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月江山 >

第139部分

风月江山-第139部分

小说: 风月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大成帝国,尽快与新帝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和星月帝国断交。此外三国的密使还答应在半年之内,说服奥玛大陆贸易联盟向巴特隆提供一亿三千万两白银的低息贷款,用于战后重建。

    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巴特隆在筹划马邑决战的同时,也开始筹划建立新帝国的各项事务了。

    帝国历350年10月17日,在东都城,帝国军务院的秘密会议室里正在召开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理军务大臣丁国昌、海军军务大臣魏元忠、虎贲大将军刘鹗、龙骧大将军姚克、羽林大将军吴曙天等将领。

    刘度一直在听这些大臣们陈述着自己对战争局势的看法,和他们殚精竭虑想出来的自以为高明的策略。刘度的神情有些让人捉摸不定,大家只知道皇帝在听,但是不是听进去了就没有人知道了。

    刘度的身后有一张巨大的帝国疆域图,这张疆域图有一大半都标满红色的箭头和各种表示战斗的交叉的刀剑。这是一张过时的地图,如今这些战斗都已不复存在,现在帝国境内很平静,但这是一种可怕的平静,在这平静的海平面上乌云正在翻滚,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巴特隆在石门关以西集结了十五个军团,将近五十万大军,他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准备冲出石门关,与帝国的主力军团在马邑进行决战。

    东都军务院早就做好了应战的准备。他们从四月份石门关失守之后就征召了数百万民工在马邑的南北两线修筑了规模庞大的防御工事。从空中往下看,在马邑城的南北两个方向呈链状分布了数十个独立的石堡,每个石堡之间又用坚固的石块和砖头砌成了长长的墙,乍一看就像串满一块块翡翠玉石的项链。在各个城堡和城墙后面帝国部署了五十万大军,其中有一半是帝国最精锐的虎贲和龙骧两军,另一半有马邑战区的三个军团,还有一部分从别的行省调来的地方部队。这道由五十万人驻守的坚固防线保护着东都城的西、南两个方向,敌人要想进犯东都,只有突破这条防线。这条防线最大的弊病就是太长,前后有二百来里,如何合理部署兵力才能固守住,并保证敌人无法有效突破,是摆在帝国诸位将军面前的一个难题。

    现在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将精锐军团布置在一线的石堡,敌人一旦攻过来,就全力固守,等待二线军团的增援。这种部署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充分发挥防御工事的作用,能有效延缓敌人的突破,弊病是敌人突破一点之后,增援的军团可能没有能力将敌人再打回防线以西,以确保整个防线不失。另一种就是将精锐军团布置在二线地区,而将普通的地方军团部署在一线的各个石堡附近,这样的好处是不怕敌人突破,甚至可以用优势兵力将突破防线的敌人围歼掉,弊病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防御工事的作用。

    双方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最终只好将问题摆在了皇帝陛下面前。

    刘度用威严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猛地站起来大声说:“你们总是想着怎么防守,怎么防守,怎么就不想想怎么进攻呢?你们给我拿出一个方案来,不仅要打败敌人的进攻,还要拿下石门关!拿下西都城,将这群草原上来的狼赶回草原去!你们要是拿不出来,谁都不许离开这里!”

    刘度骂完,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在座的诸位将领都被皇帝的这番话骂傻了,都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再说话。

    也难怪刘度发脾气,他最近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他花了那么多银钱派了那么多人去搞的策反没有一个成功的。只有没花钱也没有派人去的西北的起义军闹得还比较大,那个叫伊普雷的将领比较让他满意,只可惜像这样的将领实在太少了。此外,石门关也是久攻不下,帝国的所谓正规军团的战斗力是什么样子,他现在心里终于清楚了。最让他生气的是军中上上下下,大都是一些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的将领,他就没看见一个智勇双全敢闯敢干个性张扬的英雄冒出来。

    和平时期的用人理念总是要以稳重稳妥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爬得比较快,那些胆大的,有奇思妙想,不按常理行事,又具有极强的冒险精神的人在和平时期是很难爬上高位的。

    若是不打仗,皇帝陛下也许会对他的将领很满意,因为他们能把他的军队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表面上的文章会做得非常漂亮。一打起仗来,这些人的平庸就无法再掩饰了,所以刘度越来越不满,可不满又能怎么样呢?除了用他们还能用谁呢?

【第二章 小将熊天云】

    帝国历10月21日,石门关东关口的城门大开,巴特隆的铁骑一队队一排排举着刀枪背着弓箭等武器,穿过城门洞开始向马邑城方向开进。在这近五十万大军中,有三十多万是穿着黑色军服的大成帝国的军队,另有十五六万是穿着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乌拉特族和呼尔巴什族的军队。大成帝国的国旗和军旗都是飞鹰旗,浅蓝色的底子象征天空,鹰的图旗是黑色的,只有眼睛和利爪是雪亮的白色,闪现出凶狠的光芒。大旗在秋风中猎猎飞扬,就仿佛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这次马邑会战,将是决定双方命运的一次大会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加在一起将近一百万,可以说是精锐尽出,这一仗谁都输不起。所以巴特隆自封大元帅,御驾亲征,元帅府就设在石门关内,这里既安全,离决战的前线也不算远。这次出征共分左中右三军。主攻马邑城的是金甲战神雷川,辖下六个军团,共十八万人。左军是乌拉特族和呼尔巴什族的联军,最高统帅是乌拉特族的大汗烈烈维奇,副统帅是呼尔巴什族的第一勇士,骁勇善战的南山大王德拉戈玛。右军的统帅是老将克林德,辖下有四个军团十二万人。不死将军魏建功被巴特隆从昭苏城调回西都,负责镇守大后方,并保障东征大军的粮草供应,而镇守西北地区和清剿黑虎岭上残余势力的任务,就交给了原狼关守将蔡元康。

    至于穆修,也不用担心,他虽然没有当上大将军或总督之类的大官,可又当上了巴特隆的禁卫军统领,负责武威皇帝的安全。

    当大成帝国奉命东征的大军浩浩荡荡走出石门关的时候,武威皇帝巴特隆正穿着金色铠甲,骑着一匹高大英武的白马,站在路边,目送他的军队走向远方。他望着马邑城方向,心想:“这是东都城的最后一道屏障了!突破了这道防线,东都城就是我的了!”想到这里,巴特隆不禁得意地微笑起来。

    此时的马邑,城墙上彩旗飘扬,全副武装的星月帝国的战士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一个个神情肃穆而庄严。马邑是东都城的西南门户,帝国最精锐的十二万虎贲军驻守在这里。虎贲大将军刘鹗穿着威武的大将军的铠甲站在马邑城的大校军场上等候着皇帝陛下的来临。

    隆圣皇帝刘度知道这一仗非同小可,在得知敌人的大军将在10月21出石门关东进之后。刘度就决定要在这一天亲临前线鼓舞士气。

    这天上午,刘度在总理军务大臣丁国昌和虎贲大将军刘鹗的陪同下,检阅了驻守在马邑城中的装备精良军容整肃的虎贲军,然后亲自接见了都尉以上的各级军官,并发表临战演说,激励诸位将领带兵杀敌,为国立功。最后,刘度将四个军团的八位正副提督叫到马邑战区的大将军府,分别听取了他们的汇报,以了解一线的军事部署情况。

    帝国的防御策略最终选择了折中的方案,第一线和第二线的力量比较均衡,这个方案是由总理军务大臣丁国昌提出来的,并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批准。刘度发脾气归发脾气,最终选择的还是大家都认为最稳妥的方案。所谓积习难改,积重难返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上百年形成的局面,不是他刘度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改变的。

    这次决战的主帅由总理军务大臣丁国昌担任,一线布置了九个军团共计二十七万人,都驻守在各个城堡和城墙的后面,主力是帝国精锐的虎贲军,其余的都是地方军团,一线统帅是虎贲大将军刘鹗。二线布置了八个军团共计二十四万人,主力是龙骧军的四个军团,统帅自然就是龙骧大将军姚克。此外,刘度还命吴曙天率领的防卫京师的羽林军驻守在东都城的西面以防不测。

    刘度对这次前线视察总的来说还比较满意,这些将领打仗不一定行,但管理军队,排兵布阵还是有一套的。

    刘度听完汇报之后,就返回了东都,不过他没有回皇宫,而是一头扎进了帝国军务院的指挥中心。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他决定跟军务院作战指挥室里的十三位高级参谋官们同吃同住,随时听取他们对战况的分析意见。

    帝国军务院巨大的指挥中心的陈设简洁而朴素,没有精美的装饰,也没有华贵的家具,只有大大小小各种作战地图和屋子中央有水池般大小的沙盘。沙盘上摆着一块块红色和蓝色的象征军队的模型,模型只有两种,一种是骑兵,一种是步兵。沙盘上还有大大小小各种红蓝两色的旗帜,有的旗帜代表辎重粮草,有的则代表敌人的中军大帐等等。

    刘度以前一直不喜欢这种枯燥单调的地方,在巴特隆叛乱之前,只有小时候父皇带他来这里看过,看完之后,父皇指着指挥中心的东南角专门为皇帝准备的寝室说:“孩子,我希望你永远不要住到这里来。”从此刘度就不喜欢这里了。

    可如今,刘度一天都离不开这里,他只要一离开这里就失眠。即使他住在寝宫里,即使是由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称的杨妃侍寝,他也会睡不着,就是睡着了,他也会常常在半夜里惊醒。

    刘度回到东都的第二天,也就是帝国历10月23日,收到了巴特隆派使者送来的一封信,只比刘度大八岁的巴特隆自称叔父,称刘度为贤侄。巴特隆让刘度认清当前的形势,大成帝国取代星月帝国已势不可挡,不要再做无谓的抗争,只要能俯首称臣,他巴特隆就封刘度为星月王,还让刘度在中洲大陆任选一块跟昌都王国一样大的土地当封地,并保证他锦衣玉食永享富贵。这封信语气傲慢,无礼之极。气得刘度一把将信撕得粉碎,接着当场亲笔拟诏,凡能生擒巴特隆或取其首级者,不问出身贵贱,即封万户侯,并赐良田三千亩,赏银二百万两。

    巴特隆的信,也就是最后通牒被刘度撕碎之后,巴特隆向三军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帝国历10月24日,规模庞大的马邑会战开始了。

    最先开始激战的是南北两线,北边的游牧民族的军队和南边的老将克林德的四个军团开始向马邑防线的南北两端发起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但由于中路的雷川军团驻扎在马邑城外,虎视眈眈地盯着刘鹗的虎贲军,致使刘鹗不敢向南北两端增援。丁国昌的分析是:敌人猛攻防线的南北两端,是因为这两端相距甚远,如果从中路向两端分兵增援,中路可能会露出空档,而敌人的主力,雷川军团就有机可乘了,所以丁国昌下令二线的姚克分别派两个地方军团去增援,主力不要离开原来的防区。

    南北两端激战了五天,防线数度易手,双方的消耗都非常大,最终呈拉锯战的胶着状态,谁都无法率先打开局面,但同时,这两端的防御工事和石堡也都被损毁得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