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469部分

倾宋-第469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对于层层拱卫在叶应武身边的这群杀胚来说,木板围成的村落和这等简陋的城镇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都是用飞雷炮一下子就能炸开的货色,简单干脆。

    臣大明宣武军(神卫军)四厢都指挥使李芾(杨宝),恭迎殿下!杨宝和李芾已经站在皇宫门口,身后土黄色的宫墙上尚且带着点点滴滴喷洒的鲜血,甚至透过被炸开了半边的大门,可以看见正在紧张打扫战场的士卒,真腊的抵抗显然超出了叶应武的预料。

    从马背上翻身而下,叶应武大步走上前,亲自搀扶起来躬身行礼的两人:两位爱卿率劲旅从安南一路横扫真腊,劳苦功高,且逢战必捷,宣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有两位于麾下效力,实乃本王之大幸也。

    李芾和杨宝都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们自己也清楚,这一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尤其是在最后真腊的抵抗不得不用顽强来形容,如果不是抓住了真腊的国主,恐怕现在就算攻占了真腊的国都,想要平定下来整个国家也没有那么容易。

    两位将军并诸多将士的功劳,兵部和户部会按照功劳簿进行奖赏。叶应武微笑着说道,举步向着门内走去。

    李芾和杨宝见状不敢犹豫,急忙跟上去。

    有没有抓到伊尔汗国的人?叶应武打量着战后残破的宫殿,或者真腊人说没说是谁站在他们背后。

    迟疑片刻,李芾不由得苦笑说道:启禀殿下,一个活口都没有抓到,只是在外面一个府邸当中发现了十多具服毒自杀的尸体,都是西洋人的模样,在这城中独此一例。

    叶应武皱了皱眉,这个时候的西洋,也就是后世波斯湾一带,那里正正是伊尔汗国的位置,看来自己的推测都是准确的,只不过还是低估了伊尔汗国插手南洋的决心,否则不可能选出这么多毅然决然为国捐躯之人。

    不过没有抓到活口倒是很令人头疼,在渤泥抓住的不过是一些工匠,叶应武也能够看得出来那些人却是不知道根底,但是真腊这些就不一样了,毕竟伊尔汗国插手南洋,便是从真腊开始的,显然这些服毒自尽的西洋人,很可能就是伊尔汗国在整个南洋的中枢人员,也必然是知道的最多的人。

    更让叶应武担心的是,伊尔汗国单单凭借这派遣一些工匠和使者就像让真腊俯首听命,甚至和大明血战到底,肯定是天方夜谭,双方背后必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舆图!叶应武低喝一声,小阳子急忙把舆图奉上。

    整个南洋的舆图打开,叶应武重新把真腊周边看了一眼,顿时轻轻吸了一口凉气。自己在大学时候学的是中国古代史,对于南洋和西洋的历史沿革只能称得上有所涉猎,之前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渤泥阇婆这些岛国身上,竟然一直忽视了此处。

    伸手在真腊西面的德里苏丹国上重重敲了一下,叶应武沉声说道:小阳子,告诉锦衣卫的人,给某查一下这个德里苏丹国。

    是!小阳子急忙快步离开。

    而叶应武此时也没有心情纵览整个真腊王宫的风情,只是紧皱着眉头一言不发。而李芾和杨宝站在后面都听见了德里苏丹国,不由得一怔。他们对于南洋和西洋的了解半斤八两,实际上还比不过叶应武,对于这个突然间冒出来的德里苏丹国,说是两眼摸黑都不为过。

    德里苏丹国是印度在历史上最为虚弱的一段时间,******教被伊尔汗国打疼了之后不得不退入印度建立的国度,甚至只是控制了北印度,南印度依旧处于混乱甚至未开化的地步,只不过因为伊尔汗国的几代君主都把目光放在西面,不想和东面的宗主国(蒙元)争夺领土,所以才一直没有对这个苟延残喘的德里苏丹国动手。

    一直到三百年后,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帝国轻而易举的取代,印度才进入到短暂的强盛,在这之前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但是现在的历史已经因为叶应武的出现和大明攻略南北的势如破竹而变得面目全非,蒙古丢失了大理,再也无力征讨南洋征服德里苏丹国,国与国之间征战,素来都是柿子挑软的捏,之前伊尔汗国放着东面软柿子,去找西面天方和大食打生打死,也是不想抢了宗主国的饭碗,但是现在宗主国已经无力对付德里苏丹国,伊尔汗国自然不想放过这块肥肉。

    而凭借着一国之力想要吞并德里苏丹国可没有那么简单,一旦陷入持久战和泥淖当中,立国不久根基尚且不稳固的伊尔汗国很容易被拖垮,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个靠得住的盟友。

    而距离德里苏丹国最近,又号称南洋第一强国的真腊,便是不二的选择。

    真腊虽强,却也是相对南洋这些弱小国家来说的,伊尔汗国都没有信心一口吞并德里苏丹国,真腊就更没有这个本事,但是人都是有贪婪**的,叶应武坚信只要伊尔汗国给予真腊足够的好处,两国是可以达成合作。只要两国东西夹击,德里苏丹国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而作为报酬,必然会充当主力的伊尔汗国应该会让给真腊一些好处,相应的真腊也会帮助蒙古在南洋和大明死磕到底。

    真是打得不错的算盘。叶应武轻笑一声,德里苏丹国······伊尔汗国想要吞并你,那某就不妨用你来恶心恶心伊尔汗国。叔章!

    末将在!李芾急忙站出来。

    以你的名义给德里苏丹国的国主写一封信,说得客气一些,内容么就是大明明王殿下诚邀贵国国主会盟,商讨如何对付伊尔汗国。叶应武沉声说道,又强调了一遍,记得,说话要客气,别吓着人家了。

    李芾忍着笑点了点头:殿下放心便是。

    南洋这盘棋,终于下完了。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不过南洋,终究不过是天下棋局的一角罢了。

    阴云渐渐压下来,天空中隐约可以听见闷雷,平时的滚滚热风已经消散了踪影,宫廷内外大树的枝叶迎风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叶应武站在台阶上,抬头看向天穹。

    轰隆!一道闪电炸裂,劈开厚厚的云层。

    山雨欲来风满楼。叶应武喃喃自语道。

    ——————————————————

    城门缓缓打开。

    勒住战马,怀都有些不解的看向身边的史天泽:史相公,咱们真的要和南蛮子谈判?要知道弟兄们还没有痛痛快快的冲出去杀一场呢。

    史天泽淡淡说道:杀一场,凭什么?就凭借怯薛军的骑兵?老夫现在给你全部的怯薛军,不知道怀都将军有几分把握能够冲破城外南蛮子的包围?要知道南蛮子可丝毫没有围三缺一的意思,现在整个陈州城四面八方的敌人恐怕不下十万,再加上精良的弓弩先进的火器,就算是两支怯薛军在这里都无济于事。

    怀都顿时沉默了,虽然放眼整个陈州城,冲锋陷阵之勇猛,他当第二,还真的没有人有胆量当第一。但怀都虽然是个猛将,却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怯薛军和南征军在几次战败之后是什么样的实力,即使将士们天天喊着报仇雪恨,但是真的面对明军面对那些给他们留下刻骨铭心印象的杀胚时候,还是难免会恐惧和怯场,更何况这陈州城外,不是一万明军,而是十万,足足十万大军。

    一道身影已经出现在城门外,手中握着象征大明的节杖,缓缓催动战马,而在他的一左一右身后,只有区区两名骑兵陪同,一名举着大明赤底龙旗,另外一名则是举着赵字将旗。

    那人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来到史天泽的面前,上下打量一番这个老人,微笑着一拱:大明淮西安抚使赵文义,奉命出使陈州,敢问先生?

    蒙古史天泽。史天泽淡淡说道,作为一个纵横宦海一生的老人,他的名字在大江南北如雷贯耳,根本不用在前面加任何的官职,所有听到这个名字的人就知道是谁。

    只不过出乎史天泽的预料,赵文义有些迷惑不解的摇了摇头,目光之中分明带着诧异的神色:史天泽?不知道老先生是哪个史天泽?

    放肆!怀都的手按在剑柄上,冷喝一声。

    周围的蒙汉将士也是下意识的向前站了一步,只要他们的将军一声令下,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眼前这个不识好歹的南蛮子斩成碎片。

    怀都虽然是蒙古人,平日里也往往不把汉人放在眼中,但是对于史天泽这样的朝廷名宿,他还很是尊重和敬佩的,毕竟老人为蒙古付出了心血,而且没有史天泽的帮助,蒙古想要在中原立足,何其难也。

    对于史天泽,怀都心怀的是感恩和敬仰之情,而赵文义一副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的模样,让怀都认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史天泽摆了摆手,赵文义不可能真的没有听说过自己的名字,只不过是拿这个来作为下马威,难怪这个赵文义有胆量带着两个随从进入这陈州城,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而且史天泽也很清楚,赵文义之所以底气如此充足,并且上来就毫不犹豫的挑战他的威严,也是因为站在赵文义背后的,不只是两个随从,还有城外的十万大军和一个冉冉崛起的大明。

    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赵文义站在这里昂首挺胸的依凭!

 第三百九十六章 孤影入陈州(下)

    p:又到月初,诸位支持我的书友们,打赏口饭吃吧,诚实的小眼神~感谢书友菜园上的菜菜桃花沽酒lr的支持!

    赵安抚使请。史天泽冲着赵文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赵文义微微一笑,手里握着节杖,径直大步走进去,没有丝毫谦让的意思。而站在史天泽身后的伯颜和怀都,脸色都是微微一沉,怀都刚想要上前呵斥,却被伯颜眼疾手快拽住了衣角:

    手持节杖,则象征皇帝亲临,如果换作你我奉大汗之命手持节杖出使南蛮,也应当如此,设身处地考量,赵文义所做无可挑剔,甚至为人臣子,忠君之事,应当如此。

    怀都愤愤不平的瞪了赵文义的背影一眼,和伯颜一起走向大堂。

    尤宣抚已经站在大堂门口,见到赵文义,不由得微微一笑:来者可是赵相公,鄙人尤宣抚,添为我大蒙古忽必烈汗麾下马前卒,大汗命某前来,全权代表他的旨意。

    赵文义点了点头:尤先生之名,赵某久仰。

    本来只是一句客套寒暄之语,只不过赵文义似乎故意把久仰两字咬得很重,说者或许无心,听者却是万万有意,作为大明几次的手下败将,要说尤宣抚什么都能看得开,那根本不可能,尤其是他毕生的心血毁在了叶应武的手中,让蒙古一统天下的美梦破灭,这是尤宣抚永远都不可能忘怀的耻辱。

    而现在赵文义话里有话,分明就是在强调尤宣抚几次在大明手下吃亏的事,而且强调的不着痕迹,让尤宣抚想要反驳一时间都找不到把柄,只能独自吞下这一口气,一点儿都不客气的坐到座位上。

    跟在后面的史天泽也是官场和沙场上的老狐狸了,哪里还能听不出来前面两个人一句话之间的龌龊,只不过史天泽也并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微微皱眉看向赵文义,这一次南蛮使节态度的强硬已经超出他的预料,史天泽之前和前宋在谈判场上也没有少交锋,只不过每一次宋人都是低着头毕恭毕敬的进出,甚至大气都不敢喘一口,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