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辅 >

第75部分

宰辅-第75部分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铮心中暗想,这厮是真心欢迎自己吗?嘴上笑道:“多谢殿下,江南风光秀美,栖霞红叶,玄武湖光皆为绝佳美景,可惜此番没机会欣赏了,实在遗憾。若将来有机会,定要饱览一番。”

目光落到太子妃身上,对别人,赵铮只是礼节性地寒暄几句,见到周娥皇的楚楚神情时,心里莫名地有些悸动。

白狐、白衣、霓裳羽衣舞,莫非……

心念刚及此处,赵铮便暗自摇头,虽然自信,但不能自恋。占了美女便宜,还指望人家倒贴,这种事情不多,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毕竟李煜和周娥皇号称是“天作之合”,毕竟今日正经是李煜的好日子,周娥皇一舞兴许只是为夫君贺。也许那《霓裳羽衣舞》的曲谱,还是人家夫妻一同补全的。今日一别,多半再无相见之日,明知没有结果,何须多想呢?

何必破坏人间夫妻感情,何况符璃还在汴梁城里等着自己。赵铮只是轻轻点头示意。然后转身骑上高头大马,扬长而去。今日一别,金陵种种便为过往,只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没想到刚走出不远,周女英出现在街边的一处楼上,她的身份无法参加东宫宴会。却不能不为大哥哥送行,于是只好用此招了,尽管周夫人反对,她还是溜了出来,等候在街边。

“大哥哥,一路走好!”周女英大喊一声,赵铮也是点头示意,就此别过。

女孩子当众如此,原本该羞涩的,可是周女英没有。而是痴痴地看着赵铮远去的方向,怅然若失。

周娥皇更是如此,远远瞧见妹妹的身影之后,心中感慨。至少妹妹可以公开大声跟他道别,可自己什么都不能说。当着众人的面,还需要克制情感,唯恐被看出什么端倪。一时间,心中悲苦惆怅,不由自主地有些眩晕,随即直接倒了下去。

“娥皇,你怎么了?”李煜抱住妻子,颇为惊疑。

钟皇后立即吩咐:“快传御医!”

太子迁居东宫之日,太子妃晕倒绝对是大事。很多好事者都伸长了脖子看着,这算怎么回事?不吉之兆?

两位御医来的很快,轮流把过脉之后,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声道:“恭喜陛下、皇后、恭喜太子殿下。”

李煜父子还略微有些愕然时,钟皇后已经率先反应过来,面带喜色期待着。

御医喜滋滋回答道:“太子妃乃是喜脉,是有了身孕。”

“娥皇有了身孕?”李璟和钟皇后都颇为欣喜,作为祖父母,有孙儿自然高兴。尤其是太子李煜只有一个儿子,而今有了第二胎,自然是好事。

李煜却有些意外,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却有几分惊疑之色。钟皇后瞧见之后,若有所悟,问道:“娥皇这身孕有多久了,怎地未听她说。”

御医肯定道:“约莫一月出头,时间不长,兴许未有恶心嗜睡等妊娠症状,太子妃未有察觉也不奇怪。”

钟皇后一听,放下心来,转身道:“从嘉啊,看来栖霞之行也并非胡闹,至少给母后带回个皇孙来。”

“母后,儿臣……”李煜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揣度,一月出头的话倒是没问题。肯定在栖霞山上有的,除此之外最近几个月并不曾与妻子同房,她在王府不曾接触别的男人。也罢,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孩子。

若时间不到一月,那就麻烦了……二十天前,妻子可一夜未归,是和赵铮这个外男在一起……虽说赵铮重伤,有小姨子女英在场,妻子的品德也不至于,但心里还是略有膈应。幸好超过一个月,可他万万不会想到,会有阴差阳错的情况……

周娥皇迷迷糊糊听到御医的话,心中顿时泛起了惊涛骇浪。一个月多点,正是栖霞山那次有的……那么,这个孩子……想不到一夕之缘,竟然有了孩子。他走了,原以为此生再无牵连,却不想有了这个爱的结晶。

第一时间,周娥皇有些惊喜,也许这是上天送给自己的礼物,弥足珍贵。可略微冷静,仔细一想,便惊恐不已。万一丈夫有所察觉,那后果……她实在不敢想。

不过听到钟皇后和李煜的对话,周娥皇放下心来,至少没有人怀疑这个孩子的身世。那就可以平安生下他(她),抚养长大。只是他们父子(女)只怕注定骨肉分离,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有了这个孩子。

一瞬间,周娥皇的思绪和感情十分复杂,饶是她心神稳定,善于控制情绪,脸色还是有些苍白,额头上也有些冒汗。

见如此情况,钟皇后立即关切道:“娥皇这是怎么了?”

两位御医道立即道:“兴许是太子妃最近过于劳累,所以胎像有些不稳,所以……”

钟皇后一听顿时有些着急了,问道:“可还妥当?”

“皇后放心,只要好好休息,再辅以药物调养安胎,应该无碍。只是在此期间,太子殿下不可与之过分亲近,太子妃也不宜有太大情绪波动,否则对胎儿不利,或有流产或早产可能。”御医虽然紧张,却仍旧据实相告。

“从嘉,听到了没有,这几个月不许招惹娥皇,更不敢让她不顺心,母后等着抱孙子呢!”

钟皇后的吩咐,李煜不敢不听,即便不吩咐,他也未必会亲近周娥皇。他甚至怀疑,那日在栖霞山是妻子将计就计,趁机怀孕。于是心中甚至还有些许厌恶之情,想要用孩子绑住自己?哼,做梦!

“两位御医,你们便留在东宫,精心为太子妃安胎。皇孙安然降生之日,必有重赏!”钟皇后对儿媳妇这一胎还是相当关注的。

此时,周娥皇“恰好”醒来,正要起身却被钟皇后阻止了。

“好好躺着,也太大意了,有了孩子也不注意保养。前些日在钟山……这些天有忙着排练跳舞,还好孩子安然无恙,否则……这几个月千万小心,安然将孩子生下来。”

“谨遵母后叮嘱,是儿臣大意了,幸好孩子无恙!”周娥皇自己心里清楚,这个孩子弥足珍贵,容不得半点闪失。

“嗯,好好养着,这孩子是有福气的,你们刚刚迁入东宫,他便来了。”钟皇后使个眼色,立即有人将喜讯传出去。原本有人说太子妃晕倒不吉利,而今看来是东宫双喜临门啊!

周娥皇全不在乎,看着丈夫李从嘉有些古怪的神色,心中一动,说道:“母后,御医也交代了,儿臣有了身孕,无法侍候太子殿下。可否让那位黄家妹妹入东宫,顺便选几位采女入东宫,也好侍候太子,为皇家绵延子嗣。”

李煜没想到妻子这样大度,一时间还有些惊喜。从钟山回来多日,黄姝婷一直被禁足在宫中,任他如何求情,钟皇后就是不松口,让他很是无奈。今日妻子开口,看来是大有希望。至于选采女,更是求之不得。

钟皇后回头看了一眼李煜,轻声道:“娥皇大度,更不可辜负她!也罢,看在孩子的面上,就让她入府吧!选采女的事,让礼部去办吧!”

“多谢母后,黄家妹妹入东宫,便给个……”

周娥皇刚开口,钟皇后便打断道:“让她入东宫已经是抬举,还要得寸进尺要位份吗?”说话间看了一眼李煜,沉声道:“做个侍妾就是了,从嘉你记住了,宠着是可以,但尊卑有别,尤其是娥皇有身孕,更要注意。倘若让母后知道东宫有人兴风作浪,休怪母后不客气。”

“是!”能让黄姝婷回来已经算不错,李煜也知道分寸,其他的只能来日再想办法。

“好了,让娥皇好生休息,我们出去,百官还等着朝贺太子双喜临门呢!”

众人走了,周娥皇躺在榻上,手掌轻抚小腹,这里有一个生命正在成长。这是上天的恩赐,让她无限惊喜,多日愁眉不展的俏脸上终于多了几分幸福的笑意。

第一一一章臣有一计

赵铮并不知道周娥皇有了身孕,此时他已经登上大船,顺江而下,明日便能到达瓜州,然后登岸到扬州去见赵匡胤。

随行有两位南唐使节,李从益是李璟的第八子,与李煜和李从善不同,颇有几分英武之气。李璟派他出使,兴许是为了展示唐国皇室仅有的英武之气吧!

至于冯延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其父是南唐之前的礼部尚书冯令额。冯延鲁几年前就成为唐国的户部尚书,看起来一身正气,但丝毫不呆板,善于那种有理有据的辩驳,还能不弱了气势。

还别说,冯延鲁在外交方面还真是有一套,曾经数次出使汴梁。有丰富的经验,对宋朝高层也颇为了解,因而才能肩负如此重任。

赵铮心中有数,宋军是否渡江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唐国人说了算,甚至赵匡胤说了也不算。且先让人家拜会了皇帝再说,现在客客气气招待着就是了。

金陵到瓜州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前日晌午开始登船装运,夜里直接。因为有唐国水军引导护航,下游的江面也宽阔水深,相对安全,不担心触礁什么的。次日清早的时候,船已经到了瓜州渡口。

终于踏上宋朝的土地,赵铮也终于能松口气。在江南的这些日子,整日里提心吊胆,担心这个算计那个谋害,方方面面都要殚精竭虑,最终以重伤结束,好在完成了任务,对赵匡胤也算有个交代。

而今回到宋朝,养伤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休息。说实话,若非赵匡胤召见,赵铮真相立即蒙头大睡两天。

不过很可惜,船一靠岸,枢密承旨,行营兵马都监李处耘就出现在码头上。

赵铮知道,陈桥兵变中,这位李都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不折不扣的从龙之臣。先是担任枢密承旨,这次又跟随赵匡胤南下征讨李重进。这都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他即将要担任的职务——扬州知州!

灭了李重进,淮南需要有人镇守,除了恢复因战火凋敝的淮南经济民生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防备南唐。

赵匡胤对他格外信任,李处耘也觉得责任重大,既然要防备南唐,不了解那边的情况怎么能行?一个好机会,便是前来迎接出使归来的赵铮,以及两位唐国使节。

“蒋国公(李从益)、冯尚书,一路舟车劳顿,且先休息,晚上陛下会设宴欢迎两位。”李处耘刚四十出头,说话很是干练。

“好,有劳了!”李从益和冯延鲁都明白,赵匡胤不可能立即召见。现在扬州是宋朝人的地界,客随主便,听人家的安排就是了。

侍从将两位使节送走之后,李处耘才上前道:“文彦,辛苦了!”

两人是初次见面,李处耘便直接称呼赵铮的表字,表示亲近。毕竟他的年纪足可做赵铮的父辈,职位也高,有这个倚老卖老的资格。

“哪里?勤于王事,何来辛苦!”这种场合,少不得一番场面话。

李处耘道:“官家在行辕等你,有旨意,登岸之后直接去觐见。”

作为新任的扬州知州,李处耘很想通过赵铮之口,了解唐国的情况。但他深知,在没有向皇帝复命之前,赵铮不可能对他说一个字。如果他硬要问,那便是僭越,为臣者要有自知之明。

“好,有劳了,下官回头再拜会李知州!”赵铮很爽快,与这些从龙之臣搞好关系是很必要的。毕竟在整个大宋朝廷,自己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想要滋润地活下去,需要人际关系。

李处耘也很想结交赵铮,身在淮南前线,对江南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赵铮的作为和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最重要是官家赵匡胤的态度。敢于这样大胆派赵铮出使,亲自赐字,恩宠与重视可见一斑。加上赵铮又恰好是国姓,多少会有些联想。即便是国之重臣,封疆大吏,在赵铮面前,一样客客气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