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183部分

我的第三帝国-第183部分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波兰,精锐的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机械炮兵团组成的大军得到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有力支持,旋即突破了波兰守军稀松的防线。装甲兵冲进敌军阵地,拉开了巨大的豁口,常规步兵得以如同潮水一般涌入。
  而这套战术如果按照黄盒计划来行动,b集团军的重点突破几乎肯定会撞上进入比利时的英法主力部队。这样一来两军主力的碰撞在所难免,不但代价会极其高昂,而且成败难以预料,而这些都是阿卡多不愿意看到的。即便是英国和法**队受到了损失,他们也可以退回去,沿着索姆河一直到法国北部,把德国人封锁在这个地区,让德军陷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的僵局。
  当然阿卡多是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的,但是他需要一个军方的专业人士来替他补全这个计划,进而获得整个军方的同意和执行。这个代言人他选择了曼斯泰因。
  曼斯泰因在阿卡多的提示下,拟定了一个叫做《挥镰行动》的作战计划。在这个作战计划里,他把德军的a集团军和b集团军的进攻内容交换了一下:变成了a集团军主攻,而b集团军协助。
  如此一来,进攻的主力部队就变成了伦德施泰特将军的a集团军。他们将在阿登高原附近发起进攻,越过林木茂盛的高地,由精锐的装甲部队引导渗透,突然出现在色当附近的法**队面前,撕开色当附近的默兹河上薄弱的法军防线,一路向西直奔英吉利海峡。
  而b集团军的部队则对英法联军步步紧逼,让英法主力部队无法回头逃走,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全歼这里面的几十万英法联军部队。
  这个计划实在让元首阿卡多喜欢,他和希特勒一样经历过一战时候残酷的堑壕战,亲眼目睹过惨烈的厮杀还有巨大的牺牲。所以他和希特勒一样对快速结束战争充满了向往。于是这一份可以直接击垮英法联军的计划让他心仪已久。很快整个计划就被部署了下去。
  不过距离让英法联军北上比利时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于是很巧合的事情发生了。一架德国飞机在穿越比利时边境的时候非常不幸的迷了路,飞机紧急迫降之后才发现正处在比利时境内。
  飞机上的一名德**官违反了元首的保密条令,把一整套《黄盒计划》还有密密麻麻的油料弹药补充计划装在自己了的文件包里随身携带。在他被比利时士兵打晕之前,他曾经疯狂的想要把这些文件付之一炬——很可惜他没能做到。
  于是比利时军队很快就把这份情报分享给了法**队,因为一旦比利时遭受攻击,法国将有义务出兵进行支援。这份秘密文件证实了法**方的猜测:德国的攻击主力将攻入荷兰比利时等国。
  自负的法军总司令,时年68岁的甘末林将军针锋相对,拟定出了反击计划《d计划》,这个计划因为要求英法联军前进防御戴勒河而得名。所谓的戴勒河防线,是从安特卫普向南一路绵延刀默兹河畔的比利时小镇迪南。
  甘末林得到了这份情报之后,为了确保盟友荷兰的安全,下令英法联军把防线向北延伸,一直连接到荷兰的布雷达镇。并且一口气把部署在法国北面低地国家的部队从19个师,增加到了整整30个师。
  说到这里,知晓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飞机迫降的意外其实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1940年。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让相同的事情根据阿卡多的需要一丝不变的提前两年多发生?
  当然不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只不过知道这件事情始末的阿卡多,命令加斯科尔的德国情报部门,原封不动的设计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跨时空骗局。用的是真的情报,用的是真的指挥官,除了少数几个执行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意外事件的真实性。
  在通过荷兰境内的情报机构得知了法**队主力北上的消息之后,阿卡多知道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他召集了军队的将领们,部署了一系列的任务之后,为了迷惑法国人,精心的在1938年元旦当天,发表了谴责苏联政府的迷惑性新年祝词。
  1938年的元旦,在德国柏林匆匆露了一面的帝国元首阿卡多?鲁道夫就登上了一列特别的火车。对外宣称这一次元首将会去汉堡视察那里的造船厂重建进程,不过这辆列车却在行驶到了路程的三分之二处突然向西南方拐去。
  在汉诺威,阿卡多接见了他的气象专家团队,这些专业的气象预报人员预计未来的几天内天气状况都将良好。元首期待已久的《挥镰行动》随时可以开始。可惜到了1月2日,德国西北部地区开始降雪,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
  随着列车的晃动,阿卡多越发的紧张起来,说实话他现在和一个普通的德国将领几乎没有什么分别了,早就面目全非的历史让他无法精确的预测未来事件的走向,他所能做的就是焦急的等待,等待那些扭曲的历史能否向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听着车轮撞击铁轨发出的咣当声,元首阿卡多失眠了,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担心天气状况还有后面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另外他还担心着德国的海军,担心海军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德国海军那个长达一个世纪的梦想。
  冒着大雪,阿卡多和安娜坐在汽车里赶了12英里的路。来到了德国西部帝国最高统帅部新的指挥部,这是一个从树木茂密的山脚上炸出来的掩体,阿卡多没能免俗,沿用了希特勒给这里起得名字——石堡。
  恶劣的天气没有好转的迹象,德国的军队被迫延后了本来该发动的进攻。阿卡多焦虑不安,在石堡的办公室里急躁的走来走去。不过这种延后,让陆军的将领们松了一口气,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运输部队,囤积补给物资,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即将在新的战争中使用的炸弹还有炮弹了。


第232章 232坦白

  莫斯科红场,一场有关波兰大胜的阅兵式。斯大林面无表情的坐在首位,看着城墙下面,迈着整齐步伐的步兵方阵。赫鲁晓夫还有叶若夫各自揣着心事,也都默不作声。虽然四周军乐队的吵闹依旧,可是气氛却有些诡异和扭曲。
  “我听说,在波兰前线,我们的部队损失很重……”斯大林突然开口问了一句。
  “这种事情,都是反对分子们的虚假宣传。”叶若夫回答道:“损失当然会有,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
  “可是我的一名军事顾问告诉我说,攻击波兰造成几十万红军士兵阵亡,这是非常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不应该存在,也间接的说明了指挥官的无能。”斯大林继续说道。
  “这仅仅是一个没上过战场的空谈者,妄图用新颖的言论得到您的注意罢了。”叶若夫笑着说道:“而作为开辟疆土的伟大领袖您来说,这些谣言都会不攻自破的。”
  赫鲁晓夫看了斯大林一眼,发现斯大林也正在用斜眼看着他。他低下头,继续默不作声。斯大林听了叶若夫的话,点了点头继续看走过红场的士兵方阵。
  叶若夫却是转过了头,阴狠的眼神扫过了斯大林后方不远的地方,那里是斯大林顾问坐着的席位。他暗自狠狠的想:等过几天,我再收拾你们这些嘴巴喜欢乱说的家伙。
  军乐队奏响的乐曲更加嘹亮和激昂了,步兵方阵也走到了尽头。坦克部队终于出现在了斯大林的视野中,一片草绿色,在炮塔上涂着鲜红五角星的t…26坦克,排气管冒着轻微的黑烟,隆隆开过了克林姆林宫前面的广场。
  “听说,在最后的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我们的坦克被德国人击毁了十几辆?”斯大林看着坦克,对身边的伏罗希洛夫元帅问道:“你给我的报告里,那场因为侦查不利引发的边境冲突里,德国人的反坦克炮击毁了很多辆我们的t…26坦克。”
  “是的,斯大林同志。”伏罗希洛夫点头说道:“显然德国人也在西班牙找到了教训。在西班牙我们的坦克显然在技术上是领先的。所以为了对付t…26坦克的威胁,德国人的坦克加强了火力,并且大量部署了反坦克炮。”
  斯大林想了想,又继续问道:“那元帅同志,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我们应该部署开发出更厉害的坦克,用来继续超越对手。”
  “新型的kv…1坦克表现非常不错。”伏罗希洛夫说道:“虽然可靠性上有一些问题,可是厚重的装甲足以对付德**队的火炮,这是被证明了的。”
  “嗯。”斯大林对一边的叶若夫还有赫鲁晓夫说道:“命令坦克生产厂,把kv…1坦克的产量提高,每年生产装备2000辆。另外……新式坦克的研制工作,不能放缓!必须尽快完成。”
  “是,斯大林同志。”两个人一起点头说道。
  下午的时候,这场开疆拓土的庆祝仪式终于结束了,叶若夫走在克林姆林宫的大路上,一脸冰霜。他刚刚离开莫斯科的时候,没有人能忤逆他,他在这里呼风唤雨说一不二。可是他才离开了没多久,竟然就有人在他的背后捅刀子。这种失去了控制的感觉让叶若夫感觉非常不好。
  而走在另一侧的赫鲁晓夫感觉也非常不好,因为他从斯大林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别的意思,这种意思让他觉得毛骨悚然。他想了想,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
  正在下楼梯的伏罗希洛夫皱着眉头,其实朱可夫离开西部前线登上开往蒙古地区的火车之前,和他详细的探讨了有关德国坦克的技术问题,他认为德国坦克在装甲机动力和火力上都已经超越了t…26,而现有的kv…1坦克也仅仅在装甲上略占优势而已。不过朱可夫无奈的承认:现阶段只能尽可能的扩大kv…1坦克来弥补坦克方面的差距了。
  三个人各怀心事,都在第一时间叫来了自己的心腹。
  “你,去帮我调查一下,看看斯大林同志身边,有哪些人不服从我们的,找理由,统统干掉。我不想再看见与我作对的人了,明白吗?”叶若夫吩咐道。
  “去安排一下,我要尽快与斯大林同志见面,越快越好。如果斯大林同志不见我,你就是跪着求他,也要给我求到一个面见的机会!明白了么?另外……晚上帮我约一下伏罗希洛夫元帅,去吧。”赫鲁晓夫皱着眉头对自己的手下说道。
  “去kv…1坦克的生产厂,见那里的代表。就说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必须将kv…1坦克的产量扩大到满足生产要求。我不管他们怎么做到,但是我一年要2500辆坦克!”伏罗希洛夫元帅对自己身边的副官命令道。
  你看,有的时候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某些类型的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做出的符合他们特性的选择:军人服从命令,他们会优先执行上级的指示;政客善于权衡,他们总是能抓住重点服侍上级;钻营的小人会排除异己,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清理对手。
  第二天一早,赫鲁晓夫就见到了正在吃早点的斯大林。斯大林很是开心的亲自给赫鲁晓夫拉开了椅子,邀请赫鲁晓夫试一下从蒙古空运来的牛油,还有俄罗斯上等的“列吧”、香肠、煎好的鸡蛋。
  不过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在赫鲁晓夫看来依旧是扭曲诡异,他宁愿斯大林当着他的面吼叫一番,也不希望斯大林保持着这种让他忐忑不安的感觉。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我,我……”赫鲁晓夫是心虚的,他知道和叶若夫一起弄出来的事情如果斯大林真的要追究,把他送到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