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473部分

倾宋-第473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舒微微颔首,有些不舍的看了那个锦盒一眼。

    而小阳子快步走进来:启禀殿下,江南送来的快报。

    叶应武一怔,急忙将奏章接过来,打开一看,不由得皱了皱眉:赵文义让蒙古鞑子赔偿三百万两白银?难道文宋瑞他们全都活糊涂了么,这个时候借着陈州之事找蒙古鞑子赔偿,真是一步昏招。

    三百万两白银,是个不小的数目,蒙古那边答应,便是他们的税收少了三百万两,此消彼长,是个好事,夫君何谈昏招?赵云舒顿时有些诧异的看向叶应武,刚才在那地下室发现的金银珠宝,估计也就三四百两的样子,而那是真腊多年来征战天下搜集的珍奇异宝,也是真腊历代国王的心血,现在赵文义有能耐一口咬下来三百万两,绝对很合算。

    伸手轻轻敲打着桌面,叶应武苦笑着摇了摇头:咱们上来就开口要价,实际上就相当于大明自己服软了,三百万两白银,表面上看上去是蒙古鞑子凭借这个换来了陈州的安宁,但是实际上却是让蒙古鞑子探摸清楚了大明在淮北的虚实。按照大明以往的作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要攻打城池没有围而不攻进城谈判的道理,更何况这一次出动的是大明最精锐的天武军。

    夫君的意思是蒙古鞑子通过大明火急火燎的伸手要钱,已经看穿了大明在淮北很是虚弱的事实?赵云舒恍然大悟,她虽然不太懂军事,但是叶应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可能想不明白。

    叶应武无奈的点了点头:某当初的意思是派赵文义去好好的教训教训蒙古鞑子,然后甩袖子走人就是了,蒙古鞑子被逼急了不可能和咱们在陈州硬碰硬,就算是真的打起来他们也不是天武军和两淮军的对手,到最后为了保住陈州肯定会主动站出来和谈,这一次倒是遂了蒙古鞑子的心愿。

    赵云舒轻轻一笑:夫君也要体谅朝堂上诸位相公,毕竟蒙古鞑子是大明最强大的对手,现在夫君在南洋,诸位相公应该也不想看着两国在这等紧要关头大动兵戈,所以急迫一些应该也能够谅解。

    看着奏章上的字,叶应武轻笑一声:不过至少赵文义他们还有点儿脑子,总算是杀了蒙古鞑子的威风。这一次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大明占了便宜,而且这三百万两白银到手,总比没有的好。一下子许下了三百万两白银,足够蒙古鞑子朝野闹腾一阵子的了,而史天泽,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渡过难关了,忽必烈就算明白他的苦衷而且也知道换做任何人都很难做的再好,也要考虑如何给朝野官员百姓一个交代。

    天下的便宜哪能都让你一人独占,更何况这一次还是大明占了便宜,只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多罢了,忽必烈凭借着这件事终究没有将你的注意从南洋转到北面,也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赵云舒略有些责备的说道。

    叶应武喃喃说道:三百万两,再加上从真腊搜出来的,数量倒是一点儿都不少了,那件事某在心中盘算了这么久,是时候施行了,舒儿,研磨。

    赵云舒一怔,急忙舀起清水洒在砚台上,然后将上好的徽墨放入之中,小心研磨。叶应武沉思片刻,摊开一张白纸,提起笔来却是一动也不动。

    怎么了?跟在叶应武身边时间久了,再加上书房中不少事情都是她收拾的,赵云舒对自家夫君的性格很了解,和在后宅懒洋洋一点儿正形都没有的样子截然相反,叶应武处理政务的时候向来都是雷厉风行,他所决定的事一般不会给文天祥等人反驳的机会。

    可是今天难得见到叶应武迟疑。

    叶应武缓缓的将笔放下,看向赵云舒:舒儿,劳一时之民,拥万世之财,你说这样的事某应不应该做?

    沉默了片刻,赵云舒重新捻起来笔沾满了墨水递给叶应武,郑重的看着叶应武:夫君。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一切都在不言中。迎着女孩信任的目光,叶应武笑了一声,径直将笔接过来,在白纸上径直写下两个字。赵云舒有些好奇的看过去,神色微微一变:夫君真的打算这么做?

    叶应武看了一眼纸上的两个字,郑重点了点头:虽然现在大名还没有定鼎天下,但是随着大明对南洋的占领以及从泉州临安等沿海城镇向内陆的商品运输,原本通往福建和广南的道路已经不堪重负,这一次大明对付南洋竟然导致蒙古鞑子都敢在北面嚣张,便有这里面的原因。

    直道。赵云舒将叶应武写下的那两个字念出来,夫君,当初祖龙因此劳民伤财而使得秦二世而亡,现在夫君重修直道,难道就不怕那些士子和百姓会反对了?

    轻轻敲打着桌子,叶应武沉声说道:首先和祖龙不同,某现在手中这两批将近七百万两白银,再加上从国库中拨出来,已经至少能够修建从泉州到岭南或者江南的。另外某相信那些商贾这一次应该颇为识相,而且他们能有本事站到商贸场的最顶峰,说明他们自然也有这个眼光看得出来直道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某想这就已经足够了。

    赵云舒在叶应武前面来回踱步,轻声说道:可是伤财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劳民,夫君又打算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劳力?

 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驾眺西洋

    大明继承前宋的衣钵,自靖康以来,前宋断断续续和北方的金国蒙古交战了百年,中间不乏几场名传史册的浴血大战。虽然大宋节节败退,但是最终还是守住了东南国土,但是这一切的代价就是大宋不得不保持人数众多的军队,而很多百姓也在这战乱当中丧命。

    而在宋明之交,和蒙古的几场大战战死的青壮数量众多。叶应武不得不保持精兵路线,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年轻丁壮的数量实在是太少,毕竟还需要留有足够的人手保证正常的耕作。

    所以现在叶应武想要修建直道,就需要大量的百姓丁壮,这和大明现有的国情根本不相符,即使是有足够的金银支持,也会劳民,一旦激起民怨,到时候叶应武失去的,很有可能是整个天下。

    赵云舒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叶应武只是默默的抬头看了她一眼,良久之后沉声说道:谁又说某要用大明的百姓。

    突然间意识到什么,赵云舒霍然回首看向书房外面。

    真腊仆人正毕恭毕敬的站在树荫下,在他们的外围还有明军将士警戒,显然对这些真腊人并不放心。

    真腊渤泥阇婆安南。叶应武轻声说道,这里的百姓,只是失败者的百姓,不是大明的百姓。如果说算大明的战利品和奴隶,倒是说的过来。这些多人拉去修建直道,又有谁能够说某是劳民伤财?某需要做的只是让各地的村镇派出少量人监工,并且由朝廷赋予薪资,恐怕不会有人拒绝这个活计的。

    可是······赵云舒迟疑片刻,终于什么都没有说。

    她也是从宋明之交的乱世走出来的,短短的几个月之间见过太多世间冷暖和乱世人命如草芥的现实,所以早就不是之前那个养在深宫被赵禥呵护如掌上明珠的信安公主。

    战败者和臣服者没有资格支配他们的性命和未来。

    存活与否都要看胜利者的恩典,而现在看来,叶应武显然不打算将自己的恩典泼洒在南洋百姓身上。

    南洋这些猴子是什么样的好吃懒做德行,叶应武一清二楚,更何况他们的后代手上沾满了华夏人的鲜血,这个仇叶应武毫不介意算在他们祖宗身上。所以叶应武一点儿都不在意自己在这一刻的无情和冷血。

    他不是圣母女表,赵云舒也不是。

    整个大明的朝堂上,恐怕还没有这种珍稀的物种存在。而且叶应武也很清楚一旦自己下定决心,朝堂上那些人也不会有意见。

    而自古逐利的商人,更不会大发慈悲,他们只会在意直道修通之后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切实的好处,为了哪怕一点儿利益,他们恐怕都不在乎这中间埋葬了多少南洋土著的性命。

    祖龙修直道,后来隋炀帝修北方驰道,虽然一时劳民伤财,但是这些道路时至今日已然是各处官道当中的中坚部分。叶应武沉声说道,和祖龙隋炀帝相比,某现在有足够的钱粮,无须搜刮百姓,又有充足的劳力,自不会重蹈亡国覆辙。更何况直道与驰道之修建,功在千秋。

    赵云舒什么都没说,只是伸手轻轻握住叶应武的手。

    就在这时,梁炎午快步走进来,不得不说这位叶应武的首席幕僚倒还很是入乡随俗,一身真腊本地的衣袍,通风透气甚是凉快不说,看上去梁炎午更多了几分尊荣之气。

    叶应武强忍着笑先开口说道:逸轩啊,你这一身打扮,再加上这些天在外面跑晒黑了不少,认识的人知道你是梁逸轩,不认识的人恐怕还真的以为真腊人来了呢。

    梁炎午急忙拱手:属下见过殿下王妃。

    行了,用不着你梁逸轩这么客气,再说了你这一身打扮也得入乡随俗,行真腊人的礼节才是。叶应武打趣道。

    梁炎午点了点头:属下这几天一直在真腊各处寻访,汉人装扮的话很容易引起真腊人的警觉,所以难免就入乡随俗了。

    爱卿有心了,叶应武一边赞许一声,一边将桌子上刚刚写好的满满一张纸递给梁炎午,此次搜剿真腊国库和真腊国主的私藏收获颇丰,再加上蒙古鞑子的三百万两白银的赔偿,算得上一笔巨款。朕思前想后,也是时候借着这笔银子,将这件事落实了。逸轩你来的正好,让你手下的人也帮朕分析分析,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么。

    梁炎午急忙接过来纸,只是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惊呼出来:直道?

    叶应武点了点头,却显然并不想过多解释:你先收着吧。

    梁炎午轻轻呼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将这沉甸甸的纸折起来收进怀里,然后沉声说道:启禀殿下,西面传来消息了,德里苏丹国的国君巴勒班回信称非常期待与大明会盟,还请殿下确定会盟的地点。

    这个巴勒班倒是识相。叶应武轻轻摩挲着下巴,对于巴勒班,锦衣卫了解多少?

    摇了摇头,梁炎午无奈的说道:所知甚少。德里苏丹国是在原来天竺的土地上建立的,汉唐以来前往天竺都是经由西域,自前宋之后,关中沦陷,江南和天竺就切断了联系,咱们的商船来往西洋,最多也就是到达三佛齐和天竺以南,很少会北上天竺一带,所以在殿下下南洋之前,锦衣卫对这德里苏丹国根本是一问三不知。

    这倒是没有出乎叶应武的预料,毕竟锦衣卫创立的时间不长,而且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北方,对南洋的各处组织机构都是刚刚创立,触手自然很难在几个月之内延伸到德里苏丹国。

    现在对德里苏丹国知道的只是这个国主巴勒班是在一年前登上王位,不过此人甚是贤能,国家上下被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说,之前和蒙古鞑子伊尔汗国在边境有过一战,双方死伤都不少,打了一个平手。梁炎午接着说道,而且伊尔汗国对于这个德里苏丹国,一时间好像也无处下手。

    叶应武嗯了一声,如果能够轻而易举的对付德里苏丹国,以蒙古鞑子贪婪的性格,是不可能又扯上真腊这样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劣等民族来和他们瓜分这么一大块肥肉的。

    不过这德里苏丹国竟然有本事和伊尔汗国打了一个平手,自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