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皇帝有点穷 >

第14部分

这个皇帝有点穷-第14部分

小说: 这个皇帝有点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岁爷,您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陈光在一边看的心惊肉跳。

  何笑行用手整理了一下有些散乱,挡住视线的头发,踢开自己脚旁边的碎陶片,对着散落在地上的奏章狠狠的啐了一口……


第十九章 很难办

  京城,是一国之人的瞩目的城,皇城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身在皇城之中的那个男人,更是焦点中的焦点。何笑行和谏言官之间产生的这一场闹剧,更是以飞快的速度传到了京城之中的各个府衙。几匹快马从京城的几个门飞驰而出,向着王朝的四个方向奔驰而去……

  “丞相大人,下面的人送来的。”

  左丞相府,平吉正在书房之中看书,府中的管家快步走进来,递上来一封书信,然后恭恭敬敬的立在旁边。平吉出身皇族,但是却不像平常的皇室子弟那样沉迷于声色犬马。出身皇族的他,年轻之时就投身军旅,戎马生涯几十年,在军队之中养成的习惯已经深深的刻到了骨子里。左丞相府的下人们也都是精挑细选的,从管家到伙计,都是按照军队的纪律来严格要求的。平吉府上的管家平复,更是军旅出身,年轻征战时是平吉的副将,年纪大了之后,就到了这左丞相府做了平吉的管家。

  平吉结果平复递来的信件,看了一眼,并没有火封完好无损,这才动手打开信件。查看信件的封印是否完好,倒不是平吉不相信自己的管家平复,这也是平吉在军中养成的习惯,改不了的。

  快速的浏览了一遍信件之上的内容,平吉将信件递给平复,说道:“你看看,有什么想法。”

  平复恭恭敬敬的接过信来,仔细而又迅速的看了一遍,说道:“老爷,这信上说皇上回宫之后大发雷霆,将寝宫能砸的东西都给砸了。众谏言官还在宫城门前跪着。想不到事情居然发展了这种地步。”

  平吉将书卷合上,略有思考说道:“是啊!老夫原想着让这帮子言官规劝一下皇上,希望皇上不要沉迷于饮酒买醉之中,没想到,事情居然出了那么大的岔子。平复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平吉有意考考自己的这位副将和管家,也有意培养他。

  “老爷,这件事难办。”平复略微一思索,说道。

  “具体怎么个难办法?”

  “老爷,谏言官属于您管辖的官员。谏言官闹事,无论如何,您都撇不清干系。更何况,这一次给皇上上谏言,是在您的授意下进行的。我怕有心人会在皇上那里挑事,这样对老爷您不利。”平复有些忧虑的说道。

  平吉听了,点点头,说了声“还有吗?”。

  “虽然是这样,老爷却不能直接给谏言官传信或者下命令让他们撤回来。如果这样做,那就相当于直接告诉皇上这次谏言是您指使的,老爷您在谏言官那里的威望也多多少少会受损。”

  “分析的不错,那你说老夫该怎么办?”平吉喝了一口茶。

  “老爷,我认为可以传话给谏言官们,不要再更近一步的逼迫皇上了。稍稍回退一步,不要再在宫门前哭闹。假如皇上看到谏言官让步,肯再次说出承认错误的话,那谏言官们就见好就收,这件事也就算解决了。假如皇上倔脾气上来了,不肯让步。那大人就出面批驳谏言官,维护皇上的威权。也算是给皇上一个交代。不过要提前给谏言官打好招呼,免得他们心生猜忌。”

  平吉听完平复给出的意见,略带批评的说道:“平复啊!老夫告诉过你多少次了,做事情,要分清楚重点在哪里。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问题,你怎么总是学不会记不住呐!”

  “皇上现在如何想,重要吗?”平吉沉声说道。

  “皇上如何想……”平复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皇上现在如何想,并不重要。现在的皇上,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儿,无论他是生气还是开心,对局势没有半点的影响。现在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并不是皇帝,而是居住在玉泉宫的嫡母皇太后!只要是嫡母皇太后认为谏言官们做的没有错,那皇上就得老老实实的道歉认错。如果嫡母皇太后认为皇上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戒和警告,让谏言官们适可而止,那谏言官就要适可而止!嫡母皇太后,才是我大平王朝现在真正的主子!”平吉说道。

  “老爷说的对!小的对事情的分析太过于表面了!”平复说道。

  “这也怪不得你!何止是你,这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认为皇帝才是国家的主人,但是皇帝不是别人叫你皇帝,你就是皇帝,而是你手中有权力,你才是皇帝!”平吉的声音有些冷。

  “老爷,接下来您打算怎么办?”

  平吉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管家的询问,而是吩咐备轿子去了玉泉宫。

  玉泉宫中,嫡母皇太后也早就接到了小太监的汇报,此时也在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对于谏言官们进言,稍稍的警告惩戒一下小皇帝,嫡母皇太后本身是没有什么意见的。本来她对于皇帝出去喝酒的事情,也很是生气。但是小皇帝在面对谏言官的进言时,一不小心将奏章从城楼之上扔了下来,这件事情是嫡母皇太后万万不可能想到的。这也是这件事情的发展出乎嫡母皇太后预料的根本原因。

  如果何笑行没有将奏章从城楼之上扔下去,那么最多要求小皇帝当众念一遍奏章,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惩罚。虽然有些伤小皇帝的面子,但也无伤大雅。但奏章从城楼之上掉下去,在一众谏言官的眼里,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失手没拿稳那么小的事情。往小了说,这是皇上昏庸无道不重视大臣谏言,往大了说,这是小皇帝目无祖宗,不遵守开国高祖皇帝的遗诏,对大臣谏言充耳不闻,甚至还侮辱了上书谏言的臣子。如果严格的按照开国高祖皇帝留下来的遗诏,无视谏言官的谏言,这就是昏庸之君的表现,这是要废皇帝的。

  虽然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因为这种事情废掉皇帝的先例,但是既然有这样的遗诏,至少面子上还是要老老实实遵从的。这件事情很难办……


第二十章 各退一步

  左丞相平吉刚到玉泉宫门口,却发现嫡母皇太后的贴身太监王宝已经在宫门口等着了。

  “左丞相大人,可是为了谏言官冲撞皇上之事来求见太后?”王宝客客气气的迎接左丞相平吉,说道。

  “不瞒王公公,我正是为了这件事情来求见太后。不知道太后娘娘这会可有空?”

  “太后娘娘也在为这件事情发愁呐!左丞相请!”

  王宝说的没错,太后也在发愁。左丞相平吉准许谏言官们向小皇帝上书这件事情,嫡母皇太后是知道的,并且默许了。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现在闹那么大。据王宝汇报,小皇帝在寝宫之中大发雷霆,各种瓶瓶罐罐碎了一地。如果没有铁了心要废掉这个皇帝,那么最好就不要再去招惹这个小皇帝了……

  如果不惩罚小皇帝吧,在谏言官们那里又说不过去。毕竟小皇帝扔了谏言官的奏章,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谏言官们晾在宫门口。虽然谏言官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开国高祖皇帝的遗诏却给了谏言官们无穷无尽的加持。

  “平丞相,你可有什么解决这件事情的好办法?这件事情,皇上只是贪玩多喝了几杯酒,哀家也已经告诫过皇上了。”嫡母皇太后一句话就奠定了基调。

  从内心的感情来讲,嫡母皇太后对小皇帝是有感情的。如果让她因为这么一件事情就把小皇帝的皇位废掉,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听到嫡母皇太后这么说,左丞相平吉已经明白了嫡母皇太后的意思。但是如果完完全全按照太后的意思来,那他平吉这一行到玉泉宫,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太后,此事因为皇上失手将奏章掉下城楼,引起谏言官们的误会。而谏言官又是一群恪守祖宗规制的大臣,性格刚毅。如果皇上不给诸位谏言官解释清楚,这件事情恐怕不好收场啊。”

  平吉说的没错。谏言官虽然归属平吉管理,但是平吉也不是能完全控制谏言官的。如果不涉及到谏言官们的尊严问题,平吉说话对谏言官们是有影响的,尤其是领头闹事的谏言官杨慎,更是对自己言听计从的门生。但是奏章被皇上扔到地上这件事,已经彻底的突破了谏言官们的精神底线。就算是杨慎,也不敢冒着得罪全体谏言官的风险,听平吉的话。

  “你说的这些,哀家知道。但是你要知道,皇上现在也正在气头上。这一会让皇上去跟谏言官们解释,恐怕皇上是不会愿意去的。不过事情还是要解释清楚的,谏言官们做的也没有错!平丞相,谏言官归属你管制,这件事情哀家觉得由你这个直属长官去解释比较好!”嫡母皇太后说道。

  “太后娘娘,如果能为太后、皇上分忧,臣定然不会推辞。但,臣去解释,难免会落人口实。臣是情愿去帮助皇上化解这件事,但是在外人看来,就像是太后和皇上强迫臣去强制让谏言官封口。臣恐怕对太后和皇上的名声不好啊!”

  平吉还是老狐狸,这口黑锅,他平吉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去背。

  “平丞相不用担心,哀家在明日早朝,会下旨训斥皇上。这样以来,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了。丞相你要做的,就是让谏言官们认识到皇上并非有意扔下他们的奏章。只是一个小过错,哀家已经训示过皇上了。”嫡母皇太后说道。

  “臣遵旨!”

  平吉面见太后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是太后肯出面,自己就有把握让这帮子谏言官见好就收。谏言官们不再闹事,皇帝那里又被太后训斥了,在正常情况下,小皇帝肯定不会将矛头对准平吉。至于小皇帝会记恨上谏言官,还是记恨上嫡母皇太后,那他平吉可就不管了。

  要说平吉办事还是很有效率的。从太后那里离开不久,平吉就去宫门口见了这些谏言官们。将自己同太后的谈话修饰了一番之后,将这些谏言官们规劝回去。话说了一大堆,但是主要内容就两条:皇上不是故意的,太后明天会过问此事。

  等到谏言官们都离开了,平吉又让管家平复将杨慎请到自己的府中。

  “学生见过恩相!”杨慎是平吉一手提拔的,算的上是平吉的学生。

  “杨慎呐,坐!”

  “恩相找学生来,可是为了今日宫门前谏言的事?”

  “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事!”平吉一幅生闷气的样子:“老夫今天去面见太后,太后娘娘说皇上现在正在气头上,对于皇上,不能再加以训斥了!皇上毕竟初登大宝,年纪还小,需要的是诸位大臣尽心尽力的辅佐,而不是拿着放大镜一般的挑剔。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让皇上写罪己诏,岂不是太强人所难了?!”

  “恩相,这个学生明白。但是今日的事,已经超出了学生可以控制的范围。群情激奋之下,学生……学生办事不利……”面对平吉的责问,杨慎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千言万语,最后只能化成请罪自责的话。

  “老夫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平吉宽慰道:“明日早朝,太后娘娘会亲自过问此事。你是谏言官的主官,要能够分清主次。明白吗?”

  “恩师您是说……?”杨慎多少有些把握不准平吉的意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吉感慨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