽必烈是以奇兵突出闻名于世的,但是他现在毕竟年长,作战风格也趋向于稳重,这在之前的鄂州之战中就可见一斑。而且之前行军也能够看出来这个特点。现在他突然反其道而为之,一来有可能是真的想要让咱们措手不及,只不过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二来自然就是蒙古军中出事,既然不可能是下面的将领,那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

    环顾一周,叶应武的声音微微抬起:“忽必烈自己身体有问题了!”

    “陛下,刚才忽必烈不是还······”一名师长不由得好奇问道。

    叶应武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并且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除了张世杰和杨宝等多年为将者隐约明白过来,其余的将领虽然微微低头表示谦恭,但是脸上的好奇和疑惑显然也没有办法掩饰。

    “忽必烈刚才确实是走到了大军阵前,但是他一直带着甲胄微微低头,所以就算是在千里眼中也看不出来他的脸色,只能感觉到这确确实实是蒙古人的大汗,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忽必烈真的身体健康,很有可能他是在强撑着,只不过周围的蒙古鞑子将领和士卒见到他之后都是谦恭的低头,同样不可能看到忽必烈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所以就算是忽必烈脸色苍白,咱们也察觉不出来,蒙古鞑子将士更察觉不出来。”叶应武沉声回答,“而且忽必烈是在朕出面之后,为了解决蒙古鞑子那边士气低落的问题而不得不出来的,如果让他选择的话,朕想他应该并不会打算出面,否则的话忽必烈也不可能刚刚露面又旋即退入阵中。”

    张世杰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忽必烈身体有恙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在这之前锦衣卫似乎从来都没有送来过这样的消息啊。”

    叶应武也是同样皱了皱眉,在大明还没有完成一统取代南宋之前,叶应武麾下的锦衣卫和六扇门实际上并不能算合格的密探组织,在规模和人员实力上与前宋的皇城司甚至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等到叶应武将南宋取而代之,有了全国资金作为后盾,六扇门和锦衣卫也就迎来了飞展时期,很快就在各个州府之中建立了庞大而且足够有效的情报网络。

    当初六扇门和锦衣卫还在襁褓中时,实际上叶应武对于情报机构还没有太高的要求,一来他需要面对的战场并不大,二来叶应武自己的历史学识在这里摆着,根本不需要情报也能够大约揣测出蒙古军队的调动布置。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整个时代的面貌都被叶应武更改的面目全非,原本的历史知识自然已经没有办法帮助叶应武了,之后无论是军政还是民政,叶应武或多或少的都得依靠六扇门和锦衣卫之前打下的基础和建立的情报网了。

    这就使得叶应武在得到很多情报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又或者根本得不到一些情报。比如忽必烈的健康问题,这必然是蒙古人的最高机密,就算是锦衣卫再怎么飞展,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打入蒙古人的中枢机构,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获得这方面的消息和情报,毕竟忽必烈的健康有恙,恐怕就算是最信任的大臣都不会告诉。

    而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此时的忽必烈应该还很健康才对,毕竟他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