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906部分

我的第三帝国-第906部分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
  混乱的车站内,苏联士兵惊恐的搬运着德军一个师的后勤补给物资,这些在远东作战的士兵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眼前堆积如山的东西和师级单位联系起来——他们以为是一个集团军,或者至少是两个军的德国人已经到达远东了呢。
  “30辆装甲拖车,7辆工兵专用的工程吊车……还有两辆架桥坦克,5辆火箭扫雷车。”看着手里的而物品清单,负责这个车站的苏联军官眉头就好像两条毛毛虫一样扭在了一起。苏联的战斗序列里很少能见到如此庞大的后勤车辆,这让他怀疑德军的部队规模。
  如果让他知道,要不是凯瑟琳元帅向元首保证了三次他的空军可以完成远东制空权的保障工作,不必要让部队携带太多的防空武器,这个清单里还应该有16门88毫米口径的牵引式高射炮,20辆伴随作战的四联装自行高射炮……他也许就会彻底的崩溃了。
  即便是这样,他也无法理解德国人对于武器装备的依赖,还有对这些高效的杀人机器的痴迷程度。整整一个运输大队,43架奥丁直升机提前携带着急需的各种物资到达了远东的秘密野战机场,这些物资并没有走铁路运输,要不然这批到达的东西还会更多一些……
  当然,整整一个坦克师,可不是只有这些战斗力不高的后勤部队的,事实上已经有110辆坦克到达了远东,并且在当地进行了适应性的训练——除了有10辆坦克参加了实战之外,其余的100辆坦克里面的车组成员们,还在练习爬坡还有辨识路标,和学习简单的俄语日语。
  即便是如此,当同时抵达的又一批,整整80辆豹式坦克在小站旁边的野地里停放整齐之后,还是带给了当地的苏军士兵足够多的视觉震撼力。这些坦克整齐的停放成方阵,因为德国人的执着所有的炮管都调成了统一的角度,如同钢铁形成的森林一般让人敬畏。
  “能和这种等级的敌人打上一年,朱可夫元帅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指挥官。”看着那些靠在坦克旁边,享受着远东新鲜的空气,还有战争间隙里那片刻宁静的德国坦克车组成员们,负责车站的苏联军官发出了自言自语的赞叹。
  ……
  与此同时,日军在远东的核心阵地上,一名日军坦克的指挥官放下了自己手里的望远镜。针对德军在共青城方向上的反击,日军高层还有德国人的想法都非常一致——那边只是小打小闹,真正能够影响战局的,还要看蒙古境内的战斗究竟谁是胜利者。
  所以德国远东部队将自己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亮相,地点定在了诺门坎地区。他们决定在当年日军挑衅苏军的地方,去给昔日进攻方的日本上一课,让日军的指挥官们好好看一看,他们当年究竟应该怎么做,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历史总是喜欢在细枝末节上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当年日军还和德军处于合作阶段,德国还排出了观察团,参观了日军的诺门坎之战——时过境迁,当年的那些在日本参观的军官们,现在已经作为少数的日本通,被派遣到了远东,很多还在诺门坎附近指挥德军作战。
  那个时候他们亲眼见证了日军在诺门坎的失败,今天他们却要在这个耳熟能详的地方,给原来的盟友日本好好上一堂课,课题的名字其实非常简单,就叫:“论如何使用优势装甲力量在广袤地形上突破敌军防线。”
  “石原将军把我们装甲联队部署在这里,还真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这名日本的装甲指挥官放下手里的望远镜,转头对身边97式战车后面的手下说道:“当年我们在诺门坎地区损失惨重,后来痛定思痛,觉得在装甲部队方面短时间内是无法追赶苏联人了,所以在边境地区布设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广袤地带,自信的说道:“就算是苏联和德国人一起用工兵挖,我想彻底扫清地雷带,也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何况还有步兵在后面的防御阵地里干扰?”
  “宫本长官!根据前方瞭望哨传来的消息,发现大量坦克在诺门坎地区调动,苏联人可能要在附近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川崎联队长已经到前线去了,炮队那边也已经戒备了!”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对这边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传达了已经知道的情报。
  这名叫宫本的军官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愣了一下,他真的不知道该说步兵那边的指挥官川崎小题大做,还是该说对面的德国人和苏联人脑子进水了。即便是德国人的坦克再强,比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还要厉害,可是他们的履带能不怕反坦克地雷?在这种日军严密布防的地带展开攻势,难道不是脑袋坏掉了么?
  “去,告诉川崎联队长,我这里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让他的步兵尽量掩护我们坦克部队的侧翼,毕竟我们的装甲不太适合与苏联人的坦克正面交战。”
  因为害怕苏联在装甲力量上的优势,所以日军在诺门坎附近布置防线的时候,大量挖设了坦克掩体,他们将自己坦克炮塔以下的部分藏进掩体里,弥补装甲厚度方面的不足。宫本的坦克大部分都隐藏在这样的掩体内,准备等对手的坦克接近到一定距离之内,再开火伏击对方。
  看着传令兵沿着战壕跑向远方,宫本抬起头来看了看已经接近正午的太阳,阳光就和往日一样非常刺眼,他眯起眼睛收回了目光,又端起了望远镜,观察起了他阵地对面那遥远的地方。
  脑海里,这位日本装甲部队的指挥官还在想着刚刚听到的那些情报,他知道德国人和苏联人已经在准备一场进攻了,可是即便如此他依旧还是觉得,自己前面的地雷还有自己手里的坦克,能够阻止对方的进攻。
  “石原将军……还真是算无遗策啊……只要我们能够在这里歼灭一支德国部队,那么也许远东地区的战争就会结束了吧?”宫本一边用望远镜看着远处地平线上涌起的滚滚烟尘,一边开口自说自话的呢喃道:“下令给所有的坦克部队!穿甲弹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我们的阵地!尽一切可能,击毁敌人的坦克!”
  
  推荐好友沧海残阳作品《最强特种兵之龙王》,被绝。色校花追的团团转,唐峰真的好无奈啊!


第1172章 1173惊天动地

  “释放烟雾!掩护我们的工兵排雷!”宫本的对面,德国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库尔特·阿道夫·威廉·迈尔下达了允许自己的部队继续向前进攻的命令。作为一名生于1910年的年轻人,迈尔在30年就在德**队中服役。现如今他已经是一个在前线战斗了整整2年的老兵了。
  而作为回报,这位在另一个时空中大名鼎鼎的装甲部队指挥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装甲营指挥官,作为这一次进攻行动中两个装甲营之一,他的部队负责在左侧突破日军防线,配合掷弹兵们撕开一个缺口,击溃日本可能出现的坦克部队反扑。
  “开玩笑……反扑?苏联人都多久没有用坦克反击了?日本人的坦克难道比苏联人的更厉害?”迈尔放下了他手里的望远镜,日军阵地那边出奇的安静,让他也萌生了一丝丝不安的感觉,他皱着眉头问营部坦克旁边正在汽车发动机舱盖上查看地图的中年军官,因为这名军官是指派给他的远东军事行动顾问。
  那名顾问听到了迈尔大声的质问,从地图上挪开了自己的目光。他昂起头来看着坦克炮塔上探出半个身子的迈尔,耸了耸肩膀回答道:“日本人的资源多数都用在海军身上了,他们的战车就和我们的2号坦克差不多……当然,如果一年中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在坦克方面的差距,服役一种新的坦克也是有可能的。”
  二战时代的坦克并不像现代坦克这样复杂精密,包括炮管熔铸技术、瞄准计算机技术、红外线夜视技术等等——那个年代的坦克无非就是发动机和差不多的钢板,甚至连火炮都可以用步兵炮凑合。所以如果日本铁了心搞一辆100吨的坦克,是有可能实现的,只不过这种勉强搞出来的东西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就只有他们的天照大神自己知道了。
  听到了这个回答,迈尔多少放心了一些。他抬头看向远处那依旧毫无动静的日军防御阵地,终于还是按下了喉部通话器,对着无线电那边高声命令道:“给空军发信号,让工程兵上去,开始排雷作业!2连的坦克掩护,如果日军开火,就立刻还击。”
  “2连明白!”透过嘶嘶啦啦的电流声响,耳机里面传来了2连连长的声音。很快就有四辆装甲排雷的火箭发射车在工兵的操作下开始缓慢向前,他们的侧翼德国的豹式坦克跟着开动起来,修长的炮管威风凛凛的指向了日军阵地的方向。
  ……
  “直接上装甲车辆?工兵呢?步兵在哪里?”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德国少量坦克开始上前,日本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宫本疑惑的开口问道。他不知道在问谁,似乎只是在问他自己,不过当他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能力来解答这些疑惑。
  他的身边,一名日军指挥官按着指挥刀信口开河道:“宫本君,也许他们在欧洲都是拼着损失突破阵地,然后打运动战吧?我听说他们善于打大范围的迂回包抄作战,并不善于打阵地战……”
  “嗖嘎……但愿如此吧。可是我总是觉得对方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手段,这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宫本还是有些不放心自己的防线,他侧过脑袋,对身后的军官说道:“让川崎联队长的步兵想办法试探试探,尽量还是不要让那些古怪的德国坦克车辆靠近我们的雷区地带。”
  “嗨!”那名日本军官赶紧立正点头,回答了自己指挥官的命令。可是还没等他直起自己的腰来,刺耳的防空警报就回响起来,凌厉的声音撕扯着阵地上每一名日军士兵的心。
  “八嘎!我就觉得德国人不会就这么简单……空军吗?还真是占了便宜就不知道收敛的性格啊……”看着一架接着一架的德军斯图卡2型攻击机冲下云霄,带着那种独有的嚎叫声,俯冲到极近的距离上投下炸弹的时候,宫本似乎略微松了一口气出来。
  德国人的杀手锏看来就是这种近似于完美的空地一体化作战方式了,他听说在第一次诺门坎战争的时候,德国人就提出了这种战斗方式——可是一直到现在为止,日军都没有能够做到德国人当时说的那种要求,甚至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日军缺少能够碾压对手的坦克部队,也没有本事大规模的训练并且集中使用航空兵,不过当年在诺门坎之战中,德国人提出的那种似乎很厉害的战斗方式,日军的少数明白人还是记在了心里。宫本知道现在德国人已经实现了当年的想法,并且可以熟练的运用这种方法,带给对手可怕的压力了。
  ……
  迈尔从望远镜里看到了他的斯图卡2型攻击机,看到了那些飞机用几乎撞向地面的角度和高度,把挂载的航空炸弹轻而易举的丢在日军的防御阵地上。那弥漫起来的爆炸看上去是那样的摧枯拉朽,就连迈尔都忍不住为对面阵地上的敌人担心起来——你们要是死光了,我可怎么办啊?
  凭借着德军如此娴熟的空地一体化进攻的配合,在空军狂轰滥炸的时候,地面部队当然不可能就那样眼睁睁看着。他们要利用这种敌人疲于奔命的时间,完成那些复杂的开火前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