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第6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地因为爆炸在颤抖,朱可夫看着头顶上的天花板,上面的吊灯在震动中微微摇晃。昏暗的灯光让整个防空洞看起来宛如鬼域,朱可夫看着自己的影子在墙壁上摇摆,觉得这一次南下进攻的战略真的是前途未卜了。
他担心德军真的预留了a集团军还有f集团军的油料,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苏联南下的部队将会被合围吃掉,这可以说是苏联最后一支野战主力部队了。
更让他担心的是这种不明所以的“无理手”,会让斯大林错误的判断德军的战略意图。一旦斯大林把德军的战略方向从高加索改成错误的莫斯科,那么苏军失去巴库油田将成为必然,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朱可夫真的很想见一见自己对面的那些指挥德军部队的将军们,不是从照片上,而是面对面的坐在一起,好好聊一聊,看看彼此心中真正的想法。他感觉到对方玩弄心灵手段的高超,他已经被德国人这种反反复复的欺诈搞乱了头脑,不能也不想分辨德军的真实意图了。
虚虚实实反反复复,在优势的情况下运用起来,真的可以起到让人防不胜防的结果。朱可夫甚至可以想到,明天一早,甚至是德军轰炸机飞走一小时之后,斯大林就会召见他,与他讨论有关苏军南下的风险问题。
不过现在,他还要忍受,忍受着德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在首都莫斯科街头爆炸,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摧残。一个正统的军人,一个以保卫国家安全作为自己使命的将领,在首都遭到敌人攻击的时候,都会迸发出无限的耻辱感,这种感觉会一直萦绕在心头,在他亲手打进敌人的首都之后才会抚平。
果然,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斯大林派人要求朱可夫立刻赶往克林姆林宫。在前往克林姆林宫的路上,朱可夫看见了一架被击毁而坠落的德军轰炸机,庞大的机身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苏军现在还没有能力制造如此精密的远程轰炸机。
那架德军飞机的残骸远处,更多的还是不断燃烧着的苏联建筑物,莫斯科遭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敌军的大规模轰炸,损失虽然不大,却实实在在的震慑了人心。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人们在议论着德国人打过来了的景象,加上戒严的士兵到处站岗,给这座城市笼罩上了一层紧张万分的恐怖气氛。
果不其然,一见面斯大林就劈头盖脸的问起朱可夫关于德军燃油不足的问题来。而且听起来口气不善,颇有点儿兴师问罪的架势:“朱可夫同志,你不是说德军的燃油储备出现了问题么?昨天,就在昨天夜里,莫斯科遭到了大规模的轰炸!德国人出动的飞机大概有70架。”
他一边说一边拍着桌子:“能够出动这种规模的轰炸机编队,你还敢说德国人油料短缺?如果你的部队大规模的南下作战,德军进攻莫斯科,或者南下夹击你的部队,我该怎么办?”
朱可夫无奈的看着斯大林,他要是知道该怎么办,他早就开口说话了,也用不着斯大林亲自开口找他来过问了。这种情况下就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赌赢了那当然皆大欢喜,可是赌输了,那就是民族国家的罪人,这个名头谁担当的起?
“斯大林同志,我提出的战役计划,也是根据手里现有的所有情报资料拟定的,现在又多了一些变数,这就让原来的行动计划出现了一些未知的风险。”朱可夫能在斯大林这么善变的领导人手下如此备受青睐,自然有他的办法。先把自己摘个干净,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这是朱可夫的一大绝学。
果然,斯大林沉默了下来,就在昨天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直到夜里的一场轰炸,才让他如此顾忌起来。所以他觉得这一切真的不能完全怪朱可夫考虑不周,而是因为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新的变化而已。
想到了这里,斯大林走到了朱可夫的身边,示意自己心腹爱将不必那么紧张。安抚了朱可夫之后,他轻声缓缓的对这名苏军元帅说道:“既然我们对面的敌人有了变化,那么我们的行动就不要太过激进了。南下的准备暂时停止吧,一切必须按照原定的计划执行。”
朱可夫来的路上就已经做好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准备,他赶紧立正站好,对斯大林说道:“是!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我会加固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防止德军突然进攻莫斯科。”
显然,斯大林对朱可夫的这个表现和这个回答都非常满意,这个时候他仿佛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依旧可以操控整个国家。他陶醉于手下们对他唯唯诺诺的那种服从与畏惧,这让他体会到权力的美好。
“去吧!”最终斯大林开口让朱可夫离开自己的办公室:“有新的情况随时向我汇报!”
“是!”朱可夫立正敬礼,退了出去。
第889章 890蠢到家了啊
斯大林格勒的一条已经面目全非的大街上,到处都不满了德军炮火炸出的弹坑,这些弹坑的边上丢弃着苏联士兵的尸体,弹坑里面也散落着各种人身上的零件。整个斯大林格勒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象,宛如一片残败的死域。
两名斯大林格勒本地的平民抬着一张担架,麻木的用缠着纱布的手将地上的那名被德军狙击手打碎了脑袋的倒霉蛋捡起来,丢到担架上面。这是双方军队都默认的一件事情,允许当地平民收拾尸体,以免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
远处的阵地上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机枪打出子弹的时候发出的哒哒声,配合着一枪一枪的步枪枪响,如同交响乐一般,为这座已经没有多少响动的城市,平添了一丝活力。
一堵倒塌的矮墙后面突然翻出了一名德军枪手,从他的穿着来看,是正经的德军掷弹兵,有战术背心,挂着手榴弹,拎着一支g43半自动步枪——这身行头证明了他是标准的德国人,胸前的奖章还说明他参加过第二次波兰会战。
他小心翼翼的弯腰,快步走过街区,他的身后,第二名德军士兵跟着翻出了矮墙,不过显然这就是一名乌克兰的仆从军了,穿着已经许久没有清洗过的党卫军军装,没有战术背心,拎着标准的毛瑟98k型步枪。
大约有十七八个德军士兵鱼贯从那堵矮墙后面翻出来,警惕万分的走过横在面前的街道,掠过两个正在抬尸体的当地人,靠在街道对面的建筑物外墙上,进行着短暂的休息。他们看着两名胳膊上带着白色臂章的平民,看着他们把对手的尸体丢进一个深深的弹坑内。
这些德军明显就配合的非常久了,休息了几十秒之后,他们就默契的行动起来,一些人翻进身后的建筑物中,另一些人从两翼包抄过去,很快屋子里面就传来了密集的枪声。街道上的两名平民缩了缩脖子,甚至都没有明显的躲避动作,依旧在忙手中的活计,将周围的尸体丢进那个已经快要被填平了的大坑。
再平常不过的一次房间争夺战,苏德两军在这里争夺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即便是占领了卧室,可还是要与敌军争夺厨房。
枪声渐渐稀落下来,突然一名苏军士兵从大门口跌跌撞撞的冲了出来,他的身上有两个还在飙血的窟窿,一脸错愕的看着街道上的两名平民,然后挣扎了两下,最终一头栽倒在地面上,不再发出任何声息。
一名德军士兵追了出来,靠在门边看着这名其实已经是垂死挣扎的苏军士兵逃出了屋子,看着他最终精疲力尽的倒下,然后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了两名苏联平民身上。他轻轻的偏了偏头,示意两名苏联平民继续。
于是两个负责打扫尸体的苏联平民走到新的苏军尸体旁边,一个人拎着交叉起来的双腿,一个人抓紧了那名士兵的领子,合力将尸体抬了起来,然后他们用力一丢,就将尸体丢进了大坑。
那名刚刚死掉的苏联士兵头顶上,戴着的钢盔滑落下来,叮当一声砸在地面上,因为力量的作用来回摇晃着,还略微旋转。不过它的主人显然已经不需要它了,永远都不需要它了。
自从第一次反击被德军趁机反扑了之后,苏军又在昨天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只可惜这一次的苏军反击遭到了德军的拼死阻击,一直到第二天的上午,都没有向前推进足够远的距离。
斯大林格勒苏联守军的地下室内,几名苏军指挥官正在地图上勾勒着,他们夺回来的阵地并不多,每一个都需要仔细的标记起来,然后由罗科索夫斯基决定,究竟那里是必须放弃了,哪里可以继续坚守。
“第二次突击进行的并不顺利,德军给乌克兰人配置的武器有所提升,乌克兰的部队作战方式也更成熟了。”一名前线回来的师长,手上打着绷带,对罗科索夫斯基汇报道:“德军虽然没有反击,但是我军伤亡依旧非常巨大。”
说话间,德军的炮击再一次光顾了指挥部周围的地方,一枚接着一枚的大口径炮弹砸在地面上,带着摧枯拉朽的力量,撕碎周围的建筑物,并且让大地都随之颤抖。天棚上掉落下来的尘土打在地图还有文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好像是钟表上的计时器一样,一下一下敲击着所有人的思绪。
这是地狱,没有人能够逃离的地狱。新增援进来的苏军士兵平均寿命只有一天,也就是说补充兵在战场上多数情况下只能活不满二十个小时。他们不是被炮弹炸得支离破碎,就是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之下,不是被德军的子弹打成筛子,就是被友军的子弹打成筛子。
苏军从东线调集了整整30个师的作战部队,加强给了高加索地区。其中10个师是交给罗科索夫斯基的,其余20个师是要部署到巴库油田方向上的。现在这些新到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已经有3个师的部队被德军彻底消灭掉了。
是的,彻底消灭掉了。罗科索夫斯基手中的预备队虽然依旧庞大,但是这支预备队的消耗速度,是苏联人预想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按照这个速度计算,等不到半年,再有两三个月,德军就可以潇洒的从斯大林格勒北上南下了。
罗科索夫斯基无奈的笑了笑,他前几天刚刚向莫斯科发送了自己的求救电报,请求朱可夫能够拟定一个南下决战的计划,以拯救南部战区内困守的几十万苏军。他希望苏军主力南下撞上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即便是没有取得歼灭g集团军的战果,也足够让德军的n集团军忌惮起来,不敢全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作为一名前线的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当然知道高加索对于德军还有苏联的重要性,他以高加索地区的差不多最高指挥官身份做出判断,觉得德军的进攻方向必然是高加索无疑。
所以他非常笃定德军a集团军还有f集团军基本上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德军缺乏油料支撑。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鼓动朱可夫,希望这位苏军总司令,能够说服斯大林,大胆放弃莫斯科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虽然苏军高层和美**事专家都对高加索山区游击作战抱有很大的信心,可是了解苏军的罗科索夫斯基是知道的,抛开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谈,至少德军并不如看起来那么惧怕巷战或者游击战。
沿着格鲁吉亚和里海沿岸的运输线,不扫荡山区,只控制运输线,一路杀到巴库去是有可能的。关键是后勤补给还有人员兵力到底有没有优势,敌人的反抗意志到底多强。而除了巴库,格罗兹尼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