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宋 >

第222部分

倾宋-第222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叶应武的吩咐,襄阳城中是有六扇门和锦衣卫双重人手布置的。

    周围的州府也是都有两个组织的联络点,随州一战中,如果不是没有打算夺下随州,恐怕只需要让城中六扇门和锦衣卫四处放火捣乱,就有可能为水师提供机会。

    战马飞快。奔驰在官道上,马蹄翻飞,掀起来雪与泥。如果仔细看上去,会发现章诚浑身上下都是泥点子,很是狼狈,丝毫没有锦衣卫和六扇门的统领应该具有的形象。

    但是他此时也顾不上这么多,十多名骑兵紧紧簇拥着。前面郢州水师的营寨寨门上传来呼喝声。

    “天武军都统章诚,求见郢州水师范都统!”章诚高高举起手中的腰牌,在冬日里惨淡的阳光中金牌散发着光亮。

    大早晨的谁都不想折腾,见到来人一口纯正的江南口音,士卒丝毫没有犹豫就敞开了寨门。章诚暗暗舒了一口气,郢州水师的防卫这么松弛。说明应该蒙古大队还没有渡过汉水。

    范天顺并没有回城,依旧在营寨中度过的除夕,他的精神明显不好,不过依旧坚持出门迎接。对于章诚范天顺并没有很深的印象,但是他却很清楚叶应武手下精锐的斥候密探就掌握在这个年轻人手中,这也是为什么身为郢州水师都统制,范天顺依旧放下身段。

    “章将军别来无恙?”范天顺迎风快步走来。也顾不上满地的泥泞,“有失远迎,还望章将军不要见怪。”

    章诚轻轻松了一口气,从马背上一跃而下:“见过范都统,末将此次前来有重要事情想要询问范都统。”

    “外面风寒,还是进去说吧。”范天顺勉强挤出来的三分笑容已经消散干净,襄阳城外的夜战他知道的速度丝毫不比天武军慢,毕竟郢州就在襄阳南面,章诚大年初一的就前来拜访,显然是真的有急迫要事需要商量,而且十有八九就是和昨天的夜战有关系。

    “来人,给章将军看茶。”两个人走进营帐,范天顺急忙吩咐。

    “不用了,多谢范都统好意。”章诚解下披风,“某这次前来,一是想要询问一下范都统,昨夜襄阳守军出城偷袭大败,蒙古兵锋锐不可当,直逼襄阳城下,事态急迫,范将军可否知道?”

    范天顺沉重的点了点头,郢州水师这一次在进攻蒙古水师营寨的时候被半路里杀出来的张弘范算计,主力楼船损失过半,现在实力甚至还不如鄱阳湖水师等等杂七杂八的水师拼凑起来的兴州水师,再加上昨天汉水冰封、连夜大雪,郢州水师困坐汊港只能坐视襄阳那边打得火热,甚至还要随时提防蒙古鞑子直接从冰上进攻营寨。

    屋漏偏逢连夜雨,范天顺感觉这几天自己一直在走霉运,如果不是涢水之上总算是出了风头,恐怕就真的窝囊到家了。

    沉吟片刻之后,范天顺轻声说道:“某已经派出很多哨探沿着汉水岸边巡视,现在到还并没有发现蒙古步骑有想要渡过汉水的意图。只不过现在水师战船被困在这里,北上襄阳不是,南下入江也不是,但是让某颇为担忧。”

    “不知道范都统以为阿术是会先击破襄阳城外营寨,还是先来对付此处水师营寨?”章诚有些急迫的在营帐中踱步,“汉水冰封,已无天险,若是蒙古步骑渡过汉水,凭借着这营寨怕是难以抵挡蒙古步骑的冲击啊。”

    “某也有相同的顾虑,”范天顺轻声说道,“不过好在历年之中,冰封的日子并不会太长,恐怕过两天就能够冰雪消融,凭借着短短两三天,蒙古鞑子想要攻破襄阳城,未免痴心妄想。”

    章诚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终究还是忍不住苦笑道:“或许两三天攻破襄阳城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但是两三天已经足够对士气低落的襄阳造成威胁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范都统以为凭借着自己的营寨,能够坚守两三天么?”

    范天顺却也是坐不住了,猛地站了起来:“你是说蒙古鞑子不会径直进攻襄阳,而是会先来找某的麻烦?”

    章诚微微皱眉,果然正如使君所说,这范天顺更适合带兵冲杀在前,要让他在这里运筹帷幄,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当下里章诚不得不说道:“范都统未免当局者迷,郢州水师对于水师损失殆尽的蒙古来说,不啻于很大的威胁,若是能够趁着汉水冰封将郢州水师一举绞杀,即使是付出的死伤大一些,又有何妨?这个买卖很划算。”

    被章诚这么一说,范天顺顿时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可是就算是鞑子准备来攻击,甚至是渡过汉水前后夹击,某也无计可施。早知如此就应该在汉水上出现浮冰的时候就将水师撤到大江上。”

    “那样的话襄阳就成了孤军奋战,恐怕以范都统的为人性格,是绝对不允许的。”章诚不着痕迹的拍了范天顺的马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请范都统向北岸加派哨探,并且迅速巩固营寨,大小战船上都备好远近弓弩,以防蒙古步骑偷袭。”

    “多谢章将军提醒,某这就去着手布置。”范天顺的背后已经出了一身冷汗,这简直就是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

    然而就在此时,一名士卒急匆匆的冲进营帐:“启禀都统,大事不好了,北岸黑压压的也不知道来了多少蒙古鞑子,还有刚才北面的哨探传来消息,蒙古鞑子好像想要从襄阳城南渡过汉水。”

    两面夹击,一语成谶!章诚和范天顺对视一眼,顿时都看出对方心中的苦涩和震惊。

    “传令,备战!”范天顺几乎是吼出来的这四个字。

    而章诚也是快步走出营帐:“来人,抽调精锐人手北上襄阳,让城中吕安抚尽量牵制城南渡过汉水的蒙古步骑,另外派遣传令兵尽快返回兴州,向使君呈明情况,以求支援。”

    随同他一起来的都是六扇门和锦衣卫中精锐,当下里纷纷应和一声,飞快的去了。

    原本安静的宋军营寨彻底沸腾,聚将鼓轰响,大队的士卒冲出营帐。而外面站船上也是一面面赤色的旗帜迎风升起。

    “随某去水上。”范天顺招呼亲卫,“章将军,事发紧急,某也顾不上你了,还请自便。”

    范天顺为人雷厉风行,片刻功夫就已经带着人直接上战船了。虽然此时汉水冰封,但是水师主要的弓弩武备都在船上,而且凭借着战船也可以居高临下攻击蒙古步骑。

 第二百章 残雪未消春犹远(中)

    PS:昨天忙着一个学校征文比赛,匆匆更新,未曾细看书评区。当日随口戏言,书友以之为真,鼎力支持,如约打赏,很是感激,有信人如此同行,此心甚慰,快哉快哉!

    镇江府,梦溪园。

    梦溪园原本是北宋名臣沈括的故居,传言是因为沈括年幼的时候曾经梦到过一条周围景色别致美丽的溪流,并且在路过镇江府的时候发现了有一条小溪和年幼梦中的溪流很是相像,于是买下了这块土地,并且正是在这精美别致的梦溪园之中写下了煌煌巨著《梦溪笔谈》,从而让做官并不成功的沈括名垂青史。

    沈括作为新党被旧党打击后,这梦溪园也随之败落,百年间数易其主,一直到叶应武来到镇江,方才将这座园子买下,作为对于开创了中国理工学科的沈括的怀念。

    叶应武不在镇江府,这座园子也直接由张世杰入住,反正都是货真价实的一家人。

    新年第一天,院子中张世杰的儿女正在快乐的跑动着,后面的仆人不敢大意,紧紧追随呼喊。而张世杰则是优哉游哉的躺在院子中的软榻上,即使是正午时分,阳光也并不灼热,洒在身上很是舒服。

    叶氏在一旁织着小儿衣衫,虽然身为叶家长女,张世杰的正室,她不应该做这些,不过叶氏依旧坚持亲力亲为,看向张世杰的目光中带着柔和的笑意。张世杰似乎感受到了,抬头冲着她一笑。

    旁边已经及笄之年的长女正在煮茶,看到爹娘的温馨场面,也是轻轻一笑,急忙站起身来帮忙看着几个顽皮的弟妹。

    “对了,远烈最近怎么一直没有信来?”叶氏突然间想起来什么,有些诧异的说道。

    她是叶家长女,叶应武几乎是她和叶应及看着长大的,平日里无论什么情况,都会按时派人送信问候。当然之前是因为两家都在兴州,隔街相望,没有写信的必要,现在却是不同。

    毕竟一个在赣北。一个在江南。

    张世杰心中咯噔一下,叶应武北上出征受伤的事情他一直没有告诉自家娘子,毕竟自家娘子对于那个小弟的爱护张世杰是深有体会的,既然叶应武没有什么大碍,张世杰也不想让她过多的担心。

    现在却没有想到叶氏自己提出来这个问题。张世杰微微一怔,旋即苦笑着说道:“这不是大过年的么,或许是因为来往拜会的人太多,毕竟远烈现在可不只是叶家二衙内,更是堂堂兴州知州、天武军的叶使君,怎能不忙于应酬。更何况阿术最近总是不老实,足够让远烈焦头烂额的了,来不及写信倒也正常。”

    这个理由很充足,叶氏忍不住感叹道:“嗯,也是。远烈这孩子从小都是妾身和远趋好好看着,再加上叶伯他们哪一个不把他捧在手掌心上?现在一个人在兴州面对这么多风风雨雨、人情世故,也足够他头疼的,真是为难远烈了。”

    张世杰轻轻松了一口气,心中却也感觉好笑,忍不住说道:“娘子可不能这么说,现在远烈也是赫赫有名的叶使君,几次北上,饶是阿术厉害,却也没有占到过他的便宜。上一次在江南弄得天翻地覆,贾似道不也束手无策?”

    “远烈是长大了,成熟了不假,可是在妾身心中啊。她依旧还是那个跟在后面咿呀学语的孩子。”叶氏忍不住笑道,又何尝没有感慨的意思,“只是现实毕竟是现实,远烈长大了,妾身也老了。”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得就连当初爹爹认为最没出息的小衙内。都已经闯出这样一番事业来了。而自己,脸上已经有皱纹浮现,不复当年美貌的时候了。

    “娘子何出此言?”张世杰径直坐起来,看着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可当真是言重了,娘子依旧是当年那个红烛下让某倾心的新嫁娘,韶华白首,咱们说过一起的,娘子又何必担心光阴的流逝?”

    叶氏柔柔一笑,刚想要说什么,婢女走过来轻声说道:“郎君,门外苏将军求见。”

    “苏将军?”张世杰站起身,有些诧异,“娘子,你在这里看好孩子们,某去去就来。”

    “夫君无须挂怀,径直去便可,毕竟国事为重。”叶氏轻声笑道。张世杰是镇海军四厢都虞候,而苏刘义是四厢都指挥使,两个人实际上是半上下级关系,有点儿类似于后世的军长与政委,所以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苏刘义上门给张世杰拜年,所以十有八九是有要事相商。

    苏刘义来的很匆忙,见到张世杰从后院走出来,也不耽搁,径直轻声说道:“虞侯,今晨两淮一线蒙古鞑子有所异动,五河口、金刚台各处都发现有大队蒙古斥候出现,李安抚已经通令两淮沿线州府,各处屯驻大兵以及厢军备战。”(五河口、金刚台具是在淮水北岸宋军控制的战略要地,襄阳之战后期因南宋援襄抽调过多两淮兵力,导致这两个地方陆续失守)

    “襄阳还不够热闹么,又在两淮折腾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