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笑傲行 >

第314部分

锦衣笑傲行-第314部分

小说: 锦衣笑傲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武力主要是依靠十万大山的苗人,而结交苗人,靠的就是金银财宝。吸取黑木崖失败的教训,他的新军也要发放军饷,另外还要为了长久作战,应对朝廷封锁,而囤积大批的钱粮物资,食盐铁料,及至于练新军练火器,这些全都离不开钱。他便把眼光,落在了这几大宗族身上,想着靠把几姓产业夺到手中,以缓解财政上的巨大压力,又可以靠这些财产笼络杨家宗族以及生苗。保障武力。

龙骧的分地之法,正中他的下怀,两下也算是一拍即合。尤其龙骧说,要把播州打造成皿煮自有的灯塔,成为这漆黑长夜中,唯一闪烁的明珠。到时候,四方贤才必然蜂拥投奔,不愁大事不成。

既然要打造灯塔,分地就要从播州做起。杨应龙一声令下,土地分割工作。立刻展开。只是主持这一工作的。是杨家的宗族,外人插不进手去。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人们诧异的发现,地确实是分了。可是原本杨应龙的地。还是杨应龙的地。原本不是杨应龙的地,也成了杨应龙的地。整个播州的土地田产,茶田等项。由过去的几家共有,全都改成了姓杨。如今的播州,土地要么属于杨家,要么属于杨家宗族,总之没有外人的份。当初说好的人人有田,变成了所有人都是杨家的佃户,这田倒是有,只是全不是自己的,大家都给杨总捅安心干活就好,其他的不要多问,这是皿煮的事,说多了你们听不明白的。

这事说来也简单,那些主持检地的杨家宗族眼看着大好的田地庄园,个个都红了眼,谁舍得分给下面那些当兵的泥腿子?要知此时播州实行的是土司制,百姓于他们来说等同于奴隶,这些奴隶为头人去死,是理所当然。当兵发饷,已经算是破天荒,开了天恩,现在居然还要分地?这不是让奴隶,与主人平起平坐?这干人干脆一起到杨应龙面前去哭秦庭,哭诉杨家族人现在过的日子有多惨,外面欠着多少饥荒,又有多少人吃不上饭,穿不起衣服。你现在拿了这么多产业回来,不填补本家,却要发给那些老百姓,到底是他们和你亲,还是我们和你亲?将来打仗的时候,是我们靠的住,还是那些穷鬼靠的住?

杨应龙也知,自己这土司的位子,乃至未来当皇帝,全离不开宗族支持。现在播州新军,大小军头,全都由杨氏宗族担任,若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带兵叛乱,自己不打就输了。尤其这事里,他自己也有便宜,宗族们固然喝汤,他可是吃肉的。别人的产业扩充两三倍,他的起码扩充了五倍,立刻点头答应,这地征是征上来,但是如何分配,最终解释权归他杨大总捅所有,这就是皿煮的魅力。

这种土地征收,当然也有补偿。只是杨应龙选择的支付方式,是一张张盖有他私章的欠条,以及空白委任状。事实上,如果不是播州方面缺乏条件印制日月票,他连欠条都懒得打。他把一部分土地产业拿出来,分给了苗王,笼络苗人出兵帮衬。有了那些生苗精兵助阵,更不怕几大家族生事,他甚至做好准备,把几大家族连根拔起。

几大家族先是丢了权,后又丢了地,换来的只是一文不值的欠条,和那些空头支票性质的委任状,谁心里不是窝着一心的火?若不是见杨应龙不怀好意,想要武力兼并,自己不占优势,怕不早就与他翻脸。如今战事一开,朝廷大兵压境,杨应龙又催促几家子弟参战,何恩、宋世臣商议之下,干脆就决定献关投降,归顺朝廷。

“阿爹有话,播州将来改土归流,已是定局。只求朝廷能给几家后人留条活路,赏碗饭吃。我们几家就愿意跟着朝廷,与杨应龙斗到底。娄山关是天险不假,可是再险要的关口,也要有人守。只要朝廷与我们里应外合,拿下娄山关,不废吹灰之力。”

郑国宝大喜,“若是你几家诚心来投,朝廷必会厚待尔等。将来你们就不要在播州这边远之地受穷了,全都到京师里来做官。京师花花世界,锦绣乾坤,吃的好穿的好,想要什么有什么,不比这穷乡僻壤的强多了?你们被夺去的产业,本官做主,会发还到你们手里。跟着朝廷干,不会有你们的亏吃。”

这定心丸一吃,两人全都高兴起来,不住磕头谢恩。郑国宝又问道:“听说杨应龙已经自称什么播州皿煮共和国大总捅,声称有兵二十万,粮草可支应五十年所需。这些话我看连三分真都没有,你们既然是播州人,就跟我说句实话,现在杨应龙到底有多少本钱,让他敢和朝廷作战?”

“回钦差的话。所谓聚兵二十万,这是把播州所有的壮丁都算进去,若是加上苗人,怕是可能还要多些。按照最新出的诏书,杨应龙已经声称自己有兵一百五十万了,说这是效法历代先贤故智,以少称多,恐吓天兵。那里面良莠不齐,光是投奔过来的乞丐,就有几万人。天天除了张口吃饭,什么都不会。内中还有不少是四体不全的残废,他们也能算的上兵么?那些苗人,倒是剽悍能战,不可小看,钦差他日疆场上遇到,须得加上些小心。至于粮草,他若是粮草充足,也不会前些时纵兵袭击贵州,抢劫粮草了。”

郑国宝听完之后,不置可否。只问道:“你们从娄山关,到成都,不怕走漏消息?杨朝栋若是发现你们私自出关,有所防范,甚至对你们下毒手,那就不好了。”

“钦差放心,我们到成都,就是奉了杨朝栋的军令。待多长时间都没问题,他命我们到成都,为他爹选秀女。这差使是没有准日子的,我们待多久都可以,保证露不了馅。”

“选秀女?他杨应龙不是自称什么大总捅么,怎么也要选什么秀女?”

“这是他手下的人提出来的。龙骧献了那打土豪分田地,打造播州灯塔国的计策,得了重用。很多人看他不顺眼,想要与他争宠,就也去找杨应龙献计。招贤馆那有个叫田伯光的,他献上条陈说言从古至今,天子都是三宫六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陛下不承淫欲的精神值得万世景仰,但这排场是不能不讲的!总捅之说,本无先例,黎民百姓难以接受。还是先设三宫六院,后宫三千,才能让百姓接受播州,杨应龙才能成事。只是小小播州,哪有那许多佳丽,就只好求聘于外埠,杨朝栋想当太子,就也要借选秀女立功,特意派我们来成都采办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娄山(五)

杨朝栋自恃娄山关天险,又有两门铜炮压阵,万无一失。而且朝廷的效率向来低下,光是把各地兵马动员起来,集中到一处,就不知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山高路险,这些官军吃几次苦头,就不敢来攻,用不了多少时间,还得招安。他心里,就没拿朝廷当成个正经的敌人,他的心腹大患是在播州。

杨应龙原配张氏,后纳妾田氏。田氏貌美,善媚,深得杨应龙宠爱。到后来为了她,干脆把张氏一门都杀光了。杨朝栋的问题是既不是张氏所生,也不是田氏所出,而田氏自己的儿子现在年龄还小,不能任事。可等到将来长大成人,杨朝栋就比较危险了,播州自立一国,太子只能有一位,这个位置,自己凭什么让出去?

要想取悦父亲,外加让田氏失去权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选秀女上。将来父亲有了新宠,田氏失了宠爱,连命都未必保的住,自己又是新娘娘的引见人,还怕不能得到重用?他对于选秀女的事,比起整顿防务还要看重,按他的说法:当前第一要务是选秀女,第二要务才是整顿娄山关。娄山关可以失陷于官军,我家还要海龙囤为退路,若是田氏掌权,则我自己就没有任何退路了。

那位招贤馆的田伯光田大侠,因为献计有功,也授了副将之职,加了个侯爵头衔,随同杨朝栋协防娄山。他是有大本事的人,据说能夜御十女。金枪不倒。具体是否有此神通,倒是没人见过。可是他说的口若悬河,条条是道,又说起自己当年行走江湖时,曾采过多少女侠、闺秀。就连那古墓派的杨女侠,都没逃脱自己的手心,让杨朝栋佩服的五体投地,引为平生第一知己。每日里大谈御女之道,说的兴起,就抓民女来当场演练。选来的秀女。被杨朝栋自己消耗掉了不少。田伯光则只说不做。按他说法,就是播州毕竟地方有限,美女太少,没有值得他田大侠下手的人。杨朝栋又一打听。田伯光告诉他。成都多美女。若是到成都以重金买上几个女子,献到杨总捅处,则杨朝栋太子之位。就无人可以动摇。

“杨朝栋给了我们一笔钱,让我们和田伯光到成都负责选秀女事。是买是绑,全都可以。哪知进了城之后,田伯光就带着钱跑了,鬼知道他到哪去了。我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把责任都推到他头上,不用担心追究。”

其实这两家,也是拿了一笔好处出来打点田伯光,才争取来的选秀副使头衔,为的是方便和秦葵联络。而且每逢大战之前,也是两军贸易最为频繁的时候。官军缺钱,播州军缺乏盐、铁,军械。两下里大战一开,不知死伤多少,也不知消耗几何,这个时候,贸易最为方便。小规模贸易,可以私下进行,大宗的生意,就必须有人出面牵头,由各自方面有分量的人,出来谈判。

这种交易从朝廷角度,自然视为资敌,要严令禁止。可是事实上,能做这种交易的,无一不是朝廷里说的上话的人。就是曾省吾在内,也说不上如何干净。“日后咱们的细节,可以通过这种交易,来互通消息。”

“这次出征播州,不同往日。朝廷汇聚大军十万,这可是实打实的,还不算各地土司的人马。钱粮充沛,军卒们不缺犒赏。同时,朝廷要的是速胜,所以这种交易,次数有限。不可能搞太多次。播州的盐铁,我是要卡的,卖多了,就不合算。还有,你们能不能带一批人进去。”

“带人没问题,现在播州要打造灯塔国地位,招揽天下贤才。按龙骧说的,就是打土豪这旗一亮,各地的英雄侠客,仁人志士,会争着往播州来,推都推不出去。现在播州又是要和朝廷开兵,正是用人之时,来着不拒。只是女眷别往里带,现在一面选秀女,一面抢婆娘,女人去了,怕不安全。”

两下有商议了一番献关的细节,郑国宝请两人下去休息,让他们回去禀报自己的家主,若是条件合适,就按约定献关。等到二人走了,却见叶履霜自左边兜内伸手,拿出一张纸条,打开看去,上面四个字正是“兵贵神速”。“水西安氏,永宁奢氏等土司势力,纷纷带兵前来。依学生看来,他们安的未必是什么好心。明为助战,实际是探看朝廷虚实。若是这一战打的旷日持久,他们多半就会生了二心,回去之后修筑堡垒,整军备战。所以依学生之见,此战要快,既然我们有了内应,就来个快刀斩乱麻,夺下娄山关。那些人,也就知道天军威武,不敢生二心。”

“三策先生所言甚善。至于具体的安排,你们自己商量。本官领兵打仗是个外行,使计用谋也一窍不通,若是帮着你们参谋,反倒是捆住了手脚。我只说一句话,放手去打,什么都别怕。要钱要粮,本官给你们想办法。出了天大的篓子,本官也担待的起。只要能打的了胜仗,就没什么可顾忌的。你们商议好了,派人来告诉我就行。”他说话间起身离开,曾省吾等送走了郑国宝与秦葵,看向叶履霜道:“叶朋友,你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