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超品 >

第48部分

官居超品-第48部分

小说: 官居超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心!”一支箭矢飞了过来,老掌柜一把推开了身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箭矢直接命中了他的胸膛,小八的父亲一头从墙上栽了下去。

“老掌柜!”众人急切的喊了起来。

距离盐场几十里以外的卫所。

刘鹏举十分的得意,上次李凌将倭寇的人头全部交给了他们,这小子连升三级,终于成了指挥,做了这个卫所的最高负责人。

“老爷,再喝杯酒吧!”娇滴滴的美人将酒杯送到了刘鹏举的面前,他轻轻的抿了一口,很是高兴。

刘鹏举只所以有今天,全拜李凌所赐。若非他开口,那些功劳也不会归这帮军汉所有。

他们救回来的那群女子当中竟然还有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儿,刘鹏举二话没说就笑纳了。

“大人不好了!又有倭奴到盐场捣乱了,李家的人亲来报信了!”刘鹏举正玩的开心的时候,手下人前来禀报。

“一边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他们抢去,他们能抢走多少东西?”刘鹏举下意识的就想打发报信而的士兵出去。

“慢着!”美人制止了士兵,转身向刘鹏举说道:“指挥大人,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既能树立您的威信又能赚取功劳,这样的机会怎可轻易放过!”

倭寇来去匆匆,所带的人马一定不多,想到能够从中赚取功绩。刘鹏举心动了:“告诉所有弟兄们,准备好了,即可出发!”

他心中美啊,若是这次还像上一次那样顺利,自己的官职要再往上升一升了。

明朝的武将可是能够世袭的,自己努力一下,起码可以让三代子孙获益。

一路上到处都是死尸。这让刘鹏举越发的胆战心惊,有几次他都想掉过头来重新回到营地去,但是却让一些突发的事情给阻止了。

“爷爷,爷爷你老人家醒醒啊!”

“二叔,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卫所当中,大多都是一些本乡本土的士兵。

战士们不断从死尸中发现自己的亲人,他们已经出离愤怒了。

“杀!”

刚到李家盐场,没有等刘鹏举命令前军就冲了过去,和倭寇展开了撕杀。

密密麻麻的倭寇舍弃了盐场,转身攻击刚刚赶过来的士兵。

“退后,退后!”刘鹏举着急了起来,这可是近千的倭奴,自己虽然带着两千多名士兵,但是纪律松弛,战力太底,未必就能抵挡的了这些倭奴。

他有了一种想有退却的想法,并且随着士兵倒下去的越来越多,他的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剧烈。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军队居然暴动了。

“有谁的家人被杀了的,往前给我冲!”

“是爷们的,身上带把儿的,给我往前冲!”

一个千户突然大吼了两声,带着他的部下冲了过去。

双方又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

“停下,停下啊,弟兄们,留得青山再。不怕没柴……”刘鹏举大声喊叫的时候,一支箭矢飘了过来,刺穿了他的咽喉。

他默默的倒了下去,乱军中竟然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主帅居然牺牲了。

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双方玩命的撕杀着,人数急剧减少的。

大堆的尸体倒在脚下,明军却没有后退的!

“杀出去,为老掌柜报仇!”

倭奴仅剩下一百多人的时候,盐场的大门大开了,长工们疯狂的冲了出来,一上来就是一副不要命的打法。

倭奴的刀砍到长工们身上,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抱住了,下一个长工轻易的就取走了倭奴的性命。

场面更加混乱了!

“魔鬼,都是魔鬼!”

石信久次郎吓得肝胆俱裂,这就是懦弱的明人?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到明国来了。匆忙带着百多名武士逃跑了!

“杀,杀!”

军人们大喊起来,一直追着倭奴撕杀,直到他们上了大船为止。

整个天下都被震惊了!

第76章大明非蒙元

近两千名日本浪人悄无声息的袭击了明朝的领土。

几乎一个卫所的士兵全部战死,指挥刘鹏举当场牺牲。

倭奴不仅洗劫了沿途的百姓,而且攻破了十余处海边的盐场,造成了几千人的伤亡。

制盐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盐场中不但有从事各种工作的壮汉,他们的妻子儿女一般也生活在那里。

这些老弱也没有被放过,统统被倭奴们杀害了。

鲜血染红了附近几十里的道路。

村庄中再无人烟,有的只是密密麻麻的尸体。

其行为简直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这是明朝建国以来从未曾有过的耻辱,煌煌大明居然被一个撮尔小邦欺负至斯。

消息传到了应天府,兵部尚书不敢怠慢,连夜写了折子,命专人送到了京城。

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往顺天府的方向赶!

整个天下都被震动了。

几千的民众被屠,两千军队被杀,大明朝南方半壁江山都乱套了!

被牵扯进来了的民众何止数万,哪家没有被杀的亲人,哪户没有被屠的朋友?

报仇,一定要报仇!

南京兵部前所未有的热闹,前来报名参军的民众不计其数。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是在这一刻,这个禁忌被打破了。

国仇家恨面前,所有的个人利益都要统统让道。

富人们震动了,能够开设盐场的没有小户人家,整日里在盐场里里忙碌的长工和他们建立了一种很深厚的感情。

他们能做的,只要向朝廷捐款,并且企求尽快发兵,剿灭这群倭寇!

陆家也动了,敏锐的商业头脑使他们很快认清了现实,对于他们这些行走在黑暗中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海禁也是可以解除的。

百余年来,海外贸易一直垄断在少数几个家族手里,他们得了大富贵,但是却一直过着一中提心吊胆的生活。

黑暗中的行者是渴望光明的,陆家也是爱国的。

商人们自发的串联起来,一封请愿书直接交到了南京兵部尚书的手中。署名的都是名门望族的当家人:只要朝廷愿意发兵围剿流窜在大明海域内的倭寇,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江南子弟绝不含糊。

在信使前往京城的时候,倭寇公然入侵明朝的消息也以极快的消息向四方传播着。

宁王兴奋了,若是皇帝保护不了朱家大好河山,他愿意代劳!

真是喜极而泣,借着倭奴犯疆的由头宁王居然要求恢复已被裁撤的护卫。

“王爷,三思而行啊!”谋士们纷纷劝解,现在天下承平,实在不是向皇帝发难的时候!

“我管不了那么多了,若是一直不作为,想要问鼎天下要等到何时啊!”年轻的宁王仰天发出了一声哀号,宁王一支蛰伏了太久,他不想再继续等下去了。

宁王的一章折子快马传到了京城,随后而来的还有三十万两白银。

他愿意为君王分忧,这些银子就用做和倭奴做战的经费吧。

除了宁王,其他大臣们也被震动了。

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所有的封疆大吏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件事情:向皇帝上书陈词。

藓疥之患已经成长成了一颗毒瘤,是该清除的时候了。

做法更为激愤的,是西北的那帮边军。

他们负有守土之责,即便是远在江南的忧患也进入了他们的眼帘之内。

请战书一封接着一封,这些平时里放荡不羁的汉子们甚至越过了自己的直属上司,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折子直接送到御案前。

信使来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无奈之中只能找了个茶摊稍微休息一下。

店家在和信使聊天的时候竟然问出了一惊天的消息。

倭奴攻击明朝的消息不胫而走,半天之后已经是妇孺皆知了。

最先奋起的是一是一群读书人。

消息传入太学,学子们当场罢课,不顾几位教授的劝阻走上了街头。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皇宫门外,整条大街都跪满了学生,皇帝一日不给个令人满意的答复,他们就一日不起来,直到跪死为止!

其他阶层也行动了起来,京城风云雷动。

皇帝遇到了难题,所有的大臣也遇到了难题。

受到了攻击,是委曲求全呢,还是奋力一击?是祖宗的训令重要还是天下的百姓重要?

大臣快速的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自保,以后做好防卫工作就可以了,一派主张对倭寇出兵。让他们明白冒犯大明的后果。

不只是在朝堂上,内阁当中也上司乌烟瘴气的,两派人马一见面就吵。对于如何对付倭寇阁老们也有不相同的意见。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在争论。整京城乱成了一锅粥。

皇帝彻底了失望了,他依为膀臂的治世能臣在面对一件棘手事情的时候居然手足无措了。

他有点愤怒了,如此简单的事情还有再考虑吗?

自明初建国以来,倭寇一直威胁着东南一带的安危。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重失败。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毅然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日战争。

但是两次战争的结果都以元朝的失败而告终。

倭奴的日渐猖獗,是不是和这两次战争有关呢?是不是因为击败了元朝而生出了骄横之心?

我大明非蒙元,不会任由倭奴胡来的!

乾清宫中,弘治帝双拳紧握,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一道中旨发了出去:即日起解除海禁,东南沿海周边可自行组织团练,抗击倭寇,待到倭患消除以后,论功行赏。

其中功劳大者可以授予正规武职,官职可世袭!

圣旨发出去以后内阁不干了,没有票拟,皇上直接批红。那对不起,这就只能算是皇上您的私人书信,不能算政府公文。

而没有和内阁商议皇帝就下了圣旨,显然是对内阁的不信任,甚至是蔑视。

全体的阁臣一致抗议,要求皇帝从新拟旨,交由内阁审阅!

第77章团练使

几千军民被倭奴屠杀的消息传到了出去,举国震动。

皇帝一怒之下发了圣旨:开海禁,利用民间力量剿灭海盗。

圣旨传到应天府,所有的官员都傻了。原因无他,这次传过来的只是一个中旨。这种圣旨没有经过内阁票拟,所代表的只是皇帝个人的意思,不能算政府公文。

“究竟你们还是不是有卵蛋的爷们,那么多的无辜百姓都被屠杀了,你们竟然还无动于衷?”李公公难得霸气了一回,开始指责应天府的官员。

虽然李公公慷慨陈词,但是其他的官员却没有了胆气。

内阁没有批红,就代表着他们和皇帝的意见不统一。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向和谐,难道说这次却起了冲突?

是否执行圣旨是一个问题,如何站队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按理说,他们的直属上级是内阁,没有批红的圣旨是可以拒绝执行的。

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内阁手中,而皇帝的性格又很和蔼,他不会为了拒绝执行一个没有批红的圣旨而发怒的。

但是事实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官员们可以不考虑得罪皇帝的后果,但是却不能不顾百姓们的怒火。

一旦他们拒绝执行圣旨的事情让百姓们知道了,只怕愤怒的百姓会将官员们连皮都吃了。

“犹豫什么,若是还想在这个地面上混,就照着圣旨上所说的做,千古大业,就从今天开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