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辅 >

第52部分

宰辅-第52部分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到时候……未必需要名符其实,只需要……这种事,哪能说得清楚。”

“这……”

李从庆笑道:“有六嫂在,那厮肯定不会想到会有圈套,到时候……使臣与宫女有染,他该当如何自处?他既然是和尚出身,即便还俗,也该有规矩吧?

七夕夜里,他那《鹊桥仙》深情款款,必定是有某个女子两情相悦,而今却风/流成性,不就是薄情负心汉了吗?试问他还有何脸面待在金陵?”

李从嘉听到之后哈哈一笑:“平日就见你聪明伶俐,果然没看错,就这么办了!”

第七十五章皇宫贺寿

七月二十六,南唐国主李璟的寿诞。

这一日,金陵城里张灯结彩,气氛喜庆,大有普天同庆的意思。

百姓们纷纷朝皇宫所在的方向遥祝,官府也也会分发米粮给城中贫苦之人,以示皇家恩德。与此同时,金陵城里,大大小小的寺庙都在做法事,祈求我佛保佑国主健康长寿。

再怎么求,也不过只有一年的寿命了。

重生而来的赵铮知道,在原时空的历史上,李璟死于建隆二年。李煜以太子身份登上皇位,开启了南唐的后主时代。

江南自然条件优良,物阜民丰不假,却也安逸奢靡。尤其是遇到这种大事,更是可见一斑,不知这一日下来,花掉钱财几何?

毕竟这些年江南基本没有受到战事的侵扰,依旧富足如常,多年来养成的习惯,难以改变罢了。即便是江北十四州已经全部沦丧,整个唐国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金陵城里依旧是歌舞升平。

也罢,毕竟是李璟最后一个寿辰,奢侈一点有什么关系呢?赵铮的心态很大度,想着兴许还有另外的原因吧!毕竟晋王李景遂和太子李弘冀的斗争和死亡才过去不久,兴许李璟是想趁此机会,彻底揭过去这不愉快的往事吧!

于是乎,庆典办的是格外隆重。除了民间和金陵城里的庆祝之外,皇宫之中也会举办盛大的宴会。

当然了,在此之前要先接受百官与各国使臣的朝拜。这也是赵铮第一次有机会见到李璟,自从来到金陵,他便以各种理由不见自己,拖延到了今日。

若不是顾及着不让南唐与淮南李重进有勾结,作为上国使臣,早就拂袖而去了。不过这些日子,赵铮在金陵城里也算是出尽了风头,保住了面子。

今日是李璟的寿诞,自己要作为使臣贺寿,同时传达大宋皇帝陛下的诚挚慰问和关怀。因此服装自然是格外正式,鸿胪少卿的官袍裹身,董仲彦和李元紧随其后,负责持圣旨,捧礼物,上殿面见李璟拜寿。

进皇宫时,韩熙载已经等候多时,负责迎接并引导各国使臣。不只是宋朝使臣,南方各国都有,吴越、南汉、南平高家、闽南,甚至是湖南的周行逢,都派出使者前来为李璟祝寿,事实上也彰显了南唐在南方地区的地位。

可惜昔日的南方第一大国已经名不符实,实际大不如前,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架子还在的,相比之下也确实比其他几国强。故而几个小国都摆出马首是瞻姿态,多少也有自保的成分。

不过使臣之中,自然是以天下正朔大宋朝的最为尊贵,当赵铮到来时,南方诸国纷纷欠身见礼,态度相当的谦恭。他们早就翘首以盼,想要一睹最近成为金陵风云人物的赵铮,如今一睹真容,那些老家伙人多少都有些惊讶,宋使当真是年轻啊!

听说他文才武功双绝,霸道却又仁善,如今可是声名远扬。可是在此之前,这位赵少卿是何许人也,他们一无所知。不过很多人都意识到,此人应该是大宋政坛上的新星,尤其是得知他姓赵之后,态度越发的谦逊了。

尤其是吴越和湖南的使臣,都对赵铮另眼相看,眼神都颇为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至于南汉使臣,则是不以为然,远远站在一边,态度也颇为冷淡。也许他们认为自己偏安岭南,中间还隔着南唐和荆湖,并不与大宋毗邻,可以安枕无忧。

赵铮笑而不语,当真就安全了吗?依稀记得,南汉貌似比南唐亡国更早。不过他们有这样的心思正好,有利于将来宋军征伐岭南。

不管心里怎么想,赵铮始终客客气气与所有人打个招呼,而今身在南唐,不宜树敌过多。同时也是彰显大国气度的小机会,如此好的公关宣传机会,怎么会放弃呢?

远处礼乐声响起,韩熙载过来道:“时间已到,各位使臣上殿吧!”

那边南唐大臣们已经朝贺完了,赵铮等人随着韩熙载抬入殿中时,已经见到朝堂上文武两班站了不少人。来不及细看,只瞧见了李从嘉、李从善兄弟,以及皇甫继勋这些老朋友。

“各国使臣为国主贺寿!”司仪官大声唱喏,当真宋使的面,他们是不敢称呼陛下的。

赵铮在韩熙载的引导下,走到大殿中,瞧见丹陛之下,一个面相温厚的中年人坐在龙椅上。身上穿的依旧是黄袍,在江南这边土地上,他依旧是享受皇帝的待遇。

四十多岁,按理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李璟给人的感觉却没有多少朝气。反倒有种垂暮之年的感觉,看样子真是命不久矣了。也不知是否因为前年弟弟李景遂和儿子李弘冀亲人相残,让他深受打击,才会如此情况。

这样的精神状态,哪里有君临天下的气势?没有豪情壮志,进取之心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

“大宋鸿胪少卿赵铮参见国主!”赵铮略微欠身,用最为勉强的礼节拜见。不过分,却没有什么尊敬之情在内,这就是大国使臣的特权。

李璟仿佛也不以为杵,只是仔细地观察着赵铮,此人已经在金陵闹腾了二十多天了。可谓是大名如雷贯耳,他也真是好奇,这宋使到底长什么样?如今得偿所愿了。即便是有心理准备,还是略微有些惊讶。

不过对于赵铮这种并不十分谦恭的态度,李璟并未感到不满,这点子气度他还是有的,笑道:“赵少卿免礼!”

赵铮这转身从董仲彦手中拿过诏书,高高举起,大声道:“大宋皇帝陛下为唐国主寿辰贺诏书。”

李璟有些不太情愿地起身,南唐是向宋称臣的。即便是贵为国主,可见到大宋皇帝的诏书还是要恭迎的,不说下跪了,最起码要站起来跪下躬身听从。

就在他起身的那一刻,赵铮却笑道:“国主不必多礼,陛下有旨,国主坐着听圣旨就是了……”

董仲彦眼神一动,仿佛是要表达不同意见,却被赵铮一个冷冷制止了。而今使团之中,赵铮的威信已经建立起来,董仲彦不敢违拗。何况还是在南唐皇宫的大殿上,不能失了体面。

“金秋初至,闻唐国璟华诞至……朕欲往而不能至,故遣鸿胪少卿赵铮前来为卿贺……特赐……”读的时候,赵铮才发现圣旨竟然这般冗长,多有溢美之词,赏赐更是不少。读完之时,已经口干舌燥了。

赵铮完全理解赵匡胤的此种做法,实际上他也是如此。对南唐的臣子可以凶一些,尤其是皇甫继勋这样的刺头,就要狠狠打压,彰显自身的强大。但是对于李璟这等胆小的统治者,威逼反而不利,用些许小恩小惠来缓和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单单是坐着听诏书这一条,他便收获良多,首先是被尊重。其次也不至于在臣子和其他国家的使臣面前丢人,李璟心中有数,略有感激之情。

“多谢陛下挂念,臣不胜感激,请赵少卿稍候片刻!”

赵铮退到一边,其他几国的使臣正好上前祝寿献礼。赵铮站在那里,目光却小心翼翼地转向各处,观察着南唐朝廷的之大臣,想要找出那个陷害自己之人。

一回头却瞧见李从嘉,他也正盯着自己,看着是嘴角含笑,可实际上并不友好。赵铮见此,只是淡淡一笑。

也就在此时,赵铮突然感觉有迫人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回头四处寻找,却不见了踪迹。再想要仔细探查时,那边李璟会见使臣的仪式已经结束,要移驾去另一处大殿,设宴答谢。

赵铮只好暂时作罢!

第七十六章烧槽琵琶

赵铮很敏感,这是他多年当律师的经验,打官司除了据理力争,何尝没有尔虞我诈,阴谋诡计?

那样的目光并非没有接触过,他下意识感受到那种仇视和图谋的感觉。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秦淮河事件中陷害自己,和淮南李重进有接触的那个人,说不定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举动,甚至是阴谋。

看来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啊,赵铮心中多了几分警惕,在南唐侍从的引导下,前往甘露殿参加宴会。

江南之地,盛唐遗风犹存,宴会用的是那种低矮的案几,客人需要跪坐,实在不好受。尤其是赵铮,习惯了高座椅,如何能习惯这等坐姿?是以很不适应。不过这种时候也不好显得太随意,只好忍着了。

尤其是赵铮代表了宋朝,乃上国天使,地位崇高,坐位左边的首席,与对面的齐王李景达一左一右,紧挨着国主李璟,可谓是万众瞩目。

南唐确实更开明一些,连钟皇后也亲自到来,帝后共同宴请各国使臣。有些皇族亲贵和大臣们们都是携带夫人同来的,虽然男女都有,但气氛还是非常庄重的。

所有人落座之后,李璟朗声道:“今日寡人生辰,感谢各方使节,诸位臣子的祝贺,寡人在此设宴,我们君臣同乐。”

“谢国主!”

虽然事前打过招呼,但呼喊还是参差不齐,还是有人喊陛下。听起来有些混乱,也有些许讽刺,李璟面子上略微有些尴尬,有的南唐臣子仿佛根本开不了口,有的则是愤愤不平。

看来“仇宋”的情绪还是很高啊,赵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了然,却也不以为意。不过一个称呼而已,如此喜庆的时刻,何必坏了兴致呢?

南唐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殊为不易了,当真是有些为难李璟了。一个寿命不足一年的平庸中老年人,何必与他斤斤计较呢?

不过有些大事还是要与他当年说的,赵铮为此专门嘱咐了韩熙载,让他转告李璟,宴会之后需要单独会面。

宋使千里迢迢来一趟,不与南唐国主单独见面,那可就真是开玩笑了。李璟之所以晾着自己,为的是杀杀自己的气焰。而今目的达到了,现在也打了照面,单独坐下来聊聊实在应该。

宴会已经开始了,按照盛唐传统,宴会上总是要有乐舞助兴的。不过江南水润灵动,虽然国号为唐,但已经失去了盛唐时期的磅礴大气,自然也演不出《秦王破阵乐》这样英姿勃勃,大气磅礴的乐舞。

丝竹之声响起,一众舞姬鱼贯而出,全都是姿色俏丽的美貌女子,玲珑的身材加上红绿相间的舞衣配合绝妙,腰肢扭动,裙摆轻晃,水袖挥起,舞姿着实优美。

在座的客人都是眼前一亮,特别那几个南方使臣,看的甚为专注。尤其是领舞的那个着粉丝纱衣的女子,更是灵动柔美。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轻盈动人,尤其是那柔软的腰肢。

这要是在床榻之上,嘿嘿……大殿上都是高官显贵,一个个人模人样,可心里都不由自主动起了龌龊歪心思。

看来这窅娘当真是香饽饽啊,无需看面孔,只需要看到那三寸金莲,便知道是窅娘无疑。赵铮也仔细看着,但主要是欣赏优美的舞姿。不过落在李从嘉和某些人眼里,似乎有了别的意味。

窅娘的舞在继续,丝竹之声却停了下来,众人正在惊异之时,一声轻响,琴弦拨动,动听的节奏在从殿侧的屏风后传来。

那是琵琶的声音,但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