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298部分

倾宋-第298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自嘲的一笑,淡淡说道:“念出来,念给这风听听,也念给这天地听听。天武军未曾辜负它的荣耀。”

    陆秀夫郑重点了点头:“故总计战死三万六千七百一十五人。另凯旋之四万一千五百二十一人中,重伤者七百三十八人,轻伤者一千九百四十六人。”

    一串一串的数字从陆秀夫嘴中吐出来,虽然叶应武和王进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却也是忍不住心中黯然。而谢枋得和叶应及更是脸色沉重,凝视着陆秀夫手中的花名册,心中沉甸甸的。

    “所有的死难将士,厚厚抚恤。”叶应武轻声吩咐。

    天武军的士卒都是从江南西路各个州府招募的,其中有半数都是兴州儿郎,所以抚恤牺牲将士的事情在襄阳那边并不好处理,叶应武只能一直拖到天武军凯旋,并且把这件事情交给陆秀夫,毕竟陆秀夫是新上任的兴州知州,同时也能为被襄阳事务缠住的文天祥分担更多的压力。

    之前天武军主要的事情都是文天祥在主导和负责,不过现在随着天武军的地盘越来越大,单靠叶应武和文天祥已经顾不过来了,所以陆秀夫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站出来挑起大梁,而安抚牺牲儿郎、犒赏有功将士就是一次不错的历练。

    陆秀夫郑重的点了点头,新任的兴州通判江钲还在大冶县,所以短时间内这些事情还是自己来负责。

    “不过好在这一次朝廷倒是厚道,”叶应武微笑着说道,“拿出来了三百万犒劳有功将士,除了留下来一百万给襄阳守军和鄂州屯驻大兵,天武军能够分到二百万,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只是可惜了,”王进脸上的凝重也舒展开来,毕竟听到三百万这个庞大的数字,谁心中都会好受不少,“贾似道之所以能够这么痛快,归根结底还是想要远烈放吕家一马,只要吕家不完,贾似道终究还能找到机会插手襄阳事务。可是天算不如人算啊,这三百万还真是白白的便宜了咱们!”

    陆秀夫三人也是相视一笑,天算不如人算,贾似道怎么也没有想到吕文焕竟然会铤而走险叛逃,这也导致叶应武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他一马了,这三百万也算是什么都没有买到,反倒是让天武军不用为半年来的财政犯愁了。

    毕竟虽然天武军背后有江南西路这个南宋土财主支持、又有各路商贾倾力相助,却也不得不面对境内有太多的北方难民的严峻问题,尤其是这个冬天又是忙着盖房,又是忙着开荒,即便是源源不断的输血,也已经入不敷出了,现在这三百万砸在头上,怎能让陆秀夫他们不开心?

    “具体的事情你们负责下去。”叶应武轻声吩咐,“不过有几点某要说明白。第一,战死将士要抚恤,有功将士要犒赏,伤、病将士由天武军负责医药和养伤,而且所有北上儿郎,根据功勋分配土地。第二,天武军以及新成立的神策军、神卫军,都需要招募兵员,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家中独子不可上战场,家中唯一壮丁不可上战场,家中有战死将士和有功将士者排后考虑。”

    陆秀夫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属下遵令,只是不知道这功勋应该怎么计算。”

    “以战功为主,”叶应武淡淡说道,“不过牺牲将士,无论战功多少,当排在前面。”

    陆秀夫急忙拱手应是,而叶应武径直看向一侧的叶应及:“兄长,君实、君直他们先去负责统计这件事情,我有话要和你说,你先留步。”

    叶应及微微一怔,不过还是止住脚步。陆秀夫他们也知道这两个兄弟必然有什么事情不能让他们这些人知道的清楚,所以一个一个飞快的退去。而王进也是冲着叶应武一拱手,先行回家去了,毕竟他回到兴州之后,直接来了议事堂,还没有回家看看。

    “远烈,可是有什么事情吩咐?”看着愈发成熟的弟弟,叶应及的语气也下意识的变得恭敬起来,反倒是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不过叶应及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也没有办法强求。

    叶应武笑着坐了下来,长长舒了一口气,倒是丝毫没有把叶应及看做自己的下属,毕竟这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兄长,就算是这个叶应武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叶应武了,但是从血脉上的联系还是让叶应武在面对叶应及的时候感到分外的亲切:

    “也没有什么大事,主要是这一次随某一起回来的两位先生,陈元靓和郭守敬,就要交给兄长了。某相信通山县的工坊有了这二位,不久就会有不错的突破。”

    叶应及信任的点了点头,自家弟弟的本事他还是明白了,叶应武赏识的人才现在还没听说哪个名不副实。

    不过叶应武笑着继续说道:“其实某很是好奇,不知道兄长蹲在这通山县,可感到委屈?”

 第二百五十九章 梦里江南好(上)

    PS:感谢屋外大神的友情章推,污凉是小弟的前辈,咳咳,不是基友关系,反正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在在此特地加更一章以示对新来书友们的感谢。

    面对叶应武突如其来的疑问,叶应及一怔,旋即苦笑一声:“这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不要忘了某是你的兄长,这老叶家现在已经有了远烈,足够光宗耀祖的了,某就算是布衣平民,又有何妨?”

    叶应武顿时沉默不语,叶应及虽然矢口否认,但是话语里面透露出来的伤感还是怎么都掩盖不住的,毕竟自己的兄长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正当而立之年,更何况像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年轻后进都已经一步步走向高位,他反倒是一直窝在通山县,要说不别扭委屈,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家里面叶应武的那位大嫂可向来是小肚鸡肠的性格,定然看不惯叶应及如此蹉跎。

    看向叶应及,叶应武这才发现,自家兄长虽然还没有生出白发,但是脸上已经不可遏抑的出现了一两道皱纹,竟是未老先衰。现在他自己内心中承担着压力,却不想告诉叶应武,不想让自己这个日理万机的弟弟为之担心。

    “远烈,无须挂怀,”叶应及见到叶应武沉默,顿时猜测到了他心中所想,急忙说道,“这通山县知县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更何况通山县的重要性你比我还清楚,这周围的工坊、学院,要是换做另外的人看着,别说你不放心,就是某也割舍不下。”

    叶应武忍不住苦笑一声,实际上这也是他一直没有调动叶应及的原因,他还没有健忘和无情到做什么事情都把这个兄长抛到脑后,而是因为天武军最重要的工坊就在通山县,换做另外任何的人,叶应武都有些不放心,还是自家兄长看守着最好,毕竟放眼整个天武军,要是单纯论忠诚之心的话,谁都比不上叶应及。

    沉吟片刻,叶应武缓缓说道:“通山县是天武军重中之重所在,不过现在随着神策军、神卫军建立,再加上还有镇江府的镇海军,通山县的工坊已经很难保证在短时间内向四支军队同时供应飞雷炮以及其他新式的火器,而且随着兴州百姓垦荒的开始,通山县的保密和维护也会变得愈发艰难······”

    叶应及顿时明白过来:“远烈,你是想要把通山县的工坊迁移出去?这可不是一件等闲小事,通山县的工坊有多重要,你我也都很清楚,短时间内这根本就······”

    “这倒不用慌,”叶应武轻声回答,“只是我们现在需要着手进行的工作罢了,归根结底,这件事情还是要委托兄长。毕竟兄长和这通山县工坊在一起的时间比某叶应武还要长,具体应该怎么做,还是由兄长来主持为好,另外具体选址的事宜,兄长可以多和工匠们以及这一次新来的两位先生商量。新工坊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能够供应现在天武军麾下各部的火器,还要能够供应北伐的需要。”

    顿时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很是沉重,不过老叶家的血脉中还没有“害怕”和“不敢”这两个词,更何况叶应武这是把天武军的肺腑托付给自己,叶应及又怎能置之不顾?放眼整个天武军,现在有能力也有空闲来做这件事情的,也就只有叶应及一个人了。

    “交给为兄便是。”叶应及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下来。

    叶应武点了点头,叶应及的反应倒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现在通山的火器工坊先不管天武军这边,集中供应镇海军。毕竟天武军、神策军和神卫军都需要进行打乱混编,重新训练,短时间内鱼龙混杂,大量的供应飞雷炮等火器不是一件好事。另外六扇门和锦衣卫也会派出更多人手加强对火器工坊的保护,兄长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叶应及嗯了一声,这一次叶应武用飞雷炮在襄阳逞尽了威风,蒙古人也不是傻子,自然很想弄明白这种新式火器是什么样的存在。单凭借着通山那些天武军留守士卒,还很难做到阻挡无孔不入的密探,换做六扇门和锦衣卫,针锋相对反倒要好一些。

    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情,叶应武又接着说道:“某等会儿会吩咐君实他们,划定田亩的时候,北上伤残的将士会更多的划分到通山县,另外还会抽调一支由天武军老卒组成的劲旅替换通山屯驻士卒,这样也能够无形之中加强对于通山的保护。”

    天武军的这些伤残士卒,都是从战场上浴血拼杀下来,自然对于通山县这些工坊和学院有着天生的保护念想,就像是历朝历代存在并代代相传的守墓人村落一样,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自然会群起而攻之,这无形之中又给通山县的工坊加了一层保护。

    而且作为天武军出来的人,对于这些工坊的重要性,自然也都是心知肚明,所以不会像平常百姓那样乱嚼舌根。

    叶应及慎重的点了点头,叶应武基本上把能够想到的都已经吩咐下去了,若是自己再做不好的话,那就真的是在证明他叶应及是一个无能的人。

    “远烈,可还有什么事情?”叶应及轻声说道,他倒是不用着急,毕竟选择新工坊地址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需要慎重考虑,所以现在叶应及急匆匆的回去十有八九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看向自己有些拘谨的兄长,叶应武突然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兄长,咱们有好久没有在一起吃个饭了吧,总感觉都已经不像是一家人了,好像小弟记得这家还没分呢,怎么之间都没有走动了?之前是远烈在外出征打仗,实在忙碌,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兄长何不带着嫂嫂前来,小弟也好一尽地主之谊、兄弟之责。”

    叶应及下意识的颤抖了一下,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叶应武春风得意、平步青云,渐渐的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和这个弟弟已经愈发疏远了,现在想起来两人还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安安稳稳坐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嗑了,更甚至自己家中的那位河东狮子吼,还真的没有来叶应武后宅拜访过。

    如果说叶应武是因为战事急迫、俗务缠身,那他叶应及却也没有类似的表示,反倒是他这个做兄长的不对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已经把叶应武看做了上司,而不是那个曾经围着自己跑的孩子,所以才会有这种冷淡而拘谨的感觉,不过叶应武却是依旧以对于兄长的尊重之情来和他交谈,无论是刚才还是之前,与其说是吩咐和命令,倒不如说是商量和照顾。

    叶应及当下里郑重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便改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