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火头将军 >

第104部分

火头将军-第104部分

小说: 火头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猪儿再次陷入了沉默。

    是啊,有谁不怕死呢?有谁不想多活几年呢?如果说他李猪儿活够了,那简直是在骗自己。

    “可我为什么要帮你们?我又能帮你们什么”?李猪儿反问道。

    “为什么要帮我们?陈某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觉得还有什么话是你不敢说的?”李猪儿没好气的说道。

    陈文周嘿笑了一声,“既然如此,那陈某就直说了,如果得罪了李常侍还请恕罪!”

    李猪儿摆摆手,示意陈文周但讲无妨。

    “难道李常侍真的就不念当年宫戮之恨吗?!”
………………………………

第两百章 有一套呀

“阁下不必再多说了,恕咱家直言,你们成功的几率很小,如果事情败露,只怕是株连九族,遗祸无穷,”李猪儿沉声说道。

    “古人云,富贵险中求,!再说了,事情不去做,且没有到最后的关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陈文周看了看李猪儿,然后大有深意地说道,“若事情不济,我家王爷大不了放弃储君之位,即使
………………………………

第两百零一章两难

    当陈文周在范阳城紧锣密鼓的部署发动一场惊天之变的时候,河北博陵郡一带的叛军也在史思明的带领下,向驻扎在常山的朔方军和河东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叛军以十万左右的兵力,对唐军三万左右的兵力,无疑占着巨大的优势,更何况此时灵武以及河东都被叛军威胁,唐军顿时陷入了一场苦战之中。

    常山太守府。

    “不行,颜大人不必再说了,你们若是留下来,后果不言而喻,我郭子仪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送死,此事万万不可,”郭子仪的语气不容置喙。

    两天以前,郭子仪和李光弼共同探讨了撤军的事情,然后便召集众将,一同商议。

    当然绝大部分将领都是反对的,因为他们都知道朔方军的中军将军郭晨和朔方军的行军司马陈文周,此时都还留在范阳。

    如果就此撤军,那无疑是将二人抛下,范阳是叛军的老巢,郭晨和陈文周便危险万分了。

    河东军的许多将领,都是原来朔方军的大将,如李光弼,李嗣业南霁云,浑,荔非元礼等等,朔方军自然就更不必说了。

    这些将领都与郭晨和陈文周有着不菲的交情,将此二人弃之于不顾,众人都是于心不忍。

    但最后郭子仪力平众意,坚持撤军,众人自然就没话可说了,因为他们都知道,郭晨是他的女儿,他这样做,颇有些弃车保帅的意味在里面。

    如果是其他人决定撤军,哪怕是李光弼说出口,李嗣业等人自然不会服气,因为陈文周是他的结义兄弟。

    但是郭子仪说出来就不一样了,因为郭晨是他的亲生女儿,为了几万大军,老郭连女儿都舍弃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

    可正当唐军准备撤退的时候,史思明却似乎洞悉了先机一般,他竟然提前发动了围攻。

    唐军毕竟有几万人马,不是说撤就能撤的,这样一来,便又只能够和叛军先厮杀一阵。

    常山太守颜杲卿,见战局陷入胶着,而且如果叛军只围不攻的话,那么不出一月,常山就会变成一座孤城。

    到那时可就真是一座伤痕累累的城市和两次伤亡惨重的孤军,再想撤军,恐怕已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颜杲卿在和,卢奕李商议之后,三人决定,带领一万团练兵殿后,让朔方军和河东军先行撤退。

    郭子仪当然是不同意了,他既然是一军主帅,自然明白,留在后面殿后是什么意思。

    所以郭子仪才断然否决了颜杲卿的建议。

    颜杲卿面色凝重,沉声说道:“郭节帅,,如今叛军三路围攻,其势甚急,如果咱们还要一起撤退的话,只怕叛军会将计就计,将咱们一网打尽,如今的大唐风雨飘摇,郭节帅的朔方军和李节帅的河东军,是我大唐最后的依仗,如果真要尽墨于此,那我大唐恐怕真的是要完了,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万不可再犹豫不觉啊。”

    郭子仪深深地看着颜杲卿,“太守大人所言,我自然懂的,可如果颜大人几人留在后面,结局可想而知,我怎能舍你们于不顾?又怎能舍上万儿郎的性命于不顾?”郭子仪指的就是那一万团练。

    颜杲卿闻言略显感慨:“节帅言重了,晨将军是您的亲生女儿,您却因为几万儿郎的性命,连她也不管不顾了,如此心系大局,颜某几人心中当真是佩服得紧。晨将军和陈司马都是少有的少年英杰,既然陈将军和陈司马可以为如此舍身赴义,那我等老朽之辈,还哪有退缩的道理呢。”

    郭子仪摇了摇头,“这不一样,郭晨和文周,他们只有两个人,纵然一人是我的女儿,一人是我的爱将,但与这几万儿郎的性命比起来,,却也算不得什么!但是你们几位手底下却有近万团练,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两个人的性命与上万人比起来,这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颜杲卿见郭子仪仍不答应,略显焦急的说道:“郭节帅,不要再争了,如果再这么拖下去,我们谁也走不了!到时候常山被围,咱们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到那时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您可要三思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郭子仪心中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这个人向来以宽仁而得人心。

    如果真要把这一万多人马留下殿后,那无异于是拱手相送于叛军,郭子仪还是有些办不到,所以一时之间犹豫起来。

    就在这时,南霁云突然来报:“大帅,方才探马来报,史思明兵分三路,分别驻扎在常山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呈半包围之势态,将常山围住!此时,只有西面可以直通土门大营,然后经土门大运和井陉口,向河东撤退!但是,”南霁云略显迟疑了一下。

    “但是什么?”郭子仪问道。

    南霁云面带忧色,语气显得无比凝重,“但是如果咱们想要全部撤退的话,恐怕不可能!必须要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守住城门,才能够等大军从西门从容撤退!否则叛军便可三路同出,攻破常山城,然后紧紧追击在咱们的后面,而且井陉道狭窄,咱们过了土门之后,大军要通过井陉口,必定要耽搁许多时间,如此一来,叛军就能够追上我们了,将我们堵在井陉口里,后果不堪设想。望大帅早作定夺!”

    郭子仪眉头紧皱,颜杲卿趁机说道:“大帅,不要再迟疑了,要再这么拖下去,到那时咱们谁都走不了!”

    南霁云站在一旁,欲言又止,想要说些什么劝阻的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诚如颜杲卿所说,常山的几万人马,如果想要同时撤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颜杲卿等人留下殿后,那么朔方军和河东军还有一丝撤出去的可能。

    但是南霁云心里也明白,颜杲卿等人的手里只有一万团练兵,,这些人不是职业士兵,战斗力远逊于叛军,何况叛军有近十万人马,人数的差距十分巨大。

    过了许久之后,郭子仪才站起来,握着颜杲卿的手,沉声说道:“保重!”

    。。。。。。
………………………………

第两百零二章 箭在弦上

    晋王府。

    “怎么样了,侍郎大人?”陈文周问道。

    “事情已成,所以我特地过来告知王爷和陈老弟的,”严庄沉声说道,虽然面色平静,但眸子里依然带着一丝喜色。

    可以想见,对于李猪儿入伙一事,严庄心底还是有些期待的。

    陈文周和安庆绪同时一拍大腿,陈文周差点高兴得跳起来,“这他娘的可真是太好了,有李猪儿加入咱们,真可谓是事半功倍,只要咱们安排周详,部署严密,此事一定能够成功的!”

    安庆绪自然乐得合不拢嘴,他憧憬着将来的一切,盼望着自己能够成功发动政变,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送上西天,然后自己登上王位,到那时,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的日子便真的到来了!

    严庄毕竟老成持重,他深刻地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以及风险性,虽然心里也有的一丝憧憬和盼望,但更多的是担忧,“陈老弟,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此事事关重大,可千万要忌虑周全,否则咱们几人必定会株连九族,祸及妻儿老小,死无葬身之地!”

    陈文周淡淡一笑,面带自傲之色,“在下既然敢让王爷和侍郎大人铤而走险,兵行险招,那自然是在心中已经计划过千万遍了,侍郎大人只管放心,只要咱们动作够快,行事够周密,此事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严庄听了陈文周的话,又看他面带自信,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心里也受了感染,觉得多了几分底气,而且这个陈平确有通天彻地之能,严庄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陈老弟,把你的计划给咱们说说吧,咱们心中也好有个底!”

    陈文周重重地点头,知道严庄这是在兜自己的底子,然后附耳到严庄的身旁,说了好一阵。

    听完了陈文周的计划之后,严庄才问道:“如此一来,倒是果断,只怕其他人不服!”

    陈文周胸有成竹的笑道:“侍郎大人所顾虑的,我早已经考虑过了!这世上不乏趋炎附势之辈,他们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如今郑王势大,他们自然趋向于郑王!等我们大事一成,到那时这些人就算知道是我们在其中做了手脚,可王爷已经登上了皇位,他们就算想说三道四,只怕也已经迟了,正所谓形势不饶人!而侍郎大人那时已经晋升为兵部尚书,您的手底下又不缺乏门生旧交,想要与那史思明和史朝义父子二人抗衡一下,也是可以的,等到大势已去,这些人不服不行!”

    严庄沉吟半晌,考虑了一下其中的得失与风险,过了许久才说道:“事已至此,宛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那好,我现在就去部署。”

    安庆绪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分头行事!至于皇宫那边,就有劳侍郎大人和李常侍了。”

    严庄点了点头,正欲离去,陈文周却突然说道:“空口无凭,我观那李猪儿乃是精明之人,单凭一句话,绝不可能使其对咱们死心塌地,以我之见,不如王爷写下亲笔书信一封,让侍郎大人亲自交予那李猪儿,以证明我等的决心和承诺,不知王爷之见如何?”

    安庆绪还没有说话,严庄便点头说道:“依在下之见,陈老弟言之有理!王爷若不首先表明信心和承诺,又怎么能要求其他人对你死心塌地?毕竟这可是脑袋提在手上玩儿,俗话说,不明己志,不忧他心,便是这个道理了。”

    对于此刻而言,安庆绪早已不计较这些细枝末节了,他心里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够早日登上那梦想中的宝座!花多大的代价他都愿意。

    安庆绪沉声说道:“东汉末年,有董承衣带诏之事,有吉平以头抢地之事,若要成大事,安能不作血书之盟!”

    陈文周和严庄闻言微感诧异,在他们的认识中,安庆绪向来是一个孤僻内向而懦弱的人,却万万没想到他竟有这种决心!

    但随即两人又都想通了,诚然,皇位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有着超乎寻常的诱惑力。

    却见安庆绪招呼了一名下人过来,取来一段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