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笑傲行 >

第333部分

锦衣笑傲行-第333部分

小说: 锦衣笑傲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人。曾公,这一仗,我就交给你想办法了,我就在这带个耳朵听,你就是我的嘴巴,替我说。该怎么打,你们自己拿主意,我不干涉。只要你们记住一件事,朝廷要的是打胜仗,其他的,都没关系。只要打赢了就行,杀多少人,都没有关系。所以你们不要怕杀人,不要怕御史言官,也不要怕什么有伤天和。我的要求就两条,第一,打胜仗,第二,杀光杨家人。其他的,就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曾省吾当年消灭都掌蛮,也没少受御史言官弹劾,多亏当时张居正在位,保下了这位江陵党宿将。这回有了国舅的亲口许诺,也就不怕事后被追责,曾省吾得以大施拳脚,没了束缚。当即一拱手“既然如此,曾某也就僭越了,若是有什么说的不到之处,还望钦差多多指正。”

郑国宝见曾省吾分派人马,安排用兵,自己是半个字也听不懂。不过他也有主意,曾省吾是带过兵,经过实战的人,在坐的也多是老军伍,若是分派有问题,他们肯定能听出来。退一万步讲,这些人说的即使不靠谱,也比自己说的靠谱,也就不加干涉。

沐睿听着曾省吾分派,忽然问道:“曾军门,这分派我听着不对劲啊。钦差这一路,要吸引杨应龙主力,这不是拿钦差当了诱饵?你这一路,人马又比杨应龙的少,您这是什么意思?”

曾省吾笑道:“杨应龙急于寻我军主力对决,只有见了钦差旗号,才能把他们吸引过来,聚而歼之。放心,到时候本官以钦差之名,前往应敌,钦差坐镇娄山关,保管万无一失,不会有任何风险。”

郑国宝道:“曾公的安排,本官放心的很。不过让我坐镇娄山,那就不必了。杨应龙一个化外酋长,带着一群乌合之众,有什么可怕。我倒要去阵前看看,我的几个侧室,还等着看我如何生擒这位播州霸王呢。不用曾公冒充我前去应敌,我就自己去,看看杨贼能奈我何?”(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章灭播(七)

播州共和国初起时,对外号称有兵二十万。自古以来,兵不厌诈。两军交战之前,彼此双方都喜欢以少称多,往往有三五万人,就敢称十数万甚至数十万。白莲教这等乱臣贼子,兵力虚报几十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也让官军在报斩获时,往往与首级对不上。明明歼灭的是反贼一个万人大军,首级连好带坏,怎么数也过不去百颗。可是杨应龙这二十万兵,却不在此列。这个数字是来自于播州国防部以及社会保障局两个机构共同统计,又有军需处的支出为凭,还是十分可靠的。等到与官兵对阵时,号称有兵一百五十万,那则是恢复了虚报兵数的光荣传统,与事实是两回事。

官兵方面,往往是以多打少,可这回却因为考虑补给因素,动员的兵力并不比播州兵多。兵力不超过十五万,论起兵员总额,反倒小于叛军,这也是历来官兵剿灭作战中,少有的特殊情况。

不过在之前的娄山关大战中,杨朝栋全军覆没,几姓旧人倒戈,加上土司们的附庸兵,现在双方兵力,渐渐演变为官兵方面二十余万,播州方面十五万。这回杨应龙一下子押上了手中全部的筹码,除去海龙囤留守的骨干部队外,播州共和国各地兵力,乃至全部青壮全部征发,悉数在此。可以说他将播州共和国的国运,都赌在了这一战上。

参战双方总兵力超过三十万,即使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也算的起是一场大战。郑国宝本队三万人马,迎战的则是杨应龙部五万余人,在这个战场上,数量则处于劣势。杨应龙一身金盔金甲,格外显眼,立马横枪,先是在阵前痛陈大明朝廷二十条大罪,又历数自己组上的传承,证明自己乃是大唐后裔,如今起兵。正要灭明兴唐。重建神州大唐盛世。

在出兵之前,他在龙骧帮助下,弄了几项所谓神迹,证明山神保佑这次会战。又杀了大批牲畜。让三军饱食了一顿荤腥。每人都发了盐巴布匹算做军饷。全军士气被推动到了顶点,等他宣讲完了,播州兵齐声呼喝。声震九宵。

郑国宝身边是他的姬妾,在外圈是各派武林高手以及瑞恩斯坦的洋兵组成的卫队,宁中则道:“国宝兄弟,我看这些播州贼兵士气甚高,是不是你也到阵前去喊几句,振奋一下士气。”

“放心吧宁姐,看我的。”郑国宝催马来到阵前,马鞭朝杨应龙一指“你这什么播州共和国,跟大唐有什么关系?当年李世民也是称皇帝,谁知道总捅是什么东西?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不伦不类,沐猴而冠,还有脸拉上祖宗给自己涨脸么?朝廷以往优待播州,准你杨家世代为朝廷牧守此方,播州之利,皆为你杨家所有,百姓赋税,朝廷不收分文。皇恩浩荡,纵然你杨家粉身碎骨,也难报此大恩之万一。你不思为国尽忠,反倒割据一方,阴蓄死士,还敢公开起兵造反。夺我汉人之利,结好番邦苗民,似这等奴颜婢膝,巴结蛮夷的行径,还有什么脸称孤道寡?儿郎们,谁拿下杨应龙的人头,赏金千两,官升五级!”

被后世记载为一场参战人员超过三百万(按双方各自对外声称的兵力计算)的大会战,在郑国宝的马鞭虚点下,拉开了序幕。朝廷官兵列开阵势,长枪在前,快枪大炮在后,有条不紊的朝播州军展开攻击。播州军怕新附军不堪用,将杨家的宗族子弟兵与新军混编,依仗自己兵多,朝着官兵压了上去。

“初阵靠的是血勇,这时候应让敢死队先冲。播州的财富,募些死士,并不为难。而将官兵的大阵打开缺口后,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兵跟进突破,这时候,就是杨家子弟兵用武的时候。可惜杨家把两支军队混编一处,反倒失去了各自的特点,这仗就先输了一半。”

郑国宝一边看着两军交战,一边为众女讲解,一副精通战阵的模样。可惜方才那曾省吾派来传话的士兵,嗓门实在太大。这些女子又多是武艺高强之人,全都听个清楚,只是不好揭穿他,纷纷掩口而笑。

战场上,练天风、风飞翔、吴天德以及曾省吾的标营等几支人马作为战场中坚,与播州兵绞杀在了一处。快枪的射击速度虽然高于火绳枪,但是仍然需要装弹,夯实,再次发射,指望单纯靠火器,就可以将敌人消灭,显然是不靠谱的想法。几次发射之后,两支军队还是进入了肉搏战中。

长枪阵威力无穷,不过这不代表长枪兵天下无敌,刀枪不入。不论是箭矢,还是标枪、飞斧,都在收割着长枪兵的生命。而且长枪兵的体力也是有限的,在这种大战之下,人的体力消耗的非常快,杨应龙这种人海战术,如波涛般一浪接一浪,似乎要靠着人力优势,将官兵淹没。

“夫君,咱们的骑兵,什么时候动手?”那六百苍头军全被郑国宝带到前线,再加上各军的重骑兵,郑国宝手上还有一支两千人以上的重骑队没投入战阵,这支队伍,可以看做官兵的杀手锏。

郑国宝摇头道:“不急。杨应龙手上,也还有底牌没掀,咱们急什么。我想他的骑兵队,该登场了。”

杨应龙那支骑射大军,被称为播州军的精华,外加五千苗兵,一骑一步,是杨应龙手上的最**宝。他原本想着,将官兵的阵型彻底冲乱后,再将部队投进去,可是眼下自己投入的部队虽然多,官兵的阵型却依旧完整,可是他自己这边的部队,却已经受不了了。

“大总捅,赶紧让骑兵和苗兵上吧。咱们花那么多钱养着他们,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个时候玩命的么?再不让他们上阵,我们的人就死光了。”

杨家以往只是和土司们发生械斗,夺地争产而已。这种规模的战阵,如果伤亡超过百人,那就可以算的上伤亡惨重,如果接近千人,那就是世仇了。可是开战这么点的工夫,杨家子弟兵就伤亡几千人,这样的伤亡,让那些播州国防部的杨家宗族长老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不行,现在还不是时候。必须把官兵的阵型打垮以后,才能让我们的骑兵上去。”龙骧在旁急忙劝阻。

那些杨家宗族子弟却不理他,只盯着杨应龙“大总捅,这播州是您说了算,还是外人说了算?现在倒下的,可是咱自己家的子弟。您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咱自家的娃娃,就这么样个送死?那官兵如同妖魔一样,吃人喝血,咱们根本敌不过,除了苗人,谁能敌的过?”

杨应龙号称播州战神,也是用兵能手,自然看的出,现在不是让骑兵上阵的好时机。可是他更清楚,如果自己不下命令,那些宗族子弟,说不定就敢自己拉着队伍逃。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他无奈的点头道:“你们放心吧,朕这就带着苗人和骑兵亲自冲锋,看孤王生擒郑国宝。”

这命令传达下去以后,战场上的播州兵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那些杨家的子弟兵在方才的攻击中伤亡颇大,已经没了胆子,听说杨应龙要带着苗人上,自作主张退了回去,美其名曰:护驾。而他们的撤退,却没有通知新附军,结果自相践踏,互相冲撞,在杨应龙发动攻击时,播州兵的阵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曾省吾见杨应龙一身金盔金甲带队冲锋,也将手中令旗一挥,官兵趁着播州兵混乱之时,一声呼喝,发起了反冲锋。阵阵铁蹄踏地之声,一直以来养精蓄锐的官兵重骑,终于登场。为首之人一身盔甲,手持大刀,背后大旗上,斗大一个刘字,格外显眼。那些苗人看不见来将面目,却看的见旗子和那大刀,惊呼道:刘大刀,刘大刀。接着发一声喊,四散奔逃。

杨应龙万没想到,单单一杆旗子,就能吓走这么多苗人,急的大喊道:“谁敢逃跑,苗王不会放过你们的。那不是刘大刀,那是假的!”可是那些苗人却似发了疯,根本听不到他的呼喝,不但自己跑,还拉着自己认识的苗人一起逃跑,整个苗人的阵势彻底混乱。这些人本就没有纪律,这回彻底乱了套,就算苗王在此,也休想指挥的动。就在此时,对面的官府铁骑已经人如墙进,朝着播州的轻骑兵碾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三章灭播(八)

杨应龙当做珍宝一样,作为杀手锏使用的轻骑兵与苗兵,在官兵的铁甲重骑面前,全都不堪一击,被轻松碾了过去。直到龙骧把杨应龙拉下战场时,他还在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的部队,为什么这么快就垮了?”

在重骑兵摧枯拉朽的突击下,什么骑射,什么风筝全都没有发挥的余地。尤其战场混乱,轻骑兵更是施展不开,被重骑兵一个突击,就打了个对穿。而之前杨家子弟兵的撤退,已经彻底搞乱了杨应龙部队的阵型,在重骑兵的突击下,整个战场,杨家部队被打的落花流水,不成阵势,官兵趁势发动反冲锋,杨应龙的部队四散奔逃,再难约束。

杨应龙有心带着自己的亲兵发动反突击稳定局面,却被龙骧硬拉着撤下战场。“岳父,您不能回去,那是送死。您仔细听听,那些苗人都在喊,苗王阵亡,全军溃败。您倚仗的就是这些生苗,现在他们跑的比谁都快,您带队伍杀回去,又有什么用?再说了,这苗王阵亡的消息,即使是真的,哪传了这么快?我看,是苗人里面出了内鬼,有人内附了官兵,我们这次,是被人坑了。”

杨应龙盘算一下,也觉得自己女婿说的话有道理,说不定,自己身边的人,已经暗通了官兵。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老家海龙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