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天子 >

第111部分

汉末天子-第111部分

小说: 汉末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放松之后,浓浓的困意便已经涌上来。

  赵云无奈一笑,站起身来,让人将黄忠抬到背风处去休息,他也有些困乏,但此刻身在匈奴人境内,总得警惕一些。

  ……

  就在河套之战已经落入尾声,无论是吕布还是黄忠、赵云,都开始修整之际,长安城中,却是波澜再起。

  钟家,钟繇靠坐在一张躺椅之上,思索着最近的局势,日前陛下的话语像是在示弱,但钟繇总觉得有些不对,作为一家之主,养气的功夫是很重要的,刘协的话,听起来像是在示弱,但钟繇仔细一想,总觉得刘协是在故意助长他们的气焰一般。

  想想之前几次刘协的手段,钟繇心中就感觉一阵不踏实,这位陛下阴起人来,可是连反应的机会都不给你,却不知道,这一次,又要用什么手段。

  “家主!”管家从外面进来,手中拿着一卷被布包裹的竹笺交给钟繇道:“颍川荀氏送来的书信。”

  “哦?”钟繇闻言,不禁微微一笑,伸手接过了竹笺,摘掉套在上面的布桶,将竹笺摊开。

  同是颍川世家之主,虽然荀彧投奔了曹操,但两人之间的联系,也未因此而断过,此刻见荀彧送来书信,钟繇倒是不以为意,摊开竹笺之前,还在思索着该如何回复,最近长安城生的事情太多,荀彧有佐世之才,钟繇也想看看他的看法。

  按照这个时代的理解,这些私信往来,一开始大都是些问候的言语,钟繇一目十行的看过去,只是渐渐地,钟繇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神色也变得严肃,到最后,更是变得铁青起来。

  “啪~”

  竹笺被钟繇狠狠地摔在了桌案之上,胸膛剧烈的起伏着。

  “家主?”管家一脸愕然的看着面色在一瞬间变得铁青的钟繇,不明白生了什么事情,他自小服侍钟繇,还是第一次看到钟繇脸上出现如此难看的脸色,那感觉,就仿佛一座随时可能爆的火山一般,整个厅堂之中,都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令人忍不住心生畏惧,惊疑不定的看向钟繇。

  “备轿!”半晌,钟繇抬起头来,看了看门外的天色,面无表情的站起来,看了一眼桌案之上的竹笺,将竹笺重新卷好,面无表情的朝着门外走去。

  “是……”管家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只得答应一声,连忙跟着钟繇身后出门,急匆匆的跑去准备轿子。

  “招贤令?”杨府之中,杨彪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收到了来自关东的情报,世家大族,相互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联系,若说对关中的情报执掌,比之朝廷本身的情报机构也毫不逊色,此刻看着手中的竹笺,钟繇的面色变得有些沉。

  “文先公,此事您看……”丁冲看着杨彪将手中的竹笺放下,苦笑道:“陛下此举,致我士人于何地?”

  “但我等,却无法作!”杨彪摇了摇头:“此前,陛下已经说过各地官员懈怠之事,我等却不予理会,如今陛下出手破局,我等如何反驳?”

  道理上来讲,刘协之前已经在这件事情上说过不止一次,但各地官员,依旧无动于衷,甚至还有些变本加厉,朝中大臣如张奉等人更是提出了辞官,丝毫没有将刘协的警告放在心上,反而有逼迫之意。

  “陛下有汉武之风,性格过于强硬,之前好言相劝,怕就是已经有了这部计划,或者说,陛下根本没想过我们会同意妥协,为的,也只是今日我等无法反驳而已。”杨彪苦笑着靠在座椅之上,摇头叹息道:“只是不知,这招贤令,出自何人之手?”

  “文先公是说,此事并非陛下主持?”丁冲皱眉道。

  “不是,也不能是。”杨彪摇了摇头,说出一句令丁冲莫名其妙的话来。

  “那文先公以为此事会是出于何人之手?”丁冲疑惑道。

  “暂时不知,陛下自掌权之后,便越神秘,身边有何人能为其出谋划策,我等却是根本不知。”杨彪脑海中,不禁回想起那个前些天总在陛下身边,半梦半醒的年轻人,会是他吗?

  “家主,元常先生求见。”一名家丁进来,躬身道。

  “请他进来吧。”8



第一百六十六章 郭嘉往事

  

  伴随着街头巷尾的鸡鸣和狗叫之声,长安城开始了新的一天,水渠的工程在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之后,百姓的工作热情空前的高涨起来,一大早,家家户户的壮丁便扛着各自的工具往城外走,看上去,一派热闹景象。

  八水绕长安,覆盖面积足足笼罩了大半个京兆,不止是长安,几乎京兆郡之内的百姓,都被调动起来,刘协的要求只有一个,务必在春种之前,将水渠挖好,不止是今年,这八水绕长安之局一旦成功,只要泾河不绝,长安便不必再担忧干旱的问题,可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哪怕是刘协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节省了不少开支,但若真能成功,人力不算,单是其中所需要耗费的物力,便足够让天下任何一路诸侯倾家荡产,为了这件事情,刘协可是费尽了心思。

  薄薄的晨曦随着阳光渐渐强烈起来而消散无踪,照例打了一趟拳的刘协在毓秀和婉儿的服侍下,穿好了衣物,准备上朝,就见卫忠急匆匆的从外面冲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卫忠来到刘协身边,喘息道。

  “发生了何事?如此惊慌?”刘协看了卫忠一眼,没有太在意,只是询问道。

  “杨彪、丁冲、钟繇、司马防率领着一大群文武百官此刻跪在未央宫外,说什么都不肯起来。”卫忠有些慌急道,虽然不是全部,但现在跪在外面的,几乎囊括了大半的朝臣。

  “哦?”刘协微微眯起了眼睛,大概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之前让人将招贤令传遍天下,唯独不传关中,并不是要真的要防备什么,他只是需要一个时间差,毕竟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朝廷可说是危如累卵,关中眼看便要崩溃,如果那个时候,招贤令在关中放出,恐怕会遭到世家的殊死抵抗。

  如今吗。

  “知道了,关中的招贤令也该放了。”不咸不淡的点了点头,仿佛并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一般,扭头对着卫忠道:“去将招贤令放往关中各地,另外,让那些朝臣们别跪着了,有什么事,去朝堂上说,这般成何体统。”

  “喏。”卫忠连忙点头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牛耿,去将郭嘉带来殿上,这么久了,也该他在众人面前露露脸了。”刘协穿戴整齐,对着门外的牛耿喊道。

  “喏!”牛耿连忙答应一声,大步离去。

  “陛下,这些朝臣,是在逼宫吗?”婉儿有些胆怯的看着刘协道,陛下好不容易掌权,她们这些贴身婢女身份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此刻自然不希望刘协的地位再出现动摇。

  “逼宫?”刘协脸上露出一抹冷笑,扭头似笑非笑的看了婉儿一眼。

  “奴婢该死,不该过问朝政。”婉儿被刘协看的心中一慌,连忙道。

  刘协伸手,将手放在婉儿乌黑的秀发上面,摇头叹息道:“朕也是为你们好,有些事情,不该问的,就不要多嘴,这样,在这宫中,才能活的久,朕不希望再有下次,懂吗?”

  “奴婢知罪。”婉儿身体一颤,连忙道。

  “起来吧。”顺手将婉儿扶起来,刘协淡然道:“你们是朕的婢女,朕可以宠你们,但你们自己,也需知道分寸,真不想有一天,亲手送你们上路。”

  “喏,奴婢谨记,谢陛下不罪之恩。”婉儿连忙躬身道。

  “下去吧。”刘协挥了挥手,示意两人退下,径直带着护卫前往未央宫,自刺杀之事过后,皇宫之中的防卫明显比之往日森严了不少。

  朝堂之上,杨彪等文武百官已经被卫忠请进了大殿,刘协到来的时候,满朝文武,除了公干在外的朱隽、徐晃、方盛等人没来之外,几乎全部到位,就连之前请辞的张奉等人,此刻也一个个面色严肃的立于朝堂之上。

  “怎的今日诸位臣公,都这般早,离早朝时间,尚有半个时辰,诸位臣公便已经到了,有诸位臣公这般劳心劳力,朕这江山振兴有望。”刘协径直来到龙椅前坐下,众人朝拜过后,伸手虚扶,示意众人免礼,半开玩笑道。

  “振兴汉室,乃臣等本分,自然则无旁骛!”杨彪上前一步,沉声道:“但陛下可知,这大汉江山,将有大祸。”

  “这个,朕自然知道,放今天下,诸侯割据,久不朝贡,朕虽名为皇帝,九五之尊,然政令不出函谷,每每思及于此,朕也寝食难安呐。”刘协摇头叹息一声,微笑着看向众人道:“不过关中虽只一隅,幸有诸公辅佐,江山虽然破碎,但朕相信,能有诸公辅佐于朕,终有一日,我等能扫平诸侯,收还失地,重兴汉室,再现汉武雄风。”

  “陛下所言甚是。”刘协所言,与杨彪所说,自然不是一回事,只是此刻刘协故意歪楼,众人也不能不表态。

  “陛下乃千古少有之英主,更胸怀仁义,臣等相信,假以时日,陛下必能重振我汉室声威。”杨彪躬身点头道。

  “太傅言重。”不等杨彪再说,刘协连忙摆手道:“朕年不过十一,当不得这千古英主之言,若无诸位臣公鼎力相助,这朝廷也不会有今日之局,说到此,朕还要谢过诸位臣公才是。”

  众人连道不敢,钟繇眼看着刘协不断岔开话题,眉头微皱,上前一步打断道:“陛下,臣有话说。”

  刘协挑了挑眉,看向钟繇,点点头道:“元常有话,但讲无妨。”

  “陛下,臣昨日听闻,陛下在旬月之前,曾往关东发过一道诏书,名曰招贤令,不知臣所言,是否属实?”钟繇躬身道。

  “确有此事。”刘协心中一叹,点点头,看向钟繇,目光渐渐变得肃重起来:“国难当头,单只关中一地官员,便心怀惫懒,无视朝廷政令,朕有心替换,却又忧心无人可用,是以向天下招贤,望有能之士,可入关中,助朕掌管民生,不知元常以为如何?”

  “陛下有招贤纳士之心,臣等本不该阻拦,然……”钟繇叹息道:“陛下那招贤令中所言,但求有才,不求德行,臣却万万不敢恭维……”

  “陛下,宫外有一文士,自称郭嘉,乃颍川士子,乃陛下所封,却无依凭,奴婢不敢擅专,特来请示陛下,不知此人该如何处置?”卫忠的声音打断了钟繇的话语。

  “来的正好,让他进来。”刘协赞许的看了卫忠一眼,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喜色,看向杨彪等一众大臣道:“诸位且稍待片刻,这几日却是当真招到一位贤才,此时来见,正好给诸位臣公引荐一番。”

  “郭嘉?”钟繇听得一怔,随即皱眉道:“可是那颍川浪子,郭嘉郭奉孝?”

  “颍川浪子?”刘协闻言不禁一怔,他倒没想到这郭嘉竟然有个这么不羁的名号,而且看样子,知名度还不低,要知道钟繇可是颍川名士,说是名传四海也不为过,能让他记住的人物可不多。

  “这名号倒是恰当。”想想郭嘉那放荡不羁的样子,刘协摇头失笑道。

  “陛下莫要被此等奸猾小人所骗。”钟繇叹息一声,一脸沉痛道。

  “哦?此言何意?”刘协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