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笑傲行 >

第165部分

锦衣笑傲行-第165部分

小说: 锦衣笑傲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了委屈,我可不依。”

万历对她这态度丝毫不怪,反倒脸带笑容“若男,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你的哥哥,便是我的内兄,我怎么会让他受委屈呢。你放心吧。”

等郑若男领儿子出去,万历叹了口气“哎!这才像个家啊。若男没事,总让我去别的妃嫔那里过夜,可是别的妃嫔处,哪有这里像个人家。那些妃嫔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除了侍寝,什么都不会。再不然就是什么弹琴、歌舞,这有什么意思?朕要的,是个能说说话,闹闹脾气,使使性子,再一起吃饭,说家常的娘子,不是个木头人啊。说起来,还是内兄好啊。没这么多烦心的事,朕不如内兄。逍遥自在啊。”

郑国宝二次跪倒“臣年少无知,行为孟浪,多有越制违礼之处,还望天家莫怪。”

“内兄。你要再跪,朕可就真要生气了。起来说话。咱是一家人,你几时见到民间,大舅子见了妹夫还要跪着聊天的?我这身子骨,你也是知道的,对那些妃嫔也没那么多心思,就是若男这,我还得养精蓄锐呢。我图的,就是有个家的热闹劲,你要再这么生分,我便不高兴了。你也没做什么么?睡了自己的娘子,这算个什么大事?至于河套那事,其实办的好啊。皇祖父当年无力复套,还被俺答汗打到过京师,如今咱大明的人马开到了前套,把鞑子屠杀了数万。许多部落烟消云散,后套的鞑子虽然偶尔来犯,但也不成气候,咱不怕他们!”

“这些都是天家的洪福保佑,臣不敢贪功。”郑国宝例行奉承两句,又道:“其实,臣是看啺菰谀模泊蟛坏簦コ苫龊ΑE滤锤罹莸胤剑ξ鞅保蚀擞孟抡饬交⒕菏持啤4蛩绬拜平内乱,打死套虏平外患。所费金银,怎么也比将来挥师平叛的开支要少。”

万历点头道:“说的正是。其实这些年,告啺莸淖醋樱抟部戳瞬恢嗌佟5且灰偷孟胱拍哪潜呋岵换嵋虼朔⑸洌矫鸨湟ǘ嗌偾庑┣执幽睦础;故嵌嗫髁四谛郑氤稣夂犹坠傻姆ㄗ樱蒙挛鞯胤缴系牟屏Γ创蛄苏庖徽獭2坏卩С鲇邢蓿棺艘桓鲅纬睾湍切矶嗷首乩础9讼艹赡前锶耍挂滥闵每咝疲绬拜屠前套各部。难道只许蒙古人来年年打我大明,就不许我大明先动手收拾了鞑子?如今这矿税监和市舶司收了些银子上来,那快枪铁甲打造的多了,与鞑子交战,咱们也不怕。难为这顾宪成,怎么总是想着不能随便开边衅,过几天,朕就把他打发回老家啃米饭去,让他明白明白。朕以前不是怕他,而是懒得理他。”

郑国宝知道,顾宪成之所以能被万历容忍到现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在历史上是坚定的反张派。当初成立三元会,就专门发表对张居正新政的不利言论,称其为神奸鬼政。万历对张居正不满不是一天两天,攻击张居正的,自然被万历看做忠臣栋梁,因此对他还想要破格使用。乃至于如今言官系统的人物,也大多是因为倒张卖力,才被提拔到这个位置上。

可是后来没想到,顾宪成反对的不是张居正,而是大明朝的内阁。张居正倒了,换了太平宰相申时行,也要被顾宪成骂,旧法的拥护者王锡爵,也一样跑不了。这时候万历才认清,顾宪成只是敌人的敌人,但不是自己的朋友。再加上他跳出来攻击郑国宝,自然要被皇帝借题发挥,干掉拉倒。

“当初参劾啺莸娜死铮裁簧倭斯讼艹伞?墒请抟蝗盟贸隹尚械陌旆ǎ绾胃愕粽飧霰吖厣系睦匣酰忝涣讼挛摹U庵秩酥恢捞岢鑫侍猓床恢栏萌绾谓饩觯抟惺裁从茫炕故悄谛终夂冒旆ㄒ怀觯雀戳饲疤祝瑔家也元气大伤,前些时啺菁佣贾富邮瓜伟菸笸弊鼙帕钏纯躺先巍U庠谝酝静豢赡埽峁耸ブ迹怨缘牡萌ド先巍5鹊搅舜笸松夭皇欤谷绾纬瓢裕繂承宠留在宁夏,也改了闲职,他家再难为害,河套用那些骄兵悍卒打下来,得利的是朝廷。朕就奇怪,顾宪成这个时候跳出来指责不该擅开边衅,不该随意开战,让他拿个解决的办法,他又拿不出来,却要朕听他的话,这到底凭的什么?”

等郑国宝又说了河南平乱之事,万历更是怒道:“这干清流前写天还有脸来,为顾允成求典恤。当真不知羞耻二字!好好的一个河南,就是糜烂在他们手里,他们还有理了?顾允成死了就死了吧,什么也没有!若是他没死,朕还要治他的罪呢!这干文官的话,便信不得。他们话里话外,居然还说若男的不是。说要不是清查镇嵩军,就不至于有此兵变。怎么不说,若不是他们保举了顾允成这个混球,河南压根就乱不了呢。内兄,你与我说说,这河南地面,如今到底是什么情况?”(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朝天阕(二)

郑国宝也不隐瞒,将河南如今情形一一汇报。当初八营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明自己的政策前后摇摆不定,对趟将忽剿忽抚。最后就都变成营兵,给予编制了事。如今河南八营兵尽去,但是地方上豪在剿灭乱军中出力甚大,民团大兴。如今河南的营头林林总总,不下二十几个,加上官府正式编练的新军,即使不算军卫,河南帐面上的兵力,也多达十万余。以河南八府的财力,太平年间,要养这么多的兵,都不大可能,战乱之后,若还要维持这么大编制,那就非激发民变不可。

“天家不必忧愁,这些营头,据臣所知,大多数都是虚编。就以洛阳王氏为例,他的兵力报上来是一营,实兵不足千数。河南营头大多都是这种,以少报多,以求贪墨兵饷。例外的则是嵩山左氏,一营兵力,下面的千总却设了五人,实兵数应在四千到五千之间,堪比京营中大营头的兵力了。”

万历道:“话虽如此,可是这些营头,都找朕来要粮饷,要军械,这也是一笔大开销啊。按说他们应该撤裁,可是又怕处置不利,哗变再生。”

“臣在河南时遍走各营,对其虚实大多掌握。裁撤,合并势在必行。不过可以逐步而为,抚标及新军自当满员,且必须抓在朝廷手里,任用可靠能员,担当营官。至于地方上的营头,兵力越实的营,越要撤。越是人多的营。越要砍。至于那些吃空饷的,倒是可以先留着他们。这些人骗些银钱,但是实力始终要远弱于官军,不足为患。那些不吃空饷的营头,才是朝廷应该防范之人。至于军械上,皆以废旧军械充抵,派中官执行,不可让他们得了良械便是。裁撤营兵时,可调各营头外围围困,使其不敢有二心。那些豪强们。彼此之间也有嫌隙。我们拉一派打一派,借豪强除豪强。只是河南的巡抚,必须要放一个智谋出众,手段高明的能员。才能做好。若是再去个顾允成之辈。这一手好牌。还是要被打烂。”

万历点点头,“你保举那武当弟子练天风的折子朕看见了。回头就委他个河南抚标营千总,杨一魁虽然混帐。但是后来的差使办的还不错,就让他继续留任,以观后效。嵩山左氏,豢养如此多的兵丁,到底安的什么心?”

“左氏与少林比邻而居,两下里为田地产业斗殴不断。养兵最早的目的,怕也确实是为了防少林。可是人心隔肚皮,日久天长,要生了其他心思,就大为不利。因此只好对他们限制使用,观察使用。不过有少林在一天,嵩山也得在一天。否则那些光头一家独大,照样是危害地方,祸国殃民。”

“内兄说的好。还是与内兄说话畅快,开口闭口,皆落到实处。那些清流言官,如今弄的朕头大如斗。他们只会说朕这不对,那有错。可是若问他们该当如何处置,他们又说不明白。这样根本就是叫人不能干活,只能找错,似这等忠臣良将,当真不要也罢。”

“天家,这干清流言官,言过其实,终无大用。心胸狭隘,也成不了什么太大的气候,不过若是放任他们胡言乱语,就怕有无知者受其愚弄,对朝政横加干预。臣进京之时,曾亲历一事……”他又把东直门揭帖的事,对万历说了。

万历皱眉道:“这事,怎么没人跟我提啊?简直岂有此理!国朝如今虽不以言论随意定人之罪,但这不代表他们可以恶意中伤,胡说八道。回头,我跟骆思恭说一声,让他发兵,管上一管,不能由着他们这么反天。内兄啊,前些时,张鲸来告你的状。说你在河南胡作非为,还杀了东厂理刑崔少白。朕将他狠狠训斥了一顿,又罚了他一年的俸。区区一家奴,还想爬到主人头上?不过今天,也要劝你几句,内兄与张鲸,一个是我的亲戚,一个是我的伴当,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携手同心,为朕分忧。若是张鲸以前有些什么事做的不当,得罪了内兄,回头让他给内兄认个错,你们两下还是和好吧。左右也没出什么大事,犯不上不死不休。”

郑国宝道:“一切全听天家吩咐。我和张鲸,没有什么私仇。只是他一心与我为难,我也只好被迫自卫而已。在河南这事,臣有自己的考量”

听郑国宝说了自己的盘算,万历拍掌道:“好!河南绿林编成营兵,倒也算是为地方上出力,从此地面上少了数千盗贼,又省了剿灭他们的军饷,也不必拉农夫入伍为兵,确实是好事。不过,那些人奸狡成性,只怕不肯遵从王化,又生反复之心。”

“天家放心,他们也是**凡胎的人,也不是妖魔鬼怪,是识得什么叫好,什么叫坏的,功名利禄,他们一样要求,封妻荫子,他们一样也想。以往是没有机会,如今臣给了他们机会,再以功名富贵为绳索,他们自然不敢生什么二意。即使是当日的镇嵩军,如果不是顾允成催逼过分,何至于酿成八营兵变之祸?军伍之事,睁一眼闭一眼,高举请放,足粮足饷,便是一二小人想要做什么背反朝廷之事,他也拉不动部队。”他在河南两营绿林兵内,也搀足了沙子,因此底气十足。

万历听了,赞了声“内兄好手段。这两营绿林营兵的事,还是个小事。若是果然如你所说,祸害国朝两百多年的魔教,能为我所用,那便是天大的功劳。河套开疆加上这招覆敉平魔教之功,便是封你个爵位,也不为过。”

“多谢天家。不过我若是得了爵位,怕是就该有文官出来,说勋贵不该参与实政,逼我当个养老官了。这事,咱先不急。我先替天家把路子铺好,其他的再想办法。另外还有一事,臣不当讲,却又不得不讲。”

他将闻香门的事与万历一一分说,万历脸上笑容渐去。“怎么?王喜姐居然敢勾结魔教,预谋造反?这贱人难道就不怕身死族灭?依内兄之见,朕是不是现在就传旨,先把这贱人拿下,免得她养成气力,便不好制。”

郑国宝正色道:“天家,臣从未说王皇后与闻香门勾结。据我所知,王皇后的宗族,本就有许多是后来强上门认亲的。她家与我家相似,都是小门小户出身,认亲这种事,自然求之不得。若男蒙天家恩宠,来我郑家认亲者也络绎不绝,至于其中良莠不齐,他们自无力分辨。只能说有奸人打着王皇后的名号,招摇撞骗,横行地方,若以此说王皇后勾结闻香门,臣实不敢认同。”

万历见舅子居然为皇后说话,大为奇怪。“内兄,如今宫里的事,若男的心思,你也不是不清楚。闻香门这事,凭借你的本事,我相信足以办成如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