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笑傲行 >

第172部分

锦衣笑傲行-第172部分

小说: 锦衣笑傲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手也是要吃饭的。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盘外招的作用下,高手不一定就真能得到那宝贵的官身。大家一方面抱怨着制度有问题,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一方面又拼命找关系,走后门。这些日月教亲兵放到江湖上,谁不忌惮几分?可是若没有任大小姐的关系,他们到死那天,也别想混成锦衣军余。至于练天风那种一步登天,坐到千总地位的,更是万中无一,

许多高手在仕途无望,囊中羞涩的情况下,便只好去投奔富翁,充当护院。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给他们当保镖,收入高,待遇好,风险还低。如同太行山的响马们,每年要给晋商送礼买平安一样,江南绿林中人,也大多要给盐商叫保护费。谁敢得罪盐商,就等着被金弹攻势放倒,几省会剿,千军万马来攻山灭寨,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盐商们在大明的各家商贾中,也得算是最开明的一路,他们招聘护院,可以不要证。

江湖中的很到前辈高手,没赶上考证的时候,还有许多少年高手,他们死活就是考不下来剑术六级的证。这其中原因比较复杂,比如某人练的是锤,可是又没有一个给锤发证的地方。这样的人也许可以一个打六个剑术八级的,可是没用。人家要看证,你有么?没有的话,请高升一步。盐商那里固然要招些有证的侠少侠女愉悦身心,可是没证有功夫的也要。反正盐商家有的是钱,哪怕真养了废人,也不算事。因此两淮纲商的实力比起各大门派只强不弱,与纲商交好的梅庄,庄中许多护院也是由盐商调拨,实力非同小可。

船到南京之后,众人在码头登陆,南京守备太监华良佐、世袭魏国公、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总领南京四十九卫人马、提督操江徐邦辅,率领南京的官员,到了码头前来接驾。

郑国宝这次南下,公开身份是查办魔教兼整饬盐法的钦差,与南京牵扯不算太大。可是他素与勋贵相善,在京师时,就与几位勋贵子弟合称京师四大公子,当初还曾帮成国公后人复位。因此徐邦辅与他十分对脾气,自然要来撑一撑场面。华良佐这种天子家奴就更不必说,南京守备太监在郑娘娘眼里也只是个太监,自然要来巴结好国舅。

等到接风宴散了,郑国宝命人把本地锦衣千户雷声远留下训话。这南京既为陪都,官职仿照京师,亦设锦衣指挥一名。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衔,什么用都不顶。在南京真正说了算的锦衣,还得说是南直隶锦衣千户所千户。这雷声远也是世袭锦衣,如今以四品指挥佥事衔,实授千户,执掌南京卫所。

见郑国宝面色不善,雷声远心里惶恐,直敢跪着答话。“雷头儿。你也是咱卫里的老前辈,按说呢,我跟您也得有点客气。可是您也知道,咱卫里日子不好过啊。指望户部拨那点经费,根本连粥都喝不上。这两京十三省各卫所,都要往京师递解常例,这是铁打的规矩。南京虽然不比扬州,可也是个遍地黄金的所在。当初冯邦宁坐这宝座,仗着他叔叔冯老公公的势力,不交钱,也就没人说什么。怎么您这几年,也不解款,反倒伸手找卫里要钱?这是个什么道理?”

雷声远知道,一个对答不利,自己的官就算当到了头。只得回禀“国舅爷。南京这地方,虽然财厚,可是地方也复杂啊。遍地高官,各处显宦,咱一个小小的四品佥事,在这些人眼里,啥都不是啊。收税,也要收的上来才行啊。这些个买卖铺面,谁背后站的不是本地的达官显贵,清流文臣?我哪惹的起啊?真要惹了人家,小小的一道夹片,我怕是也要到那边远地区,挂职锻炼几十年了。国舅还请高抬贵手,可怜可怜小的才好。”

郑国宝点点头。“这也不能全怪你,南京这地方,也确实是有难处。不过既然本官既然到了,这个事,我就得想法给它办了。你且回吧,回头把你手下那不怕死的刺头,给我找几个过来,本官另有重用。”

任盈盈沿途被郑国宝约束,不许随便外出,本来就一肚子火。等到了江南,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杭州去救老子,没想到郑国宝到了南京后,住在馆驿里,一连几天,就把张芙蓉与王家双娇叫去侍奉,又接见本地大小官吏,决口不提去杭州的事。

圣姑左右等的不耐烦,终于直冲了进去,抓了郑国宝问道:“你是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非要本圣姑给了你,你才肯救人?若果真如此,你也把话说明白,我自然会侍奉你,让你心满意足。”

郑国宝道:“盈盈,你误会我了。我这一番好心,怎么在你这,全成了歹意?”

“少叫我,你的盈盈在京师呢,我可受不起。”

郑国宝却没脸没皮的抓住她的双肩,“盈盈,怎么你还吃醋了?你好好想想,我对你怎么样?山东绿林送的那些宝贝,我自己一件没留,全都给你了吧?我对你,可是一片真心啊。你看看,我刚成亲几天,就火烧屁股一样飞到江南来救人,你要还冤枉我,就太不对了。到时候我到了杭州,非去岳少保的庙里喊冤不可。我这几天没动,不是在等人么。”

“等人?等谁?”

“自然是等援兵啊。咱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去救人,又怕杭州那边撕票。我想用功名利禄收买,谁知,那四老却和你爹仇深似海,肯定是收买不过来。那就只好想个办法,用计而图。再说,我这次要是单纯救任老爷子,如何讨的下来皇命?不得有个别的理由?要办大事,也离不开这支援兵帮衬。”

“援兵?你要等的是哪支援兵?”(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四公子

“也没啥,京师里几个玩的不错的朋友。不过他们来了,你别露面,那帮混帐看见你,非得来聒噪不可。懒得和他们费唾沫。你放心,就在这几天内,他们准到。到时候,京师四大公子齐聚梅庄,看看是四老厉害,还是我们四公子了得。南京这,我也要用他们发个利市。”

京师四大公子这个雅号,那是在郑国宝成为郑国舅之后,逐渐闯出来的。他成立无敌大队,专收商税,又敢下手抄货砸摊位,乃是国朝少有的勇夫悍将,那些老牌勋贵对他也十分赞赏,勋贵家的子弟们,便也愿与他往来。

其中定国公家的孙少爷徐希、英国公家公子张之极,武清侯家的孙少爷李荣,与郑国宝最为相善,合称京师四大公子。说起来宫里的慈圣皇太后,对于郑国宝恨之入骨,她自己的外甥,却和郑国宝换了帖子,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一干勋贵家的纨绔子弟败家子们,头上都有锦衣荫封,与郑国宝算的上同袍。又都是一提起读书就瞌睡,见了圣贤如见仇人,见了骰子绣鞋如见至交的主,自然彼此就投契。昔日在京师一起横行霸道,彼此间好大的交情。

听了这过往,任盈盈皱眉道:“你把他们叫来,又有什么用?这些勋贵子弟,先不说如何混帐,就说这事上,他们也帮不上忙啊。”

郑国宝道:“不然,这事上。还真离不了他们。说起来,这事还是要怪老伯父啊。要是当初他不与四友结仇,我又何必这么麻烦,直接到那,官爵金银,要什么给什么,还怕换不出你爹的安危么?这回只好用点计策了。”

过不几日,果然京师之中另三路少年英雄赶到。四大公子齐聚南京的消息一出,南京城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有亲投亲。有友靠友,无亲无友,全都紧闭门户,便连些摊贩。都不敢出来营生。只怕被他们看见。抄了摊子收税。南京市容涣然一新,真个是好大威风。

那三位公子卖相还都不错,单看外表。倒是个个生的出挑,看不出混帐本质。见了郑国宝也不客气,徐希上前施礼道:“郑兄。你把我们几个从京师调到南京,这倒是件好事。十里秦淮好风光,我们与魏国公也是一个祖宗,彼此是至亲,回头我跟徐公爷说一声,让他发四十九卫人马,先把秦淮河的明暗窑子全都抄一遍再说。”

张之极道:“徐兄,你疯了?咱们弟兄,那可是与老鸨、姐儿,向来不分大小的。好不容易到了南京,你该让徐老公爷安排,咱们见识见识南国佳丽与北地胭脂的区别,你怎么倒先让他老人家发兵扫窑?这等事,可不像咱们哥们应该做的。”

李荣笑道:“张兄,你糊涂了。魏国公不先发兵,把大小窑子扫一通,怎么显示我们徐公爷的威风?等到扫完之后,谁想开张,就得请徐小公爷说话。没徐哥的条子,他们就别想开门。到时候,那些什么花魁,还不乖乖来陪睡?”

郑国宝点头道:“还是徐哥的说法合我的心思,我等你们来,就是要找你们来扫这南京的窑子!”

他们本来是说笑,谁想到郑国宝居然真要干。李荣道:“我说郑哥,你可要稳当点。这事可不能操之过急。南京的买卖铺面,谁身后没有靠山?单说这清楼,有好几家可是给魏国公老人家上贡,咱哪能对自己人下手?再说了,这南京最大的一家行院,可是刘勘之刘大公子坐镇。那是什么人?可不是好惹的,咱还是去喝喝花酒就好,不要去送死了。”

郑国宝闻听,把眉头一挑,“刘勘之?这没卵子的东西,原来还开着这营生?这回不砸他,我就对不起他了。就冲他刘勘之,这清楼,我还封定了。徐哥,你回头跟老公爷说一声,这回对不住,谁的买卖都得查。不过么,自己人的产业,咱肯定有个区别对待就是。”

这位刘勘之刘大公子,乃是湖广夷陵人。其父刘一儒与张居正乃是乡党又是同榜进士,彼此之间来往频繁。刘勘之生的相貌英俊,又有才名,张居正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嫁了给他。没想到刘一儒本来就对新法对有抵触,应婚之后,在成亲时,却把张家的陪嫁锁起来不用,又不许儿子与媳妇圆房。几年之后,张小姐抑郁而终,死时仍为童身。

通过这事,刘一儒父子声望大涨,被士林清流中人,称为刚正不阿,不依附权贵的典范。敢于拂逆张江陵,实乃士大夫之典范。被树为榜样,人人交口称赞,连带万历皇帝,也因为他们敢惹张居正这事,对刘家父子的名字记忆颇深。现如今,刘一儒还做着南京工部尚书,说起来还是正二品的堂官,子弟门生称为刘系,也是江南官场上一大势力。

刘一儒刘大司空既然连张居正的面子都不卖,又是清流翘楚,为官自然清正。为官清正者么,收入自然就很有限,据说全部家产也无非是几万亩好地,几十个铺面,十几万两的钱财。每年也逼不死几个佃户,也弄不死几个穷鬼。实在是大大的善人。

像这样的君子,怎么可能涉足凤月行业?本地最大清楼“飘香院”的东家,说起来也无非是刘老司空管家老苍头的本家侄儿,与刘老司空没有一毛钱关系。至于为什么刘大公子坐镇,这个绝对是污蔑,是诽谤!刘勘之是风流才子,在清楼也只是和姑娘们谈诗文,做文章,是研究学问,不是当后台,不是去票院的。至于为什么研究学问非去清楼?谁问这个问题谁就就是不给刘老司空和刘大才子面子!以为知识分子不会打人么?我们连张居正都敢涮,揍你一顿又如何?

可是谁要是真敢到飘香院去征花捐,收常例。那些护院、茶壶就敢抡起棒子先把人打个半死,再由刘老司空出面,将你整治个办死不活。而这车拦头一辆,飘香院的常例收不上来,别家的就不好收。乃至其他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