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232部分

倾宋-第232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立信这开口分明是在庇护自己麾下的儿郎。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对于鄂州屯驻大兵的掌控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强,这一次趁着混战方才收拢了不少军心,所以现在唯一能够采取的方式就是得罪这些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天武军将领,从而达到收拢手下人心的意思。此间苦衷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只要是有别的选择,汪立信决计不会冒着得罪叶应武叶使君的风险,在这里借着官职力压杨宝和王进。

    杨宝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显然饶是杨宝也没有想到汪立信竟然会这样跳出来一点儿都不顾天武军感受的护犊子,不过既然汪立信已经做了,弟兄们照样接着便是。

    还不等杨宝准备开口,一侧的天武军左厢众将就已经有声音出来,只不过不是左厢都指挥使王进,而是左厢都虞候唐震。这个身上还能看出来三分原来书生意气的都虞候,缓缓开口说道:

    “汪相公此言差矣。大宋虽然有祖制,以官位尊卑论战场高下。但是时过境迁,大宋和北方鞑子战火连绵百年,此间众多规矩,潜移默化之间已经有所变化,若是汪相公一味恪守往常,岂不是要吃大亏。要知道这蒙古鞑子可不会和汪相公讲道理的。更何况之前麻城之战汪相公想来也有所耳闻,吾家使君所作所为,当得起中流砥柱,至于那范文虎范将军如何。汪相公可不要忘了。此等罪人,汪相公担待不起。”

    唐震有些文绉绉的说出来,几名文化差一些的都头,已经听的直挠头。不过还在这里面也没有旁征博引、典故如云,用的也不过就是叶应武之前麻城之战的例子。

    但是这个例子已经足够有分量了。当时叶应武对于拒绝出兵的范文虎只是呵斥了一通,以“互不统属、关汝何干”为由,让范文虎一时间张口结舌,最后方才有了麻城大捷。

    或许其他人不知道,汪立信身为湖南安抚使、鄂州知州。也算是临近前线的大宋官员,这个事情还是很清楚的,甚至在鄂州,不少中立派或者江万里一派的官员明里暗里没少用这个事情来讽刺就在鄂州的沿江制置副使范文虎,让范大人几次下不了台。

    唐震别的时候不说,这个时候却是单单捡出来这件往事强调,是在向汪立信明明白白的说明,天武军向来都是自成一体,你还没有这等本事指挥天武军,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汪立信忍不住苦笑一声,自己还真是小看了这群天武军的将领,到底是天武军,从麻城打到光州,几乎当初追随着叶应武血战麻城的人已经换了一茬,而天武军也从当初的两千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数万人。这些上阵杀敌嗷嗷叫的将士,可不只是会冲锋陷阵的莽汉。

    他们有自己的血性和理智,该让步的时候让步,不该让步的时候寸步必争。

    要是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拥有一支这样的麾下劲旅,就真是谢天谢地了。汪立信在心中不断感慨着,竟然忘记了自己实际上是在营帐中,是在和对面这几个微笑着的天武军将领夺权中!

    自己不跳出来,倒是让唐震跳出来,王进这个小子竟然还学某,当真也不赖。杨宝忍不住在心中感叹,让唐震出来,既能表明天武军的立场所在,又能够不为代表着天武军左厢形象的自己引来非议,王进这小子什么时候也会耍心机了。

    归根结底还是叶应武这个上司总是一副老奸巨猾的样子,什么样的人带出什么样的兵,这句话倒也不假。

    两群人就这样对视,似乎谁也不服谁,一直到一名士卒跑进营帐,脸上带着焦急神色:“诸位相公,你们快去看看吧,打起来了,外面捡拾兵甲马匹的人打起来了!”

    似乎意识到营帐中气氛相当不对,那名士卒有些胆怯的后退一步,不敢再多说。

    “打起来了。谁和谁?”汪立信心中暗暗道了一声幸运。

    “是天武军那群······”看到一群天武军将领冷眼相对,那名士卒顿时缩了缩脖子,声音也越来越小,“和咱们一个都的人。现在外面已经拉开架势了,要是几位相公不过去,恐怕要出人命的。”

    王进和杨宝嘴角边流露出一丝笑容,打起来,打起来好啊。天武军打群架还没有至于到吃亏的地步,只要把你们打服了,到时候你汪立信不听话也得听话!

    而自家知道自家底细的汪立信和众多鄂州屯驻大兵将领有些焦躁的看向这边。杨宝微微闭眼,王进看向营帐顶端,而唐震则是默默的侧身王进后面,一副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现在没我什么事的表情。

    汪立信忍不住脸上一白,终究还是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冲着杨宝和王进拱了拱手:“两位将军,都是宋字赤旗下并肩的弟兄,有话都可以好好说。至于谁人统筹各路,还须细细商议。当务之急是不能让两边的将士们打起来,要是这事情闹大了,恐怕互生间隙,再也难以并肩抗敌了,未免让蒙古鞑子看笑话。”

    既然汪立信已经服软了,而且还将蒙古鞑子这头等大事搬了出来,王进和杨宝也不敢硬扛,毕竟要是让叶应武知道了,还不得一顿狗血喷头骂下来。在并肩抗击蒙古人上面,叶应武是立场最坚定的。

    杨宝终于开口笑道:“好,汪相公,我等还是速速出去看看。莫要出了什么事情,到时候你我都难以向将士们解释啊。”

    杨宝退了一步,汪立信轻轻松了一口气,自有麾下将领急匆匆的掀开营帐帘幕走出去。

    ——————————

    “使君。”叶应武走出来,文天祥和陆秀夫急忙站起来。

    叶应武点了点头:“无须如此客气,可是有什么事情?”

    文天祥急忙说道:“启禀使君。确实有几件事情向使君禀报。最重要的便是郢州一战,想来使君也已经知道了。蒙古鞑子方面对此已经做出了反应,某等刚刚收到的消息。”

    “舆图!”叶应武朗声说道,小阳子这家伙倒是卖力,飞快地跑了过来将舆图展开。

    文天祥径直走上前,分别在随州、光化军上轻轻点了一下:“蒙古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今日已经在随州北侧和光化军南侧汉水冰面渡过汉水,并且伴随有大量的粮车辎重,只不过襄阳城中并未有出击之意,而樊城牛将军带领少量步骑试探,被蒙古鞑子击退。”

    “樊城人少,牛富能够有胆量出城,就已经很有胆略了。”叶应武点了点头,既然是转移粮草和辎重,蒙古鞑子自然是步骑重重守护,凭借着樊城中的士卒,想要击破蒙古步骑的防御,还真是天方夜谭,“阿术这一次倒是好大的胆子,这是把全部的赌注都压上了,若是战胜了,襄阳自成孤城,若是战败了,可就是一切都没有了。”

    一旁的陆秀夫也忍不住摇头:“这不是阿术一贯的作风,每一次阿术南下或是派遣斥候,从来没有如此声势浩大过。”

    叶应武微微皱眉:“倒也不难理解,因为他现在想要刺探的都已经刺探到了,天武军战力如何,鄂州屯驻大兵战力如何,襄阳和樊城的守军又是什么样的,恐怕现在阿术比某、汪立信和吕家兄弟了解的还要全面,对于他来说,之前付出的牺牲所换回来的消息才是最需要的。不要小看阿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或许淮南李安抚和使君是一样判断的,淮南各部已经在半路上折返,共有六万水陆步骑,前行之快超乎预料,估计三天到四天之内就可以凭借着水师战船将前锋送抵汉水北岸。”文天祥苦笑着说道,“这襄阳好大的一杯羹,所有人都想分一口。”

    陆秀夫轻声说道:“对于阿术来说,要是等到李庭芝率领援军赶到,恐怕就已经难以挽回了,到时候就算是襄阳攻克,六万久战精锐之淮南士卒,足够封锁汉水北岸,让他们坐困襄阳,难以进退。”

    沉吟良久,叶应武方才说道:“某担心的是,以阿术的谨慎,能够下定决心将十五万大军推进到汉水南岸,不是白白来的。这至少说明对于他来说,并不冒太大的风险,也就是说······”

    “阿术有信心击败襄阳守军。”文天祥看着两路蒙古大军的北面,襄阳赫然伫立。

    陆秀夫轻轻吸了一口凉气:“这阿术倒是好大的胃口。”

    “某现在感兴趣的,却是阿术要怎么把吕家兄弟这两个躲在乌龟壳中的家伙引诱出来,如果有襄阳坚城,就算是十五万大军,想要一朝一夕强行攻克,未免笑谈。”叶应武轻声说道,“某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声南击北。”

    “声南?”陆秀夫急忙看去。

    襄阳南面,除了郢州,还没有别的州府值得阿术大动干戈!

    “又或许是声北击南······”叶应武忍不住苦笑一声,“战场瞬息万变,某现在还真的难以揣摩这个阿术到底在打什么算盘。要是某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就好了。”

    文天祥和陆秀夫忍不住一笑,只不过这笑声中带着苦涩和无奈。

    “还有别的事情么?”叶应武突然问道。

    文天祥一怔,旋即说道:“嗯,还有,那位黄小娘子已经到了兴州,使君何时想要见她?”

 第二百零八章 三军辄动齐朝北(上)

    扬州城南,瓜洲渡。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苏刘义看着身后的浩荡大江,眼前的荒草凄凄,忍不住轻声吟诵。

    身后缓缓走上来的张世杰叹息道:“只是可怜当初陆放翁吟诵此诗的时候,大散关和瓜洲渡尚且是东西两处险隘,时到今日,蒙古鞑子已经推进到泸州城下,大散关尽归尘土。”

    苏刘义有些诧异的回头看了他一眼,旋即轻轻笑道:“什么时候虞侯竟然悲伤至此,现在你我,还有镇海军上万将士,不就站在这瓜洲古渡口,准备向北而去么。”

    “只是可惜这不能算北伐。”另外一边郭昶踢了一脚江滩上的碎石,“早晚有一天要北定中原!”

    苏刘义和张世杰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睛中熊熊燃烧的斗志。或许当初在大多数的南宋将领眼中,只要能够守住淮南甚至江南的山河半壁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但是现在却是不同,至少在天武军这里,守住这半壁山河还远远不够。

    轻轻一笑,张世杰率先朗声诵道:“瓜洲渡口,恰恰城如斗。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榆柳。”

    苏刘义点了点头,显然正合心意,回首身后,大江对岸,金山、北固山、焦山三山形胜,扼守京口,眺望淮扬。当下里也不犹豫,苏刘义笑着开口接道:“面前直控金焦,极知形胜东南。”

    见到苏刘义只是念了两句就不念了,郭昶和张顺两个听众顿时怔住了,张顺只是听个热闹还好,郭昶忍不住皱眉说道:“两位将军,这《清平乐》怎么还差两句却也不续了?”

    “不知旭升可有佳句,能镇全篇?”张世杰微微一笑。

    苏刘义也是附和着看向郭昶。

    郭昶一怔,旋即知道是他们两个考验他,也算是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当下里沉吟片刻之后,爽然一笑。朗声诵道:“面前指控金焦,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休教忘了中原!张世杰和苏刘义闻此句而默然。

    良久之后张世杰方才喟然一叹:“旭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